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达标(二十三)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 900家展商参展,集中展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确定一组体现这一盛会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  )‎ A.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 B.文化传播 文化交融 文化平等 C.文化传播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文化繁荣 文化创新 文化渗透 解析:包括书展在内的各种文化节的举办是文化交流的体现,文化交流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包含文化趋同、文化渗透等词语的A、C、D三项都应该排除。‎ 答案:B ‎2.(2016·山东牟平一中月考)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的变革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表述准确;在线教育能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可以支撑④;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具有国家、民族、区域等特征,本题中个性化课程不符合文化多样性的特定含义,故排除①;选项③夸大了“互联网+教育”的作用,故排除。‎ ‎3.(2016·安徽淮南五中月考)《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民族文化的共性是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的,排除②。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排除④。‎ 答案:A ‎4.(2016·吉林实验中学检测).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下列属于文化传播媒介的是( )‎ ‎①报刊、广播 ②亲朋聚会 ③外出旅游 ④口语、文字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选项中报刊、广播、口语、文字、电视、网络等属于文化传播媒介,故①④正确。②③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故排除②③。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5.(2016·湖北武汉调研)2015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博会专门增设了丝绸之路馆,优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15个丝绸之路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参展,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等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功不可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该题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以“文博会”为主题,考查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和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的相关知识。选项①正确表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选项②正确表明了文博会对文化交流的地位和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才是能够克服时空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观点明显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选项④排除。‎ ‎6.(2016·四川眉山中学期中).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除了纯粹消遣的小说和找不到纸质版的早期工具书外,读有意义的书还是选择纸质版。他们普遍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各类电子终端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读书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纸质版,说明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入选。①④观点错误,纸质书与现代网络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而不是电子传媒,故排除。‎ 答案:D ‎7.继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也迈出第一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名单除南京、西安、荆州等8个城市外,宣化、正定、开封、长汀、肇庆等5地也将加入其中,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我国重视申遗工作,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 ‎①是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展示 ②是该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对研究该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明显错误;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错误。故选B。‎ ‎8.(2016·浙江杭州七校联考)“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娱乐现象。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也有广场大妈,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这种结合娱乐、社交和运动为一体的“广场舞”‎ 介绍到美国来。他们的活动地方,大多在公园里。 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不堪这些音乐与噪音骚扰”的居民的多次报警,这启示我们( )‎ ‎①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风俗习惯 ③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华人舞蹈队遭到了“不堪这些音乐与噪音骚扰”的居民的多次报警启示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继承与发展;题肢④中的民族文化的优越感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9.(2016·四川成都七中月考).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规律 ‎②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差异性。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③符合题意。②主要强调民族性,不选。本题考查儒学走向世界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D ‎ ‎10.2015年6月13日,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下设国立23中学孔子课堂、达尔汗彩虹中学孔子课堂、希望汉语中学孔子课堂举行揭牌仪式。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 )‎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并不是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③说法错误。①②④都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选C。‎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四海一家”——驻华使馆馆藏工艺品展在亚欧博览会期间,市民可免费赴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来自33个国家的290件(套)工艺品展。与此同时,7坊街将展出50余幅中国优秀原创漫画作品,以及30余幅新疆本土优秀原创动漫作品;40幅由越南文化部为新疆观众精心挑选的越南磨漆画作品也在7坊街展出,这两场展览均免费。‎ ‎(1)亚欧博览会期间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展示有何意义?‎ ‎(2)如果你是此次展览的中方组织者,你将如何办好这次展览?‎ 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材料题,解答此题首先立足知识指向:‎ 文化交流的意义。所以应该立足本民族文化发展、世界文化繁荣。其次应该立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最后立足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第(2)问属于探究类材料题,解答此题应明确设问指向: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贯彻一定的原则,着眼文化的共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答案:(1)①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②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有利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以文化的发展带动政治、经济的交往。‎ ‎(2)①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的个性。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共性。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持有的合理态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 ‎(3)“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是文化交融之路。请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答案:(1)①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与各国文化和平相处;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要坚持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并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①丝绸之路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在贸易活动中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 ③丝绸之路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挖掘我国的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推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课时达标(二十四)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对个人修养的强调,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位置。在中国文化的早期阶段,就产生了通过个人的修养以求得和谐的人伦秩序和宇宙秩序的思想,如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校正作用。