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三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答案请填在答题卡中) 1.目前人们能观察到级别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 目前天体系统最高一级为总星系,A正确;其次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再是太阳系,最低一级为地月系。故选A。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星 ⑥流星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体是指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可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因此①④⑥属于天体。河外星系是由各种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不属于天体;天空中飘动的云,位于地球的大气层内部,不属于天体;陨星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已经成为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②③⑤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是( ) A. ab B. de C. fg D. hi 4. 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3. B 4. B 【解析】 主要考查了太阳系及天体系统。 【3题详解】 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月球,e火星,f木星,g土星,h天王星,i为海王星。太阳系中,人类已经实地考察天体是月球和火星。故选B。 【4题详解】 图中最高等级天气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选B。 5.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 A. 红外光区 B. 紫外光区 C. 可见光区 D. 0.15~4微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能量光谱分布,根据教材上的太阳能量光谱图即可知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于0.4~0.76μm之间可见光区,能量占太阳辐射能的50%左右,C正确,D错误;红外线占43%,紫外线占7%,AB错误;故选C。 6.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 风能 B. 太阳活动 C. 核能 D. 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的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了能量,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7.太阳外部结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 A.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 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观测,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应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C选项符合题意。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④与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太阳属于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故①项正确;太阳的主要成分应是氢和氦,故②项错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应是月球,故③项错误;太阳辐射所产生的光和热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故④项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①④,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9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A选项错误;地震发生于地球内部岩石圈,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并不是来自太阳辐射,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C选项正确;太阳活动所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接触到太阳系中天体最多的是( ) A. 恒星 B. 行星 C. 流星体 D. 行星际物质 11. 威胁“新视野号”飞船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是( ) ①黑子 ②耀斑 ③日珥 ④太阳风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太阳系组成物质即可知,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而冥王星是位于太阳系最外层的一颗大行星,故自地球飞往冥王星的过程中不可能接触到恒星,故A选项错误;在“新视野号”飞船的飞行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行星也只有五颗行星,不是最多,故可排除B 选项;而在太阳系空间中,流星体(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的数量远低于行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太阳系的物质,太阳系内较大的天体,如行星,小行星和彗星都运行在其间。行星际空间虽然空空荡荡,但并非真空﹐其中分布着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故该航天器接触到的最多的天体就应是行星际物质,故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11题详解】 太阳黑子发生于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故黑子的爆发多表现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故①项错误;色球层大气中发生的耀斑现象,是太阳大气在短时间内爆发的现象,而当耀班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和高能带电粒子会进入宇宙空间,对在太阳系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会产生严重的干扰,故②项正确;而日珥现象是指色球层物质向日冕层喷出的现象,并不会对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行器产生影响,故③项错误;太阳风是日冕层太阳大气中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以高速度向远离太阳的方向运动的现象,而这些高能带电粒子对宇宙航天器的工作也会产较大的影响,故④项正确;所以②④项正确,正确答案就是D选项。 12.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 ) A. 昼夜长短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自转线速度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季节和纬度有关,而与经度无关,故A选项错误;地方时的变化规律是: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故B选项符合题意;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与纬度有关而与经度无关,故C选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季节和纬度的变化有关,而与经度无关,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13.