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阜新实验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对于水,化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结构,物理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热运动。而孔子在水边由眼前的水流不息想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运动不已,感叹“逝者如斯夫”;老子则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得出柔弱刚强的一般结论。材料表明(  )‎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 ‎②哲学研究具体科学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年7月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该发现由我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高原宁表示:“发现该粒子仅仅是个开始,由两个甚至是三个重夸克组成的重子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这一研究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能够把观念变成现实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7年3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取决于﹣﹣“上帝掷骰子”。也就是说,大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不是环境因素和遗传,而真的是因为运气不好。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观点中体现“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万物在概念中运动 ‎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④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该剧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诸如反腐、拆迁、啃老等热点问题,基于生活原型塑造了达康书记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借助侯亮平这一生活中少有的完美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英雄情结和社会理想。从哲学的角度看(  )‎ ‎①该剧的创作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相辅相成 ‎②该剧的创作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该剧中侯亮平这一虚构的形象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该剧中侯亮平这一虚构的形象源于作者的社会理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8年我国将针对各类商品房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这一政策体现了(  )‎ ‎①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其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③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把各类住房需求区别开来 ‎④不同类型的商品房需求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攀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②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③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7 年1 月1‎7 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以世界经济的大海作喻:“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C.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 D.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10.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11.下列四句理财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理财名言 体现的哲理 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 ‎100%理财资金=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股票有涨有落,信心会直接影响你的判断力和收益 积极投资时,要把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事物空间布局不同会引起质变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12.一直以来“剪刀手”是很多人拍照时的惯用手势。但是最近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提醒广大网友,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有可能被盗取指纹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都存在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②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 ‎④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图(如图)。这一部署(  )‎ ‎①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②告诉我们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表明事物的运动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符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3岁看大,7岁看老”是我国自古至今流传的一句俗语,现代科学证明,这一认识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看法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条件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特征始终存在于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之中 ‎④这一规律是建立在古代人们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正确认识之上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三权分置”逐步取代“两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创新,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能够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大意义。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坚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这种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一定条件下,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 ‎②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③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把握整体 ‎④正确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材料表明(  )‎ ‎①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进其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 ‎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0.‎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份世界一流大每和一流学科(简称”)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大学”建设,意在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出特色,差别化发展,让每所优秀大学都有自己的“绝活”。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认识到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全面分析矛盾、揭露矛盾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只有把握个性与共性的联结,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201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②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的事物中包含着这类事物的共性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因范围和发展相互转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积弊,个别办事窗口仍然难改。门好进、笑脸迎,可事还是难办,这样的软钉子,群众还能碰到。如何建立科学的评议机制?某区请服务对象和群众打分,探索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评优”变成“评差”之后,窗口办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这个事例说明(  )‎ ‎①惯性思维容易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②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 ‎③只有打破惯性思维才会取得新突破 ‎④创造性思维帮助人们改变事物的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理论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这表明 ‎(  )‎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北京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院迎来了30年来的第四次更名。1988年,这里挂上了环境保护局的牌子;10年后,这里更名为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这里成为环境保护部。2018年,这里将挂上生态环境部的牌子。我国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折射出环保治理不断升级,这佐证了(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人能改变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 ‎④人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中共中央在北京、山西、浙江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存在发展 ‎③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实践发展 ‎④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20分)‎2017年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时发表讲话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 第一,相信自己。中国人是了不起的。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拼出来的。‎ ‎ 第二,相信香港。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占得发展先机。“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债券通”都在香港试点。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中把握机遇,促进本地创新创业,开发新的增长点,它定能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 第三,相信国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科技实力日益强大,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分析祖国和香港的发展之路。‎ ‎27.(18分)推动文化繁荣,引领文化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现代级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光明日报》评论说,《朗读者》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节目,它是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的文艺表现形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慢综艺”节目。《朗读者》每期节目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真实故事,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震撼心灵,不仅是“我读你听”,更多的是一起分享,是情感的互动。《朗读者》节目里,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人生故事激发的正能量,以及朗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朗读者》能够赢得观众,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节目的高品质和思想内涵。‎ ‎ 从《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这两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 ‎(2)请你就综艺节目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8.(12分)联丰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脱贫技能,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联丰村认真分析全国各地的脱贫成功做法,得出了脱贫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经验。在这一经验指导下,联丰村通过兴建文化礼堂,开展了“新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等一系列扶志扶智主题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内生动力,短短几年,该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 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联丰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阐明联丰村是如何实现脱贫的。