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9讲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9讲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017·全国卷Ⅰ,15)(2016·上海卷,13) (2016·天津卷,6)(2015·江苏卷,6) (2015·广东卷,25)(2015·山东卷,25) 本讲试题多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考查,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 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党和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重要精神,加深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的理解和运用;结合精准扶贫等热点问题,分析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分值:4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作用: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 ) 解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也存在差异。同样是在公有制企业中,不同企业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 2.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 ) 解析 按劳分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分配方式。 3.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 ) 解析 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所得是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参与分配,所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 ) 解析 按生产要素分配,强调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谁获得的收入就多,可能拉大收入差距。 5.居民购买的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 ) 解析 劳动收入主要包括按劳分配所得和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得,利息所得是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 6.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的分配形式都属于按劳分配。( × ) 解析 按劳分配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公有制经济中的技术入股、股票分红等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7.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 ) 解析 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说法正确。但是,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一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例1] 日前,我国居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动混合型收入和技能声誉型收入等。居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的根本原因是( B ) A.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 C.我国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方式 D.我国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 解析 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居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二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围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公有制经济 按生产 要素分配 劳动 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资本 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 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和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 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例2] (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B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 用股权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股权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B项正确;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项不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材料说的是“各类企业”,C项不选;D项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 三 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言的。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2.非劳动收入:一般分为三类,即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要素收入是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 [例3] 农民李某以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某民营企业,并到该企业打工,年终时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年终奖和9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入 ②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1万元年终奖属于按劳分配收入,9万元分红是凭土地所有权获得的 ④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1万元年终奖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是合法的劳动收入,9万元分红是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获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项。 各种收入的区分 (1)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私营、外资企业的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3)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1.(2016·上海卷)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C )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 解析 “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是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C项当选;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项中的分配方式,D项不选。 2.(江苏卷)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B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未涉及投资风险降低,排除②;材料体现的是初次分配,排除③。故选B项。 3.(2018·安徽芜湖模拟)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农民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②体现了按劳分配的作用,排除②;“土地换股权”模式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③错误。故选D项。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它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既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又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要求 ①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 ) 解析 通过财政补助提高医疗补助标准是再分配维护公平的体现。 2.逐步实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工资差距。( × ) 解析 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 3.(全国卷)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能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 解析 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会减少企业收入,影响劳动者报酬的提高。 4.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 ) 解析 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会导致个人收入水平降低,不利于提高人民幸福程度。 5.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 ) 解析 提高效率是维护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6.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 ) 解析 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 7.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 ) 解析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 × ) 解析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一 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公平 1.多角度把握收入分配公平 角度 作用和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特征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 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 2.全面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初次分配(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再分配领域: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4)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 [例1] (2018·安徽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解析 解答本题,应结合材料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另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应注意从初次分配、再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③在收入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在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④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措施 (1)原因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措施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③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⑤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⑥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 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 (1)一致性(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1)宏观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微观上: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例2] 在讨论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小明建立了一个知识结构图,并在不同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下图所示)。但是下列四项措施中能够解决对应环节问题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它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鼓励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并不是解决居民普遍贫穷、实现部分居民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排除①;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②错误;④中“平均分配”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 1.(2018·湖北黄冈高三质检)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做好收入分配的调整。为此,政府要( A ) ①增加就业岗位,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③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 ④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消费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③错误;④中“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的说法错误。故选A项。 2.要加紧研究低收入群体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以及其他相关改革。此改革是基于( A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以实现社会公平 ②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纽带和桥梁 ③建立和完善分配制度,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不是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①错误;③是措施而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网友“风轻轻”: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网友“雨霏霏”:他年收入100万元,我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元,我年收入还是2万元,人均年收入102万元。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针对两位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观点从正、反两方面逐一分析,然后依据相关知识逐一分析,要注意分析的全面性。