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 2018-2019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分,总分50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面问题 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 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生育率 3.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 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1题详解】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导致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B正确。 【2题详解】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命保证能力增强,人口死亡率降低,从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B正确。 【3题详解】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A错误;D正确.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B错误;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总出生人口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下图示意1950~2050某人口大国生育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变化情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表示总抚养比的曲线数字代号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该国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出现在( ) A. 1963年 B. 2005年 C. 2011年 D. 2017年 6. 为提高生育率,该国政府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 ) A. 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 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多胎政策 C. 创立更多的贵族幼儿园学校 D. 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 【答案】4. A 5. D 6. D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读图,③曲线呈波状下降趋势,是一次次的人口生育峰值,后期略有上升,对应出生率。②曲线70年代后,呈持续下降,是因为计划生育,少年儿童比重减少。后期因人口政策调整,出生率略有增加,对应少儿抚养比。④曲线后期呈快速增长趋势,说明人口老龄比重增加,对应老年人口抚养比。总抚养比包括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数值较大,对应①曲线。所以A对。 【5题详解】 读图,根据曲线,结合前面分析,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出现在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的时候,图中约2017年左右,D对。 【6题详解】 为提高生育率,该国政府可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减轻家庭负担,D对。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忙于工作,不利于提高生育率,A错。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多胎政策 ,违背计划生育的根本原则,B错。创立更多的贵族幼儿园学校,不能有利于大众,C错。 考点: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含预测)。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根据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推出我国人口出生率最大的一个高峰期是( ) A. 1955-1965年 B. 1970-1975年 C. 1980-1985年 D. 2000-2005年 8. 为解决即将到来的我国劳动人口数量负增长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全面放宽二孩政策 B. 延迟职工退休年龄 C. 取消计划生育国策 D. 鼓励农民工进城 9. 中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二胎,结束了30多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新的人口政策执行,将使( ) A. 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B. 降低了老龄化进程的速度 C.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D. 带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答案】7. A 8. B 9.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7题详解】 读图,根据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到1970~1980年,劳动人口增长率最大。劳动人口年龄是从16岁开始计算,推出我国人口出生率最大的一个高峰期是16年前,大约是1955~1965年。A正确。 【8题详解】 适度放宽生育政策,提高自然增长率,有利于解决未来劳动人口数量负增长问题,故排除选项A。延迟职工退休年龄,可缓解劳动人口数量负增长问题,B正确。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不可能取消计划生育国策,故排除选项C。鼓励农民工进城,可以缓解城市劳动人口数量负增长问题,会加剧农村劳动人口数量负增长问题,故排除选项D。 【9题详解】 全面放开二胎,直接体现出来的是:青少年儿童的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下降,因此老龄化进程减慢;但由于老年人数量庞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未改善,养老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另外,青少年儿童的比重增加,并不是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上升,也不会带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如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自然灾害增多 B.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C.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11. 2000—2010年,该省( ) A. 城市化进程由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 B. 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 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人地矛盾日趋严重 【答案】10. C 11. A 【解析】 【分析】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10题详解】 根据人口数量可知,该省应为四川省,而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C正确。 【11题详解】 2000—2010年,该省城市化率由27%上升到40%,城市化进程由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A正确。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出生率高于死亡率,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提升明显快于人口自然增长,应是人口迁移的影响,C正确。常住人口减少,人地矛盾减轻,D错误。 【点睛】本题以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理解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属于能力题. 图为中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标志是 A.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 城市绿地增加 D.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3.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0% B. 城市化进程已推进到成熟阶段 C. 逆城市化现象很普遍 D. 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答案】12. A 13. 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标志、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2题详解】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据图,该图反映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A正确,BCD均均无法体现。故选A。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35%左右,A错误;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期加速阶段,B错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误;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D正确。故选D。 14.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详解】新疆气候干旱,有水源的地区才会形成绿洲,限制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5.内蒙古自治区的某集团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该集团液态奶生产灌装基地在北京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冷藏保鲜技术 B. 接近奶制品需求量大的地区 C. 有技术熟练的劳动力 D. 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详解】灌装液态奶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影响这些基地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B正确。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以下小题。 16. 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 A. 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 城市化水平更高 C. 城市化速度更快 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7. 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6. C 1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进程。 【16题详解】 读1975年数据,巴西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城市化里程曲线呈上升趋势,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质量比英国差。C正确。 【17题详解】 1950年之后,英国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与当地环境恶化,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关。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8.在大城市提倡的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 B. 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 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 D. 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使调节城市小气候能力增强,有利于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对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也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所以B正确。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城区范围内各功能区所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①—④功能区中,表示住宅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②功能区面积比例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A. 通达度差 B. 劳动力不足 C. 资源不足 D. 地价昂贵 【答案】19. A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读图,城市占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所以①是住宅区,A对。 【20题详解】 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工业区面积占第二位,②是工业区,。D错。