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 地理试卷(文科)‎ 出题人:许平芝 审题人:孙磊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无法比较 ‎2.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 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答案】1. B 2.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经纬网的运用。‎ ‎【1题详解】‎ 经线和纬线间隔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因而①②③的面积能够进行比较,D错。①②③三地均各跨20个经度和20个纬度,其中①和②分别位于赤道和20°S、20°N之间,面积相等,故面积①=②,A错;③处在40°N和60°N之间,纬度较高,因此面积上②>③,B对。由上可知,三地面积相比为①=②>③,C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2题详解】‎ 由于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因此③区域海面地距地心距离比①略短,A错;①位于南半球,经度在20°W和40°W之间,③位于北半球,经度在160°E和180°之间,因此③位于①的西北方,B对;③区域位于160°E以东,应为西半球,C错;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1) 方格状经纬网图: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上图。A在B的西北方向。‎ ‎(2)弧线时经纬网图:‎ ‎①如上图为南半球极视图,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位于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根据距离极点的位置远近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范围”:‎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3.定“最短航线”:‎ ‎(1) 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① 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右图甲所示。‎ a. 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b. 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② 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戊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2) 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十分简洁,由49° N、60°N、(近似)102° 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若M、N图上距离7.4cm,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比例尺约为 A. 1:250000 B. ‎ C. 七十五万分之一 D. 图上lcm代表实地距74km ‎4. 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可知萨省 A. 理论上位于西六区 B.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 各地遍布常绿阔叶林 D. 面积超过68万km2‎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地图与比例尺的相关问题。‎ ‎【3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对比例尺的运用。据题可知,M、N两地纬度为60°N,地方时相差4分钟,根据经度每相差1°,时差为4分钟,可知两地相差1°,距离为111×cos60°=55.5千米。比例尺应为1:75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7.5千米,C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4题详解】‎ 萨省的经度在102° W和110°W之间,应为西七区,A错;地处49°N-60°N,位于北美洲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B对;该区处于温带,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C错;据图经纬度计算,面积大约54万平方千米,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1.经纬网定“距离”:‎ ‎(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 ‎(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上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 ‎2.经纬网定“范围”:‎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 m,AB段为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 由南向东流 B. 由东向南流 C. 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D. 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6. 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 ℃,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A. 0.9 ℃ B. 1.5℃‎ C. 2 ℃ D. 3 ℃‎ ‎【答案】5. D 6.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5题详解】‎ 河流多流经山谷地形,一般从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据图可知,等高线向南凸出,则河流流向由南向北,流经山峰后转向东流。故正确答案为D。‎ ‎【6题详解】‎ 根据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可知,最低气温出现在海拔最高处;据图可知,该处海拔最高点为图中西南角,海拔在600-650米之间,与山顶的相对高度为165-215米之间。结合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递减的规律,最高点与山顶最大温差约为1.5℃,因此最低气温不会低于1.7℃,该题答案选择B。‎ ‎【点睛】1.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均为闭合曲线; (4)除陡崖外,等高线互不相交,互不重合;‎ ‎2.判读和应用:‎ ‎(1)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2)山谷地形,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甲、乙两城镇位于成都(104°E)附近。8月7日,一辆旅游大巴从乙城镇附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北京时间12:10,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据此判断此时旅游大巴行驶的路段为 A. 1路段 B. 2路段 C. 3路段 D. 4路段 ‎8. 该日若山区某人看到日落时太阳在正西方向,则他最可能位于图中 A. R B. L C. K D. P ‎【答案】7. A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 ‎【7题详解】‎ 根据题目可知,该地位于成都(104°E)附近,北京时间12:10时,当地地方时大约为11:06,8月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视运动轨迹应为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一辆旅游大巴从乙城镇附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此时太阳应为东南方,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即车的左前窗为东南方,说明大巴车正朝正南方行驶,据图可知,1路段最接近正南方。故正确答案为A。‎ ‎【8题详解】‎ ‎8月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若山区某人看到日落时太阳在正西方向,则说明其正西方向有遮挡(山峰、山脊或小的山丘)。据图可知,R位于山峰西侧坡面,不会阻挡视线,A错;L位于两山峰之间鞍部,正西方没有视线阻挡,B错;K位于山峰顶部,不会阻挡视线,C错;P位于山峰东侧,视线会被K处山峰阻挡,在P处看日落时太阳在正西方向,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1.太阳视运动轨迹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 050米 B. 985米 C. 915米 D. 790米 ‎10. 图中村落因多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山峰海拔在1000-1100米之间,而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在165-200米之间,计算可得,相对高度在800-945米之间,结合选项判断,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错。