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通用版二轮对对练: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通用版二轮对对练: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作业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命题规律 ‎2020年高考必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命题角度1‎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9~11‎ ‎6、8‎ 命题角度2‎ 大气环流与降水 命题角度3‎ 气候类型判读 ‎7‎ 命题角度4‎ 常见天气系统 ‎4~5‎ 命题角度5‎ 天气系统与气候特征 ‎37(1),‎ ‎6分 ‎37(1),‎ ‎8分 ‎37,‎ ‎22分 ‎37,‎ ‎24分 命题角度1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9全国Ⅱ·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1~2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               ‎ A.连续层片状 ‎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 D.条带状 ‎2.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 B.正午 C.日落前后 ‎ D.午夜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考查热力环流。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水汽凝结成积云;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天气晴朗。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不能连续分布,而形成间隔团块状,C项正确。第2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垫面温度越低,对流运动形成积云的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项正确。‎ ‎(2017全国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5.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 B.河北省 C.山西省 ‎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3.B 4.C 5.D 解析:第3题,覆膜是为了保温,故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因此可判断曲线③④表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①②表示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积雪对地表(包括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地表(包括膜内)日变化幅度变小。因此①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第4题,曲线表示平均气温而不是极端最低气温,因此A项可排除;由第3题解析:可知,膜内温度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较大,当地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不大,因此C项描述最符合题意;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不大,排除B项;根据第3题解析:知,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寒冷期气温在-15 ℃左右,可排除B、C项;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方时14时,而该地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17时,可推知该区域地方时比120°E晚约3小时,加之该地种植葡萄,可确定D项正确。‎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2.该绿洲可能位于(  )‎ A.吐鲁番盆地 ‎ B.河西走廊 C.黄土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3.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第一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第二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第二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答案:1.C 2.A 3.C 解析:第1题,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 ℃,日最高气温超过30 ℃,应是夏季,可能是7月份,C项对。1月、11月的夜晚气温低于0 ℃,A、D两项错。3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气温较低,夜晚气温在0 ℃左右,B项错。第2题,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时,图示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该绿洲的经度在90°E附近,可能位于吐鲁番盆地,A项对。河西走廊经度在100°E附近,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主要在100°E以东,B、C、D三项错。第3题,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关于图中情况描述,9:00—15:00沙漠升温快,气压低,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A、D两项错。0:00—6:00是当地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项错。故选C项。‎ 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 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了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完成第4~5题。‎ 图a 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 图b 39°N地形剖面图 ‎4.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T乙。第5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且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2019广东深圳二调)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第6~8题。‎ ‎6.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天山山地 C.阿尔泰山地 D.准噶尔盆地 ‎7.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 A.太阳辐射强弱 B.气温高低 C.降水多少 D.风速大小 ‎8.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台湾日月潭 B.江西鄱阳湖 C.云南滇池 D.新疆博斯腾湖 答案:6.A 7.C 8.D 解析:第6题,由题意可知,蒸发能力与该地区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与该地区的气温、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等有关。从该地区来讲,主要与气温有关,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气温最高,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蒸发能力均值最高,A项正确。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年实际蒸发总量西北最多,往南往东递减最少,塔里木盆地最低。其分布与该地区受到西风影响,降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故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降水多少,C项正确。第8题,一般在湖泊地区,水源充足,故实际蒸发量就是蒸发能力,蒸发能力主要受气温影响。新疆博斯腾湖纬度最高,冬季寒冷,气温最低,实际蒸发量最小,D项正确。‎ 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完成第9~10题。‎ ‎9.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10.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A.持续低温降水 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地表温度高于0 ℃ D.