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阜阳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艘大型油轮由于受到风浪袭击,在下图中某大洋A点附近海域遭遇险情,此时距离遇险船只最近的一艘轮船正好位于这个海域的B点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遇险船只的地理坐标位于( )‎ A. 15°S,25°W B. 15°N,25°W C. 15°N,25°E D. 15°S,25°E ‎2. 这只最近的船只前往救援时的行进方向是( )‎ A. 东南方向 B. 两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 ‎3. 关于两只船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只船均位于东半球 B. 两只船均位于西半球 C. 遇险船只位于西半球,最近是船只位于东半球 D. 遇险船只位于东半球,最近是船只位于西半球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观察图中的经线的经度递变规律是自西向东度数变小,故可判断其经度为西经;根据向北纬度度数升高的特点可知图中纬度为北纬,由题可知遇险船只位于A点,故其座标就应是(25oW,15oN),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2题详解】‎ 据图可知相对于最近船只所在的位置B点,A点位于其西北方向,故船只前往救援时的行进方向就应是向西北方向,故D选项正确。‎ ‎【3题详解】‎ 东半球的范围是自20oW向东至160oE,而由小题(1)可知A点经度为25oW,B点的经度为15oW,故可知两点中A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故A、B选项均错误;由题意可知遇险船只位于A点,最近船位于B点,故C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阅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 ‎4. 根据图,判断阴影部分( )‎ A. 是正方形区域 B. 是长方形区域 C. 东西跨度大于南北跨度 D. 南北跨度大于东西跨度 ‎5. 图中区域位于( )‎ A. 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 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C. 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D. 位于南半球,低纬度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经纬线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经线长度均为相等的半圆,故图中位于5o~25o纬线之间的经线等长;而纬线长短的变化规律是赤道为最大纬线圈,越向高纬纬线圈的长度就越小,故在等经度差的情况下,图中阴影区中5o纬线的长度要长于25o纬线的长度,且由于所有纬线均平行,故可判断图中阴影区域的形状应为梯形,故A、B项均错误;由图可知图中阴影区的东西经度跨度和南北纬度跨度均为25度,根据经纬线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图中经线长度应与赤道上的等经度跨度的纬线长度相等(二者均为球面大圆的一部分),故应大于图中的两条纬线中任意一条的长度(等经度跨度情况下赤道纬线最长),故南北跨度应大于东西跨度,故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5题详解】‎ 按图中经线的经度自西向东度数变小的特点,可知图中经线应为西经度数;由自南向北纬度度数变小的特点可知图中纬度为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oW和160oE;即可知图中阴影区域应介于东西半球之间,故A选项错误;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以赤道为界,故可知图中阴影区域应位于南半球,故B、C项错误;高中低纬的分界线是以30o和60o纬线为分界,图中区域的纬度范围位于5oS~25oS之间,其纬度小于30o,故可知该区域应位于低纬度区域,综上所述,图中阴影区应位于南半球、低纬度,故D选项正确。‎ ‎6.某地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位于( )。‎ A. 160°W,23.5°S B. 20°W,60°S C. 20° W,60°N D. 160°E,3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经纬度知识。‎ ‎【详解】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说明此地位于20° W。位于30°—60°之间,为中纬度,位于60°—90°之间,为高纬度,且向北为高纬,说明此地为60°N。故选C。‎ ‎7.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 A. (165°E, 80°N) B. (21°W, 35°N)‎ C. (15°W, 25°S) D. (15°W, 25°N)‎ ‎【答案】D ‎【解析】‎ ‎【详解】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由20oW向东至160oE;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故北半球的纬度应为北纬;高中低纬度以30o和60o为分界,而低纬度的纬度范围应为0o~30o;由此即可判断A选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B选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C选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D选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故A、B、C三项错误,D选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 ①区域 B. ②区域 C. ③区域 D. ④区域 ‎9. 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 ①区域和②区域 B. ③区域和④区域 C. ①区域和③区域 D. ②区域和④区域 ‎【答案】8. A 9. A ‎【解析】‎ ‎【8题详解】‎ 图幅面积相同,因纬度差相同,那么所跨的经线长度相同,而纬度越低,每经度所跨纬线越长,图①区域的纬度最低,实际纬线越长,所以实地面积最大。故选A。‎ ‎【9题详解】‎ 图①区域中短粗线纬度差和经度差相等,且图中纬线位于赤道上,故所跨的经线和纬线长度相等;图②区域中纬线的纬度为60°,而两粗短线所跨的纬度差为经度差的一半,所以两条粗短线长度相同。故选A。‎ ‎10.若一架飞机由下图中A点经B点飞往C点,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A. 一直向正东方向 B. 一直向正西方向 C. 由A点飞往B点是向西北飞,由B点飞往C点是向西南飞 D. 由A点飞往B点是向东北飞,由B点飞往C点是向西北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判断出此图为北半球极点俯视图,图中O点即为北极点;观察图可知B点纬度高于A,且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即可知图中B点位于A点的西北方向,故飞机由A向B点飞行时的飞行方向应是向西北方向;而C点位于赤道,即应位于B点以南,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即可判断出C点应位于B点以西,故C点应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故当飞机由B向C飞行时,其飞行方向就应是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飞机由A经B至C飞行时,其飞行方向就应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11.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A. 太阳黑子 B. 恒星的光芒 C. 流星现象 D. 彗星的长尾 ‎【答案】C ‎【解析】‎ 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太阳光球层中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与地球大气层无关。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我们能看见恒星的光芒,如果没有大气的话,我们也能看见恒星。流星现象是流星体受地球吸引,撞入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而形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流星现象,C正确。彗尾是彗星在靠近太阳时,冰物质升华并受太阳风推斥而形成的。‎ ‎12.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B. 