‎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阜新实验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对于水,化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结构,物理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热运动。而孔子在水边由眼前的水流不息想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运动不已,感叹“逝者如斯夫”;老子则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得出柔弱刚强的一般结论。材料表明(  )‎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 ‎②哲学研究具体科学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解答】①符合题意,从题中看出,化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结构,物理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热运动,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观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研究具体科学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符合题意,从研究对象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是对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普遍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从题中看出,老子和孔子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水进行研究;‎ ‎④不符合题意,题目信息强调了哲学和具体科学对水的研究角度问题,而④强调的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突出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题目材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要准确解读题意,还要夯实教材基础知识。准确识记和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特别是二者的区别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2.‎2017年7月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该发现由我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高原宁表示:“发现该粒子仅仅是个开始,由两个甚至是三个重夸克组成的重子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这一研究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能够把观念变成现实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解答】①表述错误,意识不能把观念变成现实,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观念变成现实;‎ ‎②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发现该粒子仅仅是个开始,由两个甚至是三个重夸克组成的重子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这一研究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C。‎ ‎【点评】该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对“双粲重子”‎ 认识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对应合适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3.2017年3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取决于﹣﹣“上帝掷骰子”。也就是说,大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不是环境因素和遗传,而真的是因为运气不好。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 ‎(2)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这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解答】A不合题意,题中认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取决于“上帝掷骰子”的说法,其实是将“上帝”作为万事万物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不是唯物主义;‎ B不合题意,题中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C不符合题意,题中认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取决于“上帝掷骰子”的说法,其实是将“上帝”作为万事万物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不是唯物主义,更谈不上是哪一种唯物主义;‎ D符合题意,题中认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取决于“上帝掷骰子”的说法,其实是将“上帝”作为万事万物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涉及辨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辨析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解答此题,考生要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才能根据哲学知识判断应该选择哪个选项是正确的,难度适中。‎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观点中体现“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万物在概念中运动 ‎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④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强调的是“形”(即物质实体)与“精神”(人的精神、思想)的关系,即反映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表明“存在”是可以“被感知”的,反映了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②③不合题意,“万物在概念中运动”、“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体现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无直接关系。‎ 故选:D。‎ ‎【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正确把握题干的主旨,围绕主旨选择选项,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5.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该剧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诸如反腐、拆迁、啃老等热点问题,基于生活原型塑造了达康书记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借助侯亮平这一生活中少有的完美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英雄情结和社会理想。从哲学的角度看(  )‎ ‎①该剧的创作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相辅相成 ‎②该剧的创作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该剧中侯亮平这一虚构的形象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该剧中侯亮平这一虚构的形象源于作者的社会理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对事物的反映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而且有所选择、取舍的。‎ ‎②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解答】①错误,“相互决定”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 ‎②③符合题意,“该剧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诸如反腐、拆迁、啃老等热点问题,基于生活原型塑造了达康书记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借助侯亮平这一生活中少有的完美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英雄情结和社会理想”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错误,该剧中侯亮平这一虚构的形象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人民的名义》”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需做到哲学理论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 ‎6.2018年我国将针对各类商品房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这一政策体现了(  )‎ ‎①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其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③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把各类住房需求区别开来 ‎④不同类型的商品房需求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针对各类商品房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把各类住房需求区别开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该项,排除;‎ ‎④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此项无关;‎ 故选:B。‎ ‎【点评】该题属于体现类选择题,用“针对各类商品房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来考查学生对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其哲学道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7.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 ‎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说法错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相同,但是绝非是必然不同。‎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8.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攀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②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③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正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答】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来自于战争实践,因此,军事活动的出发点应是战争的实际情况;‎ ‎②‎ 正确,毛泽东重视情报的收集,能够根据地方在不同时期的部署和动向,灵活调用部队,决定军事部署,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用兵如神。这是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的体现;‎ ‎③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非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意识不起决定性作用;‎ ‎④正确,毛泽东及时把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说明其正确认识了战争的规律,并根据战争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了规律,因此做到了用兵如神;‎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中等。我们做每一道哲学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9.‎2017 年1 月1‎7 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以世界经济的大海作喻:“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C.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 D.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分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解答】题中“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强调了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也体现了物质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A不合题意,“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不合题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符合题意,“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强调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具有客观性;‎ D不合题意,“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故选:C。‎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10.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①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受到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水平能力的制约。最根本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 ‎【解答】A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错误,哪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C符合题意,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认识的因素、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11.