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考点53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
考点53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知识延伸 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否定自身的根源。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种因素。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并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就发生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新事物。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肯定”和“否定”与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有何不同? (1)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是指赞成、同意、承认、一定等,而“否定”是指反对、不同意等。日常生活中这两个词都是人们主观上对某一事物所采取的态度、立场,是从外部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 (2)哲学上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的“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3)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肯定”“否定”只反映人们对事物发展的现象的、表面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真正从事物自身、从本质上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 (2)特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误区警示 “扬弃”≠抛弃 (1)辩证的否定作为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也就是说,新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2)正因为有克服有抛弃,旧事物才会发展成为新事物;也正因为有继承有发扬,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才有联系。新事物如果抛弃了旧事物内部的一切东西,割断和旧事物的一切联系,就不可能发展。 (3)认为“扬弃”就是抛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依据: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②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知识延伸 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的理解 (1)所谓肯定的理解,是指要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即对现存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的肯定。 (2)所谓否定的理解,就是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变化,着眼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所孕育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新事物的产生和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客观趋势去理解。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是迟早要被否定的。简单讲,就是现存事物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必然要灭亡。 不能认为辩证法的本质就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二者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但二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①依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方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角度)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角度) !误区警示 不能认为创新就是敢想敢干,敢想敢干就是创新 树立创新精神需要敢想敢干,但绝不止于此,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有机结合。总之,不顾客观规律和 客观条件,只知道蛮干,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 创新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 (1)创新要求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2)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 (3)创新要求否定,但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的作用 (1)创新作为一种革命性和批判性的活动,它需要怀疑与批判精神。怀疑与批判,就是以辩证否定的观点来对待一切,要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这是创新的内在要求。 (2)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待于扩展与深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绝对”“永恒”之类的东西。因此,对待一切事物都应该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不要为成见和权威的观点所束缚。创新是对已有认识的突破与超越,因此,创新一刻也离不开怀疑与批判精神。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无论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还是物的要素,科技创新都能提升其品质,并且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的效率。 (2)创新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延伸 不能认为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1)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创新改变了资源的组合方式与投入方向,创造出资源新的价值;创新生产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提供了新的消费对象或方式。因此,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因此,创新必须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联系的全新的事物。 正确理解科技创新的作用 (1)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力量,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力量,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2)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地位,才能牢牢把握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所以,加快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创新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知识延伸 正确理解我国当前的制度创新 (1)制度创新的含义。制度创新就是指为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进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2)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制度。 它的实质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延伸 正确理解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这就决定了那时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是朴素的、直观的、猜测性的。到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的发展与其相适应,而科学的起步是由分门别类地收集资料开始的,这就使人们形成了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到了现代社会,大工业的出现、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取代旧的思维方式。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是思维方式的基础,正是实践的创新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创新。 (2)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成果。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创新对民族、国家和政党的作用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②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权。因此必须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③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考向一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2)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然的、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又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其存在的合理性就会逐渐丧失,由原来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这时,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就逐渐发展为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于是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事物便由旧质向新质转化。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我们对旧事物要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2)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因此新旧事物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辩证的否定并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抛弃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就是说,被否定的只是旧事物中过时了的、消极的东西,对于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则肯定和保留,并加以改造、提高、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典例1】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替代。虽然珠算申遗成功对于缓解珠算在传承中遇到的困境会起到重要作用,但还应该不断挖掘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价值。关于珠算的发展,下列看法中最恰当的是 A.坚持辩证的否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对珠算的真理性认识因人因时而异 C.坚持全面的观点,全盘继承 D.坚持联系的观点,海纳百川 【答案】A 考向二 多维角度透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看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反对因循守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从辩证法角度看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从认识论角度看 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典例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50多年来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梁祝》的成功表明 ①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②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 ③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④艺术创新离不开辩证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体现了③④。 考向三 全面认识创新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1.理论创新是先导。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2.制度创新是保障。 理论、科技、文化都受到制度的制约,与此相应,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也必将受到制度创新的制约。因此,唯有制度创新,才能为其他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科技创新是动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的作用。 4.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文化创新的着力点在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又是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滋养源泉。 【典例3】回顾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他方面的创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理论上的创新为前提的。这说明 A.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C.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和变革具有决定性作用 D.只要有理论上的创新,就会带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答案】A 考向四 创新的作用 【典例4】近年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创新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①错误,②正确;材料体现了创新对科技的促进和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③入选;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1.漫画《方式一变,效果立现》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创新要开拓思路解决问题 ②创新要敢于否定消极因素 ③创新要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④创新要批判落后思想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刘邦率军攻入咸阳,打的是除秦苛法的旗号,但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出于维护秩序的需要,又逐步恢复了旧有的法律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九章律》为核心的法律制度,这就是历史上“汉承秦制”说法的由来,它告诉我们 ①政治人物应该讲诚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②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内在的继承性 ③任何变革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对前人经验教训的扬弃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9世纪英国诗人布莱克说:“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的。”这启示我们 ①树立创新思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束缚 ②用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否定的思维看问题 ③要有批判精神,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对事物否定的理解中也包含肯定的理解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亊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有事物的“扬弃” ④事物的发展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① D.③④ 5.绿色消费热使企业对绿色产品趋之若鹜,“漂绿”也随即应运而生。现在“漂绿”一词,专指某些公司或项目假借绿色环保之名蒙蔽公众,其实别有所图,甚至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穿上的是“绿马甲”。