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130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130张ppt)

水体的运动规律 【 必备知识 】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地形 降水强度 降水 2.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一 水位 地下水位 3. 洋流的分布规律: (1) 太平洋与大西洋洋流分布规律。 针方向,冬暖西寒 逆时 逆时 针方向,冬寒西暖 针方向,冬寒西暖 逆时 (2)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西南 东北 考点一 水循环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 典题探究 】 命题角度 1  水循环 【 典例 1】 (2016· 全国卷 Ⅲ) 下图所示山地为 甲、乙 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❶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 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 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 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 ( 腾 ) 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山地两侧地表径流分别流向甲、乙两河。 (2) 图像信息。 信息❷: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透水岩层可通过 _________ 补给乙河。 地下径流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森林植被遭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 _____→ 雨季下渗水量 _____→ 地表径流 明显增加,即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2) 森林植被恢复后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 _____→ 下渗增多→地下径流 _____→ 地 表径流减少→植被蒸腾、蒸发量增加 减弱 减少 增强 增加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3) 径流量发生的变化 森林植被恢复后,受岩层倾斜方向的影 响→下渗量 _____→ 透水层的水主要流 向乙河→乙河的径流量 _____ ,甲河的 径流量减少;而地下径流增加→河流径 流总量减少 增加 增加 答案: (1) B , (2) C , (3) D 。 【 解题技法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利用和影响的思路 (1) 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 (2) 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命题角度 2  河流水文特征 【 典例 2】 (2017· 福建联考 )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 ❶ 。 图甲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图乙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洞里萨湖 (    ) A. 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 B. 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 C. 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 D. 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2) 影响洞里萨湖 4 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 B. 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 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 D. 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3) 若在湄公河 R 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    )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 洪泛区面积扩大 D. 泥沙堆积总量减少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 _________ ,水文特征 受湄公河影响较大。 下游平原 (2) 图像信息。 信息❷: 4 、 5 月份,湖水多年平均体积较 ___ ,湖水 含沙量较大。 信息❸: 10 月份前后,湖水多年平均体积 _____ ,湖 水含沙量 _____ 。 小 较大 较小 信息❹:据经纬度及湄公河,可判断洞里萨湖位于东 南亚。 信息❺:图中 R 处拟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湄公河 _____ 。 上游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1) 洞里 萨湖 分析图像信息可知,洞里萨湖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6 ~ 9 月为雨季, 10 月~次年 5 月为旱季, 4 、 5 月份雨季来临前为热季,图中可以看出湖泊体积季节变化大,故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2) 4 月含 沙量大 热带季风气候, 4 月为旱季→降水少,湖泊水量少,流速慢,水位低→泥沙易沉积,含沙量应该较小→而图中 4 月份含沙量大→风力大,将裸露湖滩上的沙尘吹入湖中→含沙量增大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3) 修建 大型 水利 工程 R 处位于湄公河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蓄水拦沙→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洞里萨湖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泛区面积缩小 答案: (1) D , (2) A , (3) D 。 【 解题技法 】 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的答题思路 (1)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 (2) 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 【 新题预测 】 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1 ~ 3 题。 1. 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    ) A. 雨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雪融水 2. 下列月份河口三角洲河段水位最低的是 (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3. 造成该月份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温较低,融雪量少 B. 春耕季节,用水量大 C. 雨季未到,蒸发旺盛 D. 人口众多,耗水量大 【 解析 】 1 选 A , 2 选 B , 3 选 C 。第 1 题,克里希纳河位于印度半岛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故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第 2 题,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为 6 ~ 9 月份,而雨季来临前的 4 、 5 月份,降水最少,蒸发旺盛,河流水位最低。第 3 题,结合上题分析, 4 月份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雨季未到,蒸发旺盛。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 2016 年 3 月 15 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以缓解旱情。 材料二 下图为朝鲜半岛和湄公河流域图。 (1) 指出湄公河的主要补给类型,简述湄公河径流量变化原因。 (2) 简述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的影响。 (3) 简要比较朝鲜半岛的甲河流和湄公河下游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4) 结合两半岛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分析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解析 】 第 (1) 题,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结合两种补给类型出现的时间分析径流量季节变化,春季和初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进入雨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补给少,河流流量小。第 (2) 题,读图可知,旱情会导致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 减少,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减缓;入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等问题。