晴朗而风静的夜晚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地冰花从泥土慢慢长出来,故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冰花是气温在0 ℃以下时,土壤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因此土壤的含水量较大。第10题,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晴朗而风静的夜晚,因为地面降温快,无风,水汽易凝结成冰花。‎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CO2浓度高 D.风速较大 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洞外气温高于洞内,夜晚洞外气温低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故A项正确。第12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洞外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判断洞穴内外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 A.风力微弱 B.水汽较多 C.凝结核多 D.植被茂盛 ‎14.该山可能位于我国(  )‎ A.青海省 B.云南省 C.安徽省 D.山西省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影响,山腰地带降水较多,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雾。第14题,从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水汽少,降水少,则该山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为伏旱天气)。结合选项中的四省,只有安徽省符合条件。‎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上海5 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 A.偏西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16.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答案:15.A 16.D 解析:第15题,从图中看,上海5 610米高空气压值为500百帕,上海以南地区500百帕气压面的海拔高,说明上海以南地区5 610米高空气压值高于5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为偏西风。第16题,由上题可知,上海以南地区5 610米高空气压值高于500百帕,即高空气压由南向北递减,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故海平面气压由南向北递增,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为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气温距平值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亚欧大陆1月气温距平值(单位:°C)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图中a、c两地纬度相同,a地气温距平值远低于c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大气环流 B.海陆、地形 C.地形、太阳辐射 D.洋流、大气环流 ‎18.a、b、c三地相比(  )‎ A.a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B.b地气候大陆性最强 C.c地气候海洋性最强 D.c地年降水量最少 答案:17.D 18.B 解析:第17题,图中a、c两地纬度相同,a地气温距平值远低于c地,因为a地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且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气温变化幅度小,而c地受季风环流、千岛寒流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大气环流。第18题,a、b、c三地相比,a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气候海洋性最强。b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最强。‎ 命题角度2大气环流与降水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5海南·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山东潍坊期中)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这里几乎没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型谷。干谷面积很大,约有4 000平方千米,它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读图,完成第1~2题。‎ ‎1.麦克默多干谷常年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与麦克默多干谷成为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无关的因素是(  )‎ A.下沉气流,降雪稀少 B.风力强盛,冰雪难留 C.蒸发微弱,空气干燥 D.山谷地形,气温偏高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受极地东风影响,在南极地区常年主导风向是东南风。第2题,南极大陆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雪稀少;由于处于峡谷中,风力强劲,冰雪难留;且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空气干燥,难以形成降水(雪);虽然处于谷地中,但由于风力强劲,气温较低。‎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B.受两侧赤道低压影响 C.西南风与海岸垂直 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 ‎4.R、Q两地(  )‎ A.1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1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 C.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原因是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该地处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影响,多对流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风,与海岸垂直,抬升作用强,降水较多;北赤道暖流向西流,对大陆西部沿海气温、降水无影响。第4题,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R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下图分别为某区域某日14时和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第5~6题。‎ ‎5.从14时至20时,图中M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 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 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 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 ‎6.从14时至20时,图中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时间M地始终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以晴朗天气为主;与14时相比,20时M地气压有所升高。第6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动力,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由此可确定14时和20时图中各点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风力大小,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M国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其东北部的瓦罕走廊海拔4 900多米。农牧业是M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下面两幅图为M国附近地区略图(图1)和沿图1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线图(图2)。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的降水量线与经线对应正确的是(  )‎ A.64°—c 67°—b 70°—a 73°—d B.64°—d 67°—a 70°—b 73°—c C.64°—a 67°—d 70°—c 73°—b D.64°—b 67°—c 70°—d 73°—a ‎8.