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第32讲 区域差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第32讲 区域差异作业

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读下表,回答1~2题。‎ 地区 传统民谣 甲 窗户纸糊在外 乙 帕帕头上戴 丙 四季衣服同穿戴 ‎1.甲、乙、丙所示的地理现象分别出现在(  )‎ A.山东、北京、上海  ‎ B.黑龙江、陕西、云南 C.辽宁、山西、西藏 ‎ D.江西、内蒙古、贵州 ‎2.“大缸小缸腌酸菜”是甲地区常见的习俗,而如今这一习俗已逐渐淡化,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  )‎ ‎①气温升高          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③教育水平提高 ④作物种植类型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水汽遇冷玻璃易凝结成水,故“窗户纸糊在外”。陕西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戴帕可拭汗。云南纬度较低,但地势较高,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且昼夜温差及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故一天内可能分别穿着四季的衣服,此外云南年温差变化不大,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四季,故“四季衣服同穿戴”。第2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 答案:1.B 2.B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图(2013年12月30日统计),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  )‎ A.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B.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较小 ‎4.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 B.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最高,需水量小 D.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是西部地区,灌溉设施较多;西部耕地占全国比重较大,且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因此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第4题,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因此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比重较小。‎ 答案:3.B 4.D ‎(2019·湖州联考)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之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5~7题。‎ ‎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 ‎7.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地势较高 D.土壤肥沃 答案:5.C 6.B 7.B ‎(2019·金华模拟)读图,回答8~9题。‎ ‎8.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  )‎ A.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 C.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水稻种植业发达 D.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9.①②两平原适应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方向是(  )‎ A.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B.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 C.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 D.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 答案:8.D 9.C ‎(2019·温州测试)读沿106.5°E经线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回答10~12题。‎ ‎10.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11.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12.有关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 A.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与①地相同,以水田为主 C.土壤主要为紫色土 D.盆地地形,比①地太阳辐射量多 解析:第10题,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1月0 ℃等温线经过地区、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第11题,①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第12题,②地(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①地为旱地,②地为水田;②地土壤为特有的紫色土;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少。‎ 答案:10.B 11.C 12.C ‎(2019·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山脉N是我国(  )‎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14.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级行政区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解析:第13题,N表示贺兰山脉。A项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大体接近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即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至拉萨一线;贺兰山大致与200 mm 等降水量线重合。B项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项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3 000 m等高线为界,位于横断山脉。D项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分界线为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贺兰山。第14题,M省级行政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但北部的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是我国主要灌溉农业区之一,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受其影响,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是由南向北。‎ 答案:13.D 14.A 下图为地形与区域经济要素关联图。区域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效率越高,表明其生产活动效率越高,越利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负担是指一个地区单位社会经济活动所承担交通投入的大小。据此回答15~16题。‎ ‎15.推断地形与区域经济要素间的关系(  )‎ A.地形条件为Z时,经济人口密度较大 B.地形条件为Z时,交通运输负担较大 C.地形条件为P时,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D.地形条件为P时,经济人口密度较小 ‎16.根据地形对人口与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上 B.我国人口分布完全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C.山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建设工程量小 D.平原地区交通线路比较密集,形成网状 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示可知,地形条件为Z时,交通运输负担较大;地形条件为P时,经济人口密度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高。第16题,本题考查地形对人口与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我国人口分布一般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一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人口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山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建设工程量大,平原地区则相反,因平原地区人流、物流量大,社会经济发达,交通线路比较密集,并形成网状分布。‎ 答案:15.B 16.D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8.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有(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地区的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D.加大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解析:第17题,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而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小于发电量,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缺乏,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可能大量出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否通畅,无法从图中看出。第18题,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现状的节流措施为降低能耗和调整产业结构,而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属于开源方面的措施。第19题,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17.D 18.D 19.A ‎20.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 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荒地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每格限填一项)‎ 比较项目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所在地 区的地 形类型 低山丘陵 所在地 区的气 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 发展种 植业的 限制性 因素 热量 大规模生 产带来的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2)“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简述其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与②地相比,①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在气候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解析:(1)“南大荒”位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不利于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地势起伏较大,夏季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北大荒”位于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纬度较高导致热量不足,过度开发造成宜农荒地减少、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大荒”位于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灌溉水源不足,加上人们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荒漠化不断扩大。(2)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为地形平坦开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等。(3)答题的关键是①②两地在气候方面的差异,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热量等。‎ 答案:(1)‎ 比较项目 甲“南大荒”‎ 乙“北大荒”‎ 丙“西大荒”‎ 所在地区的 地形类型 低山丘陵 平原 盆地 所在地区的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发展种植业的 限制性因素 地形 热量 水源 ‎(或降水)‎ 大规模生产带 来的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湿地减少 土地 荒漠化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受云贵高原阻挡,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冬季热量充足;距海洋远,不易受台风影响;高原地形,光照充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