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3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考点3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考点 3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 ⒈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 具特色。 ⒉表现: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 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⑴民族节日: 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 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 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⑵文化遗产: ①地位作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 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⑴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 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⑵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 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⑶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 不可缺少的色彩。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组成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任 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 现出来;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⒈原因: 2 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 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 属于整个世界。 ⑷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⑸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⒉要求: ⑴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⑷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非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更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而是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 求,对文化性质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 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学习世界文 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比较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性 3 (四)文化传播 ⒈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 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⒉主要途径: ⑴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 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⑵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 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来源:+网 Z+X+X+K] ⑶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 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关于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能误以为只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不能误以为都采取和平 的方式,文化冲突与碰撞、战争与征服的过程,也具有文化传播的过程。 ⒊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⑴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 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4 ① 口语的特点: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 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②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③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⑤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 让人回味无穷; ⑥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 记、复制文件等。 ⑵现代大众传媒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 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途径,主要强调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指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和行为。文化传播手段, 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指文化传播的介质。 (五)推动文化交流 ⑴意义: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为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传入中 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⑵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因其多样性,而需要传播交流,在传播交流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在交流中 走向单一或趋同。 [来源:] 5 考向一 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区别 区别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含义不 同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 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包括历史文化、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是 一个民族“身份证”,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 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表现不 同 通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表现出来 通过文物、建筑群和遗址表现出来 作用不 同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 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 共同的文化财富 【典例 1】为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有关文化遗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一个国家文化遗产越多,则这个国家的文化就越先进  ④包括自然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考向二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表现 原因 结论 民 族 文 化 各民族文化之间 存在差异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 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 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 界 文 化 不同民族文化存 在共性和普遍规 律[来源:][来源:学_科_网]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 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 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世 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典例 2】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享誉天下,这一切 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这主要表明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6 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地位是不同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 B。 考向三 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区 别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 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并非所 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 界文化遗产 是指有着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只有 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之后,才能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范围最广,它包括世 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同 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 的双重遗产三类 联 系 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除世界遗产中的自然遗产之外,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对展现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典例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 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原因是 ①“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②是为了抗议韩国把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据为己有 ③“端午节”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④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 我们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表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不是我们申遗的原因,排除。 考向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为 什 依据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 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7 么 必要 性和 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 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 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 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基本态度: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的原则。 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 荣 怎 么 样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 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典例 4】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 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 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 ①代表一方水土的方言文化是民族的而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借鉴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错误;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③错误。“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 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表明了 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②④正确。故选 C。 考向五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区 文化传播的途 径和方式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留学访 问、聚会、旅游等 8 别 文化传播的手 段 指的是媒介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 网络等发展阶段 联 系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传媒才能实现,各种传媒都在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文化传播 方式和途径,还是传播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也就是任何文化传播的 方式和途径都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传播,并且文 化传播方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革 【典例 5】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 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C  考向六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角度 具体措施 对 待 文 化 多 样 性的原则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 待 外 来 文 化 的态度 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 益成果,为我所用 手段、方式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 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 【典例 6】在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①将国外的一切文化传统都吸收过来 ②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9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努力做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交流中要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错误,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应选 B。 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韩国人一直保留着以农历一月一日迎接 新年的习俗;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把春节作为法定假日来庆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 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午;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 传播 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增进各国文化之间的理解,实现趋同 ④使中华文化渗透到发达国家,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端午节据传是在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过程中形成的节日,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五月五, 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胜邪秽,喝雄黄。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则是对节日 习俗的生动描述。端午节期间人们的节日活动 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持久 ④其内在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 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10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加强,不断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我们诞生在中国》的 拍摄是中美两国加强电影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的典范之作。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是因为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客家是汉族的独特民系,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 家文化,如客家的围屋在中国民居中是独树一帜的,客家话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当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时, 又将中国文化带到异国他乡。据此回答 5-6 题。 5.除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 这种划分文化的标准是 A.民族 B.时代 C.国家 D.地域 6.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其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 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 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 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 11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 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 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 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7 年 9 月,中国—东盟三大礼仪赛事(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中国—东盟好少年礼仪大赛、中国 —东盟茶艺 仙子大赛)在我国举办。