要打击穿上“绿马甲”野蛮生长的企业,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善于 ①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客观的本质联系 ②从虚假的人为联系中发现真实的自在联系 ③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透过内在的真实联系揭示外在的虚假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某商人带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注重创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②敦本务实,要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③知难而进,勇敢面对前进中的挫折考验 ④不破不立,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界相关专家在谈到屠呦呦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表示,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照亮原创性成果的前路,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学难题作出贡献。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凭借这款简单、耐用、低价的汽车,福特很快便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68%的份额。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出现了重大变化,福特却继续拼命生产T型车而不愿推出新的车型,最终濒临破产。福特的教训告诉我们 ①要注意坚持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 ②要敢于挑战传统,破除已有思想观念 ③事物只有在辩证否定中才会不断发展 ④要敢于坚持求新求异,不断突破常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物质的客观性 ④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由错误到正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会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不断丰富“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上述观点强调 ①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能引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唯一动力 ④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每天清晨,列车自动“清醒”,在完成牵引、制动等多项检测后,开始在轨道上自动运行,车上没有司乘人员,列车精准地停在站台上,报站、开门均自动完成……2018年1月,首条搭载我国自主开发的无人驾驶系统的“云轨”线路在银川通车运行。这表明,创新 A.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C.推动人类思维发展 D.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12.某地芒果行销海内外,近年来当地果农瞅准了顾客希望全程追踪水果品质的消费心理,开始试水认领芒果树,使顾客获得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果农也借此多挣了好几倍的钱。从“卖果”到“卖树”,极具创新的芒果营销说明 ①打破思维定式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思维的变革决定着联系的构成方式 ③客观条件的变化左右的思维的变迁 ④创新有的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擎,结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着力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融合,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创新驱动发展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工作重点 ②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③创新发展要善于把握联系推动事物发展 ④创新发展面临各种矛盾是我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到五大发展理念……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这体现了 ①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目的 ③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理论创新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某原创音乐基地以“敦煌”作为音乐专輯的选题,让传统文在与音符的碰撞中找到了全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平衡。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 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让传统文化成长有了现代土壤,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当年轻人走近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时,传统文化便在互动中注入了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增强着文化自信,又何愁不能“活”在当下、美在当代?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该音乐基地是如何实现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1.(2018·江苏政治)在保留周围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础上,内嵌现代木质结构,将古色古香和现代气息相结合……在旧城改造中,某地通过构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间,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④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江苏政治)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江苏政治)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5·江苏政治)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信誉。截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四川文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5·四川文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7·全国卷2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8.(2015·海南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 9.(2015·安徽文综)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A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方式一变,效果立现》启示我们敢于否定消极因素,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①②适合题意;③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辩证的否定观。历史上“汉承秦制”说法的由来,告诉我们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内在的继承性,任何变革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对前人经验教训的扬弃,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5.B【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不管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故②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找出那些穿上“绿马甲”野蛮生长的企业,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客观的本质联系,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故①③符合题意;④错误,透过外在的虚假联系揭示内在的真实联系。故本题选B。 6.A 【解析】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要知难而进。④选项中“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题目中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注重创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要敦本务实,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①②入选。选A。 7.A 【解析】“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照亮原创性成果的前路”说明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着,①正确;“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学难题作出贡献” 说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关问题,③不选;“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不属于辩证法道理,④不符题意,故本题选A。 8.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福特之所以会由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的位置走到濒临破产的边缘,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因循守旧,因此,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要坚持用辩证的否定观来看问题,不断促进自身发展,①③可选。并非所有的已有思想观念都要破除,同时,坚持创新也不意味着要不断突破常规,②④不选。答案为A。 9.A【解析】题中材料“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科研的重大突破,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客观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项中改变物质客观性的表述是错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④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选A项。 10.C【解析】此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会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不断丰富“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上述观点强调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①④正确;②中的“引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说法错误,排除;③中的“唯一动力”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3.A 【解析】②④ 选项错误,这两点均不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的。题目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从而,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创新驱动发展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工作重点,创新发展要善于把握联系推动事物发展。故①③选项入选。选A。 14.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这体现了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③适合题意;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②是错误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15.【答案】①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題、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②年轻人密切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实际,注重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经典文化的内涵,为经典文化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创新经典文化传承方式;开拓经典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激发了经典文化的发展活力。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该音乐基地是如何实现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理解本知识范围的具体知识内容;其次,要注意审读材料信息,把握关键语句,将其与所学哲学原理的内容及方法论联系作答。依据材料信息“让传统文在与音符的碰撞中找到了全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平衡”“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可与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联系作答;再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年轻人应密切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实际,为经典文化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开拓经典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直通高考】 1.D【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某地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既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合理成分,也增添了现代生活的积极因素,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材料未体现①②两项。答案为D。 4.A 【解析】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整体,高铁的整体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作为高铁发展的部分,其创新发展也会推动中国高铁的发展。答案为A。 5.D 【解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个过程,说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同时说明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并没有强调谁更重要,不能说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②④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内部结构优化时,大于,否者,会小于,故排除。 7.【答案】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解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主要观点是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因此回答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主要应从科技工作者具有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角度展开进行回答。 8.【答案】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②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 ③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审设问,确定理论分析角度是认识的发展和创新的作用,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可以考虑认识工具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归根到底由实践决定的。其次审读材料,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大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考虑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9.【答案】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属于如何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