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开学学情调查 政治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4分,共84分)‎ ‎1.无论你走多远,祖国永远是靠山。2017年10月1日,我国政府包机从加勒比地区转移因多米尼克飓风受灾同胞近381人回到上海。这体现出在我国:‎ A.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很好保障 B.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D.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我国政府包机从加勒比地区转移因多米尼克飓风受灾同胞近381人回到上海。这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上的保障,即说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D选项入选。A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与题意无关。‎ 点睛:正确理解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特点 表现 广 泛 性 民主权利具 有广泛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民主主体具 有广泛性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真 实 性 有保障 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法律保障 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一千多件 物质保障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 能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公民传播网络舆情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这是因为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行为准则 ‎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③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④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根据题目的表述,公民传播网络舆情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这是基于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①④选项正确。‎ ‎②;该选项表述正确,但不是题目中的原因,②排除。‎ ‎③: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全面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从法律关系角度看,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任何国家都具有的共性;从阶级关系角度看,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权利与义务的实现往往是相互分离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3)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的要求: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山东省W县乡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县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部署方案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候选人数应当分别比应选名额多2人。这一规定体现的选举方式是 A. 直接选举 B. 间接选举 C. 等额选举 D. 差额选举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题目中的表述不体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以及等额选举,排除A、B、C。‎ D:根据题目的表述,该县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部署方案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候选人数应当分别比应选名额多2人,故可以看出该种选举属于差额选举,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几种选举方式的比较:‎ 角度 从选民角度 从候选人角度 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优点 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信赖的当家人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候选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 不适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民的选择 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金钱交易、贿赂选民等情况 ‎4.三孝口、四牌楼、李鸿章故居、城隍庙……这些独具特色的合肥元素代表着城市的记忆。如何保护这些城市的记忆,引发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并成为热议话题。某位知名建筑专家给合肥市政府发邮件提出建议,这是通过 A. 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 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D. 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专家咨询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错误。‎ B:根据题目的表述,社会各界对保护合肥市的“记忆”进行热议,某位知名建筑专家给合肥市政府发邮件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正确。‎ C: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民主监督,C错误。‎ D:社会听证制度是指公民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显然题目中的表述不体现社会听证制度,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①间接参与民主决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民意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②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 ‎(2)我国公民依法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新形式、新方法。‎ ‎5.针对新形势新阶段新特征,浙江省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展到8大领域114项服务清单,力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领域全覆盖。以基本公共服务之水浇灌人民幸福之花,这表明政府履行的职能是 A.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C. 加强社会建设 D.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题目中的表述不涉及政府履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排除A、B、D。‎ C题目中,浙江省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领域全覆盖,以基本公共服务之水浇灌人民幸福之花,这体现了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C正确。‎ 故本题选C。‎ ‎6.宪法是我们根本的活动准则,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在于 A. 践行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B.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D. 推进依法治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但这都不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所在,A排除。‎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依法行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正确。‎ C:政府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加强廉政建设,C排除。‎ D: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但这不是其根本目的所在,D排除。‎ 故本题选B。‎ ‎7.广东河源市政府专门召开“河源电厂二期项目公众代表沟通会”。沟通交流会公众代表不指定,沟通内容不审查,交流话题不限制,对话口径不限定。河源市沟通交流会“四不”政策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②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 ‎③使决策符合所有群众的利益 ‎ ‎④确保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目中,在该市召开的“河源电厂二期项目公众代表沟通会”会上,不指定沟通交流会公众代表,不审查沟通内容,不限制交流的话题,不限定对话的口径,该项“四不”政策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①②选项正确。‎ ‎③:“符合所有群众的利益”的表述不当,排除③。‎ ‎④:该选项的表述过于夸大了沟通交流会“四不”政策的作用,排除④。‎ 故本题选A。‎ ‎【点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其中,前两点是对决策者的意义,后两点是对公民的意义。‎ ‎8.2018年3月20日,浙江缙云县在全县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动员大会上,表彰了综合考核的先进单位后,首次对怠政单位颁发了“蜗牛奖”,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这样做有利于 ‎①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 ‎ ‎②政府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 ‎④政府克服懒政、怠政,杜绝失职、渎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强调的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没有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故排除①。‎ ‎②③:题目中,该县在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动员大会上,对综合考核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怠政单位进行批评,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这样做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②③选项正确。‎ ‎④:“杜绝失职、渎职”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④。‎ 故本题选C。‎ ‎9.2017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草案规定,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等行为,被侵害英雄烈士的近亲属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草案的出台:‎ ‎①体现了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该草案出台体现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③该草案出台为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供法律依据 ‎④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人大的知识。选项①表述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不能简单的说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排除;选项②材料不体现,排除;选项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但并不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因为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唯一的,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10.“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易建强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必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代表责无旁贷。