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3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新课标地理(全国卷)艺考生文化课冲刺课件:课时4 等值线的判读(共36张PPT)
课时4等值线判读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载的信息掌握各种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和判读依据,尤其是等温线、等压线和等降水量线以及其他等值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以及实际应用\n二、知识网络\n三、应试指导考情分析备考策略本专题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在备考过程中,除要掌握好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把握各类等值线的判读和意义外,更要侧重于对图示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等值线的综合分析能力。2017年无2016年江苏卷3~4题,等高线判读;5~6题,等压线判读2015年新课标卷Ⅰ37题,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n【课堂导学】四、要点精讲要点一等值线的判读1.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3)除等高线图上的陡崖外,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相交。(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5)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6)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较小,等值线弯曲反映影响该区域的因素较多。\n2.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步骤说明一看图名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二看疏密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三看走向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河水流向相反;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n四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图)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n五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六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七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n3.判读新等值线图时可借鉴已熟悉的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读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时,完全可以运用判读等降水量线图的方法,因为一个地区天空云量的多少与降水量的多少大体上是一致的,云量多的地方降水量也多,云量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就少。\n【典题展示1】(2017·成安一中保温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n材料二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周边地区图。甲乙\n(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华北平原春旱频繁,试分析其自然原因。(3)指出图中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可知,河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第(2)题,华北平原的降水来自东南太平洋上,出现于7、8月。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但春季升温快,风力大,蒸发旺盛,此时,作物返青需水量大,导致春旱频繁且严重。第(3)题,黄土高原黄土直立疏松,地表植被少,夏季暴雨多,导致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表崎岖;表土被冲走,导致土地贫瘠,农业低产。对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流失的肥土因地势降低会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但也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n【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春季升温快,风力大,蒸发旺盛;作物返青需水量大。(3)水土流失(流水侵蚀)。影响:对本地区:沟壑纵横,地表崎岖;土地贫瘠,农业低产;对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土壤;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n要点二等温线的判读判断项目规律方法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n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同于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暖流: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类同于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低。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高。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n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1)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n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等温线的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判读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探讨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同纬度大陆上气温最低月份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最高月份相反。(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3)等温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多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n【典题展示2】下图是“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读图后回答。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W/m2)(1)图中A处等值线数值为。(2)图中B处等值线为东北方向凸出原因是。(3)图中C处等值线凸出的原因是。(4)为何赤道附近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分布特征的分析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等值线延伸方向原因的能力水平。从影响热量输送的原因来分析就可以了。【答案】(1)150X0.484W/m2(2)受日本暖流的影响(3)受阿拉斯暖流的影响(4)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大,得到太阳的热量多,蒸发量大,空气对流运动旺盛。\n要点三等压线的判读判断项目规律方法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大小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n根据风向判读位置与等压线特征根据风向确定南北半球相对于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如甲图),南半球向左偏(如乙图)。根据风向确定近地面与高空在近地面,由于摩擦力的存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并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如左下图),在南半球向左偏。这样从近地面向高空,风向将越来越与等压线平行,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右下图)。根据风向确定高、低气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观察者的右后方(如左下图),即“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右手”;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观察者左后方(如右下图),即“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左手”。\n判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始终垂直,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的方向:在风向的反方向。判断天气情况和天气形势气压名称中心气流控制下天气状况我国典型实例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天气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夏秋季节的台风\n根据气旋运动方面判断锋面性质气旋是与低气压相伴生的大型空气旋涡。如下图所示,图上有两个低压槽,在槽线附近相应出现了两个锋面。在图中槽线上方是冷气团控制地区,下方为暖气团控制地区。图中箭头为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判断季节变化同一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形成冷高压,这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种差异在北半球表现尤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上出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则为北半球夏季;如出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则为北半球冬季。\n根据等压面的状况判断气压性质等压面的垂直截面可以看作是垂直方向上的等压线。由于从低处向高处,气压越来越低,因而等压面向下凹陷地方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地方气压低;向上凸出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其他地方气压高。如下图中A的气压值高于B;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并在乙、甲、A、B间形成一空气环流。\n【典题展示3】(2016·江苏地理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n(1)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n【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都是在高压脊控制,A错误;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降水较少,B错误;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三亚也比昆明小,C错误。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作出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分布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第(2)题,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方没有山脉的阻挡,寒冷气流可以直接到达,受寒潮影响较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答案】(1)D(2)A\n五、能力摸底(2017·百所名校卷)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完成1~3题。1.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Ⅱ类气候气温最高C.Ⅰ类气候气温最高D.Ⅱ类气候气温最低\n2.图示M地区山脉(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n1.【答案】 B2.【答案】 C3.【答案】 D【解析】试题通过某地海岸线变化,考查等温线的判断、全球变暖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从图中看,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最接近内陆,说明海平面最高,气温最高,B正确。第2题,图示M地区山脉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Ⅱ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温度等温线分布纬度越高,Ⅱ类气候对应等温线是c,分布纬度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山脉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应向北凸出;该地位于50°S以南,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物种丰富,雪线低,C正确。第3题,从图中看丁地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n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年降水及蒸发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据此完成4~6题。4.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A.299B.399C.499D.599\n【答案】B【解析】比较降水差要看图中的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的数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相邻两条等值线年降水量差50mm,图中北部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在350mm以上400mm以下,图中西南部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750mm以下,所以图中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和最少的地区之间的降水量差值在300mm以上400mm以下。因此,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399mm。本题也可以利用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n-1)×d<ΔH<(n+1)×d,其中H表示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地区的降水量差值,n表示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地区之间的年降水量等值线的数量,d表示相邻两条年降水量等值线的差值。图中n为7,d为50mm,计算可知,300mm<ΔH<400mm。\n5.下列四地中,最干燥的是()A.榆林B.靖边C.定边D.延安6.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A.蒸发量大B.降水丰富C.气温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答案】5.C6.D【解析】第5题,图中各地区的干燥程度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两者之间差值越大,就越干燥。读图比较四地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可知,定边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差值最大,因此最干燥。第6题,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和区域轮廓可知,图中地区位于陕西北部,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n六、课堂评价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地的气压()A.小于1012百帕B.大于1008百帕C.小于1028百帕D.大于1032百帕2.与丙地相比,丁地()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C.风速较大D.云量较多【答案】1.D2.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甲外圈等压线数值为1032百帕,甲地的气压应大于1032百帕。第2题与丙地相比,丁地等压线更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n(2017·原创卷)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回答3~5题。\n3.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4.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高控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城市4~5月7~8月全年开封0.470.350.20武汉0.270.560.19\n3.【答案】 C4.【答案】 A5.【答案】 B【解析】第3题,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第4题,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第5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7~8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