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年度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 ‎ ‎ 据上图,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和西端两侧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端人口稠密,西端地广人稀 B. 东端城市化进程快,西端城市化水平高 C. 东端产业结构层次高,西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 东端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西端农牧业发达 ‎【答案】B ‎【解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沿海地区位于欧洲,两地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东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低,西部欧洲均为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城市化阶段,速度缓但水平高;东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西部要低,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东部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于西部发达国家,且西部以乳畜业为主。‎ 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2. 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 北面 B. 南面 C. 东面 D. 西面 ‎3. 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C. 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D. 土楼建筑风格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 ‎【答案】2. A 3.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 四合院为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正房位于庭院的正北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3.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故C正确。‎ ‎【点睛】了解客家民居的建设背景。‎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4. 150 年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 A. 燃料比重上升明显 B. 原料比重不变 C. 燃料比重一直高于原料比重 D. “其他”投入因素中劳动力素质的比重上升 ‎5. 鲁尔区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答案】4. D 5.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区位条件中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D正确。读图即可获知燃料、原料比重下降明显;2000年燃料比重低于于原料比重。故A、B、C错误。‎ ‎5. 鲁尔区发迹于19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开始走向衰落,经过40多年的转型,鲁尔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故D正确。‎ 过去六十年来,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成长。读“台湾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 ‎6. 关于台湾经济第Ⅰ、Ⅱ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第Ⅰ阶段是典型“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②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③第Ⅱ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④第Ⅱ阶段产业附加值高、经济发展迅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 第Ⅲ阶段是台湾重化工业阶段,重点发展化纤、塑料、橡胶、钢铁等重化工业。其优势区位是()‎ A. 岛内广阔的市场 B. 矿产资源丰富 C. 海岛多港口 D. 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 ‎【答案】6. D 7. C ‎【解析】试题分析:‎ ‎6. 读图,台湾经济第Ⅰ阶段经济增长慢,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①错,②对。第Ⅱ阶段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开始增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③对,④错。所以D对。‎ ‎7. 第Ⅲ阶段是台湾重化工业阶段,利用便利的海运,重点发展化纤、塑料、橡胶、钢铁等重化工业。其优势区位条件是海岛多港口,C对。岛内市场小,A错。铁矿等矿产资源不够丰富,B错。此阶段人均收入较低,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大批廉价的从业人员,D错。‎ 考点:区域经济增长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小题。 ‎ ‎8.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 B.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C. 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上 D. 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9.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 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 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0. 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三峡工程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 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 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答案】8. D 9. B 10.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8. 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D正确。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位于湖北宜昌,因此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阿斯旺工程建在尼罗河上,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为亚马孙河。A、B、C错误。‎ ‎9.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为防洪;受益最大的应为中下游地区;阿斯旺大坝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该大坝建成之后对尼罗河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材料显示)。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C,修建阿斯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 ‎10.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落差没有直接联系。三峡工程不位于热带季风区,而是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阿斯旺大坝上游人口密度不大。但由于其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较少,故年径流量比三峡工程小。故C正确,A、B、D错误。‎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 ‎11. 人口总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是()‎ A. 南方区 B. 北方区 C. 西北区 D. 西南区 ‎1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状况匹配最差的是()‎ A. 北方与西南区 B. 北方与西北区 C. 南方与西北区 D. 西北与西南区 ‎【答案】11. A 12.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1. 读图即可获知水资源总量、人口数量、GDP南方地区占全国比重均最大,A正确。‎ ‎1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不匹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另一种是水资源短缺,但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较差的区域为北方区和西南区。A正确。‎ ‎【点睛】资源与人口的匹配度主要考虑两方面:不足与未能充分开发。‎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3.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15.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 甲地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14. 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光照、温度和坡度不是限制因素,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15.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点睛】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题。 ‎ ‎16.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 原料工业 B. 加工工业 C. 采掘业 D. 冶金业 ‎17.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 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 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 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答案】16. C 17. C 18. B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以煤炭工业为主,核心部门是煤炭开采业。‎ ‎17.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大产业链。故选C。‎ ‎18. 读图可知,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原料工业,在其推动下,山西省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而占主体地位。故选B。‎ 考点:区域工业发展 区域能源资源开发 ‎2011年,深圳GDP首次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以上。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各题。 ‎ ‎19. 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在2011年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 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20.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答案】19. B 20.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9. 2011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2011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错误。与2010年相比,深圳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虽没有改变,但总产值增加,因此,第一产业产值明显增加,C错误。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转移的必要,D错误。‎ ‎20. 材料“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提示B正确。