下列关于M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 B.山地高原广布,森林资源丰富 C.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 D.当地牧民每年6—8月到瓦罕走廊放牧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根据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M国为阿富汗,中部受山地影响,迎风坡降水多,可判断出67°和70°经线附近降水较多;图中67°经线附近山地位置偏南,降水量最大值偏南,对应b曲线,则70°经线对应a曲线。第8题,图中M国为阿富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森林资源不丰富,畜牧业落后。每年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为充足,牧草生长旺盛,当地牧民到瓦罕走廊放牧。‎ 下图为某区城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第9~10题。‎ ‎9.此图代表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下列关于图中①~④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此时吹东南风 B.②地此时多阴雨天气 C.③地附近海域多大雾 D.④地此季节高温多雨 答案:9.C 10.C 解析:第9题,此图20°N纬线附近风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说明气压比两侧低,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代表的月份最可能是7月。第10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故①地吹西北风;②地是高压中心,此时多晴朗天气;③地附近海域受寒流影响,多大雾;④地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 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 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 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 ‎12.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3.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答案:11.D 12.B 13.C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M处气压最高,为极地高气压带所处位置。极地高气压带是纬度高,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故选D项。第12题,南极大陆位于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随着纬度降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所以影响图示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因素,故选B项。第1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此时气压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罗斯海地区等压线密集,且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容易产生狂风暴雪天气。‎ 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第14~16题。‎ ‎14.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  )‎ A.900米处 B.1 400米处 C.1 800米处 D.2 300米处 ‎15.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 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16.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  )‎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 答案:14.C 15.B 16.C 解析:第14题,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为正值,说明降水量增加;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减少。当降水垂直递增率是0时,降水量为最大值。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1 800米处,此时降水垂直递增率是0。第15题,该地位于内华达山脉西坡,大陆西岸,纬度是37°N,属于地中海气候。7月北半球是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B项对。第16题,在海拔300米处做一水平线,与降水垂直递增率等值线相交,从选项中各月份做竖直线,与300米水平线相交,穿过的降水垂直递增率等值线越少,降水垂直递增率越小。可以判断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10月,C项对。‎ 命题角度3气候类型判读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9全国Ⅱ·7)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题。‎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热带雨林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积云。其他地带上升气流发生的频率较低,形成积云频率较低,D项正确。‎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河北五校联考)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第1~2题。‎ ‎1.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下垫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温尼伯最冷月均温在-20 ℃附近,夏季气温较高,6、7、8三个月降水较多,其余月份降水稀少,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受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气温较高,降水量少。故导致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2019河南洛阳一模)法国梧桐和香樟,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下表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部分特点的比较。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就成了重要的替代树种之一。2016年6月,杭州最新的城市绿化数据显示,杭州城区大约有行道树15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1.3万多株。据此,完成第3~4题。‎ 树 种 特  点 法国梧桐 属落叶高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易倒斜 香樟 属常绿大乔木,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 ‎3.在下列何种时间和气象条件下,杭州种植的法国梧桐易倒斜(  )‎ A.1、2月份的积雪 B.2、3月份的梅雨 C.7、8月份的暴雨 D.8、9月份的台风 ‎4.下列城市中,适宜用香樟代替法国梧桐的是(  )‎ A.乌鲁木齐 B.哈尔滨 ‎ C.福州 D.拉萨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杭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1、2月份的积雪并不多,A排除;江淮地区梅雨出现在每年的6、7月份,B错误;7、8月份的暴雨与8、9月的台风相比,7、8月份的暴雨比8、9月份的台风程度要低些,故C错误,D正确。第4题,香樟属于常绿大乔木,说明其对水热条件要求高,适宜种植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乌鲁木齐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其水热条件无法满足香樟的需求;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无法满足香樟的需求;拉萨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其水热条件无法满足香樟的需求,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影响该地1月和7月气温、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环流 B.纬度 C.地形 D.洋流 ‎6.