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读图,完成1~5题。 1.关于沙漠之舟生活地区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2.高原之舟生活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千沟万壑 B.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C.地势坦荡 D.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3.造成图中两省传统民居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国土最南端和最北端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B.五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D.西部经济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5.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6~8题。 6. 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 A. 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 南亚、南美洲、欧洲 C. 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 南亚、非洲、南美洲 7. 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 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 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 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8.下列开发方式对雨林破坏较小的是( ) A.商业性伐木 B. 雨林观光旅游 C.过度迁移农业 D. 大规模农场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9~11题。 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10.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 B.成长阶段后期,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C.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 D.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协调 11.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动。“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千米产地。据此完成12~13题。 12.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千米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 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 13. 快速地估计2012年西湖春茶的产量,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RS+GPS C. RS+GIS D. GIS+GPS 下图为我国四地冬季开始和结束日期资料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若四地为我国的四大平原,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华北平原 B.②—东北平原 C.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D.④—珠江三角洲 15.若①的纬度比③低,则①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16~18题。 16. 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17.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18.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纪录片《航拍中国》带观众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请根据该片的部分解说词和图像材料,回答19~23题。 解说词一:“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解说词二:“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 解说词三:“泾河与渭河的交汇,诞生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现在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19. 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 ) A.秦岭、渭河 B.秦岭、淮河 C.大巴山、汉江 D.太行山、汾河 20.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 D.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 21.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 ) A.南方种春小麦,北方种冬小麦 B.北方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 C.南方梯田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 D.北方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保温、保水 22.泾河的清与浊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主要体现出( ) A.季风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B.黄土高原冬季受侵蚀更强烈 C.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D.泾河流量的年际变化非常大 23.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水浊而渭水清最合理的解释是渭河( )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主要流经平原,泥沙淤积 C.上游人口、城市众多 D.流速快,侵蚀强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砍伐植被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③围湖造田 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条描述。据此完成26~27题。 26.文中“令河不通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少 B.引水灌溉,流量减小,泥沙淤积 C.筑坝蓄水,阻塞河道 D.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留在河中 27.“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 ) A.高山冰川融水量大 B.泥沙沉积,水流不畅 C.冰凌消融,阻塞河道 D.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 自1999年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大陆开第一家门店之后,不断加快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扩张速度。星巴克门店在中国大陆的布局经历了以等级扩散为主到以近域扩散为主的两个阶段。等级扩散是指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近域扩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下图为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星巴克门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 ) A. 集中分布于冬小麦产区 B.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多于北方地区 D.与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一致 29. 推测下列各城市首家星巴克门店开业时间,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南京 武汉 重庆 南宁 B.深圳 珠海 成都 三亚 C.成都 南宁 南昌 保定 D.北京 南京 苏州 常熟 30.点状地物的空间分布包括随机、均匀、凝聚三种状态,如下图所示,不同尺度星巴克门店的分布空间状态有所差异,其中呈现为随机状态的尺度可能是( ) A.中国大陆 B.广东省 C.深圳市福田区(位于市中心) D.上海市南京路(位于市中心)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完成31~32题。 31.若图中表示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则①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 C.地形影响 D.太阳辐射影响 32.若图中表示近日点附近时的月平均气温,已知a=3 ℃,c=7 ℃,则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 物有( ) A.橡胶、毛竹 B.苹果、香蕉 C.茶树、油菜 D.甜菜、大豆 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读图完成33~35题。 33.游客欣赏“花果同树”景观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4.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35.“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市场 C.技术 D.政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大题,第36题18分,第37题12分,共30分) 36. (18分)我国是一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读我国荒漠及荒漠化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荒漠及荒漠化面积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甘肃、新疆。(1分) (2)④地位于______ 盆地,⑤地位于______盆地。(2分) (3)简述④、⑤两地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2分) (4)简述①、②、③三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3分) (5)适合图示地区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 。(2分) (6)你认为③地绿洲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4分) (7)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②地区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该地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简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4分) 3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气温在5 ℃以下易受冻害。我国西双版纳(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8%,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单一种植橡胶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分析西双版纳成为我国橡胶重点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 (2)分析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4分) (3)说明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因。(4分) 地理参考答案 1—5CBBDC 6—10ADBDD 11—15CACDB 16—20 DBAAD 21—25DABBA 26—30BCBDC 31—35CCADB 36. (1)内蒙古(1分) (2)塔里木 准噶尔 (2分) (3)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1分),高大山地(高原)阻挡水汽深入(1分) (4)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等的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任答3点,得3分) (5)风能 太阳能(2分) (6)大力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培育优良耐旱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耗水。(任答2点,得4分) (7)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任答2点,得4分) 37. (1)纬度低,热量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谷及平地众多,多静风环境;北部为高大的高原、山地区,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南下,低温冻害少。(任答2点,得4分) (2)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层次单一,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任答2点,得4分)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单产;植被覆盖度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任答2点,得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