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排除C。‎ 如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各题。‎ ‎ ‎ ‎21. 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 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 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 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 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2. 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闽南地区类似甲地区城市化模式 B. 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 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 D. 乙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21. D 22.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1. 由图可知: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D正确。图中未显示出两地区城市化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及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排除A、C。乙地区城市化发展得益于大城市扩散,B错误。‎ ‎22. 甲地区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应位于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东南沿海地区。故A正确。乙地区属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工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B、C错误。甲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乙地区的发展晚于甲地区。D错误。‎ ‎23. 在下列选项中,体现遥感技术应用实例的是()‎ A. 为航空飞行精确导航 B. 精确测量板块运动 C. 实时提供全球地理坐标 D. 寻找马航失联客机 ‎【答案】D ‎..................‎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下列各题。 ‎ ‎24.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 河流分布 B. 地形特征 C. 商店布局 D. 客货流量 ‎25.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 甲与乙 B. 甲与丁 C. 乙与丁 D. 甲、乙、丁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 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 读“新疆和田地区有关资料”“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 新疆和田地区水资源和人口、耕地情况 资料二 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新疆和田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当地的农业以 为主。‎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化。‎ ‎(3)三道防线中,林带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应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绿洲沼泽化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E.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答案】(1)干旱绿洲农业或灌溉农业均可 (2)高山冰雪融水气温(季节)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 (4)上:D 中:E 下:A ‎【解析】(1)新疆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山地阻挡水汽进入,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源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当地的农业以干旱绿洲农业(或灌溉农业)为主。‎ ‎(2)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融水量随气温变化,因此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化。‎ ‎(3)在西北地区低气候干旱,多风沙。因此林带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小,蒸发量比沙丘地区少。‎ ‎(4)在西北地区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加剧,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D),用水增加导致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E),地下水水位上升加剧土地盐碱化(A)。‎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成都、西安气候统计材料。‎ ‎(1)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成都平原较渭河平原有哪些气候资源方面的优势?‎ ‎(2)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1)①1月均温高,生长期较长;②年降水量丰富,水源充足;③无霜期较长,热量较丰富 (2)西安冬季气温较成都低。①西安比成都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②西安接近冷空气源地,易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或成都受(秦岭)山地阻挡,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小 (3)①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②优惠的西部大开发政策;③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④地处中部地带,市场潜力大,经济腹地广 ‎【解析】(1)气候资源主要考虑光照、热量和降水。从表中可以看出,1月均温和年降水量成都远高于西安,反映出水热条件较优,利于农作物生长。‎ ‎(2)读表即可获知西安的气温低于成都。影响气温高低主要考虑地理纬度、距离冷空气源地远近、地形阻挡等方面。‎ ‎(3)根据已学知识,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政策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矿产资源和能源较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古都西安)、经济腹地较广(经济辐射面积大)等方面来叙述。‎ ‎28. 左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通过对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右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如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 ‎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答案】(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M区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的分析,河流特征和地形、气候特征的分析,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此题考查地形图的描述表达能力,需读图分析,注意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从图乙中等高线分布可知,M地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较低(河流干流向北流)。‎ ‎(2)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从1978年到2008年,耕地、荒地比重减少,林地、草地、其他用地面积增加了,反映出该地水土流失减轻了。这使R河的径流量增大,径流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势必破坏植被,山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湖泊对径流调蓄功能减弱,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化减少。‎ 点睛:描述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 (1)如果是描述某地气候类型的特征,则从全年或冬季、夏 季的气温、降水两方面定性描述即可。例如:全年高温 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等。‎ ‎(2)如果只描述某地气温或降水特征,一般要从数值大小、 季节变化方面定性、定量的描述。例如:全年降水量900 毫米左右,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3)如果是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影响,则一般概括 雨热配合程度、热量高低、冬季温度、光照强弱,降水 总量及季节(年际)变化等。‎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双转移”是广东省 2008年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下图为广东省“双转移”方向示意图。‎ ‎(1)分析“双转移”中的“产业转移”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2)分析“双转移”中的“劳动力转移”战略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 ‎(3)金融危机袭来,珠三角不少企业压力很大,甚至倒闭,有人说:“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阐明理由。‎ ‎【答案】(1)广东省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土地价格低廉;珠三角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需要;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支持 (2)劳动力向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赞同: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压力大等问题;有利于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产业中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不赞同:这里所说的落后的生产主要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任由这类企业大量倒闭,将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导致地方财政税收受到影响 ‎【解析】(1)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资源短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空间,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增大,吸引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其保障作用。‎ ‎(2)‎ 材料中劳动力转移表现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劳动力向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赞同:倒闭的首先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不救市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压力大等问题;有利于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产业中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 不赞同:这里所说的落后的生产主要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任由这类企业大量倒闭,将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导致地方财政税收受到影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