可见,当好人大代表 ‎①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 ②要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 ‎③要依法行政,做到对人们负责 ④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这说明当好人大代表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大代表要接受人民监督,②不选;人大代表并不能行政,③不选;“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这说明当好人大代表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1.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1月25日上午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省高院和省捡察院的工作报告。这 A. 体现了民生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B. 说明了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关系 C. 表明了人大代表具有监督权和决定权 D. 说明省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A ‎【解析】‎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省高院和省捡察院的工作报告。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A适合题意,B是错误的;人大具有监督权和决定权,C是错误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是错误的。‎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12.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之所以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因为 ‎①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③符合题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①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排除④。故本题选B。‎ ‎1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A. 坚持群众观点,满足人民群众的大多数要求 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C. 坚持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D.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和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答案】C ‎【解析】‎ 中国共产党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合理要求,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大多数要求,A项不选;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并不行使国家最高权力,B项错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不是行政机关,并不依法行政,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它负责“行政”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它负责“执政”领导。不能把政府的“行政”看作是“执政”,也不能把党的“执政”看作是“行政”。‎ ‎14.“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询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为此 ‎①执政党应该主动征求各方对决策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 ‎②执政党应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参政党应坚持求真务实,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 ‎④参政党应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实现公民与国家互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各自的职责,强调执政党应该主动征求各方对决策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参政党应坚持求真务实,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执政党应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政府公信力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参政党应加强民主监督,而不是法律监督,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关系;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不是兄弟党);在监督上是平等基础上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被监督关系。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的差别可以协调。‎ ‎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具有高度的自治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一规定表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而人大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①说法错误;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自治权,而民族自治机关享有“一定”的自治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区设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不是设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也不是设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但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3)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侬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这表明 A. 民族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B.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拥有自治权 C.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自治权是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侬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这表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拥有自治权;故B选项入选。‎ ‎17. 近日,中方宣布2015年5月16日至8月1日为南海伏季休渔期。虽然遭到越南方面的抗议,但中国坚定立场并积极做出正面回应,我国宣布南海休渔期是在行使主权国家的( )‎ ‎①独立权 ②平等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我国宣布南海伏季休渔期,遭到越南方面的抗议,中国就此迅速做出积极坚定的正面回应。这是因为我国宣布南海休渔期是在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与管辖权。故①④入选。②③没有体现。选C。‎ ‎18.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联大打击暴力极端主义行动计划全会上表示,中国将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一道,携手应对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威胁,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一态度表明 ‎①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中国将参加联合国扫除影响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的活动 ‎③世界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时应加强合作,摒弃竞争与分歧 ‎④世界各国反对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上有共同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目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表示,中国将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一道,携手应对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威胁,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一态度表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在反对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上有共同利益,①④选项正确。‎ ‎②: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题目中表述的我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应对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故②错误。‎ ‎③:“摒弃竞争”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故本题选B。‎ ‎19.近年来,中俄关系发展成果丰硕。双方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包括最高层领导人会晤,签署多项条约和协议。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的背景下,我国表示不仅不会加入制裁,而且将为俄罗斯提供各种必要援助。这表明 ‎①综合国力是构建大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②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协调国家间的利益 ‎③维护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①错误。‎ ‎②④:题目中,中俄双方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包括高层领导人会晤,签署多项条约和协议,这说明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的背景下,我国表示不仅不会加入制裁,而且将为俄罗斯提供各种必要援助,这表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协调国家间的利益,②④正确。‎ ‎③: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4)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20. 中国曾创建了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现在又积极推动叙利亚、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 ‎①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制定了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一系列国际问题的解决,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以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③④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选A。‎ 考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1.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A. 哲学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B. 哲学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C. 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D.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哲学能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空中的思想楼阁。材料中多方面的看法都在强调哲学的作用,B答案不是作用,不能入选。C表述错误,虽然对同一事物人们有不同认识,但是对同一事物的确定性认识只有一个。D是哲学的作用,符合材料的要求,故选D。‎ ‎22.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本题答案为B;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不符合题意;对A项和C项的不同回答,既可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题意不符。‎ ‎【点睛】1、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 ‎ ‎23.