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决定了我国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与下列古代思想家的主张相一致的是 ‎①孔子主张“知命”,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庄子主张“安命”,认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③墨子主张“非命”,认为命不是先天定下的,而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 ‎④王夫之主张“造命”,认为人能够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可以改变命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决定了我国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③④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与其相一致;①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所含哲理与题意不一致;②项把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所含哲理与题意不一致;正确选项为D。‎ ‎【点睛】‎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2018年5月5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自然观的有机结合 ‎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④坚持了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其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坚持了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①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错误。故答案为D。‎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雷鸣团队成功解析了酵母内源RNaseP全酶及其与底物pre-tRNA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真核生物中RNaseP各亚基在空间上原子分辨率的组织形式。核酶领域专家认为,把RNaseP作为新型抗生素的潜在靶点,将为新型抗生素设计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这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把RNaseP作为新型抗生素的潜在靶点,将为新型抗生素设计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①④项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而不是如实反映,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4.为了保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行,会议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比如沙发和茶几之间的间距设定为1.5厘米,与舞台距离设定为6米;为预防参会贵宾人数出现临时增减,服务人员提前将沙发、茶几的位置在地面做好定位,出现变动即刻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会场调整。材料体现了 ‎①要办好事情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意识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会议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为预防参会贵宾人数出现临时增减,服务人员提前将沙发、茶几的位置在地面做好定位,出现变动即刻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会场调整。体现了要办好事情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④项符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项说法错误;意识不能直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必须通过指导实践活动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2018年9月19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了一种新型密码技术——超晶格密码技术。该技术利用分子束外延设备,在半导体材料上铺设原子,制备出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超晶格器件,给该器件施加电压,会产生一种随机的、毫无规律可循、不可复制的宽频谱信号,提取信号所产生的随机数据可作为密钥应用于空间网络安全加密系统中。材料说明 ‎①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改造客观世界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③④项符合题意;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实践是人们按照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去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改造客观世界,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6.“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青年在谈到未来时,只见“诗和远方”而不见“眼前的苟且”,不明白只有跨过“眼前的苟且”方能真正体味“诗和远方”。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事物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要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很多青年在谈到未来时,只见“诗和远方”而不见“眼前的苟且”,不明白只有跨过“眼前的苟且”方能真正体味“诗和远方”。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要进行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④项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项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不具有反复性,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7.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中国库布其财富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库布其沙漠治理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带动超过10万当地民众脱贫,提供了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①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人们充分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们的不同需要决定的 ‎④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产生价值、创造生态财富、带动当地民众脱贫及提供就业机会,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①④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由人们的不同需要决定的,③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8.有学者提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但不是绝对短缺背景下的“八个木桶七个盖”,而是相对短缺背景下的发展偏差与发展短视。究其根本还是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并不是说许多管理者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让他们没有能力兼而有之。这意在说明认识事物要 ‎①超越现实条件,独具慧眼 ‎②突破间接联系,抓住直接联系 ‎③把握长远联系,高瞻远瞩 ‎④坚持整体着眼,避免一叶障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这段话意在说明认识事物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长远联系,高瞻远瞩,坚持整体着眼,避免一叶障目,③④项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不能超越现实条件,①项说法错误;无论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都是客观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但不能突破,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9.运动量以“形劳而不倦”为准则,同时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效。下列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与其相近的是 ‎①安全意识很重要,锻炼要做好防护 ‎ ‎②欲速则不达,锻炼要避免过犹不及 ‎③机会不会时时有,锻炼有时也要乘时乘势 ‎ ‎④积跬步至千里,锻炼要勤练不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运动量以“形劳而不倦”为准则,同时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效,‎ 体现的哲理是重视量的积累。欲速则不达,锻炼要避免过犹不及和积跬步至千里,锻炼要勤练不辍,也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②④符合题意;安全意识很重要,锻炼要做好防护,体现的哲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不符合题意;机会不会时时有,锻炼有时也要乘时乘势,体现的哲理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3)坚持适度原则。‎ ‎10.研究发现人们会被自己所使用的头像和虚拟形象影响。比方说,如果在虚拟社区或网络游戏中使用更英俊或漂亮的虚拟形象,你会变得更愿意主动接近异性陌生人,而使用更矮小瘦弱的形象,你则更有可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对自己不利的不平等条款。下列诗句与这一发现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C.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人们会被自己所使用的头像和虚拟形象影响,英俊或漂亮的虚拟形象,你会变得更愿意主动接近异性陌生人,矮小瘦弱的形象,你则更有可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对自己不利的不平等条款”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故A不符合题意;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体现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故B不符合题意;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故,C不符合题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 从3月23日(当地时间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总统备忘录,内容包括对价值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98.6亿元)的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战)拉开序幕。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随着特朗普一纸备忘录,美股三大指数应声下跌。美国盟友也抱怨说:你倒是想打中国,但受伤的却是我们。这说明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整体与部分相互转化 D. 联系是多样的 ‎12.有美国人评论说“特朗普政府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将是对每个美国人征税”。这表明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答案】‎ ‎11. A ‎ ‎12. B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总统备忘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联系的普遍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1.美国盟友也抱怨说:你倒是想打中国,但受伤的却是我们,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整体与部分相互转化、联系是多样的等哲理,排除BCD。故答案为A。‎ ‎12.有美国人评论说“特朗普政府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将是对每个美国人征税”,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强调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材料未涉及此哲理,A不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是矛盾对立性的表现,而材料强调矛盾的同一性,C不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但材料更强调在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不选。故答案为B。‎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回答下列小题。‎ ‎13.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开拓了道路,是近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指路明灯。这表明 A. 