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 ‎1.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青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糅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 互联网成为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网络语言的文化创新是在网络使用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符合题意。‎ A: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不符合题意。‎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而自觉接受熏陶的过程,C错误。‎ D: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D错误。‎ 故本题选B。‎ ‎2.美国的父母强调让孩子独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国的父母则用举例子和温和的指导方式手把手地教。中美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表明( )‎ A. 文化环境决定人的综合素质 B. 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行为的选择 C. 文化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美国教育方式比中国教育方式优越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中美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表明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B符合题意。‎ A: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决定”,A说法错误。‎ C:文化活动不一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说法错误。‎ D:美国教育方式和中国教育方式各有特色,二者的教育方式无优劣之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体现的道理是 ( )‎ A.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D.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涉及继承传统文化;‎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借鉴外来文化,而不是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D符合题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的“他山”代表外来文化,说明学习借鉴别国的文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故选D。‎ ‎4.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和对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的相关内容,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④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 ‎④: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错误。 ‎ 故本题选A。‎ ‎6.梁启超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文化的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选项错误,思想文化的繁荣不能起决定作用。题目中,梁启超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③选项入选。选D。‎ ‎7.“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B.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A错误。‎ B:材料未涉及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不符合题意。‎ C: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与环境,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符合题意。‎ D: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8.2017年,冯树凭家入选“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他说,教育子女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功课,永无下课之时。26年前,为把家庭的好品质传承下去,他办了一张家庭小报——《家》,其主线就是坚持表扬,对全家17口人的优点及时记录。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家风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表明家风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的“教育子女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功课,永无下课之时”、“26年前,为把家庭的好品质传承下去,他办了一张家庭小报--《家》,其主线就是坚持表扬,对全家17口人的优点及时记录”,材料旨在告诉我们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也说明优秀文化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故选D。‎ ‎9.‎2016年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是因为 ‎①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好传统 ‎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③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起决定作用 ‎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材料中的“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知识,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与题意无关,选项③说法错误,错在了“决定”,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0.2017年吉林省将在全省开展“书香吉林·阅读在身边”主题系列活动。以“阅读在身边”为主线,以开展征集单元、现场单元、引导单元三大类20项活动为支撑,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借助网络与微信把“书香吉林”打造成吉林省第一民生品牌。若为活动撰写宣传标语,以下可用的有 ‎①深化沟通共享,传递文化力量 ‎②文化促进发展,阅读丰富人生 ‎③崇尚凝固艺术,建设文化强国 ‎④把握正确方向,享用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深化沟通共享,传递文化力量,把握正确方向,享用优秀文化,符合“书香吉林•阅读在身边”这一主题,故①④符合题意,入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促进发展、丰富人生,排除;③说法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艺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化的作用:‎ ‎(1)从文化的性质看: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2)从不同主体看:①对国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对个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符合题意;‎ ‎②: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点,②不合题意;‎ ‎③: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不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不合题意;‎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以习总书记的讲话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它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12.2017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南京市鼓楼区丁山社区红色记忆电影馆播放了电影《勇士》,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居民。每周播放一部红色电影,该社区已坚持了6年。播放红色电影可以()‎ ‎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播放红色电影表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因为它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③符合题意,红色电影属于优秀文化,播放红色电影,可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说法错误,播放红色电影与“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C。‎ ‎【点睛】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文化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表现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的产权。下列诗句寓意与世界读书日主旨较为符合的是( )‎ A.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这强调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该选项强调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可见,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故B不符合题意。‎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强调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微笑是一种文化,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也说明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影片从表层看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但从深层看,这是面对当前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的社会现状的一种思考。材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 ‎③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的知识。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文化,并享用着文化,同时这种文化通过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故选项①④正确。选项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不是同步发展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6.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及2016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4月18日在宁波落下帷幕。文博会现场成交2.7亿元,意向金额4.79亿元;非遗展现场成交0.6亿元,意向金额3.7亿元。材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②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③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④:根据题目的表述,文博会现场成交2.7亿元,意向金额4.79亿元;非遗展现场成交0.6亿元,意向金额3.7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故①④正确。‎ ‎②: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该选项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②排除。‎ ‎③: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7.《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同步;“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18.“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 A. 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 应自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题干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是怎样”,体现一种向上文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应自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B符合题意。‎ AC:题干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是怎样”,体现的是文化的熏陶作用,并未体现“终生学习”和“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C不符合题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D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19.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说明 A. 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B. 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 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C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符合题意,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说明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故选:D。‎ ‎【点睛】文化的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人民日报》于‎2016年5月27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让书法进课堂,通过书法课堂来影响人,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①正确。‎ ‎②:书法进课堂,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正确。‎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能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不选。‎ ‎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重要见证,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1.‎2016年11月30日,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入选“非遗”‎ ‎①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③: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庆祝民族节日,③说法错误。‎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强调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④排除。‎ ‎①②:题目中,“二十四节气”入选“非遗”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①②入选。‎ 故本题选A。‎ ‎【点睛】正确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1)二者内涵及表现的形式不同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2)二者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不同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民族成员间团结,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凝聚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联系:如果民族节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予以保护,则它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2. 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 ‎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 ‎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③:题干“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说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对待孝文化需要批判性继承,①排除。‎ ‎④:繁荣我国文化需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其关键,④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3.‎2016年6月20日,最新的世界超级计算机T0P500排名公布,中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达每秒12.5亿次,成为超级计算机新的世界冠军。无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还是现如今的超级计算机,都能反映出中国各时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这说明了(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 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D.