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学案(全国适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 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学案(全国适用)

2018 年高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 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规律背一背】 一、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 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 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 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 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①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②降水集中、 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 7、8、9 三个月)③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④植被: 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 划修建窑洞。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三、湿地的功能、效益和保护措施 湿地: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 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它一种广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 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 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 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 了防洪调蓄能力。 四、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东北地 区(湿地 保护)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 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 泽地的开垦导致湿地萎缩; 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 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 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 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②植树造林,土壤培肥;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 ④木材的综合利用;⑤建 设自然保护区 华北地 区(中低 产田治 理)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 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 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 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 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 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 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 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 陵山区 (水土流 失)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 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 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 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 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 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 推广生活用煤 黄土高 原(水土 流失) ①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 困难;②自然灾害频发 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植 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③ 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 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 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存放表土 西北地 区(荒漠 化)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 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 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 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 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 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 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技能方法练一练】 1.图解荒漠化的成因 2.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 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 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 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 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 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 尘暴的天气原因。春季多风是北方气候固有的特点。这是由于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异较 大,就会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天多浮尘,是因为北方是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 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就起,形成浮尘、扬沙 乃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即使遇大风也不会出现类似天气,一是南方以粘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 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地表非常干燥,这就为沙尘暴的形成 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 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 【例 1】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类型多样,则自然过程形成属于 ,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属于 。 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 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引起我国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因素是 ,简析其原因。 【答案】(1)原生荒漠 次生荒漠 风蚀 水蚀 盐碱化 风力 (2)新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盐碱化 自然原因: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 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 3.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自然原因 地形原因(海拔高度、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原因(密疏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 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 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 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4.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措施分析思路 成 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 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 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措 施 根据成因定 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阶段定 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 取的相应措施 借鉴“措 施”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 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例 2】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回答(1)~(2) 题。 (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 )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草原牧区 ⑥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影响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 【解析】(1)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的概念的分析判断。(2)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酸雨会使江河 湖水及土壤酸化,除此以外的其他各项都可能导致荒漠化。 【答案】(1)D (2)A 【例 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下图为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读图,完成 1~2 题。 1.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 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 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 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 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 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 C.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主要原因 D.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 【答案】1.D 2.B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 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 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①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 7、8、9 三个月) ③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 ④植被: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5.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惠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 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丘 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 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 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6.