当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5月份(  )‎ A.太阳高度较大 B.雨季未到,晴天多 C.白昼较长且昼变长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晴天多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读图,该地1月份气温低,降水少。7月份气温高,降水多,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影响该地1月和7月气温、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第6题,我国季风区受锋面雨带影响,当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主要原因是5月份雨季未到,晴天多。‎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导致图中S附近区域等固态降水率线向西南方向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8.同纬度相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固态降水率明显低于东部沿海,主要原因是(  )‎ A.受暖流影响,冬季降水多 B.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高 C.距海洋较近,冬季降水多 D.距海洋较近,冬季气温高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因此等固态降水率线向西南方向弯曲。第8题,据图可知,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因此固态降水率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东部沿海。‎ 读沿25°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不同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第9~10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陆为(  )‎ A.澳大利亚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欧洲大陆 ‎10.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 ④纬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该大陆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降水多,与内陆差异大,是因地形抬升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与澳大利亚地形相符。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图示为澳大利亚,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P位于东南信风带内,Q 受夏季风影响,①对。海陆因素,P位于内陆,Q位于沿海,②对。地形,P位于背风坡,Q位于迎风坡,③对。两地纬度相同,④错。‎ 下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 D.热带雨林气候 ‎12.该地可能位于(  )‎ A.非洲几内亚湾沿岸 B.欧洲西部北海沿岸 C.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 D.印度半岛西部阿拉伯海海域 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根据各月气温累计可以看出6、7月份该地气温较低,12、1月该地气温较高,且气温累计一直持续上升,说明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根据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6、7月份该地降水较多,12、1月该地降水较少。由此可以确定该地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第12题,根据气温分布状况,确定该地位于南半球,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并且是地中海气候的地点只有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 命题角度4常见天气系统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5全国Ⅱ·4~5)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17时 ‎ B.17—18时 C.18—19时 ‎ D.19—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1.C 2.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沙尘暴对气温、气压及天气的影响。第1题,主要考查沙尘暴经过时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夏季沙尘暴的出现一般是由快行冷锋形成的。由图可知,在18—19时,气温快速下降,气压快速升高,符合冷锋的特征。第2题,强沙尘暴经过时,空气中沙尘大量增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强沙尘暴经过时,出现大风,说明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增大,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故选B项。‎ ‎(2017天津·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3~4题。‎ ‎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4.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题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3.C 4.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4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湖南衡阳一模)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 ℃线一度压至华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去年同期偏低2~4 ℃。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建,受此次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往往比附近路面结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冰层厚,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上述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充足 B.获得太阳辐射少 C.风力更大 D.获得地面热量少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应是冷锋过境,故选C。第2题,高速公路桥面由于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因此获得地面热量少,导致桥面温度低,更容易结冰。故选D。‎ ‎(2019山东济南三模)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据此完成第3~5题。‎ ‎3.T1时刻a、b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 ‎4.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 A.气压不断降低 B.气温不断升高 C.风速一直减小 D.天气终未晴朗 ‎5.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 答案:3.B 4.D 5.A 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判断a的气压值小于1 004百帕,而b的气压值大于1 004百帕。C图中A、B两个值相等,故错误;D图中气压值a>b,且图中是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故错误;图中锋面应位于低压槽处,气压相对两侧来说相对较低,a、b两点间的气压值不是一直上升,而是有两个低值,故A错误,B正确。第4题,T1时刻甲虽然位于暖锋后,位于气旋中心,应是阴雨天气,T2时刻甲位于冷锋后的锋面附近,应可能是阴雨天气,T3时刻,冷锋在运行过程中已经追上了暖锋,因此甲应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此时应该是阴雨天气,所以在从T1到T3时段天气终未晴朗,故D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间锋面是由于冷锋追上暖锋所致。因此能正确示意甲、乙之间锋面的是A。‎ 一个较为稳定的气旋某月3—9日自西向东做匀速运动经过南昌市。下图是南昌市某学校气象站记录的该时段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读图,完成第6~8题。‎ ‎6.6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上升气流控制 D.