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练测学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等内容,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宏观调控措施的具体运用。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整顿市场秩序一直是高考的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重要性。②注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与国家经济发展走势,这是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一个思想:科学发展观 两种手段: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三种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 四项要求:市场多元化、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五项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该讲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主线,明确了资源配置中市场与宏观调控两种手段的运用。复习本课时要把握一对关系,明确两项保障和三个特点。一对关系就是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两项保障,即从市场秩序维护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认识对市场缺陷的弥补。三个特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点。 该讲立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复习中必须明确资源配置两种手段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资源配置方式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立足整个教材,必须认识宏观调控与物价、消费、就业、分配、生产的关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高考全国1文综政治1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 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材料中政府将社会公共服务中适合市场经济配置交给市场去处理,这体现了政府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决心。也体现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资源中有的不能交给市场去调节,故③错误;④说法错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认为本题的做法是国退民进。答案选A.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的意图是对市场调节作用要一分为二的去看,不能简单认为市场调节是万能的;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其实,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位,二者在国民经济中是不平等的,在市场竞争中又是平等的。 2.(201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7) 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研究机构测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7. 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答案】B 【名师点睛】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通俗来说,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高考全国2文综政治14)2012年,某国司法部起诉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令消费者遭受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2015年,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开出了4.5亿美元的罚单。该案例说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 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③法律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 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法院通过法律手段惩罚了甲公司和出版社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正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体现,故③④符合题意;公司和出版社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进行了违法行为,是市场的自发性的体现而不是滞后性,故①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组织的经营目标,故②和题意不符。故选D。 【考点定位】科学的宏观调控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市场调节的弊端和宏观调控的手段。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自发性是指生产者和经营者为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题目中公司和出版社为追逐利益合谋操纵市场价格是一种违法行为,属于自发性。社会组织的性质不同目标也就不同。 2.(2016年高考全国3文综政治14)过去,国外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必须通过品牌汽车厂商授权的专卖店进行。2015年1月,中国实行“平行进口车”制度,允许贸易商直接在国外购买汽车,进口到国内销售。中国推行“平行进口车”制度意在 A.拓宽国外品牌汽车销售渠道,打破价格垄断 B.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善汽车产业结构 C.降低进口汽车价格,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D.增加国外品牌汽车进口数量,提高关税收入 【答案】A 【考点定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特征,要学会区分市场经济的四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而且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3.(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政29)“跑步热”的兴起,使一些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着,赛事组织者常常面临报名者众多而参赛名额有限的困难。在解决参赛名额这一稀缺资源配置的难题时 ①先到先得的排队法能缓解供求矛盾 ②随机分配的抽签法能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 ③价高者得的拍卖法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 ④优先本地报名者的做法是采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参赛名额先到先得能早日实现供需平衡,缓解供求矛盾,①正确;随机分配的抽签法不能照顾到参赛者的素质问题,这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不选;价高者得,参赛者可以在价格方面公平竞争,没有违背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只是在道义上这个做法有欠缺,③不选;优先本地报名者的做法是运用强制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体现了计划手段配置资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资源配置的手段 【名师点睛】本题借现实生活中的名额分配问题来考查资源配置的手段。从试题材料及选项中可以看出,对稀缺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公共稀缺资源的配置仅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二种资源配置的手段中要找到平衡点。 2015年高考试题 1.(2015年高考浙江卷25)我国股票发行将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实行注册之后,股票发行主要不是由政府决定,证券机构只对股票发行人的申报文件作形式审查,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决定。这一改革 A.意味着股票投资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 B.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C.会使股票价格越来越偏离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D.意味着国家对股票市场监管的削弱 【答案】B 【考点定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目信息非常明显的强调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决定,显然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排除法,对于一些绝对性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的说法、对国家大政方针理解不准确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股票投资收益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是影响关系,而不是决定关系;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不由政府决定,股票价格会越来越符合而不是偏离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股票发行不由政府决定,并不意味着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削弱,政府该管的还是要管好。 2.(2015年高考上海卷13)下列情形属于尊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是( ) A.超市推出买一送一的活动 B.乳业公司采用环保的包装材料 C.农贸市场设立标准秤窗口 D.药厂提供通俗易懂的药品说明 【答案】C 【解析】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这就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本题考查的是尊重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C适合题意;A、B、D考查的主体是企业,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市场规则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市场规则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审读题干时要明确考查的主体是国家、企业,还是劳动者或消费者,根据不同的主体找到具体的做法或措施,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属于这一主体的做法和错误选项,得出适合这一主体的正确做法。 3.(2015年高考课标卷Ⅱ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停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政府的监管职能是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市场的作用是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局限是现实中存在市场失灵,比如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通过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 4.(2015年高考课标卷Ⅰ文综政治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 ①破除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实质是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促进企业的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扩大生产规模、③中的降低商品价格都不是价格改革的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名师点睛】本题以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为背景,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和价格变动的影响,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做,排除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的选项。