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市早已开始启用卫星监测雾霾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北京市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RS C. GIS D. GPS和GIS 2.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缓雾霾的是 ①机动车限行 ②加强个人防护 ③污染企业整改 ④提倡秸秆燃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C 【解析】试题分析: 1. 北京市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是通过拍摄遥感图像,获取雾霾的污染情况,B对。 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主要是分析、处理数据信息,不能监测污染状况,A、C、D错。 2. 有效减缓雾霾的有机动车限行,减少污染气候排放,①对。加强个人防护是减少对人的危害,不能减缓雾霾,②错。污染企业整改,利于减少排放,③对。提倡秸秆燃烧,会加重污染程度,更易发生雾霾现象,④错。C对。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治理雾霾的措施。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4. 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说明了 A. 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 B. 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C. 雨林地区的淋溶作用强 D.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答案】3. A 4. C 【解析】试题分析: 3.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焚耕开荒),使肥力开始较高,A正确;而连续耕作,使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后面阶段耕地废弃,森林再生,因此B、C、D错。 4. 从上题分析,土壤肥力由最高的B点持续下降到C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因此C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高低变化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图示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主要是 A. 防风固沙 B. 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蓄洪水 D. 调节气候 6. 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退田还湿地 C. 实行禁渔期 D. 发展滩涂养殖 【答案】5. B 6.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沿海湿地作用及保护。不同的湿地类型及价值有所不同,该题要结合湿地具体类型与位置,分析其具体价值。 5. 读图可知,图中湿地为沿海湿地,生态价值主要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内陆的森林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河沿岸湿地为调蓄洪水的作用;沿海湿地对于调节气候影响较小,选择B。 6.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实行禁渔期对沿海滩涂不起作用;发展滩涂养殖会污染沿海水质,破坏湿地,选择A。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8.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7. C 8.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 7.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京津唐地区消费市场近,A对;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B对;山西煤炭外运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不是靠水运,C错;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D对,选择C。 8.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主要是水污染,“冒了一股烟”是大气污染,“留下一堆灰”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没有噪声污染,选择A。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10.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 铁矿石、石灰石 B. 铁矿石、铝土矿 C. 石油、石灰石 D. 石油、铝土矿 【答案】9. C 10.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能源的开发,主要从图中的读出产业链,从产业链分析发展依赖的自然资源。 9. 从图中可以看出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①②④对;没有煤—电—钢,煤—气—液,③⑤错,选择C。 10. 三条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可以看出除依赖的自然资源煤炭外还有铁矿石、铝土矿,选择A。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图中①-④代表田纳西河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流域内多高原与盆地,地势起伏大 B. 流域内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 田纳西河落差较大,且水量不稳 D. 流域内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13.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形成了全国最大的 A. 林牧基地 B. 电力供应基地 C. 钢铁基地 D. 石油化工基地 【答案】11. D 12. C 13. B 【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概况。学生要熟悉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现状。 11.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田纳西河是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④是田纳西河,选择D。 12. 田纳西河流域多山地,形起伏大,不是多高原与盆地,A错;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不能说气候温暖湿润,B错;田纳西河多山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落差较大,且水量不稳,C对;流域内煤已经枯竭、铁、石油资源不丰富,D错。 13. 田纳西河流域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选择B。 14.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是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东北大米因质量优的原因是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 有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东北产量最高的是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选择C。 16. 东北地区“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 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 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 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答案】D 【解析】东北地区“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是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这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关系不大,选择D。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 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B. 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 C. 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 D.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 18. 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 商品率较高 B. 机械化水平高 C. 农场经营规模小 D. 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17. C 18.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地理知识,学生要熟悉我国主要地区的地理特征,掌握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发展条件和主要特点。 17.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错;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B错;根据材料中“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可知,林下产业发展时间短,D错;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C正确。 18. 由图可知,M区域为松嫩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量较小;林下产业特产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小。故A正确。 读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该朝阳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 发达国家和朝阳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 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 D. 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0. 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主要原因是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9. A 20.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学生要熟悉广东省的地理条件,掌握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条件。 19. 从图轮廓可知为广东省,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区位优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交通便利;靠近港澳及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发展本区工业;②人文因素: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侨资;③政策因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鼓励、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 20. 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南部经济发展快,工业发展快,推动城市化发展。北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多,与少数民族聚居没有关系,选择C。