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 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 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 ⑥昼夜现象 ⑦昼夜交替现象 A. ①②⑤⑦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⑦ D. ①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详解】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产生地方时,①对。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使地球形成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②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黄赤交角与自转无关,③、④错。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⑤、⑦对。没有自转,也有昼夜现象,⑥错。A对,B、C、D错。故选A。 14.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规律。 【详解】 由该河段示意图可知,①为凸岸,②为凹岸,结合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可知,①岸堆积,泥沙堆积多,河床较缓,②岸侵蚀,河床较陡,A图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6年3月19日晚上8点30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举办的大型环保活动2016“为蓝生活,为蓝城市”地球一小时熄灯行动在北京国子监举行。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四城市熄灯最早的城市是( ) A. 里约热内卢 B. 新加坡 C. 北京 D. 哥本哈根 16. 图中四城市自转线速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为( ) A. 北京、里约热内卢 B. 新加坡、哥本哈根 C. 里约热内卢、北京 D. 哥本哈根、新加坡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该活动的熄灯时间均是当地时间的2016年3月19日晚上8点30分,根据全球日期分布规律可知,国际日期变更线(180o经线)为全球新旧一天的分界线(该线以东为旧一天,该线以西为新一天),而根据图中四城市的经度特点,即可知北京是距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最近的一个城市,故应最先进入2016年3月19日晚上8点30分,所以C选项正确。 【16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而根据图中四城市的纬度特点即可知图中纬度最低的城市是新加坡(线速度最大),而纬度最高的城市是哥本哈根(线速度最小);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美国宇航局“勇气号”火星车发现了其着陆区域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与太阳的平均 距离(108 km) 大气主 要成分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 球为1) 体积(地 球为1) 表面平 均温度 赤道面与轨道 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496 N2、O2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22 23°26′ 火星 2.279 CO2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 -23 23°59′ 17. 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温度比较适宜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18.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7. A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特点的比较即可知四个选项均属于地球与火星的相似性特征,但根据题意,四个特征中与地球生命产生条件有关的选项是地球与火星均有大气层和距离太阳的距离的适中,温度较适宜,所以符合题意选项就应是①③项,故A选项符合题意。 【18题详解】 地球上水的产生源自于地球内部结晶水的汽化,但液态水的存在则还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温度高水会呈气态,温度过低水会呈固态);而地球上适宜的温度则与日地距离的适中和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关,故②④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19.如下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P 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A. 赤道上 B. 北回归线上 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左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右侧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上方为春分日,下方为秋分日,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P点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故选D。 20.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冬至时日照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为昼短夜长,而南半球则为昼长夜短,且北极圈以内为极夜现象,而南极圈以内则为极昼现象,题中四选项均为极点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特点(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而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即可知A选项为北半球极点俯视图,图中北极圈内为极昼,故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夏至日,与题意不符,故A选项错误;同理可以判断B选项为南极点俯视图,且南极圈以内为极昼,故可知此时为冬至日,故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为北极点俯视图,且全球昼夜平分,故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日,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为南半球,且南极圈以内为极夜,故此时应为夏至日,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读下图,图中A平面为黄道面、B平面为赤道道面,完成下面小题。 2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冬至日 D. 秋分日 22. 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 黄赤交角变为25°26′ B. 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C. 太阳直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D. 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极点正对北极星的特点即可知,该图应为北半球;根据题意,图中A平面为黄道平面,所以P点的纬度就应为23o26′N(地球表面各点的纬度应等于当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所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黄道上纬度最高的点),就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B选项符合题意。