第 (3) 题,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第 (4) 题,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两半岛都为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汛期带来丰富的水源、土壤。 答案: (1) 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冬季 (12 月~次年 2 月 ) 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 (3 ~ 6 月 ) 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雨季 (7 ~ 9 月 ) 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汛。 (2) 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流速变缓和水位下降;会导致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减缓;会引起海水入侵,水质变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差等。 (3) 河流 流量 流速 汛期 结冰期 甲河 河流短促,流量较小 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主要在 7 、 8 月 有结冰期 湄公河 下游 流域面积大,流量大 流经平原,流速平缓 主要在 5 ~ 10 月 无结冰期 (4) 有利影响:河流汛期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河流的泛滥为中下游沿岸提供肥沃土壤。 不利影响:冬季 ( 冬春季 ) 缺水严重;雨季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 加固训练 】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 说明 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 解析 】 第 (1) 题,地形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说明该地区四周高中间低,再由 500 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 (G 河 ) 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第 (2) 题,由图中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 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再加上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因此, G 河水量丰富。 第 (3) 题,从 图中可以看出, G 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 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 积。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 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此,泥沙 多沉积于盆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 答案: (1) 盆地。从 ( 向心状 ) 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 ( 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 行上升气流 ) 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 ( 汇 ) 水区面积广。 (3)① 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考点二 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 典题探究 】 (2017· 唐山一模 ) 下图为 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 (℃) 分布图 ❶ , 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 ❷ ,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 A. 高温多雨 B. 干旱少雨 C. 冬暖夏凉 D. 温和多雨 (2) 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 A. 东南信风 B. 东北信风 C. 西风 D. 极地东风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图中等值线为海水等温线。 信息❷:图示海域有较强洋流分布。 (2) 图像信息。 信息❸:图中经纬度信息,纬度约为 13°S ~ 22°S , 经度约为 83°W ~ 90°W ,位于 _____ 洲西侧太平洋热 带海域。 信息❹:图中等温线向 _____ 方向弯曲,且等温线向 水温高的水域弯曲。 南美 西北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1) 洋流 影响 等温线弯曲方向为洋流流向,可判断该洋流性质为 _____→ 对气候的影响为 ___ _______→ 干旱少雨 (2) 大型渔场 南美洲西海岸大型洋流为 _____ 寒流→成因是受离岸风 -_________ 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 寒流 降 温减湿 秘鲁 东南信风 答案: (1) B , (2 ) A 。 【 解题技法 】 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 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西风带影响的洋流大致自西向东流;信风带影响的洋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2) 洋流性质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低纬,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高纬。 (3) 海水等温线弯曲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流向。 (4) 地理位置法:中低纬大洋东岸洋流流向低纬方向,西岸洋流流向高纬方向;中高纬大洋东岸洋流流向高纬方向,西岸洋流流向低纬方向。 【 新题预测 】   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 ( 图中的实线箭头 ) 示意图,回答 1 、 2 题。 1. 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    ) A. 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 B. 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 C. 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 D. 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 2. 上图中 a 、 b 、 c 、 d 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的是 (    ) A.a B.b C.c D.d 【 解析 】 1 选 C , 2 选 A 。第 1 题,结合经纬度和海陆形状可以判断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路线所遇到的是自西向东的北大西洋暖流,其属于风海流,是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第 2 题,冰山主要来自北冰洋,图中可以看出 a 为来自北冰洋的拉布拉多寒流,可能将冰山搬运至此。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①和②海区均为生产潜力较大的渔场。读图完成 3 、 4 题。 3. 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是 (    ) A.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而形成的 B.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 由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而形成的 D.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4. 与①地渔场相比,②地渔场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 拥有广阔的大陆架 B. 水温较高适合鱼类生长繁殖 C. 受益于寒暖流交汇 D. 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 解析 】 3 选 B , 4 选 C 。第 3 题,巴西东部海域的洋流受陆地的阻挡,使南赤道暖流中有很大一部分穿过赤道向北流,与北赤道暖流合并,形成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第 4 题,图中显示,①②两地都拥有广阔的大陆架,①地位于赤道,水温比②地更高,且①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图中显示②处海域有寒暖流交汇,利于渔场的形成。 考点三 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 【 典题探究 】 【 典例 4】 ( 2016· 全国卷 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 瑞士境内的冰川 ❶ ,在法国境内的 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 ,历史上曾是一条“野 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 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 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❷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 ( 瑞士境内 ) 、北部支流 ( 索恩河 ) 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 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3)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罗讷河上游受 _________ 补给。 