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D. 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22.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胜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时间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3. 为了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资金密集型工业 C. 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 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答案】21. D 22. A 23.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本题难度一般,学生要掌握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我国区域工业化的基本概况等内容,注意比较分析。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包括产业转移日渐加强,产业转移日渐加强有利于产业升级,选择D。。 22.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人才队伍和科技实力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两者改革开放时间相同,选择A。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 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 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5. 下列关于天然气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开采成本低 ②使用不方便 ③开采、储运难度大 ④使用方便 ⑤技术要求高 ⑥价格便宜 ⑦依存、运输方便 ⑧燃烧效率高 ⑨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⑩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A. ①③④⑥⑧ B. ③④⑤⑧⑩ C. ②④⑥⑦⑨ D. ②③④⑤⑩ 【答案】24. A 25.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主要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同时要掌握能源的特点。 24. 图示①主要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煤炭送往京津唐地区;②为西气东输工程,为天然气输送工程;③为西电东送的南通道,主要是开发珠江上游的水电送往珠三角地区。 25. 相对与煤炭来说天然气开采成本高,①错;使用方便,②错;开采、储运难度大,③对;使用方便,④对;开采技术要求高,⑤对;价格较贵,⑥错;储存存、运输不方便,⑦错;燃烧效率高,⑧对;废气、废渣排放量小,⑨错;投资大、回收周期长,⑩对。选择B。 第Ⅱ卷(综合题 共5大题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 氧平衡,稳定大 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 (2)由于植被破 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 (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 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产 量大。(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 作的水稻生产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破坏所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发展评价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2)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上范围最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近年来森林被大量砍伐,所以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所以虽然流域水量减少,,但是由于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更为严重,所以造成流入江河的水量和洪水量增加。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反对的原因主要从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在东部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垦殖,砍伐热带雨林,影响其再生,同时,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水分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27. 读珠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简要分析珠江流域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3)分析珠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以山地与丘陵地形为主;属于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贫瘠,呈酸性;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2)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任答出其中4点即可) (3)开发利用的方向:梯级开发。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珠江流域防洪能力;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改善航运、灌溉等条件;可促进 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1)河流的水系特征应从流程、流速、流向、支流多少、水系形状等方面分析,与流域的地形、气候有关。据图可知,珠江水系干流流程长,且自西向东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2)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珠江流域地处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且该流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因此内河航运发达。 (3)据图可知,珠江流域水电站较多,因此开发利用的方向应实行梯级开发。有利于提高珠江流域防洪能力;有利于压咸补淡、保证下游供水;开发水电,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改善航运、灌溉等条件;且还可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8.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右图。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3)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左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答案】 (1)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等 (2)不合理。(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 (3)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 ,荒漠化进一步加剧 【解析】(1)读图,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壤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图中看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所以说不合理。 29.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左图)和“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左图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 。 (2)右图说明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3)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这对称入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快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B、增加就业机会 C、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发展D、缓解迁入地的环境污染 (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这说明一个区域的 化会对 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1)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上升 (2)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D (4)工业( 城市 【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为背景,考查产业结构的特征,考查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左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上升。 (2)根据右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考查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重转入地环境污染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是加快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4)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系。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也可以促进工业化,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而一个区域的工业化会对该区域的城市化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 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3)修水库;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解析】试题分析: (1)南水北调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从社会生活角度,有利于保障日常生活、农业用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农业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分析,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中线工程要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秦岭等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 (3)针对北方缺水的原因,要开源,即修水库,人工增雨,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要节流,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解决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问题。 考点:跨流域调水的意义,调水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