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中图版选修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中图版选修6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 害 ●课标要求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1.通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2.通过对教材图示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通过展示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4.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和 危害。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播放反映不同环境问题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由学生说出所反映的具体环境问 题,导入新课——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教学地位分析 ①看教材 P9-1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 完成[思考交流]1; ②看教材 P11-1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 1: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 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1”[问题导思]1、2、3。→步骤 3:教师通过[例 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 P11 思考的分 析,讲解研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方法规律。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步骤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 3、4 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 6:教师通过[例 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图 1-2-10 的解读,讲解研析“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和危害”,总结 归纳知识要点。←步骤 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问题导思]1、2、3、4。←步骤 4:教 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 1、2 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 8: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 P12、P17 思考,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 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难点)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 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分类 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 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 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的 环境问题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表现 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 干旱、海啸等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如酸雨污染、臭氧 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城市 垃圾污染 生态破坏:如森林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 物种锐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思考交流 1.据报道,截至北京时间 2012 年 11 月 2 日凌晨 4 点钟,飓风“桑迪”已经导致美国 境内至少 92 人死亡。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飓风“桑迪”属于哪类环境问题? 【提示】 飓风(台风)是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环境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 ①概念: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 ②气温变化的特点:呈逐步上升趋势。 ③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2)酸雨污染 ①概念:pH 值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 ②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中国。 ③危害:使水体酸化,威胁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土壤酸 度增加,腐蚀建筑物等。 (3)臭氧层破坏 ①概念: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氟氯烃,可以通过光化学作用耗损大气层中的臭 氧。 ②危害:会使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危害人体健康,增加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危 险,使野生生物、海洋浮游生物受到伤害,使部分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难以生存。 2.生态破坏 (1)生物物种锐减 ①原因: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砍乱杀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②危害:使物种不断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失去平衡,其 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2)水土流失 ①原因: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 ②危害:耕地越来越贫瘠;水库、湖泊淤积,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 洪涝灾害。 (3)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土地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严重。 思考交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使全球受到紫外线辐射增强带来的危害 等体现了环境问题怎样的特点? 【提示】 体现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三、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问题导思】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 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2.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导致环境质量 急剧下降。 3.生态破坏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环境问题的内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 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 决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如自然灾害;但当前人为原因引发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 2.环境问题的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错误!))) 特别提醒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关系 (1)区别:两者成因不同、表现不同。环境污染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 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 声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如森林破坏、荒漠化、水 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联系: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 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例一 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圆代表______,内圆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 A 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 B 表示人类通 过 ________ 活 动 向 环 境 中 输 出 ________ , 箭 头 C 表 示 人 类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箭头 D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 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思路点拨】 首先判断内外圆分别代表人类社会与环境,然后根据人类社会与环境的 关系解答各箭头代表的含义。 【解析】 (1)图名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环境的范围比人类社会的范围 要大,所以得出外圆为环境,内圆为人类社会。(2)A、B 箭头是同向的,C、D 箭头是反向的, 联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可得出:A 表示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与能量,B 则表示人 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C 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D 则表示环境对 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也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 【答案】 (1)环境 人类社会 (2)生产 物质和能量 消费 废弃物 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A B D C 三、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和危害 【问题导思】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1.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其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2.臭氧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提示】 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 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酸雨的形成以人为原因为主,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4.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尼泊尔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提示】 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尼泊尔位于喜 马拉雅山南麓,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环境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荒漠化 自然:气候 变干;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 破坏 我国西北、华北北 部、东北西部 生态环境 恶化,耕 地、林地、 草地面积 减少 沙化 季风区的边缘地 带 沙尘暴 自然:干旱、大风、气 流上 升人 为: 植被破坏 我国西北、华北 (春季) 降低大气 能见度,危 害人体健 康、交通、 湖泊、水 库、农业生 产、村庄、 城市 水土流失 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 伐 黄土高原,南方地 区的丘陵、山地 使山区成 为荒漠,高 原表面沟 壑纵横,淤 积湖泊、河 床,加剧洪 涝灾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 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 海低地;使各地降水 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生物物种锐减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 的过度开发、环境污 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活动区 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 快,使生物食物链断 裂,生态失去平衡 酸雨 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 气排放出大量的 SO2、 NO 等 世界:西欧、北美、 日本我国:主要在南 方 河湖水酸化——危害 生物,土壤酸化—— 危害森林、农作物, 危害人体健康,腐蚀 建筑物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 合物和氮氧化物 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 些谷地和大城市 降低能见度,损害植 物,危害人体健康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 剂、杀虫剂等,使空 气中氟氯烃增多 南极臭氧空洞,北极 臭氧层变薄,青藏高 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 度加快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 强,损害人的免疫力, 易患皮肤癌,危及海 洋生物,导致全球变 暖 城市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工业 大量集中,缺乏科学 规划 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 小城市 环境污染严重,交通 拥挤,居住条件差, 绿化面积少,不利于 改善环境,社会秩序 差 拓展延伸 1.