价格变动影响消费和生产,市场也通过价格变动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是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加强宏观调控的做法,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5.(2015年高考课标卷Ⅰ文综政治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科学的宏观调控 【名师点睛】本题以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存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此类试题要分主体,多角度思考,解答时看看考查的主体是国家、企业、还是消费者,根据主体选择合适的措施。本题考查的主体是政府,排除不适合这一主体的做法,同时排除错误的做法。 6.(2015年高考江苏政治7)我国央行于2015年2月5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的是 A、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降低→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答案】D 【解析】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降低使得消费者取得的存款利息减少,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对于消费者来说,贷款利率降低使得贷款的成本降低,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增加,刺激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增加。答案为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 【名师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央行是我国政府部门,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宏观调控手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7.(2015年高考重庆政治2)想像一下,你走进餐厅遇到的不是服务员,而是“萌萌哒”的机器人,他们会迎宾、送餐、报菜名,甚至还会跳舞。随着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成本增加,对机器人需求大幅度增长。机器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 劳动报酬比重 B.社会消费水平 C.全社会就业率 D.资源配置效率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市场配置资源。 8.(2015年高考山东政治41)(18分)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是2010-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图12 材料2: 表3是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部分相关数据表 表3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13分) 【答案】 (1)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角度看,2010年至2013年,B省逐年降低,A省先升后降,A省增长率赶超B省;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看,2013年A省仍低于B省;总体上看,A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仍与B省存在差距。 (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高技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交易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名师点睛】山东卷第一个非选择题集中在经济生活,常常以表格加材料的方式考查,试题类型主要有图表题、意义类和措施类,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掌握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归纳概括答题方法。本题以图表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及注释,并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及注释反映出来的全部信息。解答图表题要注意图表的题头、图表内容、走势、注解。措施类试题要分主体、多角度,根据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成就概括和总结具体做法。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归纳总结】 1.市场与计划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实现的。 ①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反之,则会减少供给,刺激需求。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②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生产者、经营者根据供求的变化不断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③竞争是市场活动的灵魂,通过买者之间、卖者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围绕价格和质量方面的较量,使社会资源不断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贯彻。 2.树立资源意识,优化资源配置 (1)资源 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包括技术、信息、人才、文化、环境、信用等资源。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是重要的资源,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2)资源优化配置 ①必要性: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社会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 ②内容: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③方式: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生产环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在分配环节,通过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在交换环节,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在消费环节,通过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合理消费等,都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知识拓展】学习时要注意几种重要的资源:①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③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④大力发展文化资源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2)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在竞争中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弊端: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不同点 原因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谋求自身的眼前利益或者不正当利益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结果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影响更明显 表现 为了获得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反法律 一哄而上、一哄而退 社会产品积压,生产调整落后 举例 假冒伪劣、欺诈、污染环境、非法垄断 “跟风”生产 冬枣销售困难,枣农砍伐树木 相同点 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第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第三,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 (3)市场秩序的维护 制度建设 ①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行为约束 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反市场规则行为的打击力度。企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社会法律法规,树立诚信观念。个人: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知识拓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人们遵纪守法。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 【易错警示】 1.辩证看待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上各有优劣。计划调节在宏观上的优势与微观上的劣势并存,市场调节的微观优势与宏观劣势并存,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要把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发挥市场的优势与计划的长处,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2.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不起决定性作用。 3.市场调节的三个不足,可以分别用一个成语来对应,从而加深理解: 自发性——利令智昏;盲目性——盲人摸象;滞后性——亡羊补牢。 4.市场规则。 (1)市场准入规则即允许企业、商品进入市场的标准,包括质量标准、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等,一般通过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规定。 (2)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禁止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反对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现象。 (3)市场交易原则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的规定,包括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 5.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需要多方努力。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6.加强诚信建设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但规范市场秩序不能只靠加强诚信建设。 7.遵循市场交易规则,是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不能认为只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就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8.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所以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 【典题探究】 【例1】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和信用惩戒合作,构建了让失信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的大格局。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推进此项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此项联合惩戒工作机制的推进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②能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③能够杜绝失信行为 ④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变式精练】 1.