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 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 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 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 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 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 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 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例 4】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位于从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地区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解析】 【答案】(1)D (2)D 【例 5】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 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 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 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 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 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 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D (3)B 7.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在降 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 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 的侵袭。 8.赤道经过的陆地都分布着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的植被,其分布受水热等条件的影响,使其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热带雨林分布 在赤道南北两侧,就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其分布也受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 带性现象,在赤道处因为海拔高,热量不足,就可能不是热带雨林。例如亚马孙河流域西面的安第斯山脉 因地势高,缺少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就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再如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也不是热带雨 林。因此说热带雨林像若干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例 6】“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主题为“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据此回答(1)~(2)题。 (1)除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 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 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解析】A 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C、D 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B (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 D.为了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 【解析】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移植大树、古树和 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耗资大,成活率低,树种单一,会使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差。 【答案】B 【例 7】读我国林区、非林区年平均降水变化图,回答问题。 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则( ) A.年降水量增加 B.降水量年际变化增大 C.蒸腾作用增强 D.降水后下渗作用增强 【答案】B 9.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①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 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②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 不易下渗。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 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 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 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 过度。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10.湿地的保护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 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具体如下所示: 11.图解湿地资源的功能 【例 8】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 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D (2)D 【模拟试题测一测】 【2018 届高三模拟题】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 2018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 由巨大的沙丘组成,颇有沙漠的气势。在这些巨大沙山的附近,并无其他沙漠的踪影。下左图是我国东部 地区主要天漠分布点,右图是被誉为江南第一沙漠的南昌赣江厚田沙丘。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漠主要分布区为 A. 地带性植被以草原为主 B. 水资源相对匮乏 C.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 湿润、半湿润地区 2.厚田沙漠主体位于赣江西岸,对其形成演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河漫滩和阶地缺水干旱慢慢沙化 B. 西岸的泥沙较东岸更易于沉积 C. 夏季风是形成该沙漠的主要动力 D. 沙漠面积扩大主要发生在冬季 【答案】1.D 2.C 【解析】考查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林场的建设者们经过 55 年的艰苦奋斗造林面积达到 112 万亩,森林 覆盖率达到 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塞罕坝植树造林中遇到的主要自然困难有 A. 海拔较高,冬季低温寒冷 B. 高温少雨,多旱灾 C. 风力大,光照强 D. 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 4.塞罕坝营造绿水青山的意义有 A. 阻滞浑善达克沙地南移,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 B. 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C. 以木材生产为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 组织生态移民,改善当地人们生活条件 【答案】3.AD 4.AB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蚌埠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某科研所对我 国东北某省 M 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影响” 的研究中发现 30 年来该区域内 7 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 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 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 7 中左图示意研究区域右图示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 A. 气候冷湿,不适合建设商品粮基地 B. 农田面积增加速度有减缓趋势 C. 建设用地增加与城市化无关 D. 21 世纪以来,湿地加速萎缩 6.该地区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说明 A.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B. 该地生物多样性变丰富 C.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较小 D.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答案】5.B 6.D 【解析】 5.该区域位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夏季高温多雨、黑土肥沃,适合建设商品粮基地;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农田面积逐渐增加,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有减缓趋势;随着城市化发展,建设用地逐渐增加;从图中可 以看出,该地湿地面积逐渐较小,但 21 世纪以来减小速度趋缓。 6.图中显示,该地湿地、农田、建设用地等的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导致该地气候特征由冷湿逐渐向暖干变 化,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统一的演化过程,是整体性的表现。 (【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金华市十校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草方格沙障是用麦杆、稻草、 芦苇等材料扎成方格形状,以达到在沙漢地区防风固沙的目的。完成下面小题。 7.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A. 削弱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 B. 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 遮挡阳光,降低地表的温度 D. 定位方格,增加沿线的美感 8.下列荒漠化问题与风力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 江南地区的红漠化 C.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 D.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 【答案】7.A 8.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 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 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9.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 高寒地区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 耕地分布区 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10.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 气温高 B. 降水丰富 C. 地下水贫乏 D. 植被茂盛 【答案】9.D 10.B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亳州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 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速率,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的速率,叫做净初级生产率。净初级 生产率高低综合反映地表无机环境的优劣,同时也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 产率高的地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好的地方。下表为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初级生 产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与湖泊相比,中纬度森林 ( ) A. 生物多样性差 B. 地表无机环境恶劣 C. 生物资源稀缺 D.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12.破坏植被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 A. 内蒙古大草原 B. 三江平原 C. 刚果盆地 D. 恒河人海口 【答案】11.D 12.C 【解析】 11.