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从而帮助人类树立了对科学和理性的自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蕴含的世界观与下列选项相同的是 ‎①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 ‎②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 ‎④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题目中,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③蕴含的哲理与题干相符,入选。‎ ‎②:“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②。‎ ‎④:“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B。‎ ‎24. “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 ‎① 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 ‎②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 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 ‎④ 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的,①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不选;蔡元培的话表明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 ‎25.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从世界观看,下列观点与此最一致的是 A.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在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C.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D. “夫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答案】A ‎【解析】‎ ‎“心者身下主宰,且虽视丽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昕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该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即“心”主宰着人的行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C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排除;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6.美国苹果公司原董事长乔布斯不仅创造了魔器般的“苹果”,而且对哲学情 ‎ 有独钟。他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 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 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 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 的启示是( )‎ ‎①真正哲学可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能为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乔布斯的观点看到了真正哲学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哲学不能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④与题意无关。‎ ‎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③在哲学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④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①②④选项正确。‎ ‎③: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8.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直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 ‎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够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①④项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直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②项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行动指南而非物质基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9.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以上哲学观点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 ④③②①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选项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选项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选项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说明规律是客观的。选项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说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说明事物是运动的。依题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①④②③。故选B。‎ ‎30.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②正确;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通过调整发展战略来取得发展,这表明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正确;物质世界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31.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仔细体会诗意,瀑布“挂”在那里,似乎是静止的,但是水又是流动的,所以体现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③说的是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不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绝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32. 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客观存在的实际状况是我们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①说法错误;改善空气质量,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要求我们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②④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故该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33. 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B ‎【解析】‎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适合题意;A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C是认识事物的角度,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均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解题技巧】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34.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 体现了( )‎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②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的,①不选;“人口政策的调整”是由客观物质情况决定的,这体现了哲学基本观点中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②正确;“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存在,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正确;思维不一定就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要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则研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5.“思路决定出路”被不少管理者奉为圣经。从哲学角度看,这句话肯定了(    )‎ ‎①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④意识能自觉选择和直接改变客观对象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思路决定出路”从总体上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但看到了意识的能动性,看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①错误;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只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36.下图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B. 认识受客观对象状况的影响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真理与谬误往往会相伴而行 ‎【答案】C ‎【解析】‎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A项不选;漫画表明认识受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不是强调认识受客观对象状况的影响,B项不选;漫画《塑造》表明人们塑造出来的东西都是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反映还是错误的反映,这蕴含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道理,C项正确;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不是漫画所反映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3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 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B. 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D.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错误。‎ B: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B错误。‎ C:题目中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C排除。‎ D:在三国时代没有手枪,故《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却没有写手枪,在商纣时代没有互联网、高尔夫,因此《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都说明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主观反映,D正确。‎ 故本题选D。‎ ‎38.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又是一种物质活动 B. 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 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单独存在 D. 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观点错误,物质和意识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排除A;意识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物质,故排除B;任何情况下都是物质决定意识,不能是意识决定物质,故排除C。梦是一种意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人脑的反映,故D入选。‎ ‎39.2018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在世时回答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从意识的角度看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映象 ‎ ‎②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 ‎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未必是正确的反映,①错误。‎ ‎②③:斯蒂芬·霍金在回答人死后,意识去哪里的问题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从意识的角度看说明了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②③选项正确。‎ ‎④: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B。