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精讲讲义:必修I第二章第6讲 地球的公转教学案(浙江选考)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每天移动约59′。 (2)周期: 1年,约为365日6时9分。 (3)轨道:椭圆轨道,太阳在一个焦点上。 (4)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2.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从而形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教材金句 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黄赤交角中几个数据间的关系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范围。 (2015·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C.195° D.285° 答案 C 解析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地球绕行约15°。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春分日至寒露日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1.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B、C、D中,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是________,直射南半球的是________。 (3)A、B、C、D中,黄赤两平面重合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 (4)A、B、C、D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最快的是________。 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A C (3)B D 赤道 (4)A C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节气是________(选择填空);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节气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 (1)北极 66.5° 黄道面 (2)B D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2.四季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天文四季(北半球)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夏、秋、冬季以此类推。 (4)五带的划分 教材金句 1.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就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昼弧与夜弧的比例关系。 2.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极昼现象。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α±β| α为观测点纬度,β为直射点纬度。 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南)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 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 HC=90°-=90°-(10°+23.5°)=56.5°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HA=90°-=90°-(40°-10°)=6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日影长短: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方向: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同一半球,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即α+H=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3.太阳周日视运动 地点 图示 总结 赤道及热带 ①在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 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 ④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北(南)温带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在哪哪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 (2)向哪移哪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 (3)变幅规律: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5.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 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特殊的昼长与夜长分布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长=夜长=12小时。 ②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③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昼长(夜长)为24小时,夜长(昼长)为0。 1.(2018·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山西省略图。 材料二 图2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落位置年内变化示意图。α为图1中甲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 计算甲地P、Q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比较这两日日出地方时数值的大小,并指出Q日晨线过该地的走向。 答案 47°;P日大于Q日;西北—东南。 解析 根据材料二,α为图1中甲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则P、Q两日为二至日时的日落位置,那么α角平分线就是正西方向(如下左图)。P日日落位置位于西南方,为冬至日;Q日日落位置位于西北方,为夏至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即可算出甲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47°(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甲地冬至日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的数值大于6点;夏至日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数值小于6点,所以P日日出地方时数值大于Q日。Q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参照下右图可知,晨线呈西北-东南走向。 2.(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 β为7°。 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地理坐标。 答案 1 332千米;①地(110°E,7°S);②地(110°E,5°N)。 解析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可先代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求解两地的纬度,然后根据地方时计算求解两地经度,最后计算两地的距离。 3.(2017·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浙江省内选择甲(30°N,120°E)、乙(28°N,120°E)两地进行天文观测。北京时间2017年9月25日17时,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成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于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拍摄的地球照片,下图为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时刻的昼夜状况,阴影部分为夜晚。 比较气象卫星拍摄照片那天甲、乙两地的日落地方时大小。根据图用虚线绘出照片拍摄时的晨昏线位置,并分别标上晨线、昏线。 答案 甲地大于乙地;绘图正确;标注正确。 (2018·天津文综)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5.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根据地面建筑物方位关系判断“天塔”影子指向西北方向,故当地地方时未过12时(天津经度接近东经120°,可以采用北京时间);“天塔”影子较短,故接近正午时刻,B选项正确。北京时间5: 00~7:00,“天塔”影子较长,而图中影子较短,不合适。A错误。北京时间12:00~14:00,“天塔”影子应指向东北方向,而图中影子指向西北方向。C错误。北京时间15:00~17:00,“天塔”影子较长,指向东北方向,而图中影子较短且指向西北方向。D错误。第5题,由上题可知,拍摄照片的时间在8:00~10:00,结合图中“天塔”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关系可推断出,在日期上应该是接近夏至日的影子状况,故C选项正确。 