下沉气流控制 ‎7.导致6—9日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湿度减小 B.风力减小 C.偏北风影响 D.天气转晴 ‎8.6日的最低气温是13 ℃,则7日的最低气温可能是(  )‎ A.12 ℃ B.11 ℃ C.10 ℃ D.9 ℃‎ 答案:6.C 7.C 8.D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6日气压最低,说明此时该地受低压中心控制,气流上升显著,因此降水较多。第7题,据材料可知,气旋某月3—9日自西向东做匀速运动经过南昌市,6—9日南昌市位于气旋西侧,风向为西北风,因此气温下降。第8题,据图可知,6日最高气温为18 ℃,最低气温为13 ℃,气温日较差为5 ℃。7日天气转晴,昼夜温差应加大,图中7日最高气温为15 ℃,则最低气温可能是9 ℃。‎ 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0.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冷锋影响频繁 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 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根据我国夏季风推移规律可知,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因此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锋影响频繁。‎ ‎2016年9月25—28日期间,用户在启动微信时,欣赏到了由我国新一代全球最先进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上空云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对图中赤道附近云系的分布位置及该云图拍摄季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偏南 北半球冬季 B.偏南 北半球夏季 C.偏北 北半球冬季 D.偏北 北半球夏季 ‎12.图中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M处和太平洋上N处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气旋 反气旋 B.反气旋 暖锋 C.暖锋 气旋 D.准静止锋 反气旋 答案:11.D 12.D 解析:第11题,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图中赤道附近为印度洋,图中赤道以北的云系呈西南走向,说明北印度洋此时盛行西南季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或赤道以北云层厚,所以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第12题,此时为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受锋面的影响,M地处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可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海洋上此时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故受反气旋的影响。‎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大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完成第13~15题。‎ ‎13.①②两地的气压差可能是(  )‎ A.0 hPa B.2.5 hPa C.5 hPa D.7.5 hPa ‎14.该日20时前后,北京(  )‎ A.经历降温降水过程 B.经历大风扬沙过程 C.盛行风向为偏南风 D.经历气压逐渐降低过程 ‎15.当海上风浪较大时,渔船往往需要回港避风,此时下列四地渔船最需回港的是(  )‎ A.黄海海域 ‎ B.东海海域 C.台湾海峡 D.朝鲜海峡 答案:13.B 14.B 15.A 解析:第13题,结合图示可知,①②两地的气压分别是1 005 hPa<①<1 007.5 hPa、1 007.5 hPa<②<1 010 hPa,则①②两地的气压差应该是0<ΔP<5 hPa。第14题,由图可知,20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较高,说明此时空气质量相对较差,降水可以使空气质量提高,此时降水较少。由于降水少,又经历冷锋过境,会形成扬沙,因此大气污染严重。第15题,结合等压线图,选项中黄海海域地区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风浪大。所以该海域的渔船最需要回港避风。‎ 命题角度5天气系统与气候特征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 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龙卷风湿热气团的源地及其形成原因、地形对龙卷风形成的影响、美国中部春季高发的原因以及龙卷风受关注的原因。第(1)题,据图可知,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来自墨西哥湾。该湿热气团与来自高纬度干冷气团在美国中部平原相遇,湿热气团被迫抬升;湿热气团在抬升过程中,空气受冷凝结,进一步释放热量,加剧了地表气温的上升,使温热气团抬升增强。水平气压梯度力使空气由气旋周围向中心辐合运动,地转偏向力则使空气流动方向向右偏转,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涡旋。第(2)题,该地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因此地表摩擦力相对较小,气旋所受到的阻挡作用小,利于气旋发展;该平原向北延伸至北极附近,南至墨西哥湾,面积广大,冷暖气流受到的阻挡作用小,可顺利在该地区相遇,形成剧烈的抬升气流。第(3)题,该地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北美大陆内部,春季气温回升快,加剧气流的上升;由于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差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加,促使冷暖空气在此交汇更加频繁且强度更大。第(4)题,龙卷风之所以被人们高度关注是因为其气象景观壮观,独特;该景观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局限于北美大陆中部,地域性强,‎ 在其他地区难以见到;龙卷风来临时带来大风、沙尘,能够摧毁房屋、大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大,故受到人们的关注多。‎ ‎2.(2018全国Ⅲ·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对天气的影响。第(1)题,解答本题要注意:是两个气压系统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要回答成气旋或反气旋。第(2)题,关键是理解锋面系统的成因。锋面是冷气团(空气)与暖气团(空气)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空气)相遇而形成。气旋中的气流是辐合,会使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相遇,从而形成锋面。第(3)题,描述天气的变化,要从气温升高(或降低)、气压升高(或降低)、风力变大(或小)、天气转晴(或阴)回答。该地处于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P点先是暖锋过境,后是冷锋过境。第(4)题,本题关键理解我国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特点。我国冬季该区域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而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南北温差较大,易出现不同性质的冷暖气团(空气)的相遇。‎ ‎3.〔2017全国Ⅲ·37(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答案: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解析:额尔齐斯河的支流主要分布在北部,发源于阿尔泰山,所以可以判断北部降水较多。该地深居内陆,夏季风无法到达;冬季风寒冷干燥,水汽很少。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是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的,在北部山地形成地形雨。‎ ‎4.〔2016全国Ⅰ·37(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量两个方面。由图可知,该半岛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地势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降低,地势差异显著。对降水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季风的阻挡作用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二是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和蒸发量会有垂直变化,对气温的影响主要是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将上述内容综合表述,即可得出准确答案:。