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C. 表面温度约1500万度 D. 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答案】A ‎【解析】‎ 太阳是巨大炽热的气体球,A正确;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6000K ;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 ‎13.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   (  )‎ A. 色球、耀斑 B. 日冕、耀斑 C. 光球、黑子 D. 日冕、太阳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日全食时,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被挡住,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光球、黑子,C对。色球层、日冕层没有被挡住,肉眼或借助仪器可以看到色球层、日冕层,发生的耀斑、太阳风活动也可以看到,A、B、D错。‎ ‎1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中的"一千河"喻指的天体系统是(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 ‎【答案】B ‎【解析】‎ 此诗为毛主席的诗,河:即银河,一千河指一千个像银河一样的星系,选B。 ‎ ‎15.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 )‎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 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首先是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其次是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故B符合题意。‎ ‎【点睛】该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自身的特征及运动特点,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难度一般。‎ ‎16.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 ( )‎ A. 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 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 C. 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多 D. 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耀斑是太阳色球层发生的剧烈太阳活动,耀斑暴发时所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地球的大气中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高速带电粒子流需要两三天才能到达地球大气层,故A选项正确;太阳光辐射主要来自太阳大气的的光球层,故耀斑的爆发并不会对可见光和紫外光的辐射产生太大的影响,更不会对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产生影响(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减弱)从而影响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故B选项错误;经观测发现太阳活动与地球上各地的降水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并不一定都是正相关,且太阳活动的强烈主要表现为黑子数量的增多和耀班发生频率的增加,发生一次耀斑并不能确定太阳活动已进入强烈期,而且现在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耀斑会直接影响降水的证据,故C选项错误;人造卫星与地面的通讯联系主要依靠电磁波来进行,而耀斑爆发时产生的电磁波和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对人造卫星与地面的通讯产生强烈的干扰,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1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    ①             ②         ③            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程度。‎ ‎【详解】图①显示,中心极点南极点,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图中则为逆时针方向,A错。图②显示,中心极点为北极点,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图中则为顺时针方向,B错。图③显示,西经度顺着自转方向增大,即西经度向东增加,与西经度变化规律相反,因此自转方向错误,C错。图④显示,西经度增加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即西经度向西增加,与西经度变化规律相同,因此自转方向正确,D对。‎ ‎【点睛】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观察角度,自转方向的描述不同。面对北方,地球从左自右自转;从北极俯视地球,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俯视地球,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1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 A. 赤道地区 B. 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C.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 南北极圈以内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地球光影侧视图可知,昼夜变化幅度的大小受晨昏线的周年摆动幅度大小的影响,所以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据此可知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其昼长最长为24小时(极昼),最小时为0小时(极夜),故应为全球最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19.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长夜短期间,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日期是 A. 春分日到秋分日 B. 春分日到夏至日 C. 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 D. 夏至日到秋分日 ‎【答案】B ‎【解析】‎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期间即指春分到秋分日期间。其中,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白昼一天比一天短,选B。‎ ‎20.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各地太阳均从正东方升起 B. 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则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间为每年的春分或秋分时;据此即可知此时由太阳周日运动变化规律可知,此时我国各地均日出正东,故A选项正确;二分时晨昏线与极点重合,极点太阳高度为0,而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应为23o26'(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H=90o-(66o34'-0o)),故B选项错误;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该日期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近、远日点的相对位置有关(远日点为7月初,此日最慢,故越接近该日期则速度越慢,反之则加快;近日点为1‎ 月初,此日最快,越接近该日期,则速度越快,远离该日期,则速度变慢),但由前面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日期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该日前后,地球正向远日点运动,所以速度变慢;但秋分日为9月23日,该日前后地球正在远离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在变快,故C选项错误;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离近日点较远,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点睛】北半球各地的太阳周日运动的季节变化的规律可简记为:“夏季昼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昼短,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平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1.