‎ ‎40.2016年LIGO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作的预测,但引力波带来的认知革命绝不止于此。每次人类获得新的观测工具时,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引力波探测器必然会推动物理学进一步发展。材料进一步佐证( )‎ ‎①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 ‎ ‎②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实践,不是认识工具,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排除;题肢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 ‎【名师点睛】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41.2016年9月,中国现在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丘成桐、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正反双方的论战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②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③有利于人们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④表明真理和谬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小同的认识,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通过论战,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故排除;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化,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认识具有反复性 ‎42.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舟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 ‎ ‎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科学实验也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①错误;材料表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认识的发展,②正确;科学实验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其实验本身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特别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43.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整体统帅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B. 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C.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D. 整体和部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这说明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C适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整体的重要性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B是错误的。‎ ‎4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局年阅兵仪式上,56门礼炮呈八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八年抗战;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风雨历程。其中的寓意说明 A.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该阅兵仪式上56门礼炮意指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八年抗战,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风雨历程,寓意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表述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点睛: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与“具体阶段的方向”‎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于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具体阶段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倒退的。‎ ‎(2)事物发展具体阶段的方向并不是对事物发展总趋势的否定。事物发展某一具体阶段的方向是暂时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45.红军长征初,队伍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这表明( )‎ A.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 发展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 D.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A ‎【解析】‎ 鲁迅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这说明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项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项错误;量变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C项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46.“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哲学要求是 A.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B. 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C.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D. 要善于抓住机遇,促成质的飞跃 ‎【答案】D ‎【解析】‎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是说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里体现的哲学要求是说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质的飞跃,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47.下列与“(1+0.1)365=37.78,(1-0.1) 365=0.0255”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答案】C ‎【解析】‎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分析材料中两个数学式子,一个是加上0.1,另一个是减去0.1,加上或减去这么小的数字结果相差甚远,这告诉我们细小的变化也会对事物产生甚远的影响,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与材料相符合的是C。A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强调的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又它自身的规律可寻,不适合题意。‎ ‎48.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觉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行的重要实践,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B.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C. 在实践基础上获得正确认识是我们的目的 D. 认识都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观点是唯物论观点,不是认识论观点,排除A。‎ B:材料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体现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正确。‎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 D: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但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认识不一定都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D错误。‎ 故本题选B。‎ ‎49.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农行流行这样的说法:科技经纪人,教农一套点金术;信息经纪人,指农一条金光道;销售经纪人,给农一粒消食丹。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 ‎②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③解决问题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方案 ‎④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科技经纪人、信息经纪人、销售经纪人,助农的方法各不相同,说明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符合题意;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判断事物的性质时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要重视整体,③不合题意。‎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50.我国已经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因此,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 ‎①把握主要矛盾,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   ‎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部署统一治污方案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   ‎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③不合题意,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体现了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而不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部署统一治污方案,也就体现不出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④符合题意,“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体现了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故选:B。‎ ‎5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④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要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③选项正确。‎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主观因素的制约,②错误。‎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2.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 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 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 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 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适合题意;A、B、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53.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以3:1战胜塞尔维亚女排夺得冠军。女排教练郎平曾在决赛前夜写道:“跌得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打不死,反倒更增添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再深的逆境也决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绝不会被打倒。”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 A.