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重温童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恒星、行星、卫星 B. 星云、恒星、行星 C. 恒星、行星、小行星 D.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2.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宇宙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3. 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地球是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故选A恒星、行星、卫星。 【2题详解】 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何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就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故选D选项 【3题详解】 地球绕着太阳跑,属于太阳系;月亮绕着地球跑,属于地月系;故选B二级。 考点: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4.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 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一正圆 C. 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D. 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B 【解析】 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共同特征,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是指A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方向为自西向东,分析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近圆性是指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一椭圆,分析错误,故B正确;共面性是指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分析正确,故C符合题意;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分析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1)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正圆。 (3)共面性——运行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5.地球是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 )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D.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D正确;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A错;水星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B错;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这是共性,C错。故选D。 6.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聚变的能量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7.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 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 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太阳辐射能来源。 【详解】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的磁爆炸不是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是核聚变反应,不是核裂变反应,所以选A。 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 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 记载中所写的黑气指( ) A. 耀斑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黑子 9.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 【答案】8. D 9.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以记忆为主. 【8题详解】 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太阳黑子,它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看起来象是太阳变黑了一块。选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文中描述,可判断为黑子现象,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故选A。 10.有关太阳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活动只有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 B. 对太空中的航天器造成威胁的只有耀斑 C.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只会产生不利影响 D. 黑子数目增多时,耀斑也常会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学生要熟悉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太阳活动规律。 【详解】太阳活动除黑子、耀斑、太阳风外还有日珥等,A错误;太阳风也会对太空中的航天器造成威胁,B错误;太阳活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不利影响也会产生有利影响,比如太阳活动准确地为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C错误;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黑子数目增多时,耀斑也常会增强,D对。 【点睛】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11.有关经线和经度的正确叙述是 ( )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 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大圆圈 C. 每条经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D. 自180°经线向西到0°经线为东经度 【答案】D 【解析】 自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东经度,即自180°经线向西到0°经线为东经度,D正确。地球上所有的经线为连接南北极点的半个球面大圆,长短相等,指示南北方向。A、B、C错误。 12.关于纬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 B. 纬线长度都相等 C.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 纬线都相互平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上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都相互平行。据此分析选B。 13.读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甲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自转一周约8万里,A对。其它纬线长度短,B、C、D错。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地球绕日公转位于A点时( ) A. 公转线速度较快 B. 公转线速度较慢 C. 北半球进入夏季 D. 南半球进入冬季 15.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 ) A. 从D到B B. 从A到C C. 从B到D D. 从C到A 【答案】14. A 15. D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地球绕日公转位于近日点时,公转线速度较快,北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进入夏季,所以A正确。 【15题详解】 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B位置为秋分日,C位置为夏至日,D位置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从C到A,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 A.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没有变化 B. 热带范围缩小 C. 温带范围缩小 D. 寒带范围缩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相关知识 【详解】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大,A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C正确,BD错,故选C。 【点睛】热带、寒带与黄赤交角变化情况相同,温带与黄赤交角变化情况相反。如: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由于黄赤交角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2011年春节(2月3日)期间,厦门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 A. 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 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 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 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18. 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 5月1日 B. 7月1日 C. 11月1日 D. 2月1日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向哪个半球移动则哪个半球昼变长。2月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BD错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来增去减,因此2月3日厦门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应为一年中离直射点最近的时候。厦门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相比四个选项的日期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向哪个半球移动则哪个半球昼变长。 1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C. 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D. 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对地震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详解】对于地球内部的圈层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不同圈层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来进行划分的,地震波又有横波和纵波之分,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进行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A、B、C项说法正确。