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地理试题 解析版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地理(9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加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 月球 B. 火星 C. 金星 D. 土星 ‎2.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 有大气但不适合生物呼吸 B. 没有坚硬的地表 C.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D. 体积和质量很小 ‎【答案】1. C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概况。‎ ‎【1题详解】‎ 根据图示,M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故判断为水星或金星。‎ ‎【2题详解】‎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故AC正确。‎ ‎3.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 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显示 C. 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显示 D. 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表面平均温度约6000K,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约低1000-1500K,A正确。耀斑活动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B不正确。太阳黑子的多少与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正确。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黑子活跃时期,正是耀斑活跃时期,D正确。‎ ‎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B.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C. 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D.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A正确。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大气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释放的能量,B错误。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最常用的能源,D错。‎ ‎5.下列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 不同的经线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B. 广州夏季昼长夜短 C. 东海潮汐周期性变化 D. 两极地区夜空常出现极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的经线产生不同的地方时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故A正确;昼夜长短是因为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故B错误;潮汐周期性变化是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故C错误;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相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睛】‎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产生时差、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6.下表为济南(117°E,36°40′N)某月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判断该月可能是 ( )‎ A. 2月 B. 4月 C. 8月 D. 10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济南位于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较大,而此月份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又因接近昼夜等长,而8月昼夜相差较大,所以判断此月份可能是4月。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昼夜长短 ‎7.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0′,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 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 北极圈出现的极昼天数增加 D. 北温带范围扩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则黄赤交角变小, 会导致极圈范围变小,A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B错。不影响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C错。温带范围增大,D对。‎ 考点:黄赤交角的地理及影响。‎ ‎8.下图中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是 ( )‎ A. B. C. ‎ ‎ D.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春节一般发生在一月下旬到二月上旬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发上极昼的范围在南极圈以内,对照以上光照图可以看出,只有答案A最接近,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10.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9. B 10. B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荡秋千,踏青插柳。‎ ‎【10题详解】‎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故北半球白昼变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1.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如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 西二区 B. 西十区 C. 东十区 D. 东二区 ‎【答案】B ‎【解析】‎ 右图可知,甲城市工作时间为2点到10点,当地应为上午8点到下午4点,技术可得,该地时区为西十区,故选B。‎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位于10°S当天甲、乙、丙、丁四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当乙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最大时,北京时间是(  )‎ A. 10时 B. 12时 C. 18时 D. 6时 ‎1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 A. 丁地比丙地早见到日出 B. 甲乙两地处于同一半球 C. 丙地最大太阳高度比丁地大 D. 甲乙两地距直射点纬度差相同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乙地太阳高度达一天最大时(地方时12时),国际标准时间为(0°经线的时间)10点,即0时区是10时,乙地的地方时是12时,可以计算乙地的经度是30°E,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20°-30°)/15°=6小时,所以当乙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是18时,故C正确。‎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11时,丙地日出时为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所以丙地比丁地早见到日出,故A错误;根据题干,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0°S时,甲、乙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0°,并且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大于乙地(小于12小时),所以甲地在南半球,乙地在北半球,故B错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甲的纬度为60°S,乙地的纬度是40°N;丙、丁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且丙地昼长大于丁地,可知丙地的纬度是70°S,丁的纬度是50°N,所以丁地最大太阳高度比丙地大,故C错误;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说明两地与直射点纬度差相同,都为50°,故D正确;所以该题选D。‎ ‎【点睛】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α)=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注: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地位于(  )‎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南半球高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低纬度 ‎15. 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温面,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A. 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 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 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 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甲地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故A正确;南半球高纬度为极地东风带(东南风),故B错误;南半球中纬度为西北风,故C错误;北半球低纬度为东北信风带,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5题详解】‎ 陆地七月份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故A错误;一月份大陆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故B正确;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造成近地面气温高,图示温度低,故C错误;一月份为南半球的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等压线向高空凸出,说明该地气压较高,等温线向地面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低。