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导致河岸侵蚀的是( )‎ A. 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 B. 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 C. 长江南岸 D. 南半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哪一岸偏哪一岸受侵蚀;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河流向右岸偏向东偏,东岸受侵蚀;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东岸受侵蚀;长江自西向东流,南岸受侵蚀,C正确;南北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北岸受侵蚀。‎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3. 太阳直射点由C点向D点移动期间( )‎ A. 北极圈极夜范围缩小 B.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 阜阳昼长大于北京 D. 伦敦日落时间逐渐延迟 ‎2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京时间为中午12:00‎ ‎【答案】22. B 23. C 24. A ‎【解析】‎ 根据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特点,可判断:A点为春分点,B点为夏至点,C点为秋分点,D点为冬至点,据此即可作答。‎ ‎【22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B点为夏至日。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为夏半年,故A选项错误;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故B选项正确;太阳黑子数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强弱有关,而与地球公转没有关系,故C选项错误;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应为春分和秋分日,即图中的A点和C点,故D选项错误;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23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由C点向D点移动期间,应为北半球秋分日至冬至日期间,而此时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在不断扩大,故A选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当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成反相关。秋分至冬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所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增大。但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则是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选项错误;阜阳位于安徽省,故纬度低于北京,而冬半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为,越向北昼长越短。所以在冬季时阜阳的昼长应长于北京,故C选项正确;伦敦位于北半球,秋分至冬至期间当地昼长会逐渐变短,故日落时间应逐渐提前,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24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即为北半球冬至日。由地球光影侧视图可知,此时晨昏线顶点位于极圈上故与经线的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晨昏线顶点的周年移动范围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故A选项正确;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点为近日点其日期是每年的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并不是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间,故B选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地球公转无关,故C选项错误;当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时,只有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的地方时才为中午12点,而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并不能确定此时北京,恰好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同一经线,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阜阳日出东南 B. 中国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26. 当晨昏线从CD→AB位置转变时,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 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答案】25. A 26. B ‎【解析】‎ ‎【分析】‎ 观察上图可知,此图为地球光影侧视图。由太阳光线的方位可知,图中各晨昏线以西应为夜半球。而根据图中,三条晨昏线所显示出的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图中AB线所示昼夜长短情况为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晨昏线顶点位于极圈上,故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同理,EF线表示的是全球昼夜等长,故应为二分日;CD线所示则应为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晨昏线顶点位于极圈,故应为北半球冬至日,据此即可做答。‎ ‎【25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晨昏线处于CD位置时,应为北半球冬至日。故此时全球的日出方位均应为东南方向,故A选项正确;中国位于北半球,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故B选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当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成反相关。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此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但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因为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故是直射时最大,故冬至日时该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没有达到最大值,故C 选项错误;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应出现极夜现象,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26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CD线为冬至日晨昏线位置,AB线为夏至日晨昏线位置。所以当晨昏线从CD线向AB线位置转变时,就应为冬至日至夏至日期间。