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登嵖岈山》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峭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献灵峰看欲迷。作者形象地展现了嵖岈山奇、险、奥、幽的自然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③嵖岈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物质产品离不开精神载体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①②:《登嵖岈山》是当代大书法家李铎为赞美嵖岈山而写的一首诗,该诗形象地展现了嵖岈山奇、险、奥、幽的自然景观,说明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①②符合题意。 ③: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③错误。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A. 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 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材料分析了不同的人对文化感受存在着差异性,其原因在于人的自身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 3.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上述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的变化,而没有说文化传播的途径的变化,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是就传媒的消失,而是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和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大众传媒 【名师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每年春晚出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离不开演员们的聪明才智及“深入各行生活、扎根各族人民”的实践活动。春晚前剧组各导演纷纷深入全国各地民间基层,吸取各种艺术养分,挖掘创作素材。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作品来源于文艺作者的才能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春晚前剧组各导演纷纷深入全国各地民间基层,吸取各种艺术养分,挖掘创作素材。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优秀作品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文艺作者的才能,②说法错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5.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 ②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③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思想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材料阐释的是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反映传统思想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这表明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也说明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③符合题意。 ④: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但不是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 ③城镇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确的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③④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该同学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可见,该观点虽然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但是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的这一点,故①②入选。选D。 7.2019年4月21日,某学校举行了庆“五一”登山比赛活动,该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职工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发展先进文化应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先进文化。①: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错误。 ②④:庆“五一”登山比赛活动,该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职工群众喜爱,这说明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同时也说明发展先进文化应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②④符合题意。 ③: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8.清明节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节日,让清明节重现“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但是,有人在这个节日还存在着为死去的亲人大量焚烧纸钱、纸别墅、纸汽车等冥品的行为。对这种行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 这是传统习俗,对于这种人之常情应该顺其自然 B. 这是腐朽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 C. 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道的体现,应该予以发扬 D. 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予以改造和剔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A: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材料中习俗属于落后文化,应予以改造和剔除,不能顺其自然,A错误。 B:材料中为死去的亲人大量焚烧纸钱、纸别墅、纸汽车等冥品的行为,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是腐朽文化,B错误。 C:材料中为死去的亲人大量焚烧纸钱、纸别墅、纸汽车等冥品的行为折射出来的是封建迷信,不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道的体现,C错误。 D:材料中为死去的亲人大量焚烧纸钱、纸别墅、纸汽车等冥品的行为,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予以改造和剔除,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9.扎根深山十七载,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一根窄窄的扁担,挑起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希望,河南山村教师张玉滚2018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正是这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时代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科学文化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①错误。 ②: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社会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②错误。 ③④:我国之所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时代新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10.2018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并发出通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安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意义在于: ①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②增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 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④引领社会思潮,消除文化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有利于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①②符合题意。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③错误。 ④:错在“消除文化差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怎么办)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11.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8日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上述表达的原因是: ①文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材料未涉及国际竞争问题,也就没有体现文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正确。 ③: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没有涉及文化与政治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 (或者文化的一般作用,有的老师也成称为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 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 ②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12.我市某学校于2019年4月8日发放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提醒,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家长在接送学生时,不在学校门前的安全区内及学生进出路口停放车辆,不在学校门前违规拐弯调头。为配合这一活动,很多教职员工参与了上放学时段维护学校门口交通安全的志愿服务。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体现了学校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 ②推动了市民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推动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 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作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的主体,①错误。 ②:“推动了市民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夸大了材料中“《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的作用,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的活动体现了人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2018年9月30日,“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事迹展暨南仁东塑像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舍弃了国外高薪,带领他的团队用毕生精力打造了国之重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为我国天文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宣传南仁东事迹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传递正能量,发挥传统道德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加强公民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④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传统道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发挥传统美德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①错误。 ②③:宣传“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的积极意义在于加强公民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于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②③符合题意。 ④:宣传“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的积极意义侧重于思想道德建设,与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4.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国家如此重视哲学是基于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②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国家如此重视哲学是基于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故①④正确;②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正确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③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 15.