前者看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关系,但没有看到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作用;后者看到了经济发展带来收入差距拉大,没有看到国家分配政策可能进行的收入分配调整。 答案 跟帖一: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才能为“收入倍增”奠定物质基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跟帖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例] (山东卷)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 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误区一 夸大提高医疗补助标准的作用 误区二 混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误区三 混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解析: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排除A项;国务院决定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国家财政支出,属于再分配,不属于初次分配,排除B项;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项符合题意;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属于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政策,D项错误。 [规范答题] C 正确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主要针对农工建商运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不能过大。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针对全社会)。再分配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再分配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但也要注意效率问题。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旨在使全体人民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代际公平,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其经济学依据是( B ) ①财政政策在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②国有经济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③再分配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④初次分配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消除收入差距是平均分配的表现,①错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再分配的重要环节,④错误。故选B项。 课时达标 第9讲 1.某国有企业职工张某,一直积极工作,其收入一直是同岗位中比较多的。但因企业效益下降,2017年他的工资水平也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B ) ①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们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 ②该国有企业并没有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③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化,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④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影响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张某积极工作,其收入在同岗位中较多,体现了①;因企业效益下降,张某的收入受到影响,说明工资水平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项。 2.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B )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解析 我国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B项当选;虽然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直接决定的,A项不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C项错误;D项强调的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3.下表为某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税后收入(单位:元),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 D ) 项目 年度 工资 奖金 企业 分红 专利 其他 投资 合计 2016年 48 000 15 000 2 000 15 000 5 000 85 000 2017年 50 000 20 000 3 000 17 000 3 000 93 000 ①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增加了8 000元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③该工程师的收入受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④我国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该工程师收入中的企业分红、奖金等收入都会受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③正确;由题意可知,我国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正确;该工程师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增加了(50 000-48 000)+(20 000-15 000)=7 000元,①错误;②与题意无关。故选D项。 4.伴随网络购物的兴起,网店竞争日益激烈,新兴职业“网店促销员”诞生了。他们有着更专业的网络称呼——“淘客”。淘客们首先要与网络卖家达成协议,商量提成比例,然后通过网上论坛、博客、社区等各种渠道向网友推销该网店的商品,成功交易后便可从卖家处拿到佣金。淘客算是现实世界里的中介行为在虚拟网络中的延伸。淘客们获得的收入( D ) A.来源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B.来源于流通服务带来的产品增值 C.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D.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解析 淘客们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来源于推销商品付出的劳动,D项当选,排除A、B两项;按劳动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排除C项。 5.(2018·天津河西高三模拟)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此数值越趋向于1,收入差距越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偏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 B ) ①实行按劳动要素分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实行按劳分配政策,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②中“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表述不是按劳分配的正确的表述。故选B项。 6.(2018·江苏常熟中学调研)2017年全国多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一举措有利于 ( D )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 ②收入分配公平,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③通过再分配手段,缩小收入差距 ④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创新转型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属于再分配,而材料强调的是初次分配,排除①;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处于初次分配,排除③。故选D项。 7.2018年个税改革将成税改最大看点。新一轮个税改革的方案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适时增加教育、房贷利息、养老等专项扣除项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 C ) ①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②调节过高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③优化税种结构,避免重复征税 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中“消除收入差距”的表述错误;③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8.在海口举办了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若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传导路径是( D ) 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 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纳入按劳分配的人数增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经济效率提高 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减少→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与按劳分配不能等同,②错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不会导致高收入者减少,③错误。故选D项。 9.(2018·安徽安庆一中高三一模)某地对科技转化收益按照3:6:1的比例进行分配,即30%由市农业科学院统筹用于奖励技术支撑人员,60%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10%用于科技创新专项研究经费。这一比例将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这表明( C ) ①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③尊重知识、人才和创造,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旨在实现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②错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④错误。故选C项。 10.“十三五”规划建议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平衡性、包容性。平衡性包含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包容性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来分享。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目标的是( C ) ①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③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④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过高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实现“平衡性”的目标,③当选;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过高收入,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实现“包容性”目标,④当选;材料中的“平衡性”和“包容性”是追求公平的体现,①是追求效率的体现,不选;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内容,②错误。故选C项。 11.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有( A ) ①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②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保持物价持续下降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物价不能持续下降,否则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③错误;④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不符合这一理念。故选A项。 12.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这表明政府的转移支付( C ) ①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 ②从根本上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贯彻落实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与居民收入的增加没有关系,且不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的根本保证,②错误;政府的转移支付属于再分配的范畴,不属于个人收入分配,排除④。故选C项。 13.(2018·全国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各省份之间差异仍然比较明显。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发改委会同21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出台了《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2017年6月15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称,《工作安排》明确了4方面19项重点工作,包括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夯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答案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和体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整体缩小,但是各省份之间还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4.(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统计表 2016年 人均可支 配收入 比2012 年增长 扣除价格因 素实际增长 年均实 际增长 全国居民 23 821元 44.3% 33.3% 7.4% 城镇居民 33 616元 39.3% 28.6% 6.5% 农村居民 12 363元 47.4% 36.3% 8.0% 注: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2012年下降0.16。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答案 (1)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虽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在缩小,但农村居民收入仍然偏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明显。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财产权益。②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扩大农村生产支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