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考点21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1 考点 21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考点热度 ★★☆☆☆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 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 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大[来源:&网]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 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2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 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 因[来源:ZXXK]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路选址及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 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 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 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 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 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 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 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因: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 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 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 1—2 题。 3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答案】1.A 2.C 【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故选 A。[来源:ZXXK] 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 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故选 C。 考向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 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 现如下。 4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 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度 小 较小 大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 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 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 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地形特征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沙漠广布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高原波状起伏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平坦广阔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其主要类 型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图示 形态 聚落各组成部分都比较 集中,连成一片 聚落由几片组成,每片都 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 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 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 影响 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 原);市中心的吸引作用 聚落用地限制或河流、地 形阻隔;规划控制等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 5 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 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 高,方便居民生活,便 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 省市政建设投资 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 境污染较小 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 污染较小 缺点 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 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 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 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 资相对要高 集中于两个方向, 两头间运距很长, 不便于管理,建设 投资较大 集中于三个方向, 三头间运距很长, 不便于行政管理, 建设投资较大 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图示比例尺为 1∶10 000),完成 1—2 题。 1.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 D.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 2.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 B.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 C.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 D.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凹岸(北岸)侵蚀,凸岸(南岸)堆积,再根据河漫滩的形状可知,该河流大致呈 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东部突出部分将因泥沙堆积与南岸相连。河漫滩一般发 育于河流的中下游,故流速较缓,侧蚀较强,下蚀较弱。故选 A。 2.河流弯曲,水流变缓,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该河段南岸堆积利于聚落分布;河漫滩处水流变浅不利于筑 港。故选 D。 6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 B.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C.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D.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 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 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4.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 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 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 ﹝2018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以石 头和木材为原料,多就地取材。据此回答 5—6 题。 7 5.下列地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A.成都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闽浙山区 D.祁连山区 6.上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及廊桥位置。关于图中甲乙两廊桥,分析正确的是 A.甲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B.乙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C.乙离河流源地近,更容易受洪水冲击 D.甲河面较窄,桥梁较短,桥梁更坚固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A.沿线风景优美,为方便游客观景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8.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下面左图为某古镇分布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 9—11 题。 8 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 ac 处形成曲流的主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 d 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 c 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 a、d ⑤河岸 d 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 a、b 和 c 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11.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 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2018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5 月)调研测试﹞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 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型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 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回答 12—13 题。 1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 照充足 13.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 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 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9 14.(2018 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该苏门答腊岛位置和山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沿海岸线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路线建设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 500 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 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 1000 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 (1)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希巴姆古城选址的依据。 (2)根据材料,说明希巴姆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 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 1—2 题。 10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3.(2015 年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 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2014 年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 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 11 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 年浙江卷)下面左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右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 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2013 年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 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 6—7 题。 6.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7.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8.(2016 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 定了“防灾避险地”。 12 洞头岛景观图 洞头岛避险地分布示意图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 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① ②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③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④ 9.(2018 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考点冲关 【答案】1.A 2.D 13 【答案】3.D 4.D 【解析】3.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 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故选 D。 4.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聚集的中间位置。故选 D。 【答案】5.C 6.A 【解析】5.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廊桥适宜修建在水旱灾害较多的低山地带,且石头、木材的取用都比较 方便的地区,据此结合选项可知,闽浙山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故选 C。 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甲位于冲沟的底部,且与冲沟流向一致,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乙的海拔 比甲高,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如甲大;乙离河流源地近,但地势较甲高,且位于冲沟的上游,不易受洪水 冲击;甲处桥梁更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坚固。故选 A。 【答案】7.D 8.A 【解析】7.从图中可知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为减小坡度,修路时多呈“之”字型。故选 D。 8.A 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风景优美,适合建聚落和疗养城市。故选 A。 【答案】9.B 10.C 11.B 【解析】9.读图,河流在 ac 处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受离心力作用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 现象,①错;古镇靠近河流取水方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便于农耕,②对;河岸 d 是凸岸,以沉积作用 为主,夏季降水多,河流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③对;河岸 c 位于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且靠近湖泊, 土层含水量大,易被水流侵蚀,所以 c 岸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 a、d,④对;河岸 a、d 为凸岸,d 附近有湖 泊,a 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 a 不易决堤,⑤错。故选 B。 10.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不用考虑等高线因素,A 错;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 候炎热,不用考虑防寒,B 错;古镇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主要是为了通风 散热,C 对;街道走向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 错。故选 C。 14 11.新城布局在 a 处,会破坏古镇的原有风貌,A 错;布局在 c、d 处,会影响湖泊生态环境和景观,C、D 错;所以新城建在 b 处,凹岸水流湍急,水深,适合发展港口运输,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 的环 境,B 对。故选 B。 【答案】12.A 13.C 14.【答案】(1)地势特征:西南高,东北低(或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理由:河流从西南向东北流,注入海洋。 (2)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或:沿海、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沿海沿河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沿河流地区水源充足。 (3)有利:沿海地区地形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差。 【解析】(1)描述地形特征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②地势特征,即哪里高哪里低。 地势高低主要依据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来判断。~网 (2)参考左图图例可知,图中聚落在西南沿海,此外在该岛的中部河流沿岸也有聚落的分布。故该地聚落 的分布特点是: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的原因与地形、气候、水 源、交通、经济有关,这些地区从地形来分析位于沿海;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海、沿河交通便利。 (3)影响交通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来分析。而自然条件对铁路影响的评价要从有利与不利方 面来评价。图中甲乙之间若修建铁路线,刚好在东北沿海地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为其修建的有利条件; 但该地段经过了河流和沼泽地,而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多火山、地震,地质灾害频繁。故 该区域修建铁路的不利条件是: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15.【答案】(1)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2)墙厚:隔热降温。窗小:抵御风沙。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15 直通高考 【答案】1.C 2.C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 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所以,澳门半岛东 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故选 C。 2.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 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C 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 A 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 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 小,D 项错误。故选 C。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 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 多。 【答案】3.A 【解析】3.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强,气温日较差比阴坡大,故冻融作用比阴坡强,冻融作 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该地区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故选 A。 【答案】4.B 【解析】4.皇陵一般选择建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的地方。①地花岗岩山地不适宜,A 错误;③地为地势 较低的冲积平原,C 错误;④地与城市(银川)之间有黄河相隔,交通不便,D 错误;②地地势较高,土层 深厚,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B 正确。故选 B。 【答案】5.D 【解析】5.读图可知,甲地处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岸陡水深,宜作为港口用地和防洪堤用地; 乙地处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宜作为住宅用地和仓储用地。故选 D。 16 【答案】6.D 7.C 8.【答案】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 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避险地要开阔,以便容纳较多的灾民,远离山体可避开滑坡、泥石流隐患区,临近居民区便于居 民避险,与外界联系方便可以及时疏散灾民和运输物资等。 9.【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 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网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 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 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专注题干要求“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