②处东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错。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对。故选D。‎ ‎【名师点睛】等高线数值的判读方法:‎ ‎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 ‎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 ‎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 ‎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 ‎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下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西南方 ‎12.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11. D 12.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为我国,该日两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处于冬半年,甲位于乙的南方,A、C错;由题干可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位于乙的西方,B错、D对,该题正确答案为D。‎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半年,但不确定日期,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A对;地球公转速度可能加快,B对;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可能扩大,C对;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错;题干要求选择不可能发生的,故正确答案为D。‎ ‎【点睛】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徙。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洋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北京雨燕每年的飞行距离大约是 A. 8 000千米 B. 15 000千米 C. 35 000千米 D. 70 000千米 ‎14. “燕南飞”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 北极附近极昼范围扩大 C. 长春太阳高度日变化变小 D. 长春的昼夜变化幅度增大 ‎15. “燕北归”期间,当北京雨燕途经 A. ①地时,该地正值湿季、草木茂盛 B. ②地时,该地盛行西南风、利于飞行 C. ③地时,该地因冰川融化河水暴涨 D. ④地时,该地气温回升、春雨连绵 ‎16. 图示海区 A. 甲洋流附近形成世界大渔场 B. 乙洋流夏季自高纬向低纬流 C. 丙洋流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 D. 丁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暖流 ‎【答案】13. C 14. C 15. A 16.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经纬线距离计算的相关知识。已知同一经线,纬度每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km;同一纬线上经度每相差一度,距离为111×cosθ(θ为所在地纬度)km ‎。结合雨燕飞行线路,将其一次迁徙分解为四段路线(如下图所示),南飞路线①是经纬线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长度比三角形中南北向经线长度略长,三角形中南北向经线长度约30°×111=3330km;路线②大致与赤道重合,距约为10°×111=1110km;路线③是经纬线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长度比三角形中南北向经线略长一些,该三角形中南北向经线长度约60°×111=6660km;路线④长度约为60°×111×cos40°≈4440km,一次迁徙路线长度超过15540km,每年两次迁徙,路线超过31080km,题中最接近的答案为35000km,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14题详解】‎ 雨燕“南飞”的时间是7-11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7月至7月初减慢,7月初最慢,7月初以后至11月逐渐加快,A错;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减小,B错;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长春太阳高度日变化逐渐减小,C对;7-9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向赤道靠近,长春昼夜变化幅度减小,秋分日时长春昼夜平分,秋分日后至11月,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期间长春昼夜变化幅度增加,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15题详解】‎ ‎“燕北归”期间,为2-4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当北京雨燕途经①地,该地正值湿季、草木茂盛,A对;途经②地,该地尚处于蒙古高压的影响范围下,盛行东北风,B错;途径③地时,该地气温回升,冰川开始融化,但尚未达到径流最大时,河水不会暴涨,C错;途径④地时,该地出现春旱,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16题详解】‎ 甲洋流处于为印度洋海区,没有大型渔场,A错;乙洋流夏季由低纬流向高纬,B错;丙为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C对;丁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从性质上看是寒流,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印度洋季风洋流:‎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8.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C. 反射太阳辐射 保持水分 D. 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地膜对地面辐射是个隔热层,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A对。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也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 ‎【18题详解】‎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上色,B对。与减弱地面辐射无关,A错。反射太阳辐射,不能保持水分,C错。反光地膜阻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D错。‎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0题。‎ ‎19. 图中 A. 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 低压中心位于锋线西侧 C. 锋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 D. 甲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20. 此时 A. 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B. 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 甲、丙两地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 D. 丙、丁两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冷锋锋面自南向北运动,南面为冷气团,所以图示锋面位于南半球,A错。锋面形成区域为低压槽,低压中心位于图示锋线的东侧,B错。该锋面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错。甲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方向,风向可能为西北风,D对。故选D。‎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区,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大,而乙地位于低地处,风速小,A对。甲乙纬度相差不大,而甲位于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甲高于乙,B错。甲丙两地距离锋面尚有一段距离,目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天为主,C错。丙位于暖气团一侧,丁位于冷气团一侧,气团相遇后,暖气团上升,冷气团位于锋面下面,D错。故选A。‎ ‎【名师点睛】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下图某年4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甲地相比,乙地 A. 降水较少 B. 气压较高 C. 对流较弱 D. 风力较大 ‎22. 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 B. 暴风骤雨,洪涝灾害严重 C. 烈日炎炎,茶树大量枯萎 D. 