实践具有社会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诞生,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涌现的各种特区和试验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特区和试验区的试验成果仅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②总结特区和试验区成功经验,能够找到经济建设的共性 ‎③特区和试验区成功经验可以避免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走弯路 ‎④特区和试验区的试验成果能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一般经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13. D ‎ ‎14. C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3.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开拓了道路,是近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指路明灯,这表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经过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等哲理,排除ABC。故答案为D。特区和试验区的试验成果不仅是个案,而且具有普遍性意义,①错误;特区和试验区成功经验不能避免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走弯路,③错误。故答案为C。‎ ‎14.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诞生,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涌现的各种特区和试验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总结特区和试验区成功经验,能够找到经济建设的共性,特区和试验区的试验成果能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一般经验,②④符合题意;‎ ‎【点睛】‎ ‎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5.“美即好效应”是指按照现有的了解去猜测和判断与之相关的特性,从而形成完整的印象。生活中人们常会无意识地利用这一效应,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很出色时,在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赋予其一切好品质,从而导致错误判断。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事物的本质 ‎ ‎②意识活动可以自觉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③应当用意识的表达手段规定反映对象的特性 ‎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形成对事物的准确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很出色时,在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赋予其一切好品质,从而导致错误判断”这启示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事物的本质,①正确;意识活动可以自觉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并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②不选;意识的表达手段并不能规定反映对象的特性,③不选;材料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形成对事物的准确认识,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16.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18年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科学实验证明: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有关睡眠的科学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睡眠的科学实验进一步佐证了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实践是而不是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一特点,在学习中要注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 ‎17.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 ‎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 ‎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①说法错误。事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不会导致该事物的变化,③说法错误; 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两个方面 B.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D. 斗争性是相对的,而同一性则是绝对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上坡路和下坡路两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是矛盾双方斗争性,但是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说明两者又相互统一,所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C适合题意;世界上的事物包含两个方面,但不一定是上和下,A是错误的;B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考点: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9.小彭同学发现父亲开车时经常无故鸣笛,他查阅了相关资料(见下表)。他试图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劝说他父亲,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噪音大小(单位:分贝)‎ 对人的影响 ‎30-40‎ 安静的正常环境 ‎70‎ 分散注意力、心烦意乱、影响工作 ‎90‎ 听力受到严重影响,引发耳聋、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注: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多鸣笛会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个别人鸣笛带动更多人鸣笛,整个社会会成为被噪音严重污染的世界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许多鸣笛决定了人们心情的变化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过多鸣笛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对自己不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并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及注释反映出来的全部信息。根据噪音大小(单位:分贝)对人的影响可以看出,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多鸣笛会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同时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④适合题意;量变引起质变,噪音大小(单位:分贝)到一定的度会对他人产生影响,②不合题意;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许多鸣笛影响人们心情的变化,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0.某作家说,一些所谓“心灵鸡汤”并不接近生活真相,不但没有养分,甚至还有害。因为生活是庞大复杂的,青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一复杂事物的可能性。对上述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生活真相的揭示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所获得的感悟比间接经验更具真理性 ‎③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 ‎④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生活是庞大复杂的,靑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复杂事物的可能性。说明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③项符合题意;对人生的真切感悟不能只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而应该真正去探索生命,说明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们认识的主体差异性,①项不合题意;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不是真理,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具有真理性,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21.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下边漫画《里面有货,不一定是好葫芦》体现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应将其属性与人的需要结合 ‎②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就能实现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③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生活常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里面有货,不一定是好葫芦”即判断这葫芦可能没有价值,体现了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应将其属性与人的需要结合,①符合题意;坚持革命批判精神不一定就能实现事物的成长和发展,②错误;里面有货,所以不一定是好葫芦,说明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③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错误。故答案为B。‎ ‎22.除夕夜看央视春晚己成为中国人过年的新民俗。在数字时代,春晚突破了电视平台的局限,更多利用移动媒体、短视频等方式来提升传播效果,在传播主流价值的同时,兼顾更加大众化、个性化的审美需求。春晚文化在数字时代的重生体现了 ‎①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 ‎②突破规律创新文艺呈现形式 ‎③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自我发展 ‎ ‎④与时俱进从观众的需求出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春晚文化在数字时代的重生体现了通过辩证否定实现自我发展,在传播主流价值的同时,兼顾更加分众化、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①③项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突破,②项说法错误;春晚文化在数字时代的重生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辨证否定观的特点:‎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 ‎(2)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辨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3)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辨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辨证的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2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下列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②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决定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③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突破自我、否定陈规成说 ‎④创新没有终点,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 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没有终点,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①④符合题意;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决定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说法错误,②排除;创新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要敢于突破自我,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③错误。故答案为C。‎ ‎2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1956年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修改的依据在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保持同步 ‎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处于支配地位 ‎ ‎④理论要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修改的依据在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处于支配地位,理论要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同步性,但并不否认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错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错误。故答案为D。‎ ‎25.“怼”音“dui”,读第四声。该字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表述为“怼,怨也”。