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会由南回归线向北移至北回归线,故A选项错误;而当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北半球各地昼长会逐渐变长,故B选项正确;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该日期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近、远日点的相对位置有关(远日点为7月初,此日最慢,故越接近该日期则速度越慢,反之则加快;近日点为1月初,此日最快,越接近该日期,则速度越快,远离该日期,则速度变慢)。所以,冬至日(12月22日)至夏至日(6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应先变快(冬至日至近日点期间),后变慢(近日点至夏至日期间),故C选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当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呈反相关。故冬至至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所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应逐渐变大,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点睛】北半球各地的太阳周日运动的季节变化的规律可简记为:“夏季昼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昼短,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平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出没规律相同。‎ ‎27.某地以东为周五以西为周六,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时,北京时间为( )‎ A. 周五8:00 B. 周五20:00 C. 周六 8:00 D. 周六20:00‎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该地两侧日期不同,则可知当地应位于日界线上。而根据当地东侧日期(周五)比西侧日期(周六)少一天,即可判断出当地应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上,即180度经线上。再根据当地此时有太阳直射现象,根据太阳直射点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点的特点,即可以判定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而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则位于该地区以西,且时间相差4小时(180度所在时区为十二区),所以北京的时间就应为周六8点(向东加,向西减),故C选项正确。‎ ‎【点睛】日界线有两条:一条为时间为0时的经线,此线以东日期比以西的日期要早一天;另一条则为180度的经线,此线以东日期要比该线以西地区的日期晚一天。‎ ‎28.2013年春分日,中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东八区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区时、地方时计算。‎ ‎【详解】依据题目日期为春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00。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根据甲、乙、丙、丁四处日出的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和8:20,可分别计算出经度甲地为130°E,乙为115°E,丙为100°E,丁为85°E。故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接近105°E的为丙处,C对。故选C。‎ 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时间为(  )‎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 ‎30. 若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昼半球,北京时间为(  )‎ A. 8:20 B. 9:00 C. 15:20 D. 18:00‎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题意,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所在半球即为昼半球。且图中与晨昏线垂直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就应为正午12时,因为该图为北半球极点俯视图,据此可以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即可知甲地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以西,再根据图中经线的等分情况(每90度2等分),可知甲地与昼半球中央经线二者之间的经度差为45度,即时间相差三个小时(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据此即可计算甲地的地方时就应等于12时-3小时=9时(向东加,向西减),故B选项正确。‎ ‎30题详解】‎ 东半球的范围是由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由上题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题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为昼半球(注意此处条件和上一题不同)且为东半球,据此即可判断此时西经20度应位于晨线上,而东经160度就应位于昏线上;由图中可知晨昏线经过极点,据此可判断出此时应是全球昼夜平分,即日出时间为6时,而日落时间就应为18时。即东经160度经线地方时应为18时,而北京位于东经160度经线以西,且两地经度差为40度;根据时间计算规则: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即可计算出,此时两地的时间差应为,2小时40分钟,所以此时的北京时间就应是18时-2小时40分=15时20分(向东加、向西减),故C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日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B、C、D四点,此刻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 ‎(3)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次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C、D (2). A、D、B、C (3). D、A、C、B (4). A=B=C=D (5). B、A、D、C (6). A、B、C、D ‎【解析】‎ ‎【分析】‎ 观察图中晨昏线的位置特征,可发现此时晨昏线顶点位于极圈之上,且北极圈以北地区为极夜,故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此时位于南回归线上 ‎【详解】(1),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时A点位于直射点上(图中最右侧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地方时为12时)。故A点此时太阳高度最大,B 点位于昼半球,位于高纬且不是正午,故太阳高度低于A;C点此时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o,D点位于夜半球,此时太阳高度小于0o;据此可知图中四点此时的太阳高度由大至小就应是A>B>C>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递减(距直射点纬度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A点位于直射点,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余各点中,距直射点的纬度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DBC所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至小的顺序就应为A>D>B>C。‎ ‎(2)地表各点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赤道最大,两极为O,由赤道至两极自转线速度变小。根据图中四点所处的纬度大小即可知D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其余三点按纬度由低至高依次为ACB,故自转线速度由大至小的顺序就应是D>A>C>B。而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的规律是除两极点外,角速度均相等。而图中四点均不位于极点,故四点角速度均相等。