‎ 下图分别为某月13日9时和15日9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日正值北半球(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7. 15日9时和13日9时相比(  )‎ A. 华南地区天气持续晴朗 B. 我国东部海域风力减弱 C. 日本南部受强台风影响 D. 朝鲜半岛天气状况稳定 ‎【答案】16. D 17. A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图A、B中亚洲大陆都为高压控制,应该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陆地冷,空气下沉形成亚洲高压。选D正确。‎ ‎【17题详解】‎ ‎13日图中华南在高气压南侧,15日华南地处高压脊的控制下,天气持续晴朗。选A正确。‎ 考点:考查天气系统。‎ ‎【名师点晴】高气压是因为空气下沉形成的,当陆地出现高压时,是冬季;夏季,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判断时看清陆地是高压还是低压控制,以此来判断季节。‎ 高气压控制下,空气下沉不易凝云致雨,多晴天;低压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读气压图时,一要看清气压中心分布,依此判断天气状况,一般单一气压系统控制,天气变化不大,在低压槽部位天气多变;二是看清等压线的疏密度,等压线密集,表示风力大。台风主要是夏、秋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 A. ①增强,②增强 B. ②减弱,③减弱 C. ③增强,④增强 D. ⑤减弱,④增强 ‎19.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强,②强 B. ②强,③弱 C. ④强,⑤强 D. ②强,④弱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判断,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增加对太阳辐射影响小,①错误;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即③变大;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会增强,因此④⑤都变大。C项正确。‎ ‎【19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②增强,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④弱),气温低,所以该题选D。‎ ‎20.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A. 陆风转湖风 8:30~9:30 B. 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 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 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答案】B ‎【解析】‎ ‎【详解】湖陆风是由于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水汽;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相对干燥;图示气温最高是10-11点,湿度明显增大,应是陆风转湖风的时候。选B正确。‎ ‎【点睛】湖陆风是由于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白天由于陆地增温快,海洋(湖泊)相对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风;夜晚由于陆地降温快,海洋(湖泊)相对暖,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 二、基本图形分析填空题(22分)‎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是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乙图所示的 位置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 。‎ ‎(2)AD线表示 _线,B点的太阳高度是 ,D地的昼长是 小时。‎ ‎(3)全球日期与B点相同的范围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 。‎ ‎【答案】(1)③ 先变快后变慢 ‎ ‎(2)昏线 43°08′ 6‎ ‎(3)3:1‎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以及地球公转轨道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应用,涉及到晨昏线的判读、地方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日期的分界线。‎ ‎【详解】(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示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右图公转轨道图,③为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故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地球公转先经过近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2)图示AD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判断为晨昏线。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点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B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12时,所以当地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根据上题该图表示冬至日太阳光照图,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23°26′+23°26′)=43°08′。图示D位于晨线上,处于日出时刻和B相差3小时,即B地9时日出,可以计算白昼为6小时。‎ ‎(3)根据上题B点地方时为12时,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所在经度为90°E,和B点处于同一天的日期范围为0点经线到180°,根据90°E为12时可以计算0点所在经线为90°W,与C点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180°W-90°W,二者比值为3:1。‎ ‎【点睛】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22.下图中甲图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N点为北极点,B点为90°E经线与南极圈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 ‎(2) A、B两点昼长相差_______小时。‎ ‎(3)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4)根据甲图条件在乙图中绘出这一天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5)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折线,并简述其规律。‎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0°W,66°34′N (2)24‎ ‎(3)东北 (4)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的应用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详解】(1)甲图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N点为北极点,B点为90°E经线与南极圈的交点,由图中信息和材料可以推断,A点的纬度为66°34′N,经度与90°E相差180°的为90°W。所以A点的地理坐标为(90°W,66°34′N)。‎ ‎(2)根据题干甲图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N点为北极点,B点为90°E经线与南极圈的交点,可得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A点为66°34′N昼长为24小时,B点为66°34′S昼长为0小时。两者相差24小时。‎ ‎(3)结合甲图信息,A点的纬度比C高,所以A位于C的北侧;甲图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所以AC所在弧线为昏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A点位于C点的东侧。两者结合,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4)由以上信息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右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作图如左下: ‎ ‎ (5)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作图如右上。‎ ‎【点睛】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南极圈以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小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的规律为: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极递减。‎ ‎23.北京时间‎3月20 ‎日17时,几位中国摄影师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机场(78°N,15.5°E)拍摄到日全食照片。读上图斯瓦尔巴群岛示意图,此次日全食发生在朗伊尔城中午,日全食发生时太阳。‎ ‎(1)该摄影师可在当地_____方向观察日全食;‎ ‎(2)位于地平线上空__°在此次日全食发生三个月后,该地(  )‎ A.出现极昼 B.出现极夜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 ‎【答案】(1)正南 ‎(2)‎‎1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的示运动,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南半球中纬度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详解】(1)由材料可知,日全食发生的时间是北京时间‎3月20日17时,拍摄地位于(78°N,15.5°E),位于东2区,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所以可计算该地为12时,处于当地正午,正午时该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2)‎3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日全食发生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12°,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12°左右;三个月后为‎6月20日,接近夏至日,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该地位于78°N,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该题选A。