6.(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冬至日该地(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26′)=26°3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应与当地的太阳高度互余,约为63°26′,④图最接近该角度。 1.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上填写五带的名称。 (2)五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赤道所在的带有________现象,两极所在的带有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带。 答案 (1)略。 (2)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3)直射 极昼 极夜 (4)(北)温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境内的首例世界文化遗产。下图为2016年2月6日摄影师在西湖拍摄到的日出景象。太阳从城隍阁正后方升起,金色的阳光勾勒出阁的形状,投向湖面,呈现出非常优美的景观。回答1~2题。 1.拍摄该日出照片时,摄影师位于城隍阁的什么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2.下列日期中,在同一地点也可能拍到上图所示日出景观的是( ) A.5月6日 B.11月7日 C.8月5日 D.12月22日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2月6日为北半球冬半年,日出方位位于东南方,摄影师必须在城隍阁西北方位方能拍摄到太阳从城隍阁正后方升起。第2题,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全球各地日出(落)方位不断变化。2月6日在冬至日后约6周时间,冬至日前6周左右,即11月7日左右,日出方位相同,故选B。 3.图中A、B、C表示杭州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方格内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2)分析A、B、C三条路线哪条代表6月的太阳升起和降落的路线。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左框:南 右框:北 里框:西 外框:东 (2)A 6月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4.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杭州市区(约30°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图1)”和“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为_______(填“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原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者在规划两楼间距时,需考虑杭州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________(填日期)前后的太阳高度和________(填“原楼”或“新楼”)的高度。 (3)当阳光照进该楼内面积最小时,杭州地区盛行______风。当阳光照进该楼内面积最大时,图2中地球绕日公转到________(填字母)点附近,这时公转速度较______。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从C公转到D过程中,浙江地区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父母想在图中甲、乙两套商品房中选购其中一套,你认为哪一套更合适,并说明理由。(只考虑冷热、光照或降水因素) 答案 (1)南 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2)12月22日 新楼 (3)东南(或夏季) C 快 (4)由小变大 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 (5)答案一:乙;乙在东面,夏季盛行东南风,较凉爽;而甲在西面,夏季西墙光照强烈,气温较高。 答案二:甲;甲在西面,受降水影响较小,西墙不易受损。(本题选甲或乙均可,但必须言之有理) 课时训练 (2019·杭州中学期中)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第1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角β大小即是极圈度数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角α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直射点纬度 D.角β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 答案 D 2.专家发现,北回归线每年大约以14.4米的速度由北向南移动。北回归线南移的结果是( ) A.黄赤交角数值增加 B.回归年周期变长 C.温带面积扩大 D.全球气温更加升高 答案 C 解析 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依题意,黄赤交角度数不断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2018·湖州调研)下表为2015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3~5题。 日期 项目 城市 10月22日 M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甲 11小时13分 47°14′ 13小时55分 78°28′ 乙 11小时30分 56°16′ 13小时20分 87°30′ 3.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 A.7° B.8° C.9° D.10° 4.M日期最可能为( ) A.1月22日 B.2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5.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 A.10月22日的甲城 B.M日期的甲城 C.10月22日的乙城 D.M日期的乙城 答案 3.C 4.D 5.A 解析 第3题,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城为47°14′,乙城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为9°,故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第4题,10月22日甲地昼短夜长,此时秋分过后一个月,昼长比12小时短47分;M日期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4月22日距离春分日刚过一个月,白昼约12小时47分左右,所以该日最可能为5月22日。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说明当北半球冬半年的时候天文辐射较少;甲城10月22日的白昼时间更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获得的天文辐射更少。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7.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第7题,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20°S,为北半球冬季,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2018·山东临沂初考)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三位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内容时,对观察到的事象用不同形式做了记录。据此完成8~10题。 8.小明日记中的那天所在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5月 D.11月 9.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10.小强拍摄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答案 8.C 9.B 10.B 解析 第8题,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小明日记中的那天当地时间18时太阳在西面山顶消失,说明此时并未真正日落,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正确。第9题,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与北京逐渐远离,向南移动,其中当正午太阳高度为50°时,太阳直射赤道,三次测量中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说明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秋分日。B正确。第10题,小强向东拍摄照片,照片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应该为当地上午时间,B正确。 (2017·全国文综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11.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伊瓦洛的纬度大约为68.5°N,据此可推算出该地出现大约15天左右的极夜,在12月15日至29日期间只能在夜间进行测试;11月至12月15日和12月29日至次年3月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出东南方向,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日出正东方向,3月22日至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时经常受到来自北冰洋强冷空气的影响;极夜时该地昼长为0,4月份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在最佳测试期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小时。 