信息❷:国立罗讷河公司负责河流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冰川融水 (2) 图像信息。 信息❸:罗讷河上游 ( 瑞士境内 )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 脉,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依靠阿尔卑斯山的季节性 _________ 和高山 _________ 补给。 信息❹:北部支流 ( 索恩河 ) 流经法国,大部分位于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信息❺: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1) 径流量的变化 ① 上游:图示信息→该河发源于山脉→依靠阿尔 卑斯山的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补 给。 ②北部支流:图示信息→主要位于 ___________ 气 候区→河流主要靠 _____ 补给。 ③地中海沿岸支流:图示信息→主要位于 _______ 气候区→夏季降水少, ___ 季降水多 (2) 成立公司 文字信息→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 权机构→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原因 季节性积雪融水 高山冰川融水 温带海洋性 雨水 地中海 冬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3) 恢复河流生态 文字信息→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增加河流的 _____ 、河网密度,进而增加水面面积和 _____ 的 面积,恢复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同时能够 _____ 水流速度,增加水流的 _____ 能 力,进而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长度 湿地 降低 净化 答案: (1) 上游 ( 瑞士境内 )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 ( 索恩河 )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 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 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 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 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 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 ) , 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 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 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 解题技法 】 1. 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 (1) 了解流域概况,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 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 ( 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 、自然环境 ( 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地质灾害等 ) 、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 结合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 ( 如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 ) 。 (3) 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 在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流域上、中、下游的不同地理环境特征。一般思路如下: 【 新题预测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奥兰治河为南部非洲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德拉肯斯山脉,向西注入大西洋,水量季节变化大。上游峡谷瀑布多,中游宽阔 ( 最宽可达 6.4 千米 ) ,多河间岛,下游除少量平原外,多狭窄阶地,河口宽 4 千米,被沙洲包围。河道干流不能通航,河上多桥梁。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南非作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工业迅速发展,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煤炭等常规能源不丰富。 (1) 推测①至②河段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 试分析奥兰治河干流不能通航,且河上多桥梁的原因。 (3) 与世界其他大河相比,奥兰治河沿岸很少有大城镇,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4) 奥兰治河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较为重要,关于奥兰治河的开发利用方向,有下面两种观点。请选择一种观点分析其理由。 观点 1 :奥兰治河流域水电开发较少,应大力开发水电资源。 观点 2 :奥兰治河流域不适宜发展水电,应以供水灌溉为主。 【 解析 】 第 (1) 题,结合河流的补给特征进行分析,该河流上游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降水逐渐减少,下游多沙漠,蒸发、下渗较多,图中支流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而下游则几乎无支流汇入,故流量不断减小。第 (2) 题,河流的通航条件主要和地形落差、径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结冰 期等有关,多桥的原因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有 需求,河流阻断南北交通;二是便于建设,如水量 少、河道窄等。第 (3) 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 条件;可从土地、人口、农业基础、交通等条件进行 分析。第 (4) 题,水能的开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水能充足,奥兰治河虽然落差较大,但水量不 足,水能资源不足;二是对能源的需求,题干信息经 济发展迅速,而常规能源不足,对能源需求量大。供水灌溉,主要考虑气候干旱和沿途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大。 答案: (1)① 至②河段径流量减小。 原因:西侧气候更为干旱,降水少;多沙漠,蒸发旺盛,下渗严重;支流稀少,水量汇入较少。 (2) 不能通航的原因:水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低;河口多沙洲,中游因宽阔故水位浅,多河间岛,影响通航;河床落差大,有瀑布,通航条件差。 多桥的原因:河流自西向东流,阻断南北交通,需建桥通行;河流通航差,不利于摆渡;中下游水量少,利于桥梁建设。 (3) 沿岸多狭窄的阶地,不利于城市建设;平原少,耕地少,农业不发达,人口少;河流不具备通航条件,交通不便。 (4) 观点 1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河床呈阶梯状,利于建坝开发;水电为清洁能源,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南非国内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 观点 2 :奥兰治河下游地区径流量小,不适合开发水电;河道狭窄利于水库修建;下游地区气候干旱,水位季节变化大,农业灌溉需水量大。 【 加固训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乌江号称“中国的田纳西河”,发源于贵州西部,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流域内煤、铝、磷、锰、汞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材料二  2016 年 8 月乌江航道开展 500 吨船舶复航试航,途经构皮滩、沙沱、彭水等多个水电站,最终到达重庆涪陵港。乌江航道 ( 乌江渡至涪陵 ) 被规划为贵州省出省水运通道,工程共整治河段 91.5 km ,整治滩险 73 个。下图为乌江流域示意图。 (1) 分析乌江渡到涪陵河段原通航能力差的原因。 (2) 说明乌江航道工程建设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 简述该流域冶金业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 (4) 为促进六盘水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人认为应该紧抓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 解析 】 第 (1) 题,通航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位高低、流速快慢及河道是否宽阔、平直等方面。第 (2) 题,航道建设主要是改善交通,交通条件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第 (3) 题,有色金属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主要考虑资源及能源条件。 