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人口-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9 人口-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1

易错点 1 不理解人口数量增长 [来源:学科网 ZXXK]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本题比较复杂,考生如果不根据图中的移民人数和 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两条曲线的关系判断人口总量的变化,很难做出正确选择;二是不能根据移民人数和人 口总量推测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导致错选。 【参考答案】1.A 2.C 【详解详析】1.根据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出该国 1910 年、1930 年、1950 年、1970 年、1990 年、2010 年的人口数量约为 9300 万、1.25 亿、1.43 亿、2 亿、2.5 亿、3.08 亿,可直接看出①图符合。故 选 A。 2.根据不同年份总人口数和移民人数,可以计算出不同年份该国本地人口数量,计算可知该国本地人口数 量 1910 年约为 7900 万,1930 年约为 1.1 亿,1950 年约为 1.33 亿,1970 年约为 1.9 亿,1990 年约为 2.3 亿, 2010 年约为 2.68 亿。再结合选项,可以计算出不同阶段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 量最多的时段为 1950—1970 年。故选 C。 人口数量增长 一、人口的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主要特点 1.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原始型) 高低高(传统型) 低低低(现代型) 特点[来源:学 科网 ZXXK] 出生率[来源:学科网 ZXXK] 高 较高 开始下降[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 Z#X#X#K] 进一步下降 死亡率 高 快速下降 继续下降,达低水平 低 自然增长率 低,且波动较大 高 逐渐降低 很低 平均寿命 较短 上升 继续上升 进一步延长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 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后期 目前西欧发达国家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分析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 N 市 2011 年—2015 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甲——老年人口比例 B.乙—出生率 C.丙——人口自然增长率 D.丁——死亡率 2.据图中信息可知,N 市 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阶段 B.2012 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C.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 D.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易错点 2 不理解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根据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 1—2 题。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会判读人口结构图,或是不能从人口结构图中提 取相关信息,导致判断错误;二是不能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判断人口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判 断失误。 【参考答案】1.D 2.B 【详解详析】1.该图为人口金字塔图,对比 a、c 两个方案金字塔形状,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塔基部位, 即少儿人口比重。故选 D。 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a 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 社会老龄化严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c 方案少儿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b 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选 B。 人口结构图的判读与人口问题 一、常见人口结构图的判读 1.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的特点 (2)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①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 a、b、c。 ②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 e、f、g。 ③读出箭头 e、f、g 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 个坐标:0—14 岁为 27%,15—64 岁约为 56%,65 岁及以上约为 17%。 ④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 100%。 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分析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 下宽上尖;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老年型(缩减型)— —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 (3)异常变化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 a 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 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 b 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 c 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 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 (1)严峻的人口数量问题。 (2)突出的人口质量问题。 (3)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和加速。 (4)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5)人口机械移动、流动挑战城乡和谐发展。 下图示意 1970—2040 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 1—3 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 年 B.2000 年 C.2015 年 D.2025 年 2.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3.2015—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 D.人口总数减少 易错点 3 不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下图为某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最主要的人口来源是 A.祖籍为上海的人口 B.外来务工经商人口 C.外来求学人口 D.国际移民 2.今后一段时间内,为了应对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问题,上海市应当 ①禁止劳动力外流 ②吸引外来人口迁入 ③促进人口有序增长 ④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读图能力不足,没有判断出比重最大的年龄段外来 常住人口远远多于户籍常住人口,导致无法判断出该年龄段的主要人口来源;二是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出 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或是不了解老龄化的含义,导致错选。 【参考答案】1.B 2.D 【详解详析】1.根据图像可知,20—30 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大于户籍常住人口,A 错误;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是从全国各地进入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B 正确、C 错误;我国吸引国际移民的数 量较小,D 错误。故选 B。 2.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老龄化逐渐加剧,所以需要吸引劳动力迁入、促进人口健康有序发展、完 善社会福利制度等。故选 D。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和阻力 ①拉力因素:主要指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迁入地,迁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 展水平高、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工业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等因素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②推力因素:主要指迁出地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化、经济落后等,促使人口向外迁移。 ③阻力因素:交通困难、背井离乡等会成为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思路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 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 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 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 入 地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 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 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 生巨大压力 迁 出 地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 等联系; 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 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我国人口大量迁移对城市的利与弊 ①利: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大量科技资源、促进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人口老龄化, 提供大量高科技人才,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建设。 ②弊:容易导致城市的社会 秩序混乱,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失业率增加。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 都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3.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易错点 4 人口容量相关概念认识不清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 理条件的差异,图示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完成 1—2 题。 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a 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 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 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理解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导致无从下手; 二是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不会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判断某城市是否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导致 判断失误。 【参考答案】1.D 2.C 【详解详析】1.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a 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 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故选 D。 2.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 于人均用水总量。故选 C。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 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 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 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 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在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 分布图。读图回答 1—3 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2.影响美国人口潜力指数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状况 B.纬度 C.资源丰富程度 D.距海远近 3.和我国相比,美国的人口潜力指数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资源丰富 B.对外开放程度低 C.科技水平高 D.人们的消费水平高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 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保持在较低水平 较高 原因 a.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 发达; b.生活条件好; c.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a.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 平低,需要劳动力多; b.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c.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 人口 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 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 (4)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0 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0 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 长率小于 0 时,人口数量减少。 ②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 A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由负值变为 0 时,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 B 点)。 (5)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 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 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 增长 状况 速度 慢,波动较大 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 减速 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 态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 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 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备注 又称“高—高—低”型 又称“高—低—高”型 又称“低—低—低”型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9 世纪以前: 欧洲 ――→ 大批 集团性 美洲、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 国家 ――→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增多 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示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 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例如,在发展中 国家,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 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 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会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多,住房、交通问题加重,失业率提高, 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利影响。 三、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实质: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谋求措施 世 界 各国、各地区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合理的人口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 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 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 数量变化。据此完成 3—4 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4.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下图示 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 5—6 题。 5.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6.根据预测,从 2000 年到 2050 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 7 —8 题。 7.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8.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读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占比图(左)和中国 2050 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右),回答 9—10 题。 9.与婴儿潮一代出现时期相吻合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 A.甲、丙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10.205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原因不可能是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老年人寿命延长 C.“全面二孩”政策实施 D.人口增长惯性 2017 年是我国放开二胎的第二个年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出生人口 1723 万人,比 2016 年减少了 63 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 0.52‰,又有 12.43‰。下图示意我国 1974 年到 1994 年的人口增长率与 20 年后 1994 年到 2014 年的 GDP 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 11—13 题。 11.图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A.人口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变化 B.经济发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 C.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人口变化 20 年 D.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呈负相关 12.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年龄构成 B.人口性别构成 C.就业人口年龄 D.老年人口比重 13.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 A.大力发展经济 B.调整生育政策 C.实行晚婚晚育 D.禁止人口迁移 下图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 2010 年常住人口总数及 2005—2010 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 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据此完成 14—15 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京、蜀、浙、新 B.京、浙、蜀、新 C.浙、京、蜀、新 D.浙、蜀、新、京 15.2005—2010 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 A.加快①省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B.缓解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 C.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 D.缓解④省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下表为杭州市某区 2014 年节后 2 月 7 日(正月初八)至 2 月 18 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 卷汇总情况。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据此完成 16—18 题。 16.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以 A.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B.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C.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D.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17.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18.该表反应了该区 A.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D.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 19—20 题。 19.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20.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21.(2017▪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 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2.(2016▪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 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 结合数近 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