横波是一种疏密波,给人的感觉是左右摇晃 ;纵波是一种弹性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所以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摆。 D项说法错误的。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故D正确。 【点睛】注意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 20.水圈的特点是( ) A 连续、规则 B. 不连续、不规则 C. 不连续、规则 D. 连续、不规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圈的特点,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水圈的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反射作用 B. 吸收作用 C. 散射作用 D. 折射作用 【答案】C 【解析】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散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天空太阳未出、或刚落下时仍明亮,C对。反射作用、吸收作用能削弱太阳辐射,不是天空仍明亮的原因,A、B错。与折射作用无关,D错。 22.多云的夜晚,气温不是太低,是因为( ) A. 太阳辐射强 B. 大气辐射强 C. 大气逆辐射强 D. 地面辐射强 【答案】C 【解析】 多云夜晚,气温不是太低,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C对。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强,A错。大气辐射强是散失热量,B错。地面辐射强,地面降温快,不是气温不太低的原因,D错。 2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人们经常利用塑料大棚来防御霜冻的原理主要是( ) A. 增强① B. 增强② C. 增强③ D. 增强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中各箭头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塑料大棚主要是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能起到保温作用,因此人们经常利用塑料大棚来防御霜冻的原理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四地气压值相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丙>甲>丁 D. 丙>丁>乙>甲 25. 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 夜里的海风 B. 夜里的陆风 C. 白天的海风 D. 白天的陆风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可知,甲处盛行上升气流,乙处盛行下沉气流,可判断气压乙>甲;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则丙>丁,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地气压值顺序为乙>甲>丙>丁。故选B。(答案有误) 【25题详解】 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据图可知,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吹海风,应为白天。故选C。 二、 简答题 (本题共计5 小题,共计 50 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D表示______。按结构特征划分,它们都属于______行星。 (2)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 【答案】(1)金星 火星 类地 (2)A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知识点。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据图可知,B为金星,D为火星。按结构特征划分,它们都和地球相似,属于类地行星。 (2)据图可知H为海王星,距地球最远,气温较低。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则变为寒冷的“冰球”。 (3)据图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 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太阳辐射稳定;安全的轨道: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展;体积质量适中:适中的引力形成大气层;海洋的形成: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27.读下图,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大气层名称是A 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所示变化有关的太阳活动是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它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__________,使地球磁场出现“________”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答案】 (1). 光球 (2). 色球 (3). 日冕 (4). 耀斑 (5). 黑子 (6). 太阳黑子 (7). 光球 (8). 11年 (9). 磁场 (10). 磁暴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层的分层及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1)太阳大气分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据图可知,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 (2)太阳活动是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的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据右图可知,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所示变化有关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据图分析可知,从黑子高峰年到下一次高峰年时间大概是11年,因此可判断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它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8.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心为________(南或北)极。 (2)图中弧线ABC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3)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乙所在经线的______(东或西)侧。 (4)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乙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答案】 (1). 南 (2). AB (3). BC (4). A>D>E (5). 东 (6). 12 (7). 18 (8). 18 (9).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半球的判断、晨昏线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意义及公转的意义等知识点。 【详解】(1)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据图在45°E和90°E可判断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极地俯视图。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昼进入夜为昏线,从夜进入昼为晨。据图可知,AB为晨线,BC为昏线。 (3)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据图可知,A、D、E三点纬度从低到高,因此线速度从大到小,即A>D>E。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有一炮弹从D 点射向乙点方向,在南半球向左偏,因此炮弹将落在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4)据图可知,E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地方时为12时。结合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可判断,C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与E点相差6小时,且位于东侧,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其地方时为18时。据图可知,乙点所在纬线夜长为6小时,则昼长为18小时。 (5两条日界线为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经线。据图可知,90°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地方时为0时经线,A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则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为3/4,大于1/2。故选D。 2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________ F是________。 (2)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 D是 H是 ________。 (4)简述E波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突然消失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图中地震波E是 横波 F是 纵波 、 (2)图中分界面A是 莫霍面 B是 古登堡面 (3)图中圈层C是 地幔 D是 外地核 H是 内地核 (4)E波是横波,只通过固体物质传播;2900千米的地方可能是由熔融态物质构成。 【解析】 试题分析: (1)横波速度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图中E波速度慢,在2900km处突然消失,可判断E波为横波。纵波速度快,可以固、液、气三态中传播,F波为纵波。 (2)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处都明显加快,对应图中分界面A是 莫霍面;地下2900km处横波消失,纵波减速,B是 古登堡面。 (3)图中圈层C是地幔,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D是外地核,H是内地核,在古登堡面以下。 (4)E波是横波,只通过固体物质传播;2900千米的地方可能是由熔融态物质构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30.读下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由图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沙漠地区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热量散失的多,所以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总体难度适中。 【详解】(1)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即④。 (3)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较多,对短波的吸收较少。地面辐射的波长较长,因此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这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温度很高、夜间温度很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很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热量散失的多,温度很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