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会不断繁荣,占地面积增大,④是商业区,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行政及绿化区面积在2010年间有所减小,③是行政及绿化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地价上涨,工业区在主城区的区位条件因地价及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外迁,工业区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 【考点定位】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拓展】 主要功能区 位置 特点 中心商务区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建筑密集,高楼林立,早晚人口流动量和人口昼夜差异大 商业区 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两侧 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住宅区 城市中分布最普遍,面积最大 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工业区 现在多分布在城市外围 保护城区环境,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地价低。 21.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和材料可知,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上升,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所以可判断,城区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故选B。 考点:城市化、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甲中吠亩法有利于( ) A. 抗风透光 B. 保温通风 C. 抗旱保墒 D. 排水防涝 23. 与图甲相比,图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 土壤水分充足 B. 昼夜温差减小 C. 风力侵蚀降低 D. 通风透光性好 24. 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土壤 D. 水分 【答案】22. A 23. B 2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因素。要求掌握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区分不同地区光、热、水等条件的差别。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1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叫做“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低处水分较多,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对农作物抗旱保墒。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吠亩法的“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为吠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分的通风透光。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吠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图甲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乙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图示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 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5. 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土壤 D. 市场 26. 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 A. 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B. 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C. 改善光照 D. 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25. B 26.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25题详解】 根据“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所以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地形,故B项正确。 【26题详解】 “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说明运用技术,调节热量。故B项正确。 【点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27. 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8. 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答案】27. A 28.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区地价上涨,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A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人口密度大小和矿产资源分布。 【28题详解】 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从图中看出,甲地靠近河流,反映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高级住宅群首要考虑的因素.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A. 种植业、畜牧业 B. 畜牧业、林业 C. 畜牧业、种植业 D. 种植业、林业 30. 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这是因为丁地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③大量吸收紫外线 ④提供更多耕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9. B 30.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29题详解】 甲表示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草原广阔,故适宜发展畜牧业;乙表示小兴安岭地区,山区适宜发展林业。B正确。 【30题详解】 保护湿地,因为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表现为湿地能够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洪涝灾害;湿地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响水大米,大米中的战斗机”,明、清时代为"皇粮"、"御米",其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质纯净、无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1. 用响水大米做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注,香味袭人。响水大米品质好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B. 石板地昼夜温差大 C. 灌溉水源好,好水出好米 D. 经历代选育,稻谷品种好 32. 响水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熔岩台地面积达二百多平方公里。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特殊的地质和土壤环境—“石板地”面积有限 B.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策—限制其他地方种植响水稻米 C.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优质水稻种子资源流失 D. 响水大米只适宜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其他地方引种质量较差,产量低 【答案】31. B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响水大米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石板地”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水快,响水大米品质好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石板地昼夜温差大,B对。东北有肥沃的黑土不只在响水地区,A错。灌溉水源好,好水出好米,不是主要因素,C错。经历代选育,稻谷品种好,在其它黑土区应同样可以生产,D错。 【32题详解】 响水大米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熔岩台地面积达二百多平方公里。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特殊的地质和土壤环境—“石板地”面积有限,A对。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无关,B、C错。响水大米只适宜当地的地质与土壤环境,气候不是差异原因,D错。 点睛:响水大米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响水大米品质好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石板地昼夜温差大。熔岩台地面积达二百多平方公里,“石板地”面积有限,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是特殊的地质和土壤环境。 某城市东西相距25㎞,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 甲区 B. 乙区 C. 丙区 D. 丁区 34.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 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 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 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答案】33. B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城市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区域,地价最高,是商业区分布位置。读图,根据地价曲线,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乙区,B对。其它区域地价低,交通通达度较差,不会是商业区,ACD错。故选B。 【34题详解】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较好,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C对。丁区远离市中心,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价格低,D错。故选C。 【点睛】注意图示横轴数据不是距市中心的远近,是沿东西方向穿过城市的剖面。了解城市地租理论,了解各功能区的特征。在地租最高的区域,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工业占地租低的区域,居住区的人口密度最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5. 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地势平坦 B. 气候优越 C. 水源充足 D. 距城区近 36. 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C. 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 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答案】35. D 3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35题详解】 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主要供应当地市场,故由于经济效益较高,布局于距离城市较 近的区位,便于销售。D正确。 【36题详解】 阶段Ⅱ乙地区的鲜花和蔬菜生产不仅供应当地市场还远销甲地区,而由于鲜花、 蔬菜的保质期较短,故远距离销售需要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37. 上表说明( )。 A. 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 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 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 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38. 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答案】37. D 38. C 【解析】 【分析】 城市化的表现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故城市化速度较快. 【37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看出1950 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在放缓。D正确。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38题详解】 从题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速度快,因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使城市化速度增快.C正确。 【点睛】该题考察了城市化,学生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弄清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获取有用的信息.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 若此图表示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美洲 40.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农民工主体流向可能的是( ) A. 从湖南流往北京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安徽流往上海 41.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 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 甲地优美的环境 【答案】39. D 40. D 41.