下列四句理财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理财名言 体现的哲理 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 ‎100%理财资金=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股票有涨有落,信心会直接影响你的判断力和收益 积极投资时,要把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事物空间布局不同会引起质变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联系具有条件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①树立正确的意识。‎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原理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激变论与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③要坚持适度原则 ‎【解答】“信心会直接影响你的判断力和收益”说明了意识的作用,对应①;‎ ‎“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这一观点强调了应抓住时机,积极促进事物的质变,对应②;‎ ‎“100%理财资金=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强调了理财方案的选择应注重理财产品保持合理优化的结构,体现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观点,对应③;‎ ‎“把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反映了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联系,反映了联系的条件性,对应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哲学道理对应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每一则名言中的关键词,把最明显的先对号入座,再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的顺序。‎ ‎12.一直以来“剪刀手”是很多人拍照时的惯用手势。但是最近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提醒广大网友,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有可能被盗取指纹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都存在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②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 ‎④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解答】①表述错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不都是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②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此项无关;‎ ‎③④符合题意,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有可能被盗取指纹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告诉我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13.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图(如图)。这一部署(  )‎ ‎①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②告诉我们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表明事物的运动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符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及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③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④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解答】①④正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图。这一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错误,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才引发质变;‎ ‎③错误,事物的运动不一定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前进的上升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14.“3岁看大,7岁看老”‎ 是我国自古至今流传的一句俗语,现代科学证明,这一认识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看法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条件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特征始终存在于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之中 ‎④这一规律是建立在古代人们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正确认识之上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解答】①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人的认识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符合题意,“3岁看大,7岁看老”,从3岁孩子、7岁孩子身上,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由此可见,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条件;‎ ‎③符合题意,“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特征始终存在于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之中;‎ ‎④表述错误,这一认识是建立在古代人们对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以“3岁看大,7岁看老”‎ 这一我国自古至今流传的一句俗语为命题背景,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要紧扣材料信息内容进行判断和选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5.“三权分置”逐步取代“两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创新,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能够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大意义。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坚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辩证否定观原理 ‎1.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论。‎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题干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回答,该项是辩证唯物论角度作答,故不合题意;‎ ‎②符合题意,“三权分置”逐步取代“两权分置”,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大意义这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符合题意,“三权分置”逐步取代“两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④不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偏重于如何做方法论意义。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辩证否定观原理 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解答时需特别注意题干“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的规定。‎ ‎16.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这种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一定条件下,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 ‎②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③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把握整体 ‎④正确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部分影响整体、量变与质变 ‎1、部分影响整体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②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解答】①说法错误,在任何条件下,整体和部分都不是一回事;‎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 ‎③符合题意,“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把握整体;‎ ‎④说法正确,“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说明要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 故选:D。‎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1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材料表明(  )‎ ‎①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进其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运动的内因。‎ ‎2、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解答】①符合题意,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表明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说法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符合题意,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是一对矛盾,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在促进农业、林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说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说法错误,“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 ‎ 故本题选A。‎ ‎【点评】‎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18.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对立统一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 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首先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在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为此必须要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对重塑核电安全要充满信心。‎ ‎【解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错误;‎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可运用排除法轻松作答。‎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 ‎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答】①④正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说明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②错误,恶与善是两种相反的属性,一个事物是可以兼具善和恶的属性的。‎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获取及理解的能力,.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20.‎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份世界一流大每和一流学科(简称”)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大学”建设,意在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出特色,差别化发展,让每所优秀大学都有自己的“绝活”。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认识到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全面分析矛盾、揭露矛盾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只有把握个性与共性的联结,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出特色,差别化发展,让每所优秀大学都有自己的“绝活”。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认识到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全面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无关。‎ ‎④错误,“只有把握个性与共性的联结,才能正确认识事物”说法绝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21.‎201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②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的事物中包含着这类事物的共性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因范围和发展相互转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④‎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来自实践,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和服务于实践,以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即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解答】①符合题意,“我国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②表述错误,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符合题意,我国在一些地区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共性经验,表明要特殊的事物中包含着这类事物的共性;‎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的内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22.