‎ ‎【点睛】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 ‎24.下表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表”,根据表格完成下题。‎ ‎(1)据表推断: A.火星的极昼极夜纬度范围比地球_______ B.火星的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______C.火星赤道上沿东西方向运动的物体_____(不、会)发生偏转        ‎ ‎(2)你根据表格两组重要数据对比知道了,火星与地球相比,不太适合生命生存。请问你的依据和结论分别是:‎ 依据的第一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的第二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长 不会 ‎(2)与太阳平均距离;距离较远,火星表面温度低 ‎ 火星体积质量; 体积质量太小,大气层太薄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结合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分析,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 ‎【详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也存在一定夹角,比地球的夹角大。该夹角大小为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所以火星上的极昼极夜范围比地球大。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长,所以火星的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长;同地球一样,火星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东西方向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转。‎ ‎(2)比较表格中数据可知,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又火星上大气少,大气对火星的保温效应弱,火星向宇宙空间散发的热量多,因此火星上的温度比地球上低的多。与地球相比较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所以引力较小,大气层稀薄。‎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 ‎ 原      因 条     件 外部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地球上有生命始,太阳未发生明显变化 稳定的光照 自身 太阳与地球距离适中 有适宜的温度,水多以液态存在 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三、解答题(共计38分)‎ ‎25.理实践力导证原理。‎ 下面是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的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1)为何甲箱放土后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高:‎ ‎(2)此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答案】(1)甲箱地面辐射多于乙 ‎(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解析】‎ ‎【详解】(1‎ ‎)由两幅图的差异可知,甲图下垫面为土层,乙图没有土层即为玻璃,而土层相对于玻璃而言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率较低,故温度较高,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故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所以甲图气温和乙图气温差异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的差异。‎ ‎(2)根据两幅图的差异主要在于甲图下垫面为土层,乙图下垫面为玻璃,而产生气温的差异,该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太阳辐射、大气状况没有差异,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以及保温作用原理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26.一题多变题: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② ,③ ,④ 。‎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答案】(1)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垂直 指向低压 。‎ ‎(3)平行 180°‎ ‎(4)斜交 北 右偏 ‎ ‎(5)N 等压线密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及受力。‎ ‎(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图示①与等压线相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箭头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判断为风向。③表示垂直于风向,判断为地转偏向力;④判断为与风向相反的摩擦力。‎ ‎(2)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相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3)在高空,空气受力可以忽略摩擦力时,只受①和③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在两个力作用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此时①与③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实际大气中,空气在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②最终与等压线斜交。因此图中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属于近地面的风。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风向,改变风向,在北半球使风向右偏,在南半球使风向左偏,图中③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说明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5)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越大,N地等压线比M地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点睛:空气受力分析:‎ ‎27.关键环节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甲)与“沿30º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要求:‎ ‎(1)此为北半球的___季节,请据图甲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______和   (选择填空)。‎ A.a→b    B.b→c    C.e→f   D.f→e ‎(2)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北太平洋高空等压面向    (高空,近地面)凸出,北太平洋与亚欧大陆相比,等温线向    (南,北)凸出。‎ ‎ (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之    。(易混易错)‎ ‎【答案】(1)夏 直射点北移,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B  D ‎ ‎(2)近地面 南。‎ ‎(3)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以及等压面的判断。‎ ‎【详解】(1)图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则反映了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伦敦受盛行西风影响,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b→c;北京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图示f→e。‎ ‎(2)图示b位于30°N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盛行上升气流而形成亚洲低压。当b(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气压中心切断时,大陆上为低压中心,为北半球夏季,太平洋低空气压较高,则等压面向上凸,亚欧大陆气温较同纬度高,故等温线“凸低为高”,即向温度低的高纬地区凸出。‎ ‎(3)图示c为副极地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而e为亚洲低压,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为热力原因。‎ ‎【点睛】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 ‎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 ‎(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等压面向低凹一一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 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 ‎28.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华北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的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____。 ‎ ‎(2)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该温室生产的西红柿明显不如夏季自然生长的口味好,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 B.日较差较小 C.热量不足 D.年较差较小 ‎(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止霜冻的原因。‎ ‎【答案】(1)南 ‎(2)热量_ 温室效应 ‎(3)B ‎(4)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原理为一方面大气能够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另一方面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能量的散失,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详解】(1‎ ‎)华北地区大棚的顶部坡面应朝向南方。冬季华北地区日出在东南,日落在西南;冬季时α角应比夏季时大一些,因为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比夏季小。