‎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四川德阳一诊节选)阅读资料,完成下题。‎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 200毫米左右。全省大致以贵阳为界,东西两侧降水的时空差异明显。境内岩溶地貌发育,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山川、河流、溶洞、瀑布发育。行政中心贵阳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大数据交易中心。上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以贵阳为界的东西两侧地区冬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答案:以贵阳为界,冬季降水东多西少;贵州省地势自中部向北、东倾斜,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或地形)阻挡,易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以东受此准静止锋影响,冬季降水多,贵阳以西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少。‎ 解析:从图中看,以贵阳为界,以东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等高线较稀疏,以西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贵州省地势自中部向北、东倾斜。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阻挡,形成昆明准静止锋,贵阳以东受此准静止锋影响,冬季降水多,贵阳以西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少;冬季降水东多西少。‎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家气象中心评估数据显示,2017年7月10—26日,南方高温范围覆盖13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达138.2万平方千米,40 ℃以上高温面积6.5万平方千米。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及湖北西北部、重庆等地日最高气温普遍达到38~40 ℃,‎ 其中上海、浙江等多地突破历史极值。此外,浙、苏、皖、沪、闽、湘、赣、鄂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达5~10天,浙江多地和福建局部最长连续高温日数14天以上。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南方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下图为7月26日全国高温区预报图。‎ 材料二 连续高温催生近年来最热门的旅游主题——“避暑游”。下表为携程网发布的2018年暑期全国最适宜避暑目的地榜单。‎ 序号 ‎1‎ ‎2‎ ‎3‎ ‎4‎ ‎5‎ 所在省区 四川 西藏 四川 云南 贵州 目的地 九寨沟 拉萨—‎ 林芝 峨眉山 丽江—‎ 大理 贵阳 气温/℃‎ ‎19‎ ‎20‎ ‎20‎ ‎24‎ ‎28‎ 序号 ‎6‎ ‎7‎ ‎8‎ ‎9‎ ‎10‎ 所在省区 内蒙古 湖南 山东 吉林 海南 目的地 呼伦 贝尔 张家界 青岛 长白山 三亚 气温/℃‎ ‎28‎ ‎30‎ ‎30‎ ‎30‎ ‎31‎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南方持续高温天气的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南方持续高温天气可能的形成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全国最适宜避暑目的地的区位特点及其成为避暑目的地的原因。‎ 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方中东部地区;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 ‎(2)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强大,持久停留南方;北方冷空气偏弱,大气稳定;气候异常(或台风数量多,天气系统阻隔)。‎ ‎(3)主要以西南和东北地区居多: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气温相对较低。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夏季较凉爽。‎ 解析:第(1)题,分布特点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第(2)题,持续高温天气主要和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弱以及气候异常有关。南方地区长时间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造成南方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除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强以外,造成南方持续高温天气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势力弱,影响区域偏北;二是低纬度地区的热带系统,像台风或者热带风暴,势力比较弱,路径偏南。因此,冷空气和热带系统很难直接影响高温区。第(3)题,夏季海滨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凉爽而成为避暑目的地。由图可知我国避暑目的地的区位特点:主要以西南和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居多,根据其位置及地形特点可判断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勒颇北部阿兹密克人用智慧建造了蜂窝状的蜂巢式家屋,这种屋子的形状和结构是对当地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下图为阿勒颇周围等高线地形图、蜂巢式家屋景观图和拉塔基亚与阿勒颇气候资料统计图。‎ ‎(1)阿勒颇冬季气温    (填“高”或“低”)于拉塔基亚,分析其成因。 ‎ ‎(2)阿勒颇冬季降水量    (填“高”或“低”)于拉塔基亚,分析其原因。 ‎ ‎(3)说明蜂巢式家屋建筑特征是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的。‎ 答案:(1)低 阿勒颇位于内陆,冬季降温快,气温低,拉塔基亚临海,受海洋调节,冬季气温较高;阿勒颇海拔较拉塔基亚高;阿勒颇纬度较拉塔基亚高。‎ ‎(2)少 阿勒颇距海相对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或拉塔基亚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阿勒颇位于山地背风坡,西风受山地阻挡,降水较少(或拉塔基亚位于山地迎风坡,西风受山地抬升,地形雨较多)。‎ ‎(3)草质圆锥形屋顶使冬半年的雨水得以快速流淌,减轻屋顶所承受的压力;圆柱状的屋体可以减小风沙对墙体的冲击;80 cm厚的墙体可有效抵御室外高温,减小屋内气温日较差;底部石砌台阶利于防止冬季雨水的侵蚀和浸泡,增加房屋的坚固性;拱形门且没有窗户可以减小室内和室外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小室内气温日较差。‎ 解析:第(1)题,结合气候资料图可知,阿勒颇冬季气温低于拉塔基亚。阿勒颇位于内陆,冬季降温快,气温低;拉塔基亚临海,受海洋调节,冬季气温较高。阿勒颇海拔、纬度较拉塔基亚高,气温较低。第(2)题,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大气环流、洋流。阿勒颇距海相对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拉塔基亚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阿勒颇位于山地背风坡,西风受山地阻挡,降水较少。拉塔基亚位于山地迎风坡,西风受山地抬升,地形雨较多。所以阿勒颇冬季降水量少于拉塔基亚。第(3)题,蜂巢式建筑特征对气候的适应,主要从风力、降水、气温日较差等方面分析。草质圆锥形屋顶使冬半年的雨水得以快速流淌,减轻屋顶所承受的压力。圆柱状的屋体可以减小风沙对墙体的冲击。80 cm厚的墙体可有效抵御室外高温,减小屋内气温日较差。底部石砌台阶利于防止冬季雨水的侵蚀和浸泡,增加房屋的坚固性。拱形门且没有窗户可以减小室内和室外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小室内气温日较差。‎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长725千米,宽仅64千米,四周为山地。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北部降水量较多,南部降水量较少,冬季经常出现大雾。中央谷地被称为美国的“果菜篮”。‎ ‎(1)分析中央谷地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的原因。‎ ‎(2)分析中央谷地冬季经常出现大雾的原因。‎ 答案:(1)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较短,降水较少。‎ ‎(2)封闭地形,受外界气流扰动小;冬季正值谷地雨季且气温较低,空气湿润;湿润气流进入谷地下沉增温,与较冷地面相遇形成大雾。