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巩固练案:2-3-1 城镇化及其特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巩固练案:2-3-1 城镇化及其特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城镇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B )‎ A.城镇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 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城镇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 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2.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有益于( D )‎ A.抑制城镇房价上涨 ‎ B.增加城镇居民的就业机会 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 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 解析:‎ 第1题,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8%,有超过8亿人居住在城镇,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约为40%,说明我国有大量人口工作生活在城镇,但户籍在农村,这部分人员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城镇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此差异影响不大;城镇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对此差异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会使此差异减小或消失,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无非是两个途径,一是让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务农,二是让进城务工人员把户籍迁移到城镇,前者显然不现实,因此要缩小两个城镇化率的差距,大量农村户籍的人口入户城镇,增加住房的刚性需求,不利于抑制房价上涨;进城务工人员把户籍迁移到城镇对增加就业机会影响不大;进城务工人员把户籍迁移到城镇,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养老等,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进城务工人员把户籍迁移到城镇后,将享受过去享受不到的许多公共服务待遇,因此提高了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D正确。故选D。‎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 A )‎ A.丁 B.丙 C.乙 D.甲 ‎4.中国城镇化所处阶段是( B )‎ A.后期 B.中期 C.初期 D.再城镇化 解析:第3题,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丁,因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经济水平低,户籍管理制度严,流动人口少,城镇化水平低;80年代之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户籍管理制度放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丁折线最符合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状况,A对。第4题,中国城镇化水平目前大概为50%左右,虽然水平还较低,但是城镇化进程的速度较快,因此所处阶段是中期阶段,B对。‎ 右表为中国、巴西、印度和德国四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城镇化水平,读表,完成5~6题。 ‎ 国家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11年 ‎①‎ ‎36.2%‎ ‎55.9%‎ ‎73.9%‎ ‎84.6%‎ ‎②‎ ‎17.0%‎ ‎19.8%‎ ‎25.5%‎ ‎31.3%‎ ‎③‎ ‎68.1%‎ ‎72.3%‎ ‎73.1%‎ ‎73.9%‎ ‎④‎ ‎11.8%‎ ‎17.4%‎ ‎26.4%‎ ‎50.6%‎ ‎5.表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 世纪 90 年代,③国家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C )‎ ‎①周边小城镇房价上涨 ②城镇中心区人口增多 ‎③周边小城镇环境改善 ④城镇中心区环境压力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5题,德国是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③表示德国;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城镇化水平约为50%,图中④表示我国;巴西和印度相比,巴西的城镇化水平较高,①表示巴西,②表示印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大量人口外迁,周边城镇房价上涨,①对。由于人口向郊区分散,中心区人口会减少,城镇中心区环境压力减小,②错,④对。人口向郊区分散,周边小城镇人口增加,环境质量下降,③错。①④正确,故选C。‎ 下图为墨西哥1995—2010年人口迁移趋向及数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规模大小)。读图完成7~8题。‎ ‎7.从图中可知墨西哥( B )‎ A.城镇化率不断下降 B.中等城镇规模扩大 C.城镇人口总量下降 D.逆城镇化趋势加剧 ‎8.引起图中人口迁移趋向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 ‎①乡村农牧业快速发展 ②中等城镇用地紧张 ‎③大城镇吸引力下降 ④政策鼓励大城镇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7题,1995—2010年农村人口一直在迁往城镇,前期迁移数量规模较大,后期迁移规模减小,但城镇人口是一直增加的,城镇化率上升,A错误;1995—2000年农村人口、小城市人口迁往中等城市数量规模较大,2000—2010年大、小城市和乡村人口都向中等城市迁移,因此中等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1995—2010年农村人口一直在迁往城市,城市人口是增加的,C错误;1995—2010年没出现逆城镇化现象,D错误。故选B。第8题,2000—2010年乡村迁移人口减少,说明乡村农牧业快速发展,①正确;据图分析,中等城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说明中等城镇用地不紧张,大城镇用地紧张,②错误;中等城镇发展较快,大城镇吸引力下降,③正确;大城镇城镇化问题突出,政策不是鼓励大城镇发展,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下图为某城镇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城镇化过程中( B )‎ ‎①Ⅰ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 ②Ⅱ阶段城镇规模最大 ‎③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 ④Ⅲ阶段出现卫星城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会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 D )‎ A.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 B.居住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C.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 D.农业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Ⅰ阶段城镇沿交通线发展,规模小,为城镇发展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①对;Ⅱ阶段城镇向外扩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城镇规模并非最大,②错;Ⅲ阶段为城镇化成熟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③对;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为了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散大城镇职能,出现卫星城镇,④对。故选B。第10题,一般情况下,居住用地逐渐被商业用地置换,A错误;因为工业生产容易给城区带来环境污染,所以居住用地不太可能被工业用地置换,B错误;一般情况下,农业用地会被工业用地置换,C错误;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置换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故D正确。‎ 读某城镇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1~12题。 ‎ ‎11.第Ⅳ阶段表示的是( C )‎ A.城镇化起步 B.郊区城镇化 C.逆城镇化 D.再城镇化 ‎12.关于第Ⅳ阶段出现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地租上涨 B.城区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C.中心商务区外迁,带动人口向郊区迁移 D.城镇外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阶段Ⅳ出现城区人口除了向郊区转移,还有一部分城镇人口向村镇回流,出现逆城镇化现象,故C正确。第12题,阶段Ⅳ 为逆城镇化现象,逆城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城镇居民为了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交通便利。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发展研究报告》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0%以上,但是也存在着城镇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右图为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镇化进程图(含预测)。‎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城镇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域扩展。(6分)‎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7分)‎ 答案:城镇化起步早;前期和中期发展速度快;后期发展速度慢;城镇化水平高。‎ ‎(3)根据图文资料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7分)‎ 答案:特点: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1980年以前城镇化水平较低,此后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不合理。‎ 解析:(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城镇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域扩展。(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城镇化起步早;前期和中期发展速度快,后期发展速度慢;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3)我国城镇化起步晚,1980年以前城镇化水平较低;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提高;城镇化发展不合理;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 ‎14.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ABCDE反映的是城镇化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8分)‎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逆城镇化。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镇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之间的交通日益完善。(8分)‎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指出图乙中a属于发达国家,b属于发展中国家。(4分)‎ 解析:‎ ‎(1)ABCDE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的是城镇化过程,主要标志有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等。(2)从E—F过程中城镇化水平高,但城镇人口比重又在不断降低,反映的是逆城镇化现象,其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城镇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交通不断完善。(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故城镇化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图乙中的a农业和工业占比均在20%左右,服务业占比重最大,高达60%多,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征;b农业比重占比接近60%,工业占比不到20%,服务业占比仅占20%多,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