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命题人:钟冬梅 审题人:李要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中国土司遗址在第 39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③国际奥委会第 128 次全会上,北京获得 2022 年第 24 届冬奥会举办权 ④2018 年年底快递收发全面实名,用“哆啦 A 梦”寄件将成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③属于文化现象, 符合题意;②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④属于经济现象,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 活动、政治活动。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 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 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 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屠格涅夫说:“莎士比亚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段话表 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 说法符合题意。A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说法不对, 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D 说法不对,文化不起决定因素。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名人屠格涅夫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 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力量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 量。 3.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 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 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 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A 正确且符合题意;B 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 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 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 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 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 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 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 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 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 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 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5.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 8 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 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它以 8 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说明社会实 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 符合题意;题干没有说明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A 与题意无 关;题干没有说明文化创新的意义,BD 与题意无关。本题选 C。 6.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时间的第一现场,亦让信口胡诌的 一个个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这主要告诉我们 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 ④置身当代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识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①说法错误;②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 有强大的功能 ,置身当代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识能力,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 D。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 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在谈到中美间文化差异时,一位美国媒体人丹·密茨说过,美国文化是“横”的,历史短,电 影中喜欢谈未来;中国文化是“竖”的,历史悠久,电影中喜欢讲历史,如果“横”“竖”加在 一起将会很有力。如果“横”“竖”加在一起,更有利于 ①中美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丰富两国文化内涵 ②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③消除中美文化差异,推动两国文化创新与发展 ④增进中美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与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 新,需要博采众长。如果“横”“竖”加在一起,更有利于中美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丰富两 国文化内涵,增进中美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与发展,①④适合题意;走向同一说法 错误,排除②;消除中美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 B。 8.“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 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 理是 ①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 挽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表明精 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①②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 社会实践的产物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③;题干没有提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④与题干无关。 故选 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 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住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 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 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 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 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 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 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 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 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9.哈佛大学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 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 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 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 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 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定的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 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狭 隘、排外、消极和悲观”体现了经济决定文化,选 D;A 强调了文化发展的方向,不选;B 和 C 与材料无关。 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 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 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 10.“七夕节”虽然是我国地地道道的传统节日,但似乎越来越缺少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 像西方舶来的“情人节”,商业味也越来越浓郁。鲜花化妆品、烛光晚餐……这一趋向给我们 的警示是 A.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文化创新应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C. 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防止推崇外来文化 D. 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 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 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文化创新不能古兽本民族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C 错误。答案为 D 【点睛】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于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坚持继承传统,推陈 出新,一方面,文化创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追求。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需要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 流、借鉴与融合。 11.2017 年 3 月,历时 3 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 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 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许多美国观众 为之震撼,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故①② 符合题意;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错误,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故本题答案为 A。 12.“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在第 41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鼓浪屿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强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 A. 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B. 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C.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研究人类文 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 化财富,B 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A 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 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 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D 说法错误。本题选 B。 13.教育部发布《关于 2018 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 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 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 合理性在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 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教育是 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①③适合题意;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是 错误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要积极主动地感悟先进文化,④错误;故选 B。 14.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 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 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精妙地概括了我国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状 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 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大地宽广而辽远,可谓气象万 千,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 美,①③项符合题意;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深切体验不同的审 美意境,②项说法错误;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不能决定各具特色 的地域文化,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 【点睛】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 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 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15.