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1 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杭州市学军小学刘老师为学生上了一堂有风景的思政课一《我是一张纸》,通过创设多种生 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纸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人们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熏陶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精神产品也是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的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通过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纸的来之不易,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是是无形的,也体现了人们在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特点,③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强调文化环境影响人,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体现精神产品也是凝 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 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 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 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盛唐时代与盛极而衰时的诗词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 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是时代的反映,既可以是正确反映,也可以是错误、歪曲的反映,“总会真实地反 映时代发展的脉搏”观点错误,②错误。 ④:材料不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大力支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到 2020 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将达 8 万亿元,未来前景广阔。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与 人才供给不匹配造成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数字文化创意领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影响)。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而不能够直接转化, ①错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供给不匹配,数字文化创意领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②符合 题意;到 2020 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将达 8 万亿元,未来前景广阔,说明文化生产 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们参与政治生活, ④与题意无关。故选 B。 4.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 32 年,用 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 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之所以要宣传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是 因为 ①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可以发挥思想道德模范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新时代奋斗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的双重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倡导王继才同志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发挥了优秀文 化的作用,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 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错误;宣传王继才同志先 进事迹,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可以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 为物质力量,④错误。故选 D。 5.2018 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5 周年,习近平主席要 求海南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 域的务实合作,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上述要求 ①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有利于丰富教育、旅游等文化传播手段 ③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建设和谐世界 ④表明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建 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说明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 响、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教育、旅游等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②错误;海南利 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 合作,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等交流平台,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建设和 谐世界,③正确;在文化交流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是各国 文化在交流中都能相互认同,④错误。故选 C。 6.在很多农村老人心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而儿子却是“养儿防老”的命 根子。象山的一则新闻,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说的是女儿为了分拆迁款把 90 多岁的母亲告 上了法庭,只因老人想把 180 万的拆迁款都给儿子。老人的女儿认为拆迁的房子是父亲留下 的遗产,自己理应有三分之一的继承权,母兄极力反对,只能对簿公堂。这证明了 A. 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 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 一定的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很多农村老人心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而儿子却是“养儿防老” 的命根子。象山的一则新闻,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老人的女儿认为拆迁的房子是父亲留下 的遗产,自己理应有三分之一的继承权,母兄极力反对,只能对簿公堂。这证明了经济决定 文化,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 适合题意;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A 错误;文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时先于社会经济发展,C 错误;本题不是强调文 化的作用,排除 D;故本题答案选 B。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 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基于 ①文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①:农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①错误。 ②④: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基于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②④正确。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③排除。 故本题选 D。 【点睛】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 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 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 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 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 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 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8.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曾经囿于一方的黄梅戏、正字戏、白字戏等方言戏剧借助网络 广泛传播,观众们在唱腔、功力等方面是“外行只看热闹,内行想看门道”,在唱词内容方 面往往是“本地人会心一笑,外地人莫名其妙”。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融合 ④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互联网+”下,曾经囿于一方的黄梅戏、正字戏、白字戏等方言戏剧借助网络 广泛传播,观众们在唱腔功力等方面是“外行只看热闹,内行想看门道”,在唱词内容方面 往往是“本地人会心一笑,外地人莫名其妙”。这表明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 案选 C。 9.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数据显示,2018 年暑期红色旅游出游人 次过亿,00 后游客同比増六成。这正是:“万里山河雄,红旗猎猎风。睹物怀壮志,勿忘英 烈功。”这说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能够増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价值取向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①③: “睹物怀壮志,勿忘英烈功。”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同时也体现了文化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②:优秀文化才能増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错误。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我们 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 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 价值观等) 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 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 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 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10.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 2018 年 10 月 8 日至 19 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分为《一枝 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 坤》……平语近人,让我们能够十分接近习近平总书记,感悟他的思想和精神,感受他的人 格魅力。这些经典名句 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经典名句本身是一种文化,不是物质载体, ①错误;这些经典名句本身反映了典故、故事等的主人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潜 移默化中形成的,对其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②符合题意;平语近人,让我们能够十分接近 习近平总书记,感悟他的思想和精神,感受他的人格魅力,③符合题意;经典名句作为一种 文化,对人们的认识起影响作用,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故选 A。 11.全国人大教科委主任委员柳斌杰带领全国人大调研组,深入山西省调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工作,并在座谈会上强调,要进步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全社会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宝贵遗 产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入思考新时代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的更多新要求。提出上述要 求是基于 ①民族节日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山西省调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进步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全社会对 中华民族数千年宝贵遗产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入思考新时代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的更 多新要求。