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暑假检测试题03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暑假检测 地理试题03 一、选择题(30小题,60分) 我国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未来五年内首先拉动的行业可能是 ( ) ①服装、玩具 ②教育、服务 ③医疗、卫生 ④建筑、交通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 A. 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 能有效解决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 C. 有利于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D. 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产力 3.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 A.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4.如图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 A. 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类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 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读下图“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5-7题。 5.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对外开放程度 B. 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资源的丰歉程度 6.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 A. 四川 B. 福建 C. 湖南 D. 广东 7.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人口分布差异 C. 自然环境差异 D. 消费水平差异 上海市在进行取消统购粮后的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图回答下列8-9题。 8.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 A. 农村 B. 近郊 C. 郊区 D. 市区 9.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 B. 保持水土 C. 降低噪声 D. 净化空气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0-11题。 10.上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 自北向南流 B. 自西向东流 C. 自东北向西南流 D. 自西北向东南流 11.假设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是( ) A.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B.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绿地 C. 住宅区、商业区、绿地、工业区 D.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绿地 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下面12-13题。 12.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湖泊 13.图中所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是( ) A. 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 B. 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 C. 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 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14-16题。 14.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土壤条件 15.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交通 C. 政策 D. 技术 16.大栩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下列17-18题。 17.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势平坦 B. 气候优越 C. 距城区近 D. 水源充足 18.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C. 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 城市居民收人的提高 我国甲、乙两个不同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19-21题。 19.甲、乙两区域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 降水 B. 地形 C. 热量 D. 土壤 20.导致甲、乙两区域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21.甲、乙两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点是( )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地广人稀 C. 农作物都有水稻、甜菜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据此回答下面22-23题。 22.该企业有可能是( ) A. 炼铜厂 B. 电子厂 C. 纺织厂 D. 家具厂 2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北部 B. 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 C. 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 D. 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 下图为“海南岛略图”,读图回答下列24-26题。 24.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 接近消费市场 B. 技术力量雄厚 C. 接近能源基地 D. 接近原料产地 25.该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市场、热量 B. 交通、科技 C. 市场、水分 D. 交通、地形 26.影响海南岛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科技 D. 河流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27-28题。 27.老城区选址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河流 B. 铁路运输 C. 气候 D. 矿产资源 28.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的开发 B. 人口分布的改变 C. 铁路运输的发展 D. 环境污染的影响 读“以成都为中心的交通圈分布图”,完成下面29-30题。 29.影响到达成都市东西部时间相同而距离明显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降水量 B. 植被 C. 土壤 D. 地形 30.现代化交通具有网络化和高速化的趋势,据此可以判断,图中各交通圈( ) A. 覆盖面将逐渐减小 B. 覆盖面将逐渐增大 C. 密度将逐渐增加 D. 将呈同心圆状分布 二、综合题(3小题,40分) 3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二 下图中甲为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乙为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1)简述青海省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2)根据图文资料,说明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右图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描述重庆工业结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方向。 (2)分析成都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3)说明汽车产业在成都、重庆两地集聚的原因。 33.读某城市示意图,其中E、F表示两类主要功能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城市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2)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请说明理由。 (3)除考虑风向外,分析图中该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至少说三点)。 (4)A、B、C三地中,最适宜布局啤酒厂的是 地,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D 6.D 7.A 8.B 9.D 10.D 11.D 12.B 13.D 14.B 15.A 16.C 17.C 18.C 19.C 20.B 21.A 22.D 23.C 24.D 25.A 26.B 27.A 28.C 29.D 30.B 31.(1)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2)清洁生产。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3)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或者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加就业。 32.(1) 以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冶金、运输设备、电气制造、非金属和化学产业比例较小; 发展方向: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降低重工业比重。 (2) 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政策支持(支柱产业);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汽车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靠近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3) 两市汽车制造工业基础较好;降低运费和能耗,节省生产成本;利于企业间人员、信息与技术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33.(1)东南风 (2)D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水质洁净;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附近铁矿资源丰富;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运输方便; 靠近河流,用水方便;与住宅区(E)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 (4)C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水质洁净;靠近城区,消费市场广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