“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 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 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 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②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民族节日 的意义,①与题意无关;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④说法错误。本题选 B。 16.电影《芳华》自上映以来,不仅票房形势大好,更是开拓了新的观影人群,吸引中老年人 纷纷走进影院。对于观众的支持,导演冯小刚表示:“将一如既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 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文艺创作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求才能让艺术永葆生命力 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将一如既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说明文艺创作应坚持经 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②④符合 题意;题干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无关,①排除;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让艺 术永葆生命力,③说法错误。本题选 D。 17.新年伊始,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节目选用精美文字,用最平实的情 感业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用诵读的方式传递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 ③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功,②题肢错误,不选。发展 文化事业是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题肢错误,不选。①④题肢符合题意, 入选。 18.家规是孩子行为培养的根基。老北京也有很多家规,例如: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 不许搅菜碟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不称长辈您;不许说瞎话儿;未嫁姑娘不许站 在窗前往 外看……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固守传统,独树一帜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摒弃传统,顺应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②中固守传统的说法错误,④中摒 弃传统的说法错误,都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9.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通过抖音,可编辑短视频分享生活,也可在这里认识朋友,了解 歌曲和奇闻趣事。近日,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对此,人们在文化 消费时应该 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先进文化 ②提高眼力,辨别不同文化影响 ③改进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④加强修养,提升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说明人们在文化消费时应该提高 眼力,辨别不同文化影响,加强修养,提升文化审美品位,②④符合题意;①是从文化生产 者角度提出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是因为文化市场的 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20.“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 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 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在“天人合一,顺时而食”及“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某食品企业推 出不同的时令点心,这表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①正确;民族文化的传承 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观点错误,②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材料 中的食品企业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生产经营,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④ 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 21.2017 年 12 月 14 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 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 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 起共鸣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 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 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了人 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②项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项说法 错误;正确选项为 B。 【点睛】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 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 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 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 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 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2.改革开放 40 年孕育而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是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 承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新内涵的体现。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换其核心内涵 ③核心随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④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精神是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 党人在新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新内涵的体现”,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①④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会随 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其核心内涵是不会变的,②③说法错误。本题选 B。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 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 要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关系,先继承然后发展  ③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说法错误,大力发展文 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属于政府职责,排除;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 及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排除; ③说法正确,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 党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③入选; ④说法正确, 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故入选。故选 C。 【点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措施: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 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 (4)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 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 精神;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要 积极创新. (6)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 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4.“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中华先民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我 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要认真审慎分析传统道德规范,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②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就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对待中华传统 道德规范,要认真审慎分析,有鉴别地加以对待。要把优秀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中“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中华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 2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写字教育”,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 化没落”现象。之所以要“加强写字教育”,是因为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文化得 以延续的根本原因,③说法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④ 中“决定作用”说法错误;之所以要“加强写字教育”,是因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 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②符合题意。本题 选 A。 【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 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 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 为世界所仅有。 26.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 34 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 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打破传统,独树一帜 C. 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计师将我国的传统汉字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设计了我国 34 个省市 的图形字体,体现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A 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了对于传统汉字 文化的继承,B 中“打破传统”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 排除;题干 没有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 排除。本题选 A。 27.2018 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提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 礴精神力量。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传播并渗透中国的价值观 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承袭中华优秀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②选项中“渗透中国的价值观”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不仅要“承袭中华优秀文化”,同 时要有所发展、创新。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可以为人 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故①入选。《报告》指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能够 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故③选项入选。选 A。 28.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 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文化,①符合题意。网络语言登 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④说法符合题意。②材 料没有体现。③说法不对,不是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定位】大众传媒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网络语言的出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中“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 媒体采用”,反映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文化,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大 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9.