这是基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 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文化财富,②④适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世 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说法错误,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 C。 12.2018 年 11 月 7 日至 9 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 “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网时 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并进,推动网络空间命运 共同体的构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美人之美要求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③美美与共要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认同各国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 与共,携手并进,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认同本民族文化,①正确;美人之美要求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②错误;美美与共要求加强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③正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 13.世界上有 20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 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 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为此,必 须( ) ①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 ④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故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③选项中 “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的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使世界更 加丰富多彩,文明差异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因此,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 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故①④正确。故 选 B。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 智慧的结晶。 B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C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14.在 2017 年首届“多元文化下的汉语国际推广与孔院办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共 同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孔院办学对多元文化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有针 对性地对当前孔院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有同学看了此新闻后认为,文化多元化就是指 文化多样性。这一观点: ①承认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多样性存在密切联系 ②混淆了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 ③承认文化多元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肯定了文化多元化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所谓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 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多元文化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可见,文化多元 化就是指文化多样性,这一观点承认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多样性存在密切联系,但混淆了文化 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故①②正确;一方面材料中的观点混淆了文化多元化与文 化多样性的区别,但并没有认为文化多元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没有肯定文化多 元化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能促进世 界文化的繁荣,故③④错误。故选 D。 15.2018 年,款由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古蜀萌娃”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谈到表情包的推出, 该馆负责人说,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经成为博物馆 “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这说明 ①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让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 ④只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文化就富有生机与活力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经成为博物馆“新公 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这说明融入时代元素, 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②③适合题意;大 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①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 除;故本题答案选 C。 16.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 3D 打印技 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 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 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 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 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C。 17.读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才懂得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读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才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才懂得尊重劳动、爱惜粮食;读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懂得不求自私 小利、时刻忧国忧民……这说明中华古诗文 ①蕴含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能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古诗文蕴含着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题肢①说法正确;读这些古诗文,可以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题肢④说法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诗文中表 现出来的道理,未涉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题肢②和③排除。本 题选择 A 选项。 18.随着网络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开始步入我们的日常交流之中。网 络语言具有经济简练形象传神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粗俗泛滥,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问题。从 语言发展角度来看,网络语言 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言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日益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工具 ③是否为新事物有待历史的筛选和检验 ④满足了网民们追求个性表达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网络语言具有经济简练、形象传神的特点,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言文化的创新 发展,题肢①说法正确;网络语言存在粗俗泛滥,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问题,体现网络语言 是否为新事物有待历史的筛选和检验,题肢③说法正确。网络语言由于受众范围小,且有众 多局限性,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工具,题肢②说法错误,故排除;题目 要求从语言发展角度来看,而题肢④所表述的不符合语言发展角度的要求,故排除。本题选 择 B 选项。 19.近年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从文化角度来说,可以补足公共文化短板,传承传统技艺;从产业角度.则能发挥其对相关产业 的带动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能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②农村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充分发展作为根本保障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时代更需要文化引领方向 ④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既可以补足公共文化短板。发 展农村文化,又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的体现,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社会的进步,①④入选;材料强调的是特色文化产业的作用,而不是经济的决定作用,②不 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问题,不选③。故本题答案选 B。 20.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微电影展,冯咨翔拍摄的《云气人吾途》入选“十佳公益微电影”他在 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包括汉服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本土 服饰之美,我想为之做更多的事情,我会一直探寻民族服饰更多的可能。”冯咨翔的努力 ①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由衷热爱 ②旨在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固艺术之美 ③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扬光大 ④显示出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①③:“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让 更多的人了解包括汉服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本土服饰之美,我想为之做更多的事情,我会一直 探寻民族服饰更多的可能。”由此可见冯咨翔的努力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基础上的 由衷热爱,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扬光大,①③符合题意。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②错误。 ④: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21.2019 年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看起来反叛传统实则传递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 奉献与担当,外国网友评价这是最好看的中国动画片。上映一周票房己突破 15 亿,夺得了国 产动画片票房桂冠。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④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借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哪吒之魔童降世》传递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奉献与担当,外国网友评价 这是最好看的中国动画片。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文化对经济有促进作用,③排除。 ④: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横向交流借鉴,④排除。 故本题选 A。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 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 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的辩证关系。 22.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藏族大鼓舞、傣族花环舞……他们各 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 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 个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而材料讲得是我国不同民族的文 化有不同的特征,②排除。 ③: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纵向角度的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排除。 故本题选 A。 【点睛】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3.戏曲界有句行话:“内行人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京剧、昆曲、梨园戏、川剧等剧种的 旦角手势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京剧大师梅兰芳独创 53 式兰花指更是醉倒全世界。对旦角手 势发展脉络的追溯,可以窥测到戏曲表演程式形成与变化的轨迹,体悟到戏曲演员手势创作 的无限空间。可见,戏曲表演中的手势 ①是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展示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集中表达了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 ④体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素养的核心。①:社会实践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本 动力,①错误。 ②④:从材料可以看出,戏曲表演中的手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手势发展反映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变化,②④符合题意。 ③:戏曲演员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入生观和价值观,③错误。 故本题选 D。 24.酸奶、奶酪、东坡肉……浙江大学一门充满美食元素的“吃货课”在网络走红。在这门“网 红课”上,琢磨美食配方、控制配料和火候、研究改善口感的方法成为常规操作,新颖的课 程设置让不少学生大呼“过瘾”。可见,“吃货课” ①依托网络强大共享功能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 ②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一体 ③是课程安排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创新之举 ④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有机结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特点、发展喜闻乐见的文化、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 关系。①④:材料未涉及文化的商业价值,也未涉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从材料不难看出,“吃货课”利用和依托网络,采用人们喜爱的形式,向人们传授美 食制作技巧,而备受学生欢迎,②③入选。 故本题选 C。 25.汉代时,有人送金子给太守杨震,说夜里没人知道这事,你就收了吧。杨震严词拒绝:这 件事情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是没人知道呢?“四知”论,就是给自己立起四面镜子,置身 其中,不敢不“正衣冠”,不能不有所畏忌,不能不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自我监督、 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要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迫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④必须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材料强调,要将良好品质融入自 己的血脉,转化自己的自觉行动,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没有体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体现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④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 了时代精神。 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 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 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 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 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 山东省某地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 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 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 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 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作用,然奇考生首先 可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 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再次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对农民的作用; 最后可以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意义即可。 考点: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11 月 5 日到 10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 办。“进博会”期间,各种文创活动、短视频展示、VR(虚拟现实)体验、AR(增强现实) 体验等新技术把最美的中国展示给了世界。上海剪纸、水版水印、嘉定竹刻、上海灯彩这些 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进博会增添了一抹文化亮彩。走进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 欢快的民族表演,丰富的特色美食,鲜明的国家文化标识,令人目不暇接的国家展馆,全方 位演绎当地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各国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在充满文化底蕴和现代魅力的上 海碰撞交融。 有专家指出“进博会”不仅是贸易盛会,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会。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 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①“进博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中 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②“进博会”积极展示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借助“进博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让其成为外国民 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④通过“进博会”,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共同促进 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利用“进博会”契机向世界展 示中国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 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职务、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进博会”不仅是贸易盛会,也是中 外文化交流的盛会这一现象加以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 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的 交流借鉴与融合。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的载体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 定的物质载体中。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进博会”积极展示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结合主干知 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进博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的途径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结合主干知识与 试题材料分析:借助“进博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让其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 要窗口。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 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通过“进博会”,促进不 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 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 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 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 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 宇。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勺,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 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 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 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 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①文化创新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原声微视频”“思想解 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精选的总书 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节目 做到了亲近中华历史文化,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贴近我们的时代,体现时代精神, 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 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 考生对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对“《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 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 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然后调动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 创新的主体等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材料“ ‘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 亲民的大众语言。”说明文化创新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 材料“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 需求。”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材料“该节目做到了亲近中华历史文化,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文化创新要贴近我们的时代,体现时代精神,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29.“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 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 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 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观 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 文化继承了传统赏石文化精髓。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韵于一 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③中华文化具有它特有的包 容性。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 要认真阅读材料,要看到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文化继承了传统赏 石文化精髓,以此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要看到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 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以此说明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要看到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以此说明中华 文化具有它特有的包容性。 【点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 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 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 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