由材料分析可知,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产率高的地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 好的地方。读表中数据可知,中纬度森林的生物净初级生产率比湖泊的高,说明中纬度森林的生物资源丰 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因此 D 正确。 12.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 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植被是气候和无机环境条件的调节者,无机和有机营养的调节和储存者,空 气和水源的净化者。植被在人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热带雨林具有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对无机环境影响巨大,因此热带雨 林的破坏会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逛过盘底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雨林广布,故答案选 C。 13.(【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2018 届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要求。 位于横断山中的纳帕海属于季节性天然湖泊,湖水从西北角的溶洞泄入地下河,最后注入金沙江。每年 6、 7 月份湖水位猛涨,湖面面积达到 3125km2,11 月后湖面大幅度缩小至 500km2,湖底裸露形成大片的沼泽草 甸。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湖水季节性特点,纳帕海被称为鸟类长途迁徙的“驿站和家园”,每年在此越 冬的鸟类,高峰期数量超过两万只。下图示意纳帕海位置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纳帕海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2)纳帕海被称为鸟儿的“驿站和乐园”,试解释其原因。 (3)推测观鸟爱好者到纳帕海观鸟的最佳时期,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夏(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周边河流水大量汇入湖泊,导致湖泊 面积增大; (3 分)冬(旱)季,降水减少,且湖水经地下河不断排出(排入金沙江),导 致湖面缩小。 (2)纳帕海位于横断山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位置;大面积沼泽草甸,为鸟类 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纬度 较低,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不寒冷,适合鸟类过冬;位于山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 (3)11 月—次年 5 月(或秋末至初春)。理由:此时节,降水少,晴天多,利 于出行观测鸟类;有大量 候鸟在此中途停留觅食、休憩或越冬,鸟类数量和种类多;气候凉爽,蚊虫少。 (2)鸟儿的“驿站和乐园”,主要是提供食物、栖息地。纳帕海位于横断山区,是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位 置。有大面积沼泽草甸,为鸟类 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纬度较低,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不寒冷,适合 鸟类过冬。位于山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所以成为鸟儿的“驿站和乐园”。 (3)观鸟爱好者到纳帕海观鸟的最佳时期是 11 月—次年 5 月,或秋末至初春。此时节北半球是冬季,降 水少,晴天多,利于出行观测鸟类。有大量候鸟在此中途停留觅食、休憩或越冬,鸟类数量和种类多。冬 季气候凉爽,蚊虫少,夏季蚊虫太多,不适宜户外观赏活动。 14.(【全国市级联考】贵州省黔东南州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个生物基因库,瓦式雅罗鱼唯一的栖地和众多鸟类的天堂,是北方地区的天 然气候屏障,有着多元化的综合地貌及生态景观,达里诺尔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暖干化现象明显,人类活 动影响显著增强。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该地区实行牧区草原承包制后,使牧区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 发挥,加快了草原农牧业的发展,但是对草原生态产生了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下图为达里诺 尔区域图。 (1)判断达里诺尔流域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达里诺尔地区成为鸟类天堂的原因。 (3)说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牧区草原实行承包制后草原生态问题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原因。 【答案】(1)盆地。理由:从河流分布状况(向心状水系)判断,该地形区四周高、中间低;再从等高线 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面积广,食物充足;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地貌与生态景观多样性, 鸟类活动的空间大;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 (3)缩小趋势。 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蒸发加大;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工农业发展等用水量增 加;草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减少等。 (4)固定放牧;牧场范围缩小;超载(过度)放牧;开垦草场;建人工草场,草原多样性植被遭到破坏; 草场利用频度和强度过大;使草场无法得到休养和恢复,加剧了草场退化、沙化的速度。 【2017 届高三模拟题】 (湖南省株洲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下图为以公路建设为目的的中国大陆公路自然区 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似性的原理,甲地属于 A.Ⅰ区域 B.Ⅱ区域 C.Ⅲ区域 D.Ⅵ区域 2.Ⅱ区域的名称是“东部温润季冻区”,根据此命名规律,ⅴ区域最适合的名称是 A. 西南潮暖区 B.西南喀斯特区 C.东南湿热区 D.东南丘陵区 3.在Ⅰ区域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问题可能是 A.寒潮 B.冻土 C.泥石流 D.滑坡 【答案】1.D 2.A 3.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区域的含义 (广东省惠州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 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石方格沙障 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在水平距离 50—80cm 段,风速 A.最大 B.平稳 C.下降 D.提高 10.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11.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答案】9、C 10、B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石方格沙障的作用、优势。 (重庆开州区实验中学 2017 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青稞 2.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 ) A.林地 B.草地 C.水体 D.未利用土地 3.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 ) A.土壤侵蚀 B.土壤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答案】1.B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稻多种植在中国南方,大豆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较多,青稞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 因为甘肃位于中国北方,所以该地最主要农作物应该为小麦。 2.结合图示知,该地绿洲地区除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小外,其他土地利用面积都明显增加,从而可知 该地耕地主要来自草地。 3.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 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 (湖南省雅礼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区域人烟稀少,近年来卫星多次 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 ) A.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 B.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 C.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 D.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 14.卫星最不可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季节是( ) A.北半球春季 B.北半球夏季 C.北半球秋季 D.北半球冬季 15.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可能原因是( ) A.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 B.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 C.资源开采,地表植被破坏 D.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 【答案】13.D 14.B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说明逐年增强,可能是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导致裸露 地表增加,发生沙尘暴机率增加,B 对。火山喷发不会持续加剧,西风风力不会持续增强,A、D 错。资源 开采,破坏植被面积也不是逐年增加,C 错。故选 A。 【考点定位】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名师点睛】沙尘暴形成的三大条件: 1.沙源。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风源,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局部热 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重庆市重庆一中 2017 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 化土地的 97%。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 地治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 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 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 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 10. 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 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 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 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 11. 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唯一出路 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 【答案】9.C 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利用方式以放牧为主变为农耕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故 D 项错误。 10.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 A 项错误;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对土地的压力加大,故 B 项错误;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由于受到贺兰山的阻挡,风沙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小,故 C 项错误;植被覆盖 率变化不大,故黄河含沙量变化较小,故 D 项错误。 11.经济效益好和生态效益均好,故 A 项错误;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故 B 项正确;是取得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出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出路,故 C 项错误;以第一产业为主,故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