纽约曼哈顿街区,每年7月12日前后,在天气晴朗的日落时分,就会出现太阳悬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现象,被称为“曼哈顿悬日”(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12.“曼哈顿(西五区)悬日”出现在当地时间19时左右,此刻光照图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 答案 B 解析 7月北半球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同时曼哈顿(西五区)地方时为19时时,180°为12时,故选B。 “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随不同时段的太阳光线,沿东西方向变换集热板的旋转角度。并随时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使集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回答第13题。 13.6月22日北京时间12:00时,海口市(20°N,110°E)“追日型”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以及与北京市同类型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相比( ) A.朝向东南,倾角较大 B.朝向西南,倾角较小 C.朝向西北,倾角较大 D.朝向东北,倾角较小 答案 D 14.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此图A点是________时。 (2)B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正值________(节气)。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后又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这是地球________作用的结果。 (4)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花了________小时,叫一个________日。 答案 (1)120°W 23.5°S 90° 16 (2)正北 北温 冬至 (3)左 右 地转偏向力 (4)24 太阳 15.某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如图所示,在该校操场上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旗杆正午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 30°。 (1)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该角度应为________。 (2)M处有一高度为H米的楼房,若在其北面建一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不被M楼遮挡,两楼至少相距________米。 (3)若在M楼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吸光板(真空管)合理的倾角为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答案 (1)36.5° (2)H× (3)13° 60° 高频考点加强练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答案 1.C 2.B 3.C 解析 第1题,根据与135°E的角度关系分析,A点为0°所在经线,与A点相对的经线为180°,那么另一条日期分界线是0时所在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知A点位于0时以东90°,从而可确定其地方时为6时,从而结合题干信息即可确定答案。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知,A点经度为0°,从而结合区时计算方法知北京时间为7月8日14时。第3题,读图知,A、B、C三点纬度不同,且都不在极点,所以其线速度不同,A>B>C;三点角速度相同。 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下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月4日8时 B.6月5日8时 C.6月5日16时 D.6月4日16时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逆时针旋转,图示阴影部分中的90°为东经,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此北京时间位于阴影区,为6月5日,排除A、D项;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是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00所在的经线,因此图示中0°经线的地方时为0:00,其与120°E相差8小时,因此北京时间为6月5日8时,排除C项,B项正确。 Eric在离开夏威夷的飞机上看到下图中所示的中文信息。据此回答5~6题。 5.由此判断此航班飞行的主要方向为( ) A.朝东 B.朝西 C.朝南 D.朝北 6.若出发地为西十区,则到达地是( ) A.西九区 B.西五区 C.东八区 D.东十一区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出发地时间为15:44,目的地时间为9:44,经过1小时38分钟,到达目的地时间是11:22,此时出发地时间是17:22。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所以是向西飞行。第6题,目的地时间比出发地时间晚了6个小时,说明目的地与出发地时区相差6个,且目的地位于出发地以西,从西十区向西,相差6个时区的是东八区。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 ) 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太阳直射点运动 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月亮的阴晴圆缺 8.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节气日一定相差180天 B.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提示“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可知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动;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移动,主要的作用是方便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第8题,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所以D正确。 下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 330 km。据此回答9~10题。 9.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3:20 B.8:40 C.15:20 D.20:40 10.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答案 9.A 10.D 解析 第9题,①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则①点经度为160°E。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可知EF线为晨线。所以①点地方时为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北京时间120°E比160°E晚2小时40分,因此北京时间为3点20分,A正确。第10题,①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 330 km,三点均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经度差1°,纬线长差111 km),可知①点与②、③点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②与④位于同一经线,在①点西侧,因此④点地方时较①晚2小时。结合上题知④点地方时为4:00,④位于晨线上,所以④点的昼长约为16小时,D正确。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北京时间为当日14时,在图中填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在图中标出A点,A点为当日18时且昼夜平分。 (3)在图中标出B点,B点位于A点和北京的正南方向。 答案 (1)~(3)答案见下图: 12.读“纬度和昼夜长短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则此时约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昼和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线连续两次经过北京的时间间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之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天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__,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答案 (1)6 22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2)晨线 24小时 (3)变慢 变小 (4)47° 昼夜等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