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检测提升(十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能( ) ①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增强青少年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国家典籍博物馆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③符合题意;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才有促进的作用,材料未体现该活动的举办促进经济发展,也未能反映增强青少年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①④不选。故选C。 2.中国文明历史蔓延五千年,《尚书》《春秋》《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学典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这告诉我们(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史学典籍的出现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 ③中华文化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由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可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①正确。②说法错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著作,可见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故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无体现。 3.中华姓氏源自上古,姓氏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诞生至今已有五千年历史。 可以说,姓氏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事实,再次佐证了( ) A.中华文明起源于姓氏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答案:C 解析:姓氏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浓缩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选C。A说法太绝对;B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合;文字(而不是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D错误。 4.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确保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④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申遗成功展现了①②④;③中的“确保”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说法错误。故选D。 5.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皮影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可见其包容性,传承至今可见其源远流长,故②正确。通过皮影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③正确。①④材料无体现。 答案:B 6. .近年来,伴随中外文化的交流,春节已走出国门,正如《欧洲时报》所说“从亚洲到拉美,从欧洲到大洋洲,中国的春节逐步从民间走进各国的主流社会。”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风向标 B.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C.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多元化 D.中华文化强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伴随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国的春节逐步从民间走进各国的主流社会,说明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故选B。A、C说法错误;D题干材料不体现。 7.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川藏、青藏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 ) ①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④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两路”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突出表现,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应选①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不选;③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合。 8.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可见,雷锋精神(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久弥新,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④正确;②中的“经济价值”错误;③中的“基础”说法错误。故选B。 9. 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烽火硝烟,江山激昂,多少民族苦难,都压不跨中国的脊梁。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历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绝动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③④说法正确。①与题意无关。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华民族精神无关。该题选D项。 答案:D 10时代孕育而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也向我们展示了民族精神只有与时代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伟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要想与时代相结合必须( ) 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不断注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③坚持和培育爱国主义 ④对传统文化彻底抛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结合,必须依据时代的需求,推动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而不是抛弃传统,排除④。③与题意无关。 11.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海峡两岸同根同族,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①③入选;②与题意无关;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对应的是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④与题意也不符。 12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①错在“就是”。③错在“一直”,过于绝对。 答案:D 1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 ) 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③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需要解决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③;②中的“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是错误的;④与题干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故选C。 14.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在评价中国园林时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建筑是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内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①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④不符合题意,不选。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15.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④剔除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选A项。③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被其他外来文化所同化。④错误,我们能够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 答案:A 二、非选择题(2个大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提出把该区域建设成具备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四川在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突出民族特色为核心,充分挖掘、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数字化品牌传播和产品营销渠道,支持藏羌彝文化产品参与国内外营销和竞争;充分发挥项目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开发促保护、促传承,实现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四川是如何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20分) 答案: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形成文化品牌。②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现代科技打造传播平台,增强民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和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发展文化生产力。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 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0分) 解析:第(1)问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切入,要求论证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灿烂辉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需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原因等方面论证。第(2)问要求分析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需从必要性、重要性说明。组织答案时,要准确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答案:(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数千年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达1 500年之久,体现了博大精深。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