秋高气爽,树叶逐渐凋落 ‎【答案】21. D 22. 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气压高于1020kPa,乙地气压在990hPa左右。甲地为高压系统,多晴朗天气,相比之下,乙地受冷锋影响,且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大风天气,降水较多,A错;根据等压线判断,甲地气压高于1020kPa,乙地气压在990hPa左右,甲的气压比乙气压高,B错;乙地受冷锋影响,易形成对流天气,C错;该地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22题详解】‎ 虚线范围位于高压系统东侧,且受冷锋系统影响,易发生沙尘暴,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A对;该地此时为春季,多大风天气,暴雨多发生于夏季,B错;受冷锋天气影响,气温降低,且该地为北方地区,不适宜种植茶树,C错;此时为春季,树叶生长,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冷锋与暖锋特点:‎ 炸弹气旋是指在中高纬度短时间内强烈发展的气旋,其中心气压24小时内下降幅度达24 hPa。2019年3月13日美国中部又遭炸弹气旋袭击,这是美国今年第3次遭受炸弹气旋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四图所示天气系统与美国中部出现的炸弹气旋相符的是 A. B. ‎ C. D. ‎ ‎24. 受本次炸弹气旋影响,美国中部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 沙尘漫天 B. 风和日丽 C. 狂风暴雪 D. 连绵阴雨 ‎【答案】23. B 24. C ‎【解析】‎ 该题组考查天气系统中的气旋和反气旋。‎ ‎【23题详解】‎ 炸弹气旋近地面的气流方向为由四周向中心幅合,据选项中的图可知,A、C近地面的气流方向均为由中心向四周幅散,故排除;美国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幅合,B对,D错。故正确答案为B。‎ ‎【2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炸弹气旋是指在中高纬度短时间内强烈发展的气旋,中心气流急剧上升,一般会造成降水天气,A错;气旋气流上升运动,会带来阴雨天气,B错;此时是3月份,在美国中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造成来自南部海洋的暖气团急剧上升,会造成狂风暴雪天气,C对;炸弹气旋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幅度达24 hPa,天气变化剧烈,持续时间短,不会出现连绵阴雨的情况,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也门索科特拉岛上有一种独特树种,由于树液或树脂呈深红色,类似血液,因此被称为“龙血树”,其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下左图)。下右图为当地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26. 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可以 A. 适应湿热的气候特点 B. 收集雨水减少蒸发 C. 增加接受光照的面积 D. 抵御强烈的风沙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气温终年高温,全年降水少,11月和12月降水略多,因此该地最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D选项正确。‎ ‎【26题详解】‎ 该地终年炎热干燥,而龙血树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主要是为了收集雨水,增大树冠面积,遮挡阳光减少蒸发,适应当地阳光强烈,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B选项正确。‎ ‎-雾的形成需要无风或微风、大气状态稳定的气象条件。如图为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M区常形成雾,其原因是 A. 年降水量大 B. 信风带来水汽 C. 受洋流影响 D. 空气对流旺盛 ‎28. 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沿海地区 A. 渔业资源增多 B. 大气降水增加 C. 洋流性质改变 D. 海水温度升高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空气中水汽丰富。上涌海水形成的寒流流经,寒流降温减湿,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形成雾,C选项正确。该地地处大陆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少,A错误;信风为离岸风,水汽少,B错误;该地形成了雾,空气对流弱,D错误。‎ ‎【28题详解】‎ 若图中的风力增强,离岸风水汽少,不会使大气降水增加,B错;离岸风将使得上涌海水增强,洋流仍然是寒冷性质,海水温度下降,CD错;更多的营养物质上泛至海水表层,会吸引更多的渔业资源,A选项正确。‎ 热盐环流是因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海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到深层和底层,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最后通过在其他海域流到表层的热力海洋环流系统。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热盐环流影响很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在北大西洋中,表层海水大量下沉的海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若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则会导 A.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B. 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增强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答案】29. A 30. D ‎【解析】‎ 该题组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29题详解】‎ 热盐环流属于冷水系环流,在两极海域,随着纬度的增高,上层海水急剧冷却,密度增大而剧烈下沉。据图可知,①、④纬度较高,表层海水最有可能下沉,但由于④附近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小,不易下沉。①附近海水由北冰洋南下而来,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易下沉。故该题正确答案选择A。‎ ‎【30题详解】‎ 热盐环流能够输送大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据题干,热盐环流减弱后,欧洲西部暖流势力减弱,夏季降水减少,A错;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减弱,B错;北海渔场附近的寒暖流势力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C错;北美东部地区暖流势力减弱,北美东部气温降低,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2)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3)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CD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4)图中甲、乙两处为观赛台,选择能看到CD段赛况的观赛台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2)10~20m。‎ ‎(3)BC段。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4)甲处。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描述地势高地及地势起伏状况。该地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2)据图等高线,找出该线路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范围,然后交叉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范围。读图可知,图中路线海拔最低处位于最下方,为395-400米之间,最高处为东北方,海拔为410-415米,计算可知,高差为10~20m。‎ ‎(3)从地形起伏状况、有无障碍物等角度进行思考。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4)选择观赛台应选择海拔较高、无山脊、无山峰、无障碍物遮挡视线的位置。甲处。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考点定位】地势起伏描述,观台的选择,相对高度的计算 ‎【名师点睛】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的各点数值相等;‎ ‎②相邻等值线: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③高值区或低值区: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小范围闭合区域,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其内数值判读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山坡上的山峰或洼地。