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 政治试题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1.吴京的《战狼2》上映三个月,以56.8亿的成绩圆满收官之时创造了华语电影一系列纪录和奇迹:4小时破亿、单日票房4.26亿、累计1.59亿的观影人次等成绩,该片的巨大成功也让投资方大赚。这说明 ①公益性文化事业当前得以迅速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当前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2.“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想不到地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很多人在豆瓣上给电影写长评,一些人在网上讨论影片中父亲对女儿深切的爱,有些人被片中父女的励志精神感动,开始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这部电影在中国受到欢迎说明 ①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文化作品更易引发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的文化会逐步走向趋同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入党誓词是党员为党奋斗终身、献身党的事业的誓言和座右铭。一首入党誓词歌《我宣誓》MTV,以激昂的旋律和震撼的画面,把短短80个字的入党誓词演绎得气势恢宏,让人热血沸腾。《我宣誓》让人热血沸腾是因为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无形、非强制的特点 ③人们主动接受了积极向上健康文化的熏陶 ④思想道德政治素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了民族感情传统,又赋予时代新内容。 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就是说:智者知微察幽,远见卓识,动而飘逸;仁者胸罗万象,宠辱不惊,静而端庄。材料说明了 A. 获得智慧比掌握知识更重要B. 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受文化的影响 C. 知识水平决定思想的深度和行为的广度 D. 知识决定人的实践活动,道德决定人的处世态度 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除了戏骨们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讽刺。但是细心观众发现有些台词是表述错误的,请选出你认为表述错误的台词: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③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郑和海洋文化周”于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6日在马六甲举行。马六甲作为一座文化古城,见证了五百年来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古城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多元文化融合的印记。在仅有148平方公里的马六甲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等各大宗教、民间信仰以及多种新兴宗教共存,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材料体现了 ①自然地理环境滋养着人文与风情②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受历史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文化既是大运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承载厚重历史、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淮安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颜值高、气质好的特点。当前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严重挑战。为此,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要 ①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 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建设旅游项目 ③坚持深度挖掘、打造历史景观,加大仿古和复建的力度 ④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下文是围绕“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这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的体会摘录。对红船精神与时代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 以红船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文化催生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13.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民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4.“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①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创作导向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③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趣此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②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 ③声像合一新颖创新,引人人胜 ④吟诗赏识全民动员,古诗新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该景观 ①具有丰富绚丽的内涵和鲜明独特的风格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④是中华文化能代代相传的重要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保护甲骨文旨在 ①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 ②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 ③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 ④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里,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文学无用论”致辞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以急功近利心态观察,文学是“无用”,从“风物长宜放眼量”考虑,文学“有大用”。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学艺术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 ④展现了—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澳门第十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与江西省政府合办。借助这一平台,赣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上述材料 ①反映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1.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一个国家没有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超凡的创造力。”下列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3.教育部官网2017年11月24日消息,继殷墟成功申遗后,作为殷墟文化灵魂和核心内容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这说明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4.新时代下文化领域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建设“精气神”的高度统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不断加快,但是品质不高、文化创意含量不足、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因此,文化精品的创作也必须以人为核心,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与生产;积极探索文艺创作的新途径,拓宽艺术繁荣的新思路,擦亮文化名片。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②生产创作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 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④立足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5.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作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说‘高富帅’‘矮穷矬’,肯定也会被自己的表达匮乏惊呆吧!”以下描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①经典文化流传至今必有其合理性,需加以继承 ②流行文化能得到认可必有其长处,需加以发扬 ③传统文化因其脍炙人口而保留下来,应取其精华 ④时尚文化因其生动形象而得到传播,应丰富内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为推进“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深人开展取得更大成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做出专门部署,围绕打击非法有害出版活动、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新闻“三假”和侵权盗版等重点任务,抓住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问题,紧盯网上网下重要传播渠道.精准发力.重拳出击。此举有利于 ①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清朗的文化氛围 ②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铲除其存在的土壤 ③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自觉远离和抵制不良信息污染 ④避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如今的网剧在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资本过度干预、播放量注水、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网剧拥抱了更有活力的年轻受众,产业布局也比传统电视剧更合理。我们期待网剧产业能脚踏实地,多出精品,对此,我们应秉承正确的看法是: ①网剧为低俗化的文化消费推波助澜,不宜提倡 ②传统电视剧使格调高雅的文化得到传播,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③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生活越繁荣,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8.近年来,一些“戏说”历史的通俗读物成为出版热门。这些出版物常常将奇闻异事作为历史知识,把阴谋权术作为成功之道,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荒诞化,误导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对此 ①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②文化生产企业需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 ③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 ④读者要提高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9.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组建60年来,长期在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该团体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①植根于现实生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②坚持与时俱进,用现代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③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④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向善尚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我和我的祖国》、《长江之歌》等经典老歌不仅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勾起了曾经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也因其优美的旋律,壮美的歌词传唱不息,深受今天青年人的喜欢。这优秀的文艺作品应 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④发挥其文化熏陶“主心骨”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 政治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9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2.(8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33.(23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系列纪录片,通过中国各地的中华美食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中华美食来看社会。《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再度掀起“舌尖”热。对于《舌尖2》的播出,人们褒贬不一。 持赞成的观点有: ●纪录片里的美食和生活,绝大多数来自乡村,不光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向往,更引发了人们的思乡情怀; ●以微距拍摄的方式将中国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将西藏蜂蜜、浙江跳跳鱼、贵州稻花鱼、四川腊肠等各地传统美食交流融合纳入镜头,各具特色,催人垂涎。…… 对《舌尖2》持批评的观点有: ●故事造假,过于煽情、忽略美食,而且传递着不正确的价值观; ●部分情节存在对BBC节目的抄袭和模仿现象,不利于对中国传统美食的传播; ●借助食物过分渲染民族主义,不利于各国间文化交流。…… 《舌尖2》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赞成观点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9分) (2)针对批评观点,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你的立场。(10分) (3)请你为“留住美味,留住记忆”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两条对策。(4分) 高二政治月考答案 1. A 2. B 3. B 4. C 5. B 6. B 7. B 8. D 9. B 10. C 11. D 12. A 13. C 14. C 15. B 16. B 17. A 18. A 19. D 20. C 21. B 22. C 23. D 24. B 25. A 26. A 27. D 28. C 29. B 30. B 31.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每点3分,共9分) 32. ①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③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每点2分,共8分) 33. (1)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文化。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每点3分,共9分) ( 2)①政府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大众文化。(2分)②文化创新既要立足社会实践,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分)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或仅写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分) ( 3)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立足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传承者。政府应履行文化职能,进一步宣传、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每点2分,共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