《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 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家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 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这体现了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史书典籍记载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 的精神纽带,③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 经验的具体体现,①④符合题意。本题选 C。 30.到 2020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发展先进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④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正确做法,①②符合题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 能等同于发展先进文化,③错误;我们要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思想而不是各种文化 思想,④错误。故答案选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道大题 5 小问,共 40 分。请在答卷上作答。) 31.2017 年 12 月 3 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热播。节目从题 材选择、节目模式和内容表现等方面都选择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万里挑一精选的国宝让 观众看到的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节目设计大胆,将“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 相结合,采用综艺、戏剧、纪录片等多种表达形式,邀请文物专家权威推介,邀请娱乐明星 和老戏骨以国宝守护人的名义演绎关于文物的故事;通过平易近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 的节目形式,用现代技术更加炫酷地展示,动员现场观众投票评选,让文物、文化真正走进 观众的心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年轻网络族群到年长的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全方位地掀起 了一波历史文化热潮。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选择国家顶 级文物,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国家宝藏》节目设计大胆, 将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相结合,对文物进行了演绎,使得传承的形式得到了创 新。③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宝藏》平易近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口 味,注重互动性,深受观众的喜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节 目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级宝藏更加炫酷地进行了展示,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成功的原因。考查学生对文 化创新、中华文化、大众文化等知识的掌握,难度一般。据材料可知,“万里挑一精选的国 宝,让观众看到的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是该 节目成功的原因之一;“节目设计大胆,采用综艺、戏剧、纪录片等多种表达形式,邀请文 物专家权威推介,邀请娱乐明星和老戏骨以国宝守护人的名义演绎关于文物的故事”,说明文 化创新也是该节目受欢迎的原因;“通过平易近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节目形式”,说 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是该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根据分析整理成完整答 案即可。 3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材料一英雄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指路明灯。在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义无反顾,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也创 造了今天的中国。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可诋毁,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精神高地,崇尚英雄 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二近年来,恶搞文学影视作品之风兴起。恶搞不仅染指我国古代经典名著、英雄故 事、而且对那些具有主旋律意蕴、被称为“红色经典”的作品也颇为“偏爱”,如电影《闪闪 的红星》《林海雪原》《洪湖赤卫队》,歌曲《黄河大合唱》《十送红军》《长征组歌》等。各种 恶搞者以网络为载体空间,以追求快乐为直接目标,颠覆严肃的文艺叙事和历史主题,彻底 消解原作的积极意义,在颠覆、解构红色经典中掀起一次次狂欢。恶搞作品短时间内赚取了 不少点击量,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的合理 性。 (2)针对恶搞“红色经典”的行为,有观点认为“纯属娱乐,并无恶意,不需理会”,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批驳这一观点。 【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英雄爱国、团结、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 的价值追求。崇尚英雄有利于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 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2)①文化创作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恶搞“红色经典”颠覆红色经典的价值取向,污染文 化环境,危害社会,不利于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红色经典承载关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记忆,恶搞“红色经典”是对红色经典文化价值的否定,损害文化自信, 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③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恶搞“红 色经典”误导人们的价值判断,不利于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也可得分)④恶搞作品的出现是文化市场 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的体现,国家对文化市场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倡导主旋律。(若考生 从其他角度答题,凡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崇尚英雄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 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1)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 的根与魂”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民族 精神的知识”,理解这一知识范围的具体内容;其次,要注意理解“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 族的根与魂”的含义,将其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联系作答。依据材料信息“在中华民族最 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义无反顾,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今天的 中国”,可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三精一魂”角度分析作答;也可以从民族精神 的品质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角度,说明崇尚英雄有利于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本题要求考生针对恶搞“红色经典”的行为,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批驳“纯属娱乐,并 无恶意,不需理会”的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设问指向,明确“纯属娱乐,并无恶意, 不需理会”是错误的;其次,要将其与所学文化生活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说明这种思想的 消极影响,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措施。解答时,可从文化创作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角度, 说明不利于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红色经典承载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 史记忆角度,说明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说明不利于 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恶搞作品的出现是文化市场 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的体现角度,说明国家对文化市场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倡导主旋律。 33.从古至今,通商先得通话。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语言先行,才能打破藩篱,让文化直 抵人心。丝绸之路璀璨的历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从 14 世纪开始,就有外国汉语研究者, 编纂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培养了一批会说汉语、理解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在他们的助推 下,古丝绸之路商贸兴盛繁荣,人文交流源源不竭,绘就了一幅恢宏壮美的丝路画卷。而今,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一股热潮。汉语成为助推“一带一路” 倡议的催化剂,成为加快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更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海 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看似最“软”,却是思想之舟舆,不仅“达意”,还能“表情”,可 以“通事”,更能“通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汉语既是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又是联通丝路沿 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 (2)请为汉语的推广提两点建议。 【答案】(1)①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汉语的传播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与传播。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传播有利于沿线各国打破藩篱,凝 聚共识,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发展。 ③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的交流传播有利于沿线各国正确处理彼此矛盾分歧,维护沿 线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建设“一带一路”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 ④文化影响人,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增强共同推动发展 的精神力量,激发沿线各国人民增强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动性、创造性。 (2)①利用各种传媒进行宣传,加快汉语的传播与推广。②开设汉语学院,拓宽汉语传播的 途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汉语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传播 的载体、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1)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汉语既是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 又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知识范围,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 审好设问的指向,把握住关键词“汉语”,理解教材中与“汉语”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理 解“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又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的内涵,将其与“汉语” 这种文化形式联系起来。解答时,首先要从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分析,说明汉语的传播推动 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其次,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 汉语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为建设“一带一路”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从文化对人的 影响角度,说明激发沿线各国人民增强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动性、创造性。 (2)要求考生为汉语的推广提两点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在解答时,要注意审好设问要求, 把握其中的关键词“汉语”的推广、两条建议,所答应符合题意。考生可从文化传播的途径、 手段等角度做具体分析,如利用各种传媒进行宣传、开设汉语学院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