‎ ‎(2)建玻璃温室的目的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或热量条件,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照到室内,使温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够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内,类似于温室效应。‎ ‎(3)冬季在温室大棚中虽然能生长出新鲜的蔬菜、瓜果和花卉,但没有自然状态下产出的品质好,是因为温室仅改善了其环境中的热量,但温室内昼夜温差小,糖分和有机质积累的较少,同时空气、水分等其他气候要素却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加以改善,所以该题选B。‎ ‎(4)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同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提高大气保温作用,进而可以防霜冻。‎ ‎【点睛】大棚农业是近十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太阳光能够进人温室里面,而温室内的热量却不容易散失到温室外,这样就使温室内的温度要高于自然状态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却能在温室内生长的很好。大棚农业生产就是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中光照的最大效用,生产反季节蔬菜、花卉和瓜果,实现农业的增收。‎ ‎29.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乙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 ‎ (3) 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    ,它将     切断。‎ ‎(4)E处的风向为 ,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地,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 ‎(2)夏 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 ‎(3)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 ‎(5)东北 F F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大气的水平运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等考点的理解。‎ ‎【详解】(1)根据气压带的移动来判断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示赤道附近上升气流位置偏南,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其原因为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向南移动。‎ ‎(2)根据图中气压数据判断,海洋为高气压,陆地为低气压。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所以可以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 ‎(4)根据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偏为东北风;风力大小的判定:等压线越密集,风力作用大,读图F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作用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北半球向右偏,偏转为西南风。‎ ‎【点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气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的特征。‎ 第Ⅱ卷(提高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由图文信息可知 A. 从M至N的最短航线为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B. 洛杉矶与悉尼均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英吉利海峡风势正劲 D. 这一天N地日出东北 ‎31. 图示时刻 A. N地午阳与海平面同一高度 B. 澳大利亚与中国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答案】30. B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P点为南极点,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N在M的西南方向,由M到N先向西南后向西北,故A错误;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北美大陆气温高,北半球为夏季,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应为少雨季节,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故B正确;夏季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小,西风强度减弱,故C错误;根据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以判断曲线MN为晨昏线,N点为切点,结合前面分析可得该图表示节气为夏至日,南极圈以及以南为极夜现象,N地没有日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3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南极为极夜期,则MN为昏线,N的地方时为12点,图示时刻N地为正午故此时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与海平面同一高度,故A正确;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为140°W(40°E为12点,0点位于140°W) 和180°,所以澳大利亚与中国在同一日,故B错误;地球上每时每刻昼和夜的范围均相同,故C错误;此时为夏至日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地理现象的判断,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为晨昏线,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由此判断地理现象的正确性。‎ ‎32.‎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下图为雅万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雅加达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30. 4°N,104°E)的时间大约为(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答案】C ‎【解析】‎ ‎【详解】雅加达位于6°N,成都位于30.4°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a-b|,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约18°N以北时,成都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雅加达,假设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均匀,大约3个月成都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雅加达,所以雅加达约有9个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故该题选C。‎ 下图为某一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 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 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 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34. 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 A. 目前变质作用强烈 B. 曾经地势低洼 C. 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 D. 冰川广布 ‎【答案】33. A 34. B ‎【解析】‎ 试题分析:‎ ‎【33题详解】‎ 有关地壳的内容。从图中可看出地壳厚度不均。A项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B项错误。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薄。C项错误。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D项错误。故选A。‎ ‎【34题详解】‎ 考查岩石的成因。石灰岩是外力作用,海相沉积物形成的。B项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地壳特点、石灰岩成因 二.解答题(10分)‎ ‎3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1)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一些气象因素影响,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对PM2.5的浓度如何影响?‎ ‎(2)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2)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PM2.5浓度的气象因素和PM2.5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准确理解设问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详解】(1)影响PM2.5的气象因素主要从气温、气压、风速、降水、逆温等方面分析。近地面气温较高,对流作用较强,降低PM2.5的浓度,反之逆温现象出现的时候,大气较为稳定,PM2.5不易扩散;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2)PM2.5对大气环境主要有增加降水、削弱太阳辐射、降低能见度等方面的影响;PM2.5主要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作为凝结核,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作为大气中的微小颗粒,能削弱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大气能见度。‎ ‎【点睛】该题要求分析在污染源固定的前提下,哪些气象因素会使PM2.5的浓度增加或减少,从大气的水平运动来看,风速大小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从大气的垂直运动来看,对流运动旺盛,或者出现逆温均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此外,PM2.5可充当凝结核形成降水,故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的浓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