第 (4) 题,赞同主要分析开发煤炭资源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赞同主要分析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生态问题及资源利用问题等。 答案: (1) 河道弯曲,多险滩;落差较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河流水位低;流水下蚀严重,水面不宽阔,两岸地形陡峭。 (2) 改善交通条件,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铝土、汞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水能资源丰富。 (4) 赞同: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 不赞同: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 湖泊 【 知识串联 】 【 典题探究 】 (2017· 临沂一模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❶ , 水量约占全球河湖淡水总量的 1 / 5 ,湖水纯净 ❷ 。湖面海拔 456 米,表层水温 8 月最高,约为 9 ~ 10 ℃ ; 1 ~ 5 月封冻,冰层厚度约为 0.7 ~ 1.15 米 ❸ 。 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 分析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夏季凉爽、为理想“避暑胜地”的原因。 (2)20 世纪 60 年代初,莫斯科政府在湖畔建起大型贝加尔纸浆造纸联合企业,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请从地理视角解释民众抗议的原因。 (3) 蒙古国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寻求与中国合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以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贝加尔湖水深、水量大。 信息❷:湖泊水为淡水,水质较好。 信息❸: 1 ~ 5 月为封冻期,封冻期较长,冰层厚。 (2) 图像信息。 信息❹:由纬度判断,贝加尔湖所在地区纬度较高。 信息❺:由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四周海拔较高,中间地势较低。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1) 夏季凉爽 夏季不热,主要从纬度高、海拔高 和湖泊、植被的调节作用,以及融 冰吸热等角度分析 (2) 民众抗议 纸浆造纸厂→耗费 _____ 且污染水 →民众抗议的原因→从生态破坏和 环境污染两个角度分析 木材 题号 关键词 思维过程 (3) 可行性 “ 北水南调 ” 线路经蒙古国到中 国北方,其不可行性主要联系 ___ _______→ 分析沿线工程量的大小; 联系地势→分析能否自流;贝加 尔湖结冰期长、沿线气候干旱→对 调节水量的影响;经过国家多→协 调难度大等方面分析 地 形地质 答案: (1) 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海拔较高 ( 或地势较高 ) ;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夏季湖冰 ( 或季节性冻土 ) 解冻,大量吸热,起降温作用;植被茂密,起调节气温的作用。 (2) 造纸厂产生的大量污水入湖,会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长;造纸厂的原料来自对湖区周围森林的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 地形复杂,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巨大;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渗漏多;纬度高,冬季寒冷,结冰期长,不利于调水;跨越三国调水,各方协调难度大等。 【 解题技法 】 1. 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咸水湖 淡水湖 成 因 自 然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 为 ① 引入湖的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②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①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咸水湖 淡水湖 影响 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对周边: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供水等能力降低;灌溉引发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生产及生活用水,控制人口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 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疏通清淤 2. 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 物种独特的原因 —— 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 鱼类丰富的原因 —— 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 天然空调机的原因 —— 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 多风浪的原因 —— 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 18 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 16℃ ,底层水温平均为 9.5℃ ;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 1 ~ 3 题。 1. 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入湖径流减少 B. 湖水蒸发加剧 C. 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 外泄河道被阻断 2. 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 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 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 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3. 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 A. 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 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C. 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 湖水含氧量增高 【 解析 】 1 选 D , 2 选 C , 3 选 B 。第 1 题,材料显示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图中显示由于日月山的阻挡,倒淌河已经无法与黄河水系相连,故青海湖的外泄河道被阻断,只流进不流出,成为咸水湖。第 2 题,材料中显示青海湖秋季风力较大,表层水被风吹走,带动上下层湖水进行交换,从 而使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第 3 题,冬季气温较低,湖水蒸发较弱,故表层盐度低于底层;冬季表层水温受周边陆地影响较大,降温幅度大,而底层水温降温幅度小,故水温底层高于表层;湖岸受陆地影响大,降温明显,故结冰早;冬季相对夏季湖水少,含氧量要低。 4. 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每年 2 月左右完全封冻。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结合水循环环节,分析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2) 列举纳木错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 (3) 风力对湖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此推测纳木错湖区东、西部封冻期的早晚及湖冰形成的稳定程度。 【 解析 】 第 (1) 题,根据河流向心状的水系特征及地形的分布可以判断该湖地形特点为四周高,中间低;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 ( 盐分 ) 带入湖泊,而没有流出河流,再加上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长时期的湖水蒸发,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第 (2) 题,纳木错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判断湖 泊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第 (3) 题,水体流动速度越快,越不易结冰,根据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因此东岸水体流动较慢,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 答案: (1) 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 ( 盐分 ) 带入封闭的湖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 (2) 高山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3) 东岸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