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 图中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MN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2. 图中王村位于甲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正东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3. 陡崖乙最大落差可能为( ) A. 198米 B. 290米 C. 380米 D. 450米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P外围等值线数值可能是400米或500米,若是400米,则P位于300-400米之间。若是500米,P值位于500-600米之间。结合图B中的剖面图分析,d的海拔小于400米,所以P值为400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剖面图中的指向标,N在M的正北方向,所以图中王村位于甲地的正西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读图,图示等高距为100米,M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可以计算出M的落差范围是200-400米之间,所以最大落差是选项中的380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流层大气热量都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 C. 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 D. 大气不能吸收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传递的能量 5.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 ②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 ④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人们常用“月夜苦寒”来形容晚秋的寒冷。“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 ) A. ①大 B. ②大 C. ③小 D. ④小 【答案】4. C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A,对流层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故A错误; B,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故B错误; C,地面热量收入主要有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D,除了地面辐射,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层中的方式还有两种: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故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阴天时大气密度大,云层较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大,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A.人们常用“月夜苦寒”来形容晚秋或寒冷。“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根据箭头方向,图中①是太阳辐射,夜晚没有太阳辐射,A错; B.②是地面辐射,夜晚温度低, 地面辐射较小,B错; C.③是大气逆辐射,夜晚弱, ③小,C对; D.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与苦寒无关,D错。 故选:C。 7.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亚欧大陆冰川后退,故①对;极地冰川融化时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消失,故②正确;北美洲中高纬度因气候变暖使热量增多,光合作用增强,小麦产量有所提高,故③错误;气候变暖使全球极端天气增多,影响东亚的台风可能增多,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睛】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你妈喊你穿秋裤啦!” 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A.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江淮准静止锋 9. 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A. 连续阴雨 B. 天高云淡 C. 浓雾蔽天 D. 云雨大风 10. “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表形态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答案】8. A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该高压的影响,导致该出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答案选A 项。 【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所在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由材料可知“君”是指冷空气,与之相伴随的是云雨和大风天气,故答案选D项。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由于地势较低以及北部山脉对冷空气阻挡作用,使得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因此导致“秋裤分割线” 向北弯曲,故答案选B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示日期,甲地天气状况是( ) A. 狂风暴雨 B. 阴冷潮湿 C. 昼晴夜阴 D. 晴朗干燥 12. 乙、丙两地天气相比,差异明显的是( ) A. 气压 B. 降水 C. 风速 D. 风向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日期,甲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天气,天气状况是晴朗干燥。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丙两地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密度相差不大,风俗相差不大;两地都受高压控制,都以晴天为主;读等压线图可知,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乙地和丙地风向不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上图表示的是 A. 地球上的三圈环流 B. 海陆间季风环流 C.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D. 城乡之间热力环流 14. 图中甲处最有可能是 A. 赤道低压 B. 副热带高压 C. 城市绿地 D. 市中心广场 【答案】13. D 14. C 【解析】 根据图示只有等温线分布,没有显示纬度、海陆分布,判断是城乡热力环流。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在城区中出现气温较低的区域,最可能是城市绿地或湖泊。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气温分布状况,温度高的区域气流上升,温度低的区域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城乡之间热力环流,D对。图示不能显示纬度、海陆差异,不能表示地球上的三圈环流、海陆间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移动,A、B、C错。 【14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图示为城乡间的热力环流。图中甲处位于城区,但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最有可能是城市绿地,C对。不可能是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A、B错。市中心广场多是水泥地面,气温较高,是上升气流,D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16. 一些河流的夏季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 夏季降水变多 B. 冬季降雪量增多 C. 冰川融化量增大 D. 冬季气温升高 17. 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 径流量减少 B. 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 径流量增大 D. 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河流径流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分析,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读图,由图中径流变差系数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5月流量年际变化最大,故选B。 【16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增大,径流量大,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冰会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径流量将会减少,故选A。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下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和该地区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③河流补给类型相同 B. 该湖泊为咸水湖 C. 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 D. 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 19. 该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大致是 A. 3月 B. 4月 C. 10月 D. 11月 【答案】18. D 19.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阅读判断能力、河流水文特征。 【18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读图可知,①河注入湖泊,主要补给类型应为高山冰雪融水,③河源头为湖泊,补给为湖水,A错。该湖泊湖水有进有出,盐类不易积累,应为淡水湖,B错。①河与②河相比,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流速慢,C错。③ 河补给主要为湖泊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高山积雪融水补给,季节变化大)。D对。故选D。 【19题详解】 读湖泊入湖与出湖水量变化图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时,水位升高,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时,水位降低,读图可知,11月份以后,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降低,到四月份达到最低,故选B。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 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 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 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 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21. 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 丁处 B. 丙处 C. 乙处 D. 甲处 【答案】20. C 21. A 【解析】 【分析】 纬度越低温度越高,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等温线越向北,数值越大,判断应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弯曲,说明有暖流经过,C正确。