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角②与角①之和为90度,而角①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而根据题意,若角② 增大2°则黄赤交角相应地应减少2°,故其度数应变为21o26′,故A选项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应等于回归线的纬度,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黄赤交角变为21o26′,那么回归线的纬度也应为21o26′故B选项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范围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前面的分析,现在回归线的纬度值减少了2度,则相应的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就应缩小4个纬度,故C选项正确;极昼极夜的最大纬度范围是南北极圈,而极圈纬度与回归线纬度互余,根据题意,回归线纬度减少2度,那么极圈纬度相应的会增加2度,即与现有极圈位置相比,极圈应向极点移动2度,即范围应缩小2度,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下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4.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 ③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④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5.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反映从拉萨到重庆年太阳辐射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23. C 24. A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我国政区分布可知,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而青藏高原地处低纬,而西北地区位于中纬,故①项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区位于我国地势一级阶梯,海拔较高,而西北地区则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中的高原和山区,海拔也相对较高(内蒙古高原,祁连山区、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区),故②项符合题意;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当地的天气状况有关,青藏地区因海拔高,水汽进入量少,故云量少,晴天多,故太阳辐射量较强,而我国西北地区因深处内陆,距海较远,水汽进入量少,云量少,晴天多,故③项正确;臭氧层只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而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区,故臭氧含量的多少对太阳辐射量并无太大的影响,故④项错误;所以②③项符合题意,正确答案就应是C选项。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太阳辐射量则相对较低,故①项正确;根据我国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差异即可知,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较缺乏,而由选项①即可知太阳能资源也相对缺乏,故②项正确;据图分析,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为四川盆地,并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故③项错误;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技术水平的影响,现阶段利用程度较低,但太阳能资源属可再生能源,在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前景,是解决常规能源日益缺乏问题的途径之一,④项错误;故①②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25题详解】 本题为图形转换题,观察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中拉萨地区太阳辐射量较高,而经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时由于该处为西南季风的水汽通道,云量较大,辐射量降低,再经过横断山区时,受山地阻挡水汽和海拔较高的影响,当地的太阳辐射量较大;而重庆地区地处三江交汇河谷地区,常年多云雾,故太阳辐射量较低,据此即可知选项四张图中B、D项符合该变化规律;但D选项中曲线中的四个峰值区(两个低值和两个高值)的值与图中的拉萨至重庆地区的太阳辐射量的值并不一致,故可排除D选项,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已知阴影区是6月22日的范围,小圆圈代表极圈,大圆圈代表赤道。全球的日期一般分属于今天和昨天两个范围,或在某时刻恰好属于同一天。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时经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人为理论日界线。 (1)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经度为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6月______日__________时。 (4)图中阴影的范围正在______(扩大、缩小)。 (5)此时赤道上西半球的黑夜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0°E (2)90°W 23.5°N (3) 22 18 (4) 缩小 (5) 160°E—180°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该图为极点俯视图,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即可判断该图表示北半球,根据题意,经线NA和NB是日期分界线,其中NB为180o经线,则应为人为理论日界线,那么NA就应是0时所在的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即可知NA位于NB线以西90经度,即可判断其经度应为90°E(东经度数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递增)。 (2)根据题意,此时阴影区是6月22日范围,即可判断,非阴影区的范围则应是6月23日(180o经线以西日期加一天)。由上题可知,90°E的地方时为0时,则与之对应经线圈90°W的时间就应是12点,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就应是90°W(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其纬度就应是23.5°N。 (3)所谓国际标准时间即为0°经线的地方时,该经线与180o经线为对应经线圈,据图即可判断其日期应为6月22日;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90oE的地方时为0时,按地方时计算规则,0度经线位于90oE以西,且两地经度差为90度,即可计算出国际标准时=0-(90o/(15o/小时))=18时(经度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4)根据地球自转的特点,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图中0时的位置是不变的(0时的经度会变,但空间位置不变),而180o经线则会随地球自转而向东运动,据此即可判断出图中阴影区的范围(6月22日)正在缩小;6月23日(今天)在扩大。 (5)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即日出地方时为6时,而日落地方时为18时),所以在赤道上地方时为18:00的经线向东至第二天地方时为6:00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夜半球(向东加时间),而图示时刻地方时为18时的经线的经度为0o(小题3的结论)而地方时为6时的经线的经度则为180o(与18时相差12小时,即经度差为180度,即为18时经线的对应经线圈),即可知此时黑夜的范围就应是0o经线向东至180o经线,而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至20°W,所以西半球黑夜的范围就应是160°E—180°。 27.