回答1~2题。‎ ‎1.对“浩然之气”的论述和追求是孟子的心理和谐思想的一大特色,这一思想对于今天人们培养和谐心理仍有借鉴价值。从中可以看出(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一成不变 ③传统文化至今仍有深刻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孟子的心理和谐思想对今天人们培养和谐心理仍有借鉴价值,体现了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以及对今天人们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②④说法错误。‎ 答案:A ‎2.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校正作用。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③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 ④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对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校正作用,体现了①④。②夸大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只有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才会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想维方式,③排除。‎ 答案:D ‎3.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 )‎ ‎①具有继承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现实意义 ②具有绝对稳定性,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③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应顺应社会生活变迁,若一成不变会妨碍人的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具有相对(而非绝对)稳定性,②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而非物质基础),③肢错误;“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说明①肢;“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体现④肢。‎ ‎4.(2015·北京卷,26)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故宫博物院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人们以这种古建筑为背景创新了热销产品。这说明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继承的核心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而不是开发其经济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市场动作,创作多款热销产品,不属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范畴,D说法错误。‎ ‎5.(2016·安徽安庆五校联盟期中).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鞋,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研究历史上的鞋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制作文化鞋,这并不代表对优秀文化的先继承,后发展,A项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主观态度,C项说法错误。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D项说法错误。本题选B项。‎ 答案:B ‎6.(2016·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漫画《文化与理政》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促进政治发展 ③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 ④学习古代廉政文化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漫画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的关系,③④肢正确;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而文化不能决定经济,①肢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优秀与腐朽之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政治发展,②肢错误。‎ ‎7.(2015·安徽卷,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以乡愁为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乡愁不可泯灭、挥之不去,体现了乡愁影响深远持久,乡愁是故乡风土在灵魂中深刻的烙印,让漂泊的游子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之根,增强了文化的归属感,①和②符合题意。乡愁是对故乡人情风物的思念,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也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③和④排除。‎ ‎8.网络语言是否威胁到汉语发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此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进行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关于网络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网络语言都反映着时代进步,值得肯定和推广 ②许多网络流行语正在污染着汉语,应该对其封杀 ③经典的网络词汇可以丰富现代语言,促进汉语繁荣 ④要规范网络语言,发挥网络语言促进汉语发展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答案:B 解析:对不反映时代进步的网络语言,我们不能肯定和推广,①肢错误;一些(而非许多)网络语言可能污染汉语,对此应规范网络语言(而非对其封杀),②肢错误;③④肢是对网络语言的正确认识,当选。 ‎ ‎9.金光华董事长李亚鹤在介绍金光华集团管理思想的时候说:“我一直坚信‘儒道’是解决当今社会人们道德感和责任感缺失的最佳办法,中国想要复兴、中国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了解和运用儒家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重要,应全面继承 ②儒家文化的优秀内容在当今仍具有意义,应加以传承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优秀的儒家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④创新儒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扩大儒家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对儒家文化,应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面继承),①肢错误;“我一直坚信‘儒道’是解决当今社会人们道德感和责任感缺失的最佳办法”说明②肢;“中国想要复兴、中国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了解和运用儒家文化”说明③肢;题干材料未涉及创新儒家文化的表现形式,④肢不切题。‎ ‎1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此,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该( )‎ ‎①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②整合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根据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③厘清冲突与融合的关系,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统的一致 ④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用现代话语体系丰富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传统文化不是重新构建的问题,而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文化传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故①和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需根据实践的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也要现代话语体系丰富其表达形式,接地气。故②和④符合题意。‎ ‎11.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古典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合理性。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分析对象关键信息的定位和分层,古代经典属于传统文化,可调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学生的脑子可定位为教育。‎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可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12.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有人认为:“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解析:该题是评析题,学生需要对题中观点进行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明确该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分析阐释。题中观点认识到了儒商精神对推动当今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发扬和提倡儒商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儒商文化是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辩证地认识,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对于儒商文化,要继承、发展与创新,这是正确的态度。‎ 答案:①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儒商文化所提倡的在道德基础上发展经济,对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儒商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弘扬儒商精神,应该立足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反对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课时达标(二十五) 文化创新 ‎1.(2016·山东潍坊期中).海澜之家自创立起就努力探索在美国快餐文化、欧洲超市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富有海澜文化特色的连锁经营模式,现已打造成为一个知名服装行业品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海澜之家的成功体现出(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③全面继承、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海澜之家通过创造富有海澜文化特色的连锁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应选。