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4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41张)

专题 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 40 灿烂的中华文化 考点 4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目录 考法 2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 考法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考法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分析判断 考点 40 灿烂的中华文化 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法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分析判断 源远流长强调时间 ( 纵向 ) 的久远,以汉字、史书典籍作为见证 , 见到“几千年”“历史悠久”“传承”“古老”等,一般可以判断为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强调内容 ( 横向 ) 的特色,丰富多彩、体系庞大,表现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见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领先世界”“千差万别”“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等,一般可以判断为博大精深。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重视几个细节 这些细节往往会作为选择题的干扰项出现:文字的作用与汉字的作用的区别;史书典籍不同于文学著作;汉字的作用与史书典籍的作用的差别。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重视几个细节 这些细节内容往往会作为选择题的内容出现:文学艺术的作用与科学技术的作用的差别;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的区别;各区域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各区域文化的关系。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观点: 考法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分析判断 (1)汉字和文字的作用。 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关于博大精深的理解。 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趋于同一。 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 )  A. 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 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 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 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 解析 】 本题较难,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题材料中涉及中国山水画与某科研成果的联系,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A 符合题意;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社会实践, B 错误;用绘画表现科学成果,反映了二者在形式上的相通性,材料并没有涉及这两者和人的精神素养的关系, C 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借助绘画 ( 艺术 ) 的形式来传播科学, D 内容正好与题意相反,不符合题意。 例题 [北京文综 2016 · 26 ] A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包括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力量等几个知识点。 考法 2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中华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 考法提示 】 (1) 涉及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时,材料必定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强调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作用。 (2) 影响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因素包括民族文化 (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传统文化 (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中华文化 ( 力量 ) ,中华民族精神。回答涉及民族凝聚力问题的非选择题时,一般是综合考查上述四个因素。 考法 2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 【 易错警示 】 中华文化既包含传统文化,也包含现代文化,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注意以下易错观点: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中华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考法 2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 3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 …… 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 ①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海南的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形成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③错误;黎族文化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例题 A 1.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适用范围 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要注意综合运用。 考法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意义 ( 1 )内涵: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2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法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3 . 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这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点。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考法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 考法提示 】 注意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有 层次递进的特点 第一层次,求同存异,即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能够和睦相处。 第二层次,兼收并蓄。在和睦相处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间能够交流、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即和睦相处,吸收借鉴。 考法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当前,面对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的严峻挑战,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理念和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文化“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培育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韧性,也顺应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2017 年 3 月 17 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10 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内涵丰富,其仁爱、和谐、中庸的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交流协商、合作共赢、平等互助等理念具有相通性。(5分)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世界文化在和睦中交流,相互尊重和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独特作用。(5分) 例题 [湖南长郡中学 2018 届适应考] 考点 4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法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 考法 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考法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 考法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涵 (1) 团结统一,强调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要团结,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 (2) 爱好和平,强调以和为贵,和平相处,从国家层面上则体现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勤劳勇敢,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4) 自强不息,强调生生不息、奋发有为、追求上进等。 考法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 【 考法提示 】 整体意识是团结统一精神的思想基础;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考生要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拓展对引文的理解能力,准确判断其实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反向选择题。 考法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 自强不息 B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 团结统一 【 解析 】 本题以古语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难度适中,较易得分。 A 项强调自强不息的精神,前后一致; B 体现了加强自我修养,有所作为的自强不息精神, C 体现了奉献社会、利他的思想, D 项体现了执政应顺应民心的规律, B 、 C 、 D 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 。 例题 [ 安徽文综 2015·7 ] A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指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其基本要求是相同的,爱国主义需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1. 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特点 考法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即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有不同内容。 2. 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主题 考法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 考查爱国主义的背景材料,经常采用典故、诗词、格言、史实等,常见的如: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⑤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考法提示 】 考法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认识: 考法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 55 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的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 ) ① 爱国主义精神 ②团结统一精神 ③爱好和平精神 ④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中塞罕坝人经过 55 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体现了 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精神, ①④说法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 例题 [ 浙江 11 月选考 2017·25 ] D 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之中。这些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些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 考法 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 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考法 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2. 熟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及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表现的某些精神,如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永远不会过时的理论依据。在做涉及这些相关材料的非选择题时(包括体现类、依据类、辨析类非选择题等),就会用到这一理论依据。 考法 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 考法提示 】 中华民族精神只是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使时代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考法 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0 分)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0 分 )   【答案】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③抗战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④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 例题 [课标全国Ⅱ 2015 · 39(2) ]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1) 必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 重要性: ①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考法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 (1)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3)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5)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考法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 A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 .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 .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 .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 解析 】 本题较易,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A 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主旨。 例题 A [天津文综 2017·8 ] 综合考法 1 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2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综合考法 1 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1) 是什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见考点 41 考法 4 ) (3) 怎么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见考点 41 考法 4 ) 1. 全面理解民族精神 综合考法 1 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1)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3)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 与民族精神有关的几对关系 综合考法 1 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1)通过能够展示大国形象的名人名言、引文、警句或围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及措施。 (2)结合具体的精神考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工匠精神、长征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关于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教材知识和题干材料进行分析,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 考法提示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时特别提到了“吕梁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吕梁精神”总体可概括为“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是在吕梁山脉中孕育而成的精神财富。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吕梁山区人民在“吕梁精神”的感召下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提出“易地搬迁”“护工培训”“生态扶贫”等有效措施,切实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山西处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吕梁精神”是激励山西全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建设新山西的强大精神动力。 某校高二年级围绕“弘扬吕梁精神,建成小康山西”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阐释“吕梁精神”对山西发展的作用。(12分) (2)“吕梁精神”鼓舞我们奋进,作为一名山西青年学生,谈谈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将如何弘扬“吕梁精神”。(4分) (1)①吕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激励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②助推经济发展,为山西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推动脱贫攻坚,为我省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确的方向。④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山西优秀文化,是凝聚人心,实现可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每点3分,共12分) (2)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想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即可。 例题 [山西太原2018届期中] 综合考法 2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1)中华文化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民族精神的知识包括 ①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核心。 ②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③怎么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整合 综合考法 2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时,注意熟练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关于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结合教材知识和题干材料进行分析,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 考法提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 答案 】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5 分 ) 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5 分 ) 例题 [课标全国Ⅰ 2016 · 39(2) ] 敬请期待 下一专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