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结论,M处为南半球的暖流,根据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西岸为暖流,即图示的丁处为巴西暖流,A正确。 【点睛】考查寒暖流的判断和洋流的分布规律。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气温分布的差异,结合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的关系和世界主要的洋流分布即可判断。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 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 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 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 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23. 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 A. 赤道逆流增强 B. 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 南赤道暖流增强 D. 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答案】22. B 23. 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影响。 【22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西海水温异常升高影响,上升气流加强,会导致秘鲁沿岸降水增多,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增多;而澳大利亚东部及印尼热带雨林地区则因水温异常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升高,B正确,A、C、D错误。 【23题详解】 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因东太平洋形成低压、西太平洋形成高压使得赤道逆流增强;使得秘鲁寒流西移并减弱;南赤道暖流因东南信风减弱而减弱;厄尔尼诺是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很多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A正确。 【点睛】厄尔尼诺是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该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会西移并减弱,澳大利亚东部森林易出现旱灾,而秘鲁渔场会遭受损失。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图中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5. 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 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 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形成③的是岩浆活动,形成④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B错。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C错。岩层⑥位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D对。 【25题详解】 图中a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D错误。 点睛: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多气孔。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 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左图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右图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 ①河流落差增大 ②河流落差减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 ④河流流量减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7. 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 A. 背斜沉积平原 B. 向斜沉积平原 C. 背斜剥蚀平原 D. 向斜剥蚀平原 【答案】26. D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2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该出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岩层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因素: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这种由于河流流速的有规律变化,其搬运物按颗粒粗、细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离沉积的现象,叫做河流搬运、沉积过程中的机械分选作用。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该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 祁连山后退 B. 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 祁连山上升 D. 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29. 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缺乏土层 C. 光照不足 D. 降水稀少 30. 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 气候凉爽 B. 降水丰富 C. 水源充足 D. 地形平坦 【答案】28. B 29. B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冲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冲积扇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故与古冲积扇相比,新冲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河流堆积作用减弱,故B正确,D错误。祁连山没有后退,祁连山上升不会导致新洪积扇后退,故AC错误。 故选B。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很少,故B正确;新洪积扇上部海拔并不高,与其利用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该地位于祁连山北麓,光照较为充足,C错误;该地降水都比较少,反而在地势较高处降水多于低处,故降水稀少是次要原因,D错误。 故选B。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甘肃酒泉聚落形成的条件是:河流的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有利农耕,故C正确。酒泉位于中纬度,只有低纬度热带地区气候凉爽才是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A错误;甘肃酒泉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B错误;在水源短缺的西北地区,相对于水源条件而言,地势平坦并非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图为北京时间2010年8月11日某时刻,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31. 在图上用箭头画出经过太阳直射点的太阳光线。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纬度_____,经度_____此时伦敦的日期和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是_________ 33. 此时昼长夜短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34.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全球极夜的范围将逐日______(增大、减小),上海地区的日出时刻将逐日_______(提前、推迟)。 【答案】31. 画图略(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延长线过地球球心)15°N 60°E 2010年8月11日8时 32. 从15°N向南北降低 65° 33. 北半球(赤道以北) 75°S及其以南 34. 减小 推迟 【解析】 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题详解】 北半球极昼在75°及其以北地区,所以太阳直射点是15°N。根据自转方向,图上为晨线,因此它与赤道的交点为6:00,且所在的经线为30°W(伦敦所在经线为0°),12:00与6点之间相隔6小时,也就是90°的经度差,12点在6点的东侧,所以12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60°E。因为,30°W是6点,此时伦敦(0°经线),相差30°经度差,时间差2小时,所以伦敦的时间是2010年8月11日8时。 【32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90°-(40°N-15°N)=65° 【33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所以昼长夜短范围在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75°S及其以南地区。 【34题详解】 因为是8月份,此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全球极夜范围逐渐减小,上海地区的日出也推迟。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详解】(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 (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36.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5)一艘货轮从下图中的B城市返航至C港口,选择甲、乙航线中哪条较为合理?为什么? 【答案】(1)秘鲁寒流 (2)② (3)增温增湿 (4)寒暖流交汇 (5)乙航线。 既能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航行;节省燃料。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名称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第(1)小题,由图可知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故应为秘鲁寒流。第(2)小题,②为北太平洋中的北赤道暖流,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影响形成,③为北太平洋暖流,受北半球中纬西风影响形成。所以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②。第(3)小题,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对沿岸的影响是增温增湿。第(4)小题,A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其成因主要是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第(5)小题,甲航线主要分布在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又有北太平洋暖流流经,从B城市返航至C港口,逆风逆水;而乙航线主要在东北信风带,有北赤道暖流流经,既能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航行可节省燃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