‎ ‎2、比大小:‎ ‎①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的大小,如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气旋其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②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比较某两点(或两区域)数值高低。‎ ‎3、看疏密(比值差)‎ 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 ‎4、判趋势 ‎①等温线在北半球向北递减,在南半球向南递减;‎ ‎②图中最大值出现在什么地方,最低值出现在什么地方,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如何?如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5、析弯曲 ‎①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如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为山谷,向低处弯曲的为山脊。‎ ‎②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等温线的弯曲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地表植被、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6、辨方向:‎ ‎①看走向或延伸方向,如判断山脉的走向;‎ ‎②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风向。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2.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的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丙点对跖点的坐标是 ,该对跖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 ‎(3)此刻世界时是 。‎ ‎(4)此刻地球上与甲地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 ‎(5)说明该图所示日期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以及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0°,120°E)‎ ‎(2)(66°34′S,150°W) 2608千米 ‎(3)4时 ‎(4)2/3‎ ‎(5)全球昼长相等,均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解析】‎ ‎【分析】‎ 该题基于地球运动的规律,考查对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根据地球公转轨道箭头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上空的斜俯视图,图中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纬度为0°,太阳直射的经度为昼半球所在的中央经线,经度为120°E。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0°,120°E)。‎ ‎(2)对跖点的计算为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丙点的坐标为(66°34′N,30°E),则对跖点的坐标是(66°34′S,150°W);对跖点到南极点为111×23°26′≈2608千米。‎ ‎(3)世界时即本初子午线(0°经线)所在的地方时。据图可知,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4:00。故世界时为4时。‎ ‎(4)甲地经度为120°E,地方时为12:00。则60°W的地方时为0:00,该经线和180°经线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60°W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今天),其余为旧的一天(昨天),因此地球上与甲地处于同一天的范围为60°W-0°-180°,共240经度,约占全球的2/3。‎ ‎(5)据图可知,该图所示日期全球昼夜平分(相等),均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3.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欧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气候图。‎ 材料二 下表为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表 ‎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总体地势特征是 ,与西侧相比,东侧海岸线的特点是 ,主要形成原因是 。 ‎ ‎(2)列表比较卑尔根、图尔库的气候差异。 ‎ ‎(3)简述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西高东低 海岸线平直 多河流,形成沿海沉积平原 ‎(2)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终年受西风控制,暖流增温增湿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年降水量稀少 ‎ ‎(3)特征:日照时数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 原因: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解析】‎ ‎【分析】‎ 该题基于欧洲西部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详解】(1)根据北欧局部区域图的水系分布特征可判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总体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据图可知,其东侧海岸线较为平直,这是由于东侧河流密布,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沿海沉积平原,‎ ‎(2)比较气候差异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两地之间的气候特征。根据卑尔根及图尔库气候数据,按照列表要求,卑尔根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是终年受西风控制,沿岸暖流流经,对其产生增温增湿的作用;图尔库气候特征为夏季温和,冬季寒冷,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据表可知,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偏少;夏季多冬季少;日照时数少是由于卑尔根地处西部沿海,受盛行西风作用,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夏季多是由于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点睛】1.气候的判断:‎ ‎(1)以温定带 ‎(2)以水定型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材料三 左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简述伊塞克湖入湖径流以 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且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因此清澈澄碧。其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是 。‎ ‎(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 西 ,其自然原因是 。‎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1)冰雪融水 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2)多 少 东岸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解析】‎ 分析】‎ 该题立足中亚地区,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伊塞克湖居于内陆,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终年不冻的原因应从该湖周边的地形、湖水研读及湖泊本身特点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其北部为山脉,阻挡冷空气侵入,冬季湖水温度较高,且由于为内流湖,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面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2)据图可知,伊塞克湖东岸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且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因而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 ‎(3)据材料可知,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此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加之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