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2月)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9年苏州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造成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天气变化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公转 D. 太阳运动 【答案】1. B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夏至时昼最长,因此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正确。 【2题详解】 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C正确。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原因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下图为“2018年8月17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示时刻甲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4. 未来两天,乙地的天气变化是( ) A. 气温下降,阴雨天气 B. 气温升高,风力减弱 C. 出现暴雪、冰雹天气 D.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地附近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该地刮东北风,选A。 【4题详解】 未来两天,乙地将会受到冷锋影响,受其影响,该地将会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选A。 【点睛】风向的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2、风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3、无指向标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按照指向标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和“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其控制下温和湿润 B.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C.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印度半岛夏季多雨 6. 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 苏州以东南风为主 B. 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扩大 C. 长江进入枯水季节 D. 中国容易受到寒潮天气影响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通过甲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可以判定甲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由此可以判定,乙为西风带,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信风带。据此,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其控制下炎热干燥;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大多温和多雨;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印度半岛夏季多雨。据此分析选C。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示大气环流为北半球。根据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北,反映的时段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苏州以东南风为主,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缩小,长江进入洪水季节,中国容易受到冷锋天气影响。据此分析选A。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南北回归线间的来回移动 规律: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点: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多雨,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炎热干燥。 信风带控制时,风来自海洋就湿润,来自陆地就干燥。 读“我国某山脉自然带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山脉位于我国的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D. 青藏高寒区 8. 影响该山两侧山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相对高度 C. 海拔 D. 海陆位置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该山东北部山麓地带海拔约1000米,西南海拔约3000米,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说明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而且当地降水少。故C正确。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东北坡相对高度差大,自然带谱复杂;西南坡相对高度差小,自然带谱简单,故B正确。 【点睛】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水、热条件改变,植被更替,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差异。山麓自然带反映山体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0. 若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则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 片麻岩 B. 大理岩 C. 板岩 D. 玄武岩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构造形态可以看出,在甲地层褶皱后,甲地层上部遭受到侵蚀而缺失,因此首先受到侵蚀作用;后来发生沉积作用,覆盖了沉积岩②,最后岩浆活动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存在于甲地层和上覆沉积岩②中,故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发生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据此分析选D。 【10题详解】 图中①处岩石是在沉积岩甲和花岗岩之间,可能是在岩浆的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甲为石灰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故选B。 【点睛】岩石的转化: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下图中穿堂风最显著的是( ) A. , B. C. D. 12. 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 利用厨房、 卫生间做进风口 B. 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 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 房屋最好坐北朝南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穿堂风是从后屋植物吹向庭院地面,庭院地面应该是温度高、气压低的区域。由图可知,房屋背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子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选A。B、C图中房屋前面都有绿植,房屋前后温差小,难以形成过堂风。 【12题详解】 穿堂风是利用屋前屋内的温差形成气压梯度进而形成了风,由于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上,南北方向上的温差相对较大,穿堂风以南北方向为主,因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北半球则房屋最好坐北朝南,既向阳又有风道,选D。 【点睛】穿堂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由于房屋前后覆盖物不同或屋内屋外的温度不同,从而形成的局地温差,从而形成的屋内外之间的特有现象,适当利用穿堂风,能享受到夏日的舒适凉风。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 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 树冠集水作用强 B. 无蒸腾作用消耗 C. 树冠遮荫效果好 D. 土壤硬化下渗弱 14. 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 融雪 B. 风沙 C. 降水 D. 蒸发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积水作用强,A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对;没有树冠遮阴,不存在树冠遮荫效果好 ,C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D错。 【14题详解】 梭梭对融雪、 风沙和 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择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治理,生物在沙漠化治理当中非常重要,能够起到保水护沙的作用。 一位去印尼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就会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乌布稻田的分布,有利于缓解( ) A. 水土流失 B. 农业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耕地缺水 16.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B.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C. 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D.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修梯田后田地的坡度减小,水的侵蚀作用减弱,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据此分析选A。 【16题详解】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说明热气来自地下,并非近地面受热形成的热气。该现象说明地下有裂隙,地球内部的热能才会释放出来。巴厘岛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使岩层产生裂隙,释放地球内部的热能,据此分析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和“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7. 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月——自西流向东 B. 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C. 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D. 11月——从东流向西 18. 据图判断有关甲、 乙、 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地都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B. 甲、乙、丙的水全部来自降水 C. 甲湖对乙河起到了调蓄作用 D. 甲、乙、丙间只存在物质转移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方向坐标及图示可知,丙河段呈东西走向,右图显示,夏季是汛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故6-9月从东流向西;冬季湖泊水补给河水,即11月-次年的4月是从西流向东,选A。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丙的水有一部分来自甲湖,并非全部来自降水;甲湖直接调蓄丙河,丙河汇入乙河,故甲湖对乙河也起到了调蓄作用;甲、乙、丙间不只存在物质转移,也存在水体交换等,据此分析选C。 【点睛】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少和年内分配情况,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湖泊对河流有调蓄功能,汛期河水补给湖水,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水。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 甲—东北平原 B. 