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破坏最为严重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就分布于 平流层之中。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低有关。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越旺 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大,即平流层的高度越高。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对流层 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容易到达这里的平流层,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2.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 pH 值小于 4.5 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 南。主要原因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 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 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例二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要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 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点拨】 以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涪江为背景,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矿产开发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解析】 由于尾矿矿渣库在江河上游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本区夏季降水较多易发洪水 和泥石流、滑坡等,一旦含有硫酸和铅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会造成水污染危及用水安全。所 以必须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行洪通道,防止矿渣对江水造成污染。 【答案】 潜在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 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硫酸、铅等)会对江水 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教材 P13 图 1-2-10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解图精要] 1.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国东南沿海、北美东部和巴西东南部。形成酸雨 的物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上述地区酸雨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达,酸性物质排放多,并且降水量比较大, 容易形成酸雨。 [图表应用] 读图 1-2-10,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指 pH 值小于 7.0 的大气降水 B.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 C.酸雨污染属于地方性环境问题,不具有全球性 D.南半球的国家不存在酸雨污染现象。 【解析】 酸雨指 pH 值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酸雨污染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南半球 的巴西东南部也是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答案】 B 思考解答 教材第 11 页思考 【答案】 1.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可以看出,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人 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或能量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再生供给能力,就会导致资源相对短缺、生 态破坏;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可见, 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的。 2.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产生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黄 土具有直立性,土质疏松,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夏季多暴雨,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人类在利用该地区的资源时造成植被的破坏,如开荒、开矿等使地表变 得疏松,又使植被失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从而加重了水土流失。 教材第 12 页思考 【答案】 1.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工厂和发电厂及交通工具燃烧矿物能源、焚烧固体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废弃物、树木燃烧、森林破坏、牲畜的反刍或呼吸、农业活动等。此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两类: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例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 利用;提倡节俭;节约能源;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爱护每一片绿地等。 教材第 17 页思考 【答案】 1.英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税收调节、节能建筑、绿色能 源。 2.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温室气体进行回收,或者通过化学、物理 以及生物方法固定等。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海拔 3 800 米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2.近年来,该湖泊的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减少了湖水的补给水源 C.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D.水污染严重 【解析】 该湖泊位于海拔 3 800 米的内陆地区,其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影 响其水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高低。内陆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 加,导致流入湖中的水量减少。 【答案】 1.D 2.B 二、综合题 3.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A 地 区 沙 漠 化 的 自 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 ; 人 为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 A 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 A 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 地 区 酸 雨 现 象 严 重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 地区为我国内蒙古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 上人类的不合理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沙尘 暴现象。B 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二氧化硫;且位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易产生酸雨。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 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 遭到严重破坏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放的废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降水较丰沛易形成酸 雨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进行回收利用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四大沙尘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 10 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 60 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 80 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在 21 世纪初出现不过几 次,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材料二 我国生态破坏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 地 区 土 地 沙 漠 化 , 我 国 正 在 这 些 沙 漠 化 严 重 的 地 区 进 行 的 大 规 模 生 态 工 程 是 ________________。 (3) ③ 地 区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的 自 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 , 治 理 的 措 施 是 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甘肃民勤县沙尘减少的原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第(1)题,①地区的沙漠化的自然 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造成荒漠化进程快。第(2)题,②地区相对① 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 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严重。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三 北”防护林。第(3)题,③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直 立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加剧水土流失。第(4)题,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民勤县虽然处于荒漠化严重地区,但只 要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能使环境得到改善,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 工程措施,生 物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4)民勤县人民改变了原来与环境对立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退耕还林还牧,因 地制宜,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环境得到改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