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选项是从辩证法发展观的角度阐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 B:该选项是从辩证法矛盾观的角度阐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 C:该选项是从价值观的角度阐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 D:中国女排在比赛时咬牙坚持,无论境遇有多糟糕,但一直不言放弃,努力拼搏,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正确。‎ 故本题选D。‎ ‎54.“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成为近期的一些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现象或一类新闻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说明了 ‎①主观认识是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 ‎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④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由物质原因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是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的,与题意不符,①排除。‎ ‎②④:题目中,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现象或一类新闻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说明了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由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④选项正确。‎ ‎③:该选项是从辩证法矛盾观的角度分析的,与题意不符,排除③。‎ 故本题选D。‎ ‎55.一首名为《存在》的流行技术员歌曲唱道,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对歌词的正确理解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矛盾具有普遍性 D. 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 在这首歌中,“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表明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即矛盾具有普遍性。故C入选。A、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56. 一个鸡蛋如果从外面把它打破,放点葱,炒一盘菜就是一盘食物;从内部打破,一个小鸡成长出来,就是生命。因此,“从内部打破”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促进事物的发展,需要( )‎ A.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B.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 C. 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 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从内部打破’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强调的是事物自身的因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表明事物的发展是自己发展自己,启示我们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以实现事物的自我发展;A、C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D项表述不科学且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57.“进步不是一个笔直的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卫前进,进步中有失有得,有付出更有收获。”从哲学方法论看,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C.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D.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题目中的表述不体现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A排除。‎ B:题目中,进步不是一个笔直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和险阻,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B正确。‎ C:该选项的表述不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排除C。‎ D:该方法论的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D排除。‎ 故本题选B。‎ ‎58. 道德追求重在实践,道德行为贵在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是基于(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道德追求重在实践,道德行为贵在养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符合题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④符合题意;②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②;量变和质变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名师点睛】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59.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从试点中迈开步子、趟出路子需要( )‎ A. 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在试点中概括出普遍性的经验剃教训 C. 以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为依据 D. 将试点中获得的个性理论推广于改革 ‎【答案】B ‎【解析】‎ 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题干是强调试点经验对于普遍发展的意识,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应该是将试点中获得的普遍性原理推广于改革,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60. 一作家说: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表明 A. 散文随笔的写作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B. 意识活动具有物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 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物质 ‎【答案】C ‎【解析】‎ 二、材料题(共16分,第61题6分,第62题10分)‎ ‎61.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只看局部,而要全国一盘棋。要认识到能源资源是全国的、是大家的,不是哪个地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个个体的生产生活行为,都会对环境、对社会产生影响,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封闭自守。资源问题相互制约,环境问题相互作用,一家搞坏大家受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的道理的?‎ ‎【答案】(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个个体的生产生活行为,都会对环境、对社会产生影响,就体现了这点。‎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只看局部,而要全国一盘棋就体现了这点。‎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其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资源问题相互制约,环境问题相互作用,一家搞坏大家受害就体现这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资源问题相互制约,环境问题相互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材料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个个体的生产生活行为,都会对环境、对社会产生影响,故可以从联系的客观性以及普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只看局部,而要全国一盘棋,故可以从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资源问题相互制约,环境问题相互作用,一家搞坏大家受害,故可以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其决定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 部分 区 别 内涵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和功能 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联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是指原来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了部分;原来作为部分的东西,相对于更低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为整体 ‎62.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 根据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 ‎【答案】①《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创新理念,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集中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提炼出基本规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一协调民法各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体现了系统化理论。‎ ‎【解析】‎ 本题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即,首先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角度,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创新理念,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其次,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角度,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集中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提炼出基本规则体现了这一点;最后,可以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角度,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一协调民法各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体现了系统化理论即可。‎ 点睛:巧用标志性词语解答唯物辩证法试题 巧用试题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助于在考试中迅速提炼关键词,特别是对于那些阅读理解能力不太好的考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解答哲学试题的正确率。下表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词语(同学们还可以不断补充完善此表)。‎ 标志性词语 哲学观点 协调,统一,同……有关,处理……关系,统一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联系的观点 全局、大局、局部,地方保护,结构调整,系统工程,地方与中央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正确的价值观 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长远利益,战略,前瞻性,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等 发展观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创新意识 既……又……,尽管……但是,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两点论与重点论 双方依存,既……又……,双方转化,化……为……,变……为……‎ 矛盾的同一性 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等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号召;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集中精力,关键、重点、中心、重心,突破口,突出问题,根本,重中之重,骨干力量,核心,首要地位 抓主要矛盾 评价得失、成绩、不足(困难和问题),主流、支流,利大于弊,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 矛盾主次方面 循序渐进,防微杜渐,急功近利,适度、火候、分寸、尺度等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等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