乙—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丙—华北平原 D. 丁—黄土高原 20. 夏季,甲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 新雨山头荔枝熟 B. 沟壑纵横风雨狂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家家打稻趁霜晴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甲图是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乙图是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草原上,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丁图为云南傣家竹楼。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甲图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受“家家打稻趁霜晴”为南方秋季的景观;“新雨山头荔枝熟”为热带景观;“小麦登场雨熟梅”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BCD错误,A正确。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 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2.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B. 推广水稻种植 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 扩大耕地规模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年和2005 年两个年份,方格中数字由左向右变化,即表示该方格代表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已发生变化;据此信息结合方格数字变化可知,整个区域的耕地面积扩大了,湖泊大大的缩小,居民地也增加了,再结合辽宁西北部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引水灌溉,易发生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因为湖泊面积大大的缩小,湖泊的湿地调蓄功能下降,空气湿度会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据此分析选C。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可知,该地区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表格显示该地区大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形式是耕地,而且在1979年到2005年间,耕地大大增多,已经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继续扩大耕地会加剧生态恶化,不可行;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不适合推广水稻;应适当退耕还林还草而不是全部退耕。由于该地降水少,适合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据此分析选C。 【点睛】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 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 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 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Ⅰ、Ⅱ、Ⅲ代表不同国家,下图是“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影响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技术 D. 交通 24. 由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产业转移只在不同国家间进行 ②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完全依赖Ⅰ类国家产业是否迁出 ④Ⅰ、Ⅱ、Ⅲ类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图示Ⅰ国产业已经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Ⅰ国的主导产业。①产业技术含量低,应该劳动密集型工业,所以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据此分析选B。 【24题详解】 产业转移不只在不同国家间进行,在同一国家内部也可以发生产业转移,①错;结合上题可知,Ⅰ类国家为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多种,经济因素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并不完全依赖Ⅰ类国家产业是否迁出,③错;Ⅰ、Ⅱ、Ⅲ类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对。据此分析并结合选项可知选D。 【点睛】产业转移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5. 叠图分析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26. 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 A.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汽车加油站 D. 水源保护区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GIS是地图的延伸,由此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选C。 【2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不适合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或大型垃圾处理场)、远离主要道路(不适合建汽车加油站)、植被保护好(水质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选D。 【点睛】RS主要适用于影像的获取及动态追踪等情境。GIS是地图的延伸,适用于数据分析及区域定位。GPS则适用于导航定位,注意GPS是点定位。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在乌江流域开发中公司始终秉持“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同时乌江流域又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读“乌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7.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内容有( )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8. 促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全部实施生态移民 B. 农业坡度较大的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 C. 工业生产中,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通过图例分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沿线多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实现了对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所以可以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②③正确;该地地形以丘陵地形为主,平地少,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①错;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容易导致景观生态的破坏,④错。据此分析选B。 【28题详解】 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加强治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既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发展经济,但不是全部移民。B、C、D的描述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据此分析选A。 读“我国各省(市、区)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和“‘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甲、乙、丙依次是( ) 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D.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30. 影响“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①(哈密—郑州)建设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 自然条件 B. 经济条件 C. 政治条件 D. 科技水平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甲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该地区水电较丰富;乙图例代表的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这些省区煤炭资源丰富,故为火电丰富区;丙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能源消耗较多,是电力短缺区。据此分析选D。 【30题详解】 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①(哈密—郑州)建设的主导区位条件,选B。输电线路受自然、政治的影响较小,科技因素是建设的保证。 【点睛】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社会经济条件往往是现代交通运输及各类输电线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二、 判断题。 31.石油、煤炭、风能、生物能等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 【答案】对 【解析】 【详解】石油、煤炭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积存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它们与风能、生物能等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3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 ) 【答案】对 【解析】 【详解】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33.寒潮是我国最常见、 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 【答案】错 【解析】 【详解】干旱是我国最常见、 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点睛】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主要是夏季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非季风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属于半干旱、干旱区,所以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干旱。 3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我国西北产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 【答案】对 【解析】 【详解】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我国西北产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点睛】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35.产业转移是企业寻找最优区位的过程中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 【答案】对 【解析】 【详解】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因此,产业转移是企业寻找最优区位的过程中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点睛】产业转移规律: 1、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36.河流上游应保护好植被生态,开发应该以保护性开发为主。( ) 【答案】对 【解析】 【详解】河流上游多处于山地或地势高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如破坏植被则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对河流上游应保护好植被生态,开发应该以保护性开发为主。 37.