经济学家迈克尔·泰勒说:“国家干预经济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便是,如果没有国家,我们就不能卓有成效地相互协作,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不能为自己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市场解决不了全部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③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宏观调控的原因。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四二式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完成。“如果没有国家,人们就不能卓有成效地互相协作,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不能为自己提供某些公共物品。”这说明了市场解决不了全部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①②正确;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宏观调控,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的调控更有力,更有效,排除③;材料没有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排除④。故选A。 2.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提倡良好的信用意识。这是因为 ①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②不遵守法制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 ③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④诚实信用能带来效益,促进市场交易活动健康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点睛】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需要多方努力。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视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3.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这一决定旨在 ①克服市场调节盲目性,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②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缩小行业之间收入差距 ③合理体现医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④理顺医疗要素比价关系,改善医疗服务供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举措与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无关,①不选;材料中的决定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不是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②不选;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合理体现医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③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理顺医疗要素比价关系,改善医疗服务供给,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如何区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自发性一般是指市场主体为了追求利益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关键在于“不正当手段”;盲目性强调不了解市场信息盲目生产经营,关键在于“不了解市场信息”;滞后性强调了解信息太晚,已造成不良后果,关键在于“了解信息太晚”。 考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归纳总结】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其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 (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3.理解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含义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手段,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种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进行调节和管理。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 举例 制定“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制定《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依法打击问题食品 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取缔和罚款,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规定 三者关系 国家宏观调控是三种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在宏观调控中,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 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调节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调节,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 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决定性作用 弥补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 各自优势 能通过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 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联系 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①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是经济运行中经常的、大量的、第一位的手段。②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政府参与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③市场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无形的手”(市场调节),又需要“有形的手”(宏观调控) 【知识拓展】 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5)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 【易错警示】 1.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1)经济关系市场化,即所有经济活动参加者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 (2)企业行为自主化,即所有企业都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3)宏观调控间接化,即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不能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比如,不能认为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指当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4.如何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1)通过调控手段的关键词来辨别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政策、经济计划、财政与税收、国债、利率、信贷等是经济手段;立法、司法、打击、查处是法律手段;命令、指示、规定、公布举报电话等是行政手段。(2)通过实施主体来辨别: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实行经济手段;立法司法部门实行法律手段;具体行政部门实行行政手段。 一般来说,材料中强调立法、执法属于法律手段;强调强制性,属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三个手段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对于这三个手段千万要理解好。 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不是稳定物价,而是促进经济增长。 6.经济手段是主要手段,法律手段是重要手段,行政手段是必要手段。 【典题探究】 【例2】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相比2016年的6. 5%-7%,的目标有小幅下调。以下对这一做法的解读合理的有 ①增长目标留有一定空间,着眼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②经济发展的质量已取代速度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③有利于引导和稳定经济增长预期、调整经济结构 ④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发展后续动力不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面对我国“人口红利” 消失,经济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的经济现状,为了给我国增长目标留有一定空间,着眼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我国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幅下调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未取代速度,②说法错误;应是有利于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变式精练】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这说明 A. 市场经济应该完全由市场调节 B. 市场经济应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C.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应有机结合 D. 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具有基础作用 【答案】C 5.2015年10月26—29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稿通过后,发改委等部门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并在2016年3月全国“两会”上审议后正式对外公布。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表明国家运用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财政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的手段。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材料中是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6.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版)》。本次推出的负面清单中,最受关注的是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这表明我国将严控风险、加强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此举有利于 ①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②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金融业的经济效益 ③传统金融业服务质量的迅速提升,整体竞争力提高④为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点睛】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需要多方努力。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视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