‎ ‎(3)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故全球昼长变化规律是越向北昼越短,故按图中四点的由南至北的顺序即可知其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就应是B >A>D>C。‎ ‎(4)本题中关于四点次日日出先后的顺序判断须结合四点的日出时间和四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地方时差)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可知地表各点经过图中晨昏线时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可知图中晨昏线为晨线;同时观察图中经线等分情况可知:图中每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为30度(每90经度3等分),即地方时相差为2小时(经度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图中D点位于赤道,即可知D点日出地方时为6时(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以此为基础根据其余各点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与赤道和晨线交点的经度差和方位差异(向东加、向西减)即可计算出A点日出时间为4时(偏西且差30度); C点为10时(偏东且差60度);B点为极昼故日出时间为0时;而图中四点中A点位置最偏东,所以当次日A点位于晨线上时(4时),根据图中四点与A点的时间差可知,B点地方时就为20时(两地相差8小时)与当地日出时间相差为4小时;C点则为2时(两地相差2小时),距当地日出相差8小时;D点此时为18时(两地相差10小时)距当地日出相差12时;据此即可知次日日出的先后顺序就应是A、B、C、D。‎ ‎32.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________(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_______线上。‎ ‎(3)如图所示,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的黑夜达________小时,昼夜平分点位于__________。‎ ‎(4)按图中所示情况,乙地日出时刻是_______点钟。 ‎ ‎(5)写出甲地的经度:____________。‎ ‎【答案】 (1). 夏至 (2). 23°26′N (3). 晨线 (4). 24 (5). 赤道 (6). 4 (7). 90°E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是利用光影图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详解】(1)观察图中晨昏线特点可知此时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以内为极昼,据此即可判断此时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太阳直射点就应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就是23°26′N。‎ ‎(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即可知甲、乙两地均是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可知两地均位于晨线上。‎ ‎(3)根据南极中山站的纬度可知其位于南极圈以内,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以内地区此时应处于极夜期,故可知长城站的黑夜应达24时;由全球昼长的纬度变化可知赤道上全年均是昼夜平分,故此时昼夜平分的地区就应是赤道。‎ ‎(4)观察图中经线的经度可知,图中每两相邻经线的经度差应为30度,即时间差为2小时(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据此读图即可知图中乙地的昼长为应16小时,按日出时刻计算公式即可知:当地日出时刻=12时-昼长/2, 即=12-16/2=4时。‎ ‎(5)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80o经线以西(则应为东经),且相差90经度(前一题的结论),即可知当地的经度就应是180o -90o=90oE。‎ ‎33.下图是北半球某地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已知∠1=45°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该地位于__________(南北)半球,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 ‎(2)当太阳位于b时,该地的节气是__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正在__________(加速、减速)‎ ‎(3)当太阳位于a时,几乎在同一经线上的阜阳和北京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__。‎ ‎(4)该地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_____。‎ ‎(5)若黄赤交角增大,则a光线与b光线间的夹角将变_________(大或小)。‎ ‎【答案】 (1). 北 (2). 低 (3). 夏至 (4). 减速 (5). 阜阳 (6). 21°34′N (7). 大 ‎【解析】‎ ‎【分析】‎ 观察图中二至日该地的太阳光照射情况可知,图中太阳光入射方向分别为正南和正北,根据太阳周日运动规律可判断该时刻应为当地正午(只有正午时太阳光线才会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再根据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与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方位相反的原理(当地位于直射点以北,则正午太阳入射方位即为正南,反之则为正北),及图中该地二至日太阳光线入射方位的差异即可判断当地应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且a在南则应为冬至日时太阳的方位;而b在北则应是夏至日时的太阳方位。据此即可作答。‎ ‎【详解】(1)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当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成反相关。观察图中夏至日( b)和冬至日 (a)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知角2大于角1,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则可推出当地应距北回归线较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当地应位于北半球;且应位于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纬度低于30度,故属于低纬(高中低纬的划分方法为:纬度小于30度为低纬;30至60度为中纬;60至90度为高纬)。‎ ‎(2)由前面的分析即可知,当太阳位于b位置时,该地的节气应为夏至日;夏至日为6月22日,即可知此时地球正在向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7月初)移动,而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特点可知,地球处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由此即可判断出在球此时公转速度应在减速(接近远日点速度变慢,反之远离远日点速度变快)。‎ ‎(3)由前面分析可知,当太阳位于a 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全球昼长变化规律是越向北白昼越短,即日出越晚;根据题意阜阳和北京位于同一经线即二者地方时相同,但由于阜阳纬度低于北京(阜阳属安徽省)故昼长会长于北京,即日出时间早于北京。‎ ‎(4)根据题意∠1=450,即冬至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o,而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o26'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即可知当地纬度=90o-45o-23o26′= 21°34′N。‎ ‎(5)根据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纬度;所以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将相应变大,则当二至时当地距直射点的纬度距离将变大,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即可知当地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均会变小,相应的图中a光线与b光线间的夹角就会变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