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9题详解】 19世纪以前,新大陆发现后从欧洲大量迁往美洲新大陆,D正确。 【40题详解】 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乡村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内陆向沿海(中西部向东部)。从安徽流往上海符合。D正确。 【41题详解】 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是导致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主要因素,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优美的环境是拉力,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有利于人口迁移,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目前的世界人口迁移方向。并能利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2.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气候 D. 土壤 43.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果园 B. 鱼塘 C. 稻田 D. 菜地花圃 【答案】42. A 43. C 【解析】 【分析】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2题详解】 仔细观察图中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稻田、菜地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地方,果园、林地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方,所以影响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地形.A正确。 【43题详解】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发展蔬菜,花卉,乳肉禽蛋类农业为主,粮食的种植结构减少.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理解即可.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44. 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水稻种植业 D. 现代混合农业 45. 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B. 与城市市场和工业关系密切 C. 大牧场上牧羊与小麦种植混合 D.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答案】44. D 45. B 【解析】 试题分析: 【44题详解】 图示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 【45题详解】 该地区的混合农业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故A、D项错误;该农业地域类型产品面向市场,与城市市场关系密切,但与工业关系不大,B项错误;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养殖业以牧羊为主,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并能掌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场的主要生产特征即可判断。 近几年来,海南岛的蔬菜种植业蓬勃发展,大量蔬菜不断运往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冬季,海南岛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46. 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供应基地,其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需求 B. 栽培技术 C. 气候条件 D. 交通运输条件 47. 海南岛的蔬菜可以长距离供应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 B. 栽培技术提高 C. 气候条件优越 D.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48.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 A. 增加农民收入 B. 合理利用土地 C. 美化环境 D. 防治污染 【答案】46. C 47. D 48.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46题详解】 海南岛由于地处我国最南部,纬度低,故冬季气温较高,可以种植反季节瓜果,供应北方地区。C正确。 【47题详解】 瓜菜产品保质期较短,从海南供应到北方地区,距离较远,故需要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D正确。 【48题详解】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土地,立足于当地实际,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府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等),合理地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条件,发展优势农业,使资源发挥最大优势作用,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获取最大利润、合理安排劳动力,而应包含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B正确。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毛笔,是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地处赣抚平原的文港镇,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被誉为“华夏笔都”。文港镇现已形成笔类制造、制笔零配件、制笔表面处理、制笔模具加工、包装、专业运输、设备、原材料供应、笔专业市场、制笔废水处理等完备的配套体系。2007年建设“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 据此下列各题。 49. 文港镇建有“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可以( ) A. 降低毛笔生产成本 B. 提高毛笔生产技术 C. 增加产品品牌效应 D. 扩大毛笔生产规模 50. 文港镇毛笔产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 A. 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B. 产业聚集,加剧企业间竞争 C. 做大加工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D. 引进高科技产业,提倡创新 【答案】49. C 50. A 【解析】 【49题详解】 文港镇建有“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可以向游客展示毛笔文化,增加产品品牌效应,C对。不能影响毛笔生产成本,A、B错。不能扩大毛笔生产规模,D错。 【50题详解】 文港镇毛笔产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是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A对。产业聚集,形成规模,获得规模效益,B错。不是做大加工产业,产业集聚形成完备的配套体系,C错。毛笔生产,与引进高科技产业无关,D错。 点睛:向游客展示毛笔文化,是一种宣传形式,能够增加产品品牌效应。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是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产业集聚是相关产业布局在一起,形成完备的配套体系。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下图中A、B表示不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问题。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分别反映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社会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针对以上问题,两国应分别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 【答案】(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导致经济、教育、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3)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 【详解】(1)根据A国的人口年龄构成: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高,故判断为发达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B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少年儿童比重大,故判断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2)A国由于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故造成劳动力不足,养老压力大;B国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故造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教育、就业压力加大; (3)A类国家人口增长过慢,故需要适当鼓励生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接受海外移民。B类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需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52.读下图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至少2点)________ (2)图中③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区位优势是(至少3点)_______ (3)图中④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 【答案】 (1). 商品谷物农业 (2).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3). 大牧场放牧业 (4). 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交通便利 (5). 季风水田农业 (6). 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征及区位因素。 【详解】(1)读图可知,②地为美国中央平原,这里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2)读图可知,③地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这里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和湿润,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同时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等都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提供了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征一般从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专业化程度、商品率等方面分析。(3)读图可知,④地位于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且人口稠密,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季风水田农业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人口稠密,生产规模小,生产的粮食主要为自己及家庭成员食用,作为商品出售的比例小,所以商品率低。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所以水利工程量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53.请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A、B、C三处哪一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判断理由是? (2)商业区一般都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分布在此的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拟在①、②分别新建化工厂和自来水厂,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地点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① 化工厂 ② 自然水厂 【答案】(1)B 环境优美;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河流上游;距工业区远等。(任答三点即可) (2)交通通达度高,能接触更多的消费人群,获取更多的利润 (3)不合理 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水体;位于城市上风区,对城区大气污染严重 合理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详解】(1)高级住宅区适宜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B处靠近旅游观光带,位于河流的上游,距工业区较远,环境质量好,且靠近文化教育区;而A和C两地距工业区较近,环境质量差,应为低级住宅区。(2)市中心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3)化工产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自来水厂对水质要求高,应建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的地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