假如让你就此写一篇宣传稿,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 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顺应国际形势,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和睦相处、文化渗透,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C.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提升礼仪素质,营造社会文明风尚 D.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吸收外来文化,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10.“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 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近年来,中国的图书、饮食、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地区对 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数量显著增加,欧美地区对中国文学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及多渠道传播也呈现上升趋势。 2018 年 2 月 9 日(中国阴历腊月二十四),美国探索频道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对上述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12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 ④广大网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会更加坚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郑和海洋文化周”于 2017 年 12 月 30 日至 2018 年 1 月 6 日在马六甲举行。马六甲作为一座文 化古城,见证了五百年来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古城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多元文化融合的印记。 在仅有 148 平方公里的马六甲城,佛教、道敎、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等各大宗教、民间信 仰以及多种新兴宗教共存,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材料体现了 ①自然地理环境滋养着人文与风情 ②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受历史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的正在紧张进行。2018 年 6 月 20 日,广西壮 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据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 8 万至 10 万年,该遗址 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17 年 11 月 19 日,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胜利闭幕。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 类活动 350 多项,艺术节展演共 45 台节目,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等 15 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 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10 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要尊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3 15.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持,力争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教育发展 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丝绸之路原本就是一条贸易之路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大于文化意义 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会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 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 纽带。习近平主席的主张 ①要求不同民族要通过对话消除分歧走向统一 ②说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③说明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契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018·新课标Ⅰ文综)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 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 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 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新课标Ⅱ文综)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 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 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把发展中医 14 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 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江苏政治)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 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4.(2018·海南政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 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 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江苏政治)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 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5 6.(2015·北京文综)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 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7.(2015·福建文综)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 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 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8.(2015·天津文综)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 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 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 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8·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 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 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 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 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16 10.(2016·北京文综)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 年 4 月至 6 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 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 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 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 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 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 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11.(2015·海南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 年 6 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 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 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 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 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各国 又有各国的不同的表达形式,可见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近年 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实现趋同”的表述错误。④选项中“渗透到发达国 家”的表述错误。选 A。 17 4.C 【解析】中美两国文化并没有达到相互融合,①不选;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是因为两国 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③正确;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5.D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除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 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划分文化的标准是地域,故 D 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错误, 排除。 6.A 【解析】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 化。这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表明了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故①②选项入选。③④选 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选 A。 7.C 【解析】“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 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①正确;把突出的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 取向说法错误,②不选;文化交流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 流和传播,③正确;材料启示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无关,④不选,故本题选 C。 8.C 【解析】“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②不选;“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 想”,这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 径,④不选,故本题选 C。 18 11.D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网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和信念会更加坚定,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①项与题意不符;材 料不体现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12.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由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 交流,马六甲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表明受历史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化多样性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地理环境对文化 的影响,排除①;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排除②。故选 D。 13.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材料中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于文化遗产,①④正确;②说 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 的长期积淀;③错误,文化遗址是多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所以本题选 B。 14.B 【解析】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类活动 350 多项,艺术节展演共 45 台节目,荷兰舞蹈剧场 现代舞《狩猎我心》等 15 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 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 10 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 B。 15.A 【解析】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贸易之路,还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的道路,故①错误;通过推 进共建“一带一路”,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②④ 正确;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都很重要,故③错误。故选 A。 16.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 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 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表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消除分歧走向统一”,排除①;文 19 化在交流中要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排除③。故选 D。 【直通高考】 1.D 【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 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 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表述错误。故选 D。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 结合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 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 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 C。 4.D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①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 征,不会弱化;②说法错误,各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要 求;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5.D 【解析】“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 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 渊源”,说明中西方文化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知识点就是文化是民族的又 是世界的,D 正确;A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 说法不科学;创造 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C 错误。 20 8.C 【解析】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① 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 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错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 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故选 C。 9.【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 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 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 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 的内涵;“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 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 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 10.【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 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 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 化创新。 【解析】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本题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这种文化上的共性 是交流活动开展的基础。接着再具体分析这种文化交流的意义,可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文化的合作与发 展,有利于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等角度具体论述。 11.【答案】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 21 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 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