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C:“无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还是现如今的超级计算机,都能反映出中国各时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说明从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符合题意。‎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外在因素,不是从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的,A不合题意。‎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力量,B观点错误。‎ D: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外在因素,不是从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的,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教育能够在传统中保护母语 ‎③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 【详解】②③:“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使世界丰富多彩。②③项符合题意。‎ ‎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不是途径,①项说法错误。‎ ‎④:材料主旨是要保护母语,保持个性,④项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与材料的主旨内容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有些思想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不合题意,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故选A。‎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6.“唐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泰国民众通过参观“唐园”,可以加深对中国园艺文化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两国( )‎ ‎①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②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③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④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是两国文化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泰国民众通过参观“唐园”,可以加深对中国园艺文化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两国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是两国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是两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而不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不是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③错误。‎ ‎④: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有利于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但不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两国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会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趋同,④错误。 ‎ 故本题选A。‎ ‎27.为响应总书记“应将我国古代古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倡导,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在授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④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需要在新的时代继续进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这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①③正确。‎ ‎②:材料中没有提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对待优秀传统文化,②错误。‎ ‎④: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起积极作用,腐朽的、落后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④错误。‎ 本题选A项。‎ ‎28.“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不能说传统文化有这个特质,①不选。‎ ‎②:“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现在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表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正确。‎ ‎③: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正确。‎ ‎④“天宫”这种传统叫法并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9.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 ‎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摒弃传统文化,②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0.‎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多条高铁线路进行了调整。据悉西安到成都最快只需3小时。一条高铁让西安人在3小时就拥有了成都火锅,让成都人就拥有了西安的羊肉泡馍……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创新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延展了人们的文化空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不体现文化存在形式的创新,排除①。‎ ‎②④:“一条高铁让西安人在3‎ 小时就拥有了成都火锅,让成都人就拥有了西安的羊肉泡馍”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延展了人们的文化空间,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涉及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排除③。‎ 故本题选C。‎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材料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的理解。‎ ‎【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①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借鉴。②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傲慢和偏见与平等多样相悖而行。③只有摒弃傲慢和偏见,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树立良好家风、摒弃文化交流中的傲慢和偏见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解答本题可紧扣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如材料指出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可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说明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 如材料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可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说明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的理解。 ‎ 可结合材料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对这句话分析理解。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可从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秉持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方面,说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借鉴。‎ 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可从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等方面,说明傲慢和偏见与平等多样相悖而行。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可从只有摒弃傲慢和偏见,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方面加以说明。‎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 ‎)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2017年5月5日,中国上海,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几经反复,历经风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开创性地成为现实!中国的大飞机实现了“一飞冲天”!C919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不同的系统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取决于飞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在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触。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0919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首飞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创造力。‎ ‎③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每一个人。C919首飞成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C919,首飞成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我国围绕C919的完全知识产权研发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可运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加以说明。(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919‎ 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首飞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创造力。‎ ‎(3)C919首飞成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C919首飞成功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点睛】1.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很久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互联网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实践,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节日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人们对传统节日生命力的看法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认为“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可从民族节日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说明互联网会使人们远离现实、会使传统节日渐失民族性;认为“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可从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等方面的影响作出具体说明。‎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0月19日 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习近平访英期间,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表示,他高兴地看到,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中英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材料二 孔子学院创办于2004年,采取中外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旨在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英人文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孔子学院为什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英人文交流会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等。②开展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可以实现中英两国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③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两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创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2)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国举办孔子学院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既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又能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孔子学院可以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增进相互了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相互借鉴,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英文化交流和创办孔子学院所发挥的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 第(1)问可结合材料,围绕中英人文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影响人的方式、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等方面,说明孔子学院为什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英人文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从材料可以看出,习近平访英期间,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表示,他高兴地看到,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中英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说明中英人文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材料指出,英国是目前吸引中国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可从文化交流的意义方面,说明开展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可以实现中英两国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两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创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孔子学院为什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 解答本题要以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为导向,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材料指出,孔子学院创办于2004年,采取中外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旨在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可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方面,说明我国举办孔子学院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既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又能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材料指出,让“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可从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要相互借鉴等方面,说明通过孔子学院可以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增进相互了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点睛】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媒体),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