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北极附近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弧ABC是________(晨、昏)线。 (3)B、C、D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4)此时,B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若B点在0°经线上,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F点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区。 (5)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先向______偏,后向______偏。 【答案】(1)画图略(逆时针)。 (2)晨线 (3)B>D>C (4)6;14;西二 (5)右(西);左(东)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利用地球侧视光影图,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和时间计算的相关问题。 【详解】(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在北极上空则为逆时针方向,在图中北极点附近地轴上据此做出箭头标注即可。 (2)据图分析可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图中昼夜分布情况,图中地球表面各点经过弧ABC时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而根据晨昏线的定义即可知该弧线应为晨线。 (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快,而图中B、C、D三点中纬度由大至小顺序是B(赤道)、D(北回归线)、C(南极圈),所以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就应是B、D、C。 (4)观察图中B点的位置可知,B点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叉点上(小题2结论),而根据全球昼夜变化情况,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即可知此时B点的地方时就应是6时;若B 点地方时为6时,且经度为0o,而北京的经度为120oE,按地方时计算规则即可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6时+120o/(15o/小时)(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向东加,向西减),所以北京时间就应是14时;按图中经线的等分情况可知,图中每相邻两经线间的经度差应为30度(半球经度共180度,共6等分),而B点经度为0度,则F点位于B点以西,且两点经度差为30度,即可知F点的经度为30oW,根据时区划分原则,即可知F点所在时区应为西二区(时区范围计算方法为:当地经度被15度整除,若余数小于7.5度则商数即为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度则时区数即应为商数加1)。 (5)观察图中可知,图中D点位于北半球,而C点则位于南半球,且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故当该物体由D至C运动时运动方向为向正南运动,根据地转偏向的规律(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在由D至赤道运动时会向右(西)偏转,而由赤道向C运动时则会向左(东)偏转。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汊,两汊中________的流量较大,原因是什么? (2)启东港今后发展趋势为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崇明岛上C、D两个港口中,发展前途好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4)上海港港区主要在市区的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吴淞口进入黄浦江。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案】(1)B;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2)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 此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 (3)C;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 (4)崇明岛北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 【解析】 【详解】(1)图示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根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北半球水平向东运动的水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南)偏,因此B汊流量比较大。 (2)启东港位于A河汊的北岸,而由小题(1)可知,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图中A河汊流量、流速均小,故泥沙淤积会增多,所以水道会越来越浅,最终会变为陆地,故可知启东港的发展趋势就应是: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 (3)观察图中C点和D点的位置,可知C点位于崇明岛上游,而D点偏向下游,且D点南侧长江水道中有岛屿,即可知当图中A河汊因淤积而消失后,则图中D点将位于新的北河汊附近,流量和流速会小于南河汊,故D点的泥沙淤积现象将会增多,所以其发展前景不好,而当A河汊消失后,B河汊的水量将会变大,而C港位于偏上游位置,淤积情况好于D,故C港的发展条件将好于D。 (4)据图可知上海港位于长江南岸的黄浦江两岸,而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河汊将会因淤积而消失,则相应的南河汊流量会变得更大,而上海港位于南河汊的南岸(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泥沙不易在南岸淤积,因此上海港前途应更好。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中国“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 材料二 地球与火星资料对照表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大气密度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均温(℃)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0 1.00 N2、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0 0.01 CO2 -23 24时37分 1.9年 (1)根据表中信息,说明火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主要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星表面均温低的原因。 (3)若在2011年后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最佳发射时间宜选在2013年。请结合材料说明原因。 【答案】(1)火星大气密度稀薄,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2)距离太远较远,公转周期较长,缺少浓密的大气保护。 (3)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一般选在地球和火星距离较近的时间,而火星公转周期接近2年,因此,宜选在2013年。 【解析】 【详解】(1)从表格中可以读出各自的大气密度和主要成分。火星大气密度稀薄,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2)行星的温度主要受距离太阳远近的影响,还与气体的保温作用有关。距离太远较远,公转周期较长,缺少浓密的大气保护。 (3)根据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一般选在地球和火星距离较近的时间,读材料可知,2011年已发射火星探测器,说明2011年地球和火星距离较近,而火星公转周期接近2年,是地球的2倍,故下一次地球和火星距离较近时间应约是2013年,因此,宜选在2013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