下列认识与世界观对应一致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主观唯心主义 C.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要按规律办事 D. “锦鲤附身,人生躺赢”——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A: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错误。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错误。 C: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但要按规律办事属于方法论层面的阐释,C不符合题意。 D:“锦鲤附身,人生躺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6.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提取备份指纹忙活了大半年,年底发放时却遇到了尴尬。原来,很多村民干了一冬天农活,手指裂了口子,明明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手指头,可就是无法通过指纹机的验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尴尬”来自决策没有考虑变化发展的实际 ②“尴尬”启示人们要将人民意愿作为办事情的立足点 ③“尴尬”来自初衷和结果总是不一致的 ④“尴尬”启示人们应尊重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④:最初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年底却遇尴尬,村民因忙活一冬天,手指开裂,无法通过指纹机的验证,这说明“尴尬”来自决策没有考虑变化发展的实际,同时启示人们应尊重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错误。 ③:“尴尬”来自初衷和结果总是不一致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我们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现实意义:这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17.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 ①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②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有助于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错误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8.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推理,这个三段式推理是:“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下列说法与此三段式推理所体现的哲学原理相近的有( ) ①中央与地方关系 ②数列{2(n—1)}与10的关系 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①③所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适合题意;数列2 (n-1)代表偶数,10是一个偶数,所以,数列2 (n-1)与10的关系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三段式推理相近,②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9.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学术研究中,贯穿到各个学科和专业建设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错误。 B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学术研究中,贯穿到各个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这说明社会意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符合题意。 C: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说法正确,但属于唯物论观点,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通过不断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发展 ②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总趋势 ③认识和把握量变、质变规律推动社会进步以造福人民 ④正确把握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解决矛盾,不能消除矛盾。②表述错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③符合题意,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的阶段性安排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量变、质变规律推动社会进步以造福人民。④符合题意,十九大的战略安排把握的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表明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故选D。 21.2019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推进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提出要求,并强调推进军队建设发展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重点突破,加强责任落实,扭住不放,务期必成。总书记的讲话蕴含的哲学依据有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性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②:推进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提出要求,并强调推进军队建设发展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重点突破,加强责任落实,扭住不放,务期必成,体现了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未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未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其美多吉被誉为雪线邮路上的“英雄信使”。30年来,冒着生命危险,穿行在这条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上,“只要有邮件,邮车就得走;只要有人在,邮件就会抵达”。在其美多吉看来,他送达的每封信、每个包裹满足的都是人们的幸福。上述材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②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创造。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必须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①错误。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错误。 ③④“英雄信使”其美多吉30年来,冒着生命危险,穿行雪线邮路,送去邮件也送去幸福,这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同时也说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从哲学上看,下列对于“新办法”“老办法”“好办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是对“老办法”的辩证否定 ②“好办法”是对“新办法”和“老办法”的概括和总结 ③运用“好办法”可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与“老办法”是相互联系的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联系的普遍性。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是对“老办法”的“扬弃”,即辩证的否定,①正确。 ②:“新办法”“老办法”中合理的科学的办法都是“好办法”,不能说“好办法”是对“新办法”和“老办法”的概括和总结,②错误。 ③:运用“好办法”可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好办法”的作用,并没有涉及三种办法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目限定要求,③不符合题意。 ④:“新办法”是在“老办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相互联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4.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社会反响热烈。下列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与“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一典故哲理相同的是: A.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D.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A: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这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题意无关,A不符合题意。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符合题意。 C: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意思是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意思是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一个人要爱憎分朗,对好的事物要无比热爱,积极扶持,对腐朽、不好的东西要坚决反对,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25.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有: ①调节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发展规律。①:税改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调节生产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这体现了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④:税收制度的调整属于调整上层建筑,此次税改的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6.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二、非选择题 26.2019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紧扣民生热点,紧接时代地气,全方位描绘了百姓幸福生活,记录了新时代发展步伐。在营造“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了诸多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精品佳作。在创意舞蹈作品《百狮报喜贺新春》中,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舞狮带来了热烈的节日氛围;相声《妙言趣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猜字谜、对对联等习俗用幽默的包袱串联起来,让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武术节目《少林魂》展现出少林武术的精气神,诉说着国人的侠客梦与家国情……2019年央视春晚大胆创新媒体内容和传播样式。在手机看央视春晚的同时,联合百度与抖音,继续以大小屏联动方式,在红包互动、内容互动上加大创新。通过这些精品佳作的艺术表达,真正做到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央视春晚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答案】①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紧扣民生热点,紧接时代地气,全方位描绘了百姓幸福生活,记录了新时代发展步伐。②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充分肯定,央视春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了诸多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精品佳作。③央视春晚创新媒体内容和传播样式,发挥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反映了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9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2019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创作特点为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和获取信息,分析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央视春晚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结合材料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要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媒体创新、大众传媒等。然后逐一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1)文化创新的源泉角度:指出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结合材料分析:“2019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紧扣民生热点,紧接时代地气,全方位描绘了百姓幸福生活,记录了新时代发展步伐。”说明创作人员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角度:结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阐释央视的做法,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充分肯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精品佳作富有传统文化特色。 (3)媒体创新、大众传媒角度:指出媒体形式、手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大众传媒的作用,体现了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考生把以上知识点精简结合材料,分析开展向王继才同志学习活动的意义。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一般先思考央视春晚增强文化自信的的理论依据,然后重点从“怎样做”的角度分析央视(或者创作人员)的具体做法。 27.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开放40周年》在反映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史进程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有着特别的吸引力。107个改革开放的故事,《爱拼才会赢》《我的中国心》等耳热能详的歌曲,恢复高考、女排夺冠等国人心底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都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探索,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故事,使电视观众能像追电视剧一样,一集集看下去,老少皆宜。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传统格调,采用陈述式标题,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一位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比如第11集《百花齐放春满园》记录了40年来中国人民文化生活变迁的缩影,一改过去解说词容易正面说教的方式,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如何更好寓教于乐的。 【答案】①坚持锐意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该纪录片无论是题目还是呈现方式都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格调,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③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该纪录片从老百姓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引起强烈共鸣。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将生活实践与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娱乐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开放40 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该片的创作特色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如何更好寓教于乐的。知识范围比较宽泛,考生需要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文化创新、文化创作的导向、大众传媒、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等角度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文化创新角度:说明《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如何创新的:创作人员锐意创新,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材料信息:“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探索”,“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传统格调,采用陈述式标题”。 (2)文化创作的导向角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材料信息:“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老少皆宜”、“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一位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这些都体现了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3)大众传媒角度:写出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材料信息:“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 (4)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角度:写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材料信息,概括总结材料,可知该片将生活实践与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娱乐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导地位。 28.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专注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特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的才智和精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运用“探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形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的启示。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②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追求真理;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工匠精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工匠精神”的内涵阐述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探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形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需要回顾“探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及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缩小知识范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材料,组织作答。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考生根据掌握情况直接写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嘉禾材料分析得出形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结论。 (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角度。阐释主要内容: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结合材料分析,作出形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结论。 (3)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角度。阐释主要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结合材料分析,作出形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要要敢于面对困难,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追求真理的结论,作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论。 考生可将上述思路,分析、拓展,形成试题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总体思路是: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9.材料: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于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需要克服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为了保证航道畅通,港珠澳大桥要建几个超过170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又不能超过120米,因此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最终采取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不懈努力,港珠澳大桥于10月24日正式通车! 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在尊重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②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最终采取了联合方案。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克服了多个方面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实现通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港珠澳大桥建造的艰辛及建造过程取得的技术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设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但还需要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进一步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角度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角度: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在尊重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2 )系统优化的方法角度: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最终采取了联合方案。 (3)发展的实质角度: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角度: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克服了多个方面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实现通车。 考生将上述四个要点加工处理,有层次、条理化地组织答案。 【点睛】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以“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来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3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要把五四精神融化到新时代青年的志向与梦想中、具体工作实践中,让五四精神成为青年奋斗中国梦的精神血脉,成为工作事业奋斗的催化剂。新时代青年应该传承、弘扬五四精神,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五四精神为什么能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力量? (2)国家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某班级拟举行“弘扬五四精神、青春勇担当”白主题班会,请围绕主题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答案】(1)①五四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激励青年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五四精神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丰富青年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③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继承革命文化,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①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 ②弘扬五四精神,勇于砥砺奋斗。 ③练就过硬本领,立足实践,勇于创新。 ④锤炼品德修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⑤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五四精神为什么能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力量?知识限定不明确,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确定回答本题的知识角度: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的作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从这些知识角度出发阐释五四精神能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力量的依据和意义等。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为“弘扬五四精神、青春勇担当”白主题班会列出两条发言提纲,试题具有开放性,没有所谓的固定答案,考生围绕主题,吃准试题要求,组织作答即可。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等形式呈现。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五四精神能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力量的依据,“依据”是五四精神能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力量的文化生活的理论知识;再回答五四精神能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力量的意义,一般用“……有利于……”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主观题。考生要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