在平原上流动的河流只有沉积作用,所以泥沙大量堆积。( ) 【答案】错 【解析】 【详解】在平原上流动的河流既有沉积作用也有侧蚀作用等,但由于地形平坦,流速较慢,沉积作用较强,故该河段泥沙大量堆积。 【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38.人少地多、土地租金低,是东北农业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 【答案】对 【解析】 【详解】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不太高,但该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使得东北农业商品率高。 39.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错 【解析】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对调出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40.岩石圈物质循环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答案】错 【解析】 【详解】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沉积岩等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 三、 综合题: 41.下图为“亚洲某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和“三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左图所示季节为________季,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 甲处气候特征与右图所示a、b、c三气候类型中的________比较吻合,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处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丙处春季最容易产生____________短缺。 【答案】 (1). 夏 (2). 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东南风、西南风)或夏季风来自海洋 (3). C (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6). 台风 (7). 水资源 【解析】 【详解】(1)左图中的区域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图示季节图示区域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东南风、西南风),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该季节为夏季。 (2)甲处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与右图中的c较吻合,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乙处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丙处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大,最容易产生水资源短缺。 【点睛】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是: 1、原因:①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农业用水增加。 2、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42.读“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A处最具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其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 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B处产生该种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 C处是黑河注入的居延海,其主要补给源是_______,居延海是沙漠地区的重要湿地,具有___的生态效益。 【答案】 (1). 干旱 (2). 太阳能 (3). 气候干燥,多晴天,光照强或云量少,削弱作用弱 (4). 荒漠化 (5). 过度放牧或过度垦荒 (6). 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 (7). 调节气候、补给或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详解】(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2) 图中A处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里距海远,气候干燥,多晴天,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强,因此该地最具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 (3)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B处位于内蒙古的中东部,处于温带草原区,也处于农牧交错带,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或过度垦荒。 (4)居延海发源于祁连山,消失于荒漠之中,其主要补给源是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居延海是沙漠地区的重要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补给或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点睛】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荒漠改造: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水资源比较缺陷乏,改造难度大。人类活动形成的荒漠,其实质是类似于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因固定的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例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这些荒漠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 (2)荒漠化的发展 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其中与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如科尔沁沙地和内蒙古后山地区,沙质草原遭到过度农垦,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绿洲周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植被缺乏水原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等地。 近年来,在工矿开展、居成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造成荒漠化发展迅速。这种荒漠化土地呈点、线状、邻过城镇或者在矿开发区,面积小而分散,但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相参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等。 2.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利用北极航道,可以开辟我国大部分港口到欧洲港口的新航线。 材料二 图22为“从中国大连至荷兰鹿特丹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示意图”。 (1) 从大连到鹿特丹的新航线,相对于传统航线的最大优势是____,可以通航的季节是________。 (2) 从大连经北极航道到鹿特丹,在A海域因受___(填“寒”或“暖”)流影响船舶逆水航行,B港口在极圈内却终年不封冻的原因是______。 (3) 冬季,从大连经传统航道到鹿特丹,在C海域受到________盛行风的影响,在D海域_____(填“顺”或“逆”)流航行。 (4) 从自然带类型看,大连和鹿特丹同属于__________。 【答案】 (1). 航程短,速度快,成本低 (2). 夏 (3). 寒 (4).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5). 西风 (6). 顺 (7).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详解】(1) 从大连到鹿特丹的新航线穿越北极,相对于传统航线的最大优势是航程短,速度快,成本低,由于经过北极附近寒冷地区,故该航线可以通航的季节是夏季。 (2)从大连经北极航道到鹿特丹,在A海域因受千岛寒流的影响船舶逆水航行,B港口在极圈内却终年不封冻的原因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C海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域,冬季,从大连经传统航道到鹿特丹的航船自东向西行驶,在C海域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顺流航行;在D海域受到东北风影响,逆流航行。 (4)从自然带类型看,大连和鹿特丹虽然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但二者的自然带相同,同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44.下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局部)”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其农业地域类型为__。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 (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_____影响。 (3)右图中的太湖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时代的发展其“粮仓”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有_______。 【答案】 (1). 旱田或旱地 (2). 商品谷物农业 (3). 气候或热量 (4). 市场更广阔,品种更多样;规模扩大;技术提高;信息或交通更通畅;农业用地减少 (5).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破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非农业用地增加。(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导致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 【解析】 【详解】(1) 东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田或旱地为主,这里地广人稀,农产品大部分运抵市场,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黑龙江省纬度高,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是气候或热量。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技术、交通、土地类型等方面,具体是使市场更广阔,农产品品种更多样;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科技技术提高;信息或交通更通畅;农业用地减少。 (3)太湖平原“粮仓”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商品率低;耕地破碎,粮食总产量小;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粮食的规模减小;生态退耕及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减少。 【点睛】1、农业结构变化: ⑴传统农业——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三大桑蚕基地之一(气候适宜、劳动力资源丰富)、最大糖蔗基地(气候适宜)。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三角洲地形,地势低洼)。 ⑵现代农业——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之一。大量农田变为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特种禽畜基地,桑基鱼塘变为杂基鱼塘(基面种鱼饲料、蔬菜、花卉等)。珠三角地区由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最大糖蔗基地也成为历史。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有很密切的关系 ⑴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压缩水稻、桑蚕等传统作物的生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了适销对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⑵农业科技的进步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保证; ⑶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