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中,它既保留古代“怨恨”的词义,也有现代新的意义,比如“相互嘲弄”“开玩笑”“相互批评”“指责”等,词义常常比其早期的意义程度轻。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①“怼”的词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怼”的词义作出不同的解释 ‎③“怼”的词义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 ‎④网络语境中“怼”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比古代更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怼”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中,富于了现代新的意义,词义常常比其早期的意义程度轻。这表明随着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也在发生相应变化。③正确;但“怼”仍然保留古代“怨恨”的词义,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会先(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26.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是这40年国家发展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郑重宣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誓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认识到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决定了改革能否取得伟大成就 ‎③事物的变化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身实现质变的过程 ‎④改革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改革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影响改革成就,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为什么要改革,没有体现辩证的否定,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7.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思想意识 ‎①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 ‎②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产物 ‎③是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的精神因素 ‎④能够引导人们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广大青年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的精神因素,能够引导人们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思想意识的重要性,而思想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强调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思想意识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产物,强调意识的产生,①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题讲话中指出: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是因为 ‎①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符合题意;本体应该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强调怎么做,①不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故答案为D。‎ ‎29.十九大提出,“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是因为: ‎ ‎①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价值选择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④要在砥砺自我不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②符合题意;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价值选择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要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排除①④。故答案为C。‎ ‎3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诗句气势博大雄浑,折射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充满信心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走群众路线 ‎④价值观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诗句气势博大雄浑,折射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充满信心,①②符合题意;诗句强调的是诗人的胸襟和抱负,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走群众路线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交换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卫风》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记载了古老的物物交换。每个人有不同的技能和禀,每一块土地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交换就从这种多样性而来。稻作地区的人们用粮食换取来自草原的马.东方的丝绸绢帛换取来自西方的钟表,在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伴随着货物交换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青花瓷技艺和茶文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思维碰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比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 在全球化时代,交换愈加频繁便捷,红酒、纺织品、汽车、机械装备等数以万计的货物在各国海关进出,国际媒体间定期交换报道内容,国家首脑会晤交换对国际事务的意见……‎ 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答案】①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交换能够使每个人,每个地区更好的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成为可能;‎ ‎②联系的普遍性,交换打破了各地区的隔绝状态,促进了分工、合作,使全球成为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③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知识和思想的交流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取长补短,推动认识的上升、发展、创新;‎ ‎④实物的变换,推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满足了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系统优化。‎ ‎【解析】‎ ‎【分析】‎ 此题对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为话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设问要求“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碰撞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哲学”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发展的;联系的普遍性;系统优化的方法;矛盾的特殊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 分析类试题的解答策略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2.自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密切关注“三农问题”,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材料一:建国初期,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大幅度发展。1958年,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同时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办农业。1978年,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调整了土地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2016年,根据农村改革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定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就农村改革进一步强调了“三权分置”。‎ 材料二:十九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该战略不仅为国家的现代化带来深远的影响,更为主要的是为农民带来了希望。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运用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我国农村土地政策演变过程的看法。‎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运用矛盾观的知识,为河南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 ‎(1)①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不断演变的过程总体呈现出前进性和上升性,符合时代发展和符合客观规律的土地政策作为新事物,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②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我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图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土地政策因为不适合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因此极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9大报告中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会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随着时代发展,我国要继续逐步探索更适合我国发展的土地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2)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党和政府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党和政府需要深刻把握时代特征,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进一步推进土地关系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和政府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3)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乡村要根据自己的乡村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落实方案。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个乡村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发展特色乡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关注三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材料,从发展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矛盾观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特别是第三小题,更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详解】‎ ‎(1)首先,明确关于发展的观点主要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等。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我国农村土地政策演变过程: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政策、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等。把获得的这些信息与发展的原理相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2)首先,明确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主要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做法:调整了土地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遵循规律);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创造更多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了人民)等。把这些信息点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3)‎ 这一题考查了矛盾分析法。关于“矛盾分析法”主要有: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做好这一题,除了运用以上的方法论而外,还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