‎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中央谷地主要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位置越靠北,受西风影响的时间越长,降水就会越多,故中央谷地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第(2)题,出现大雾说明冷暖空气相遇,结合中央谷地具体分析可知,冬季该地气温较低且为雨季,空气湿润;该地的封闭地形使得湿润气流进入谷地时下沉增温,与较冷地面相遇形成大雾。‎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里约热内卢由此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届时也是首个主办奥运会的母语为葡萄牙语的城市。下列三幅图分别为巴西地形分布图、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气温和降水变化图。‎ ‎(1)据图比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试说明本次奥运会在8月份举办的有利自然条件。‎ ‎(3)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差异:巴西利亚全年平均气温整体低于里约热内卢,降水干、湿季更加分明。原因:巴西利亚位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偏低;里约热内卢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且受沿岸暖流影响,气温偏高;巴西利亚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里约热内卢气候受海洋影响显著,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里约热内卢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气温较低,天气凉爽;此时受信风带影响,降水较少,适合比赛项目的进行。‎ ‎(3)气候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适宜农业生产;是西方殖民者首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城市数量多,规模大。‎ 解析:第(1)题,气候差异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据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可知,巴西利亚全年平均气温整体低于里约热内卢,降水干、湿季更加分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据图可知,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海拔高,因此气温偏低;而里约热内卢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且受沿岸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偏高;巴西利亚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里约热内卢气候受海洋影响显著,因此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第(2)题,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里约热内卢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气温较低,天气凉爽;据里约热内卢的气候资料可知,此时受信风带影响,降水较少,适合比赛项目的进行。第(3)题,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从地形、气候、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由1 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的岛国。岛屿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首都马累所在的马累岛面积约1.5平方千米,人口13.34万(2014年)。‎ 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这严重制约了马尔代夫的发展空间。2014年,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马累岛—机场岛的跨海大桥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8月完工交付使用。下图为马累岛、机场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马累气候统计资料。‎ 指出马累的气候类型,并分析4月份气温最高的原因。‎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该地太阳高度大,且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解析:读马累气候统计图可知,马累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15 ℃,位于热带地区,降水丰富,季节变率大,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气温最高的原因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有关。‎ ‎7.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图1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2为沿AB线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 图1‎ 图2‎ 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其东南和西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东南侧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景观为主,西北侧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东南侧河流稀少,西北侧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东南侧以荒漠土为主,西北侧土壤发育较好(肥沃)。‎ 解析: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从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方面分析。山脉隆起,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东南侧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景观为主,西北侧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东南侧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西北侧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东南侧以荒漠土为主,西北侧土壤发育较好,比较肥沃。‎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火地岛夏凉冬冷,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岛上雪山重峦叠嶂,群山环绕,森林密布;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1)分析甲地风暴强劲的原因。‎ ‎(2)推测火地岛降水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3)说明甲地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甲地全年受西风影响,以南海域(峡)走向与风向一致且狭窄,狭管效应显著。‎ ‎(2)降水西部多、东部少。该岛全年受西风影响,西部山脉纵列,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3)该地多强劲风暴,房屋低矮,抗风性能强;纬度高,气温低,房屋低矮利于保温;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森林茂密,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利于防震。‎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55°S附近,常年盛行西北风,岛屿上盛行西风风力强劲;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且狭窄,狭管效应显著,增大了风力。故甲地风暴强劲。第(2)题,火地岛全年受西风影响,山脉西部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故降水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的分布特征。第(3)题,读材料可知,火地岛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房屋低矮,抗风性能强,该地全年受西风影响,多强劲风暴;房屋低矮利于保温,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屋顶坡度大,因为该地降雪量大,不易积雪;木屋为主,因为森林茂密,可以就地取材;木屋利于防震,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