②错误,这种说法太绝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③中的“全面”继承是错误的,应该是批判继承。④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6·福建清流一中阶段测试)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关键在于形式的变革 解析:“柳体”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气息和活力,可见答案为C项。此题没有涉及社会实践,排除A、B两项。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内容的变革,排除D项。‎ 答案:C ‎3.(2015·天津卷,11)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此题以网络语言的发展为载体,考查文化的发展创新。互联网是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催生剂,部分具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以大众传媒为传播媒介进入了日常生活,体现出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而大众传媒对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和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软实力,②排除。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繁荣,但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过于夸大。‎ ‎4. (2016·四川宜宾三中期中)右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完美结合,通过创新创造出独特的美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突出特色,营造美妙意境,②③说法正确;汉字作画是创新的产物,不是效法古人,也不是吸收外来文化,①④与题意不符。‎ ‎5.艺术家要能沉下身子,接地气,问计于民,这样才能创造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这要求艺术家( )‎ ‎①以大众文化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深入群众并服务于群众 ③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途径 ④关注并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错误,采用排除法,故选D。‎ ‎6.(2016·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 ‎①摒弃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抵制外来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④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吸收外来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技法而开创新技艺,这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体现,②④正确;①③是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故选D。‎ ‎7.继《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之后,第三集《时节》部分镜头也被指涉嫌抄袭,其中讲述飞鱼的四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之《鱼类》的镜头。这些指责或多或少降低了该节目的品牌美誉度。这警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以我为主,善于创新 D.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答案:C 解析:题目旨在强调照搬外来文化会降低节目美誉度,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8.(2016·河南洛阳期中)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9.2015年3月16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2015南非“中国年”开幕活动的文化部长雒树刚同南非艺文部部长姆特特瓦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中南互办国家年和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在中南互办国家年和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我们要(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 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④以吸收外来文化为主,传播中华文化为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②是守旧主义观点,错误;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错误,采用排除法,故选B。‎ ‎10.我国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调:“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是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发展应当( )‎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因循守旧 ②继承传统,古为今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③批判借鉴,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文化复古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借鉴外来文化的问题,②④涉及的都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6月13日,全国文化厅(局)长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高级研讨班在济南开班。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刻认识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意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开放包容的胸怀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材料二:目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已步入“新常态”阶段,“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有观点认为:所谓文化“新常态”,“新”主要体现在创新上,文化发展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常”则代表在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中国自己的主流价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潮流和文化成果;“态”代表着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①传统文化在世世代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2)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在其1 300多年开采历史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把端砚文化发扬光大,首先要继承端砚传统的制作技艺,同时在思想内容上要创新。在端砚创作中注入更多新元素,带来新活力,提高它的文化品位与内涵,使它具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根据肇庆市端砚发展的规划,到2016年,基本建成与端砚产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人才,创作和生产一大批端砚文化精品,形成繁荣有序的端砚文化市场,形成独具特色的端砚文化,形成四大基地;端砚文化的传播基地,端砚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工艺美术人才荟萃基地,端砚科普教育、旅游基地。‎ 材料三:近几年来,端砚制作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端砚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市计划开展组织端砚理论专家和制砚大师编写端砚制作理论教材,逐步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利用端砚协会,肇庆学院的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和讲座,逐步提高现有制砚队伍的水平;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青少年学生端砚制作技艺劳动基地;举办端砚样式设计、端砚制作工艺培训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知识,简要分析端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肇庆市发展端砚产业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对于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解析:以端砚文化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第(1)问解答要定好“继承与发展”这一知识点,从制作技术、思想内容、时代气息等方面归纳出即可。第(2)问要扣住文化产业,调动文化与经济、文化对人的影响说明。第(3)问解答需要全面梳理文化生活关于教育的表述,依据材料中在学生中普及、教育培训班等信息阐明教育的作用。‎ 答案:(1)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就难以实现端砚文化的发展。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只继承而缺乏创新,文化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端砚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端砚文化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要有所创新,才能发展。‎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端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市生产力的发展。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发展端砚文化产业可提升我市的文化竞争力。③发展端砚产业,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宣传教育能够促进端砚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合作。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开展端砚知识教育有利于端砚文化的传承。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通过教育可以解决端砚文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