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积弊,个别办事窗口仍然难改。门好进、笑脸迎,可事还是难办,这样的软钉子,群众还能碰到。如何建立科学的评议机制?某区请服务对象和群众打分,探索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评优”变成“评差”之后,窗口办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这个事例说明(  )‎ ‎①惯性思维容易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②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 ‎③只有打破惯性思维才会取得新突破 ‎④创造性思维帮助人们改变事物的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和落后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解答】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惯性思维与陈旧的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 ‎②③符合题意,“评优”变成“评差”之后,窗口办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表明要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也说明只有打破惯性思维才会取得新突破;‎ ‎④说法错误,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改变事物的属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23.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理论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这表明 ‎(  )‎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解答】①符合题意,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作出了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表明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说法错误,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符合题意,“这一重大政治理论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说法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4.北京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院迎来了30年来的第四次更名。1988年,这里挂上了环境保护局的牌子;10年后,这里更名为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这里成为环境保护部。2018年,这里将挂上生态环境部的牌子。我国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折射出环保治理不断升级,这佐证了(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人能改变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 ‎④人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反映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排除;‎ ‎②符合题意,“我国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属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的具体体现;‎ ‎③不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 ‎④符合题意,“环保治理不断升级”表明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故选:D。‎ ‎【点评】以“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为命题情景,本题考查对上层建筑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体验,立意巧妙。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5.中共中央在北京、山西、浙江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存在发展 ‎③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实践发展 ‎④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指导意义: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答】①符合题意,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所以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说法错误且不合题意,调整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材料内容不涉及调整生产关系;‎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实践发展;‎ ‎④符合题意,“中共中央在北京、山西、浙江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其哲学依据是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故选:B。‎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排除无关选项或者错误选项,准确作答。‎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20分)‎2017年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时发表讲话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 第一,相信自己。中国人是了不起的。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拼出来的。‎ ‎ 第二,相信香港。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占得发展先机。“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债券通”都在香港试点。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中把握机遇,促进本地创新创业,开发新的增长点,它定能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 第三,相信国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科技实力日益强大,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分析祖国和香港的发展之路。‎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分析祖国和香港的发展之路。设问指向分析祖国和香港的发展之路。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范围:发展的普遍性及其性质、前进行与曲折性的关系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答题要素,论述分析祖国和香港的发展之路。‎ ‎【解答】①发展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祖国和香港的实力日益强大。‎ ‎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充满信心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面对并不平坦的发展之路,我们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③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促成飞跃。香港的发展是一代一代香港人努力的结果,祖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点评】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考生熟悉记忆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并将知识与材料匹配,从而快速组织答题。‎ ‎27.(18分)推动文化繁荣,引领文化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现代级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光明日报》评论说,《朗读者》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节目,它是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的文艺表现形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慢综艺”节目。《朗读者》每期节目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真实故事,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震撼心灵,不仅是“我读你听”,更多的是一起分享,是情感的互动。《朗读者》节目里,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人生故事激发的正能量,以及朗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朗读者》能够赢得观众,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节目的高品质和思想内涵。‎ ‎ 从《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这两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 ‎(2)请你就综艺节目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分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根据知识限定“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的知识,通过分析材料,可联系以下知识点解答: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方法论要求;创新促进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等等。答案呈现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就综艺节目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知识限定不明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答】(1)‎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朗读者》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②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密切变化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观念,又要敢于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朗读者》打破了传统综艺类节目固有形式,以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互动赢得观众青睐。‎ ‎③创新促进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央视系列节目的推出,展现了主流媒体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增强了文化自觉和自信。‎ ‎(2)示范:‎ ‎①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②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承接。‎ ‎(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点评】(1)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紧紧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抓住知识限定两条方法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8.(12分)联丰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脱贫技能,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联丰村认真分析全国各地的脱贫成功做法,得出了脱贫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经验。在这一经验指导下,联丰村通过兴建文化礼堂,开展了“新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 等一系列扶志扶智主题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内生动力,短短几年,该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 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联丰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阐明联丰村是如何实现脱贫的。‎ ‎【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联丰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根据知识限定,结合材料考生可以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阐明联丰村是如何实现脱贫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本题的知识范围指向明确: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首先学生要准确调动该原理的具体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三个方面,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解答】(1)‎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联丰村村民曾经思想落后、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导致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联丰村通过兴建文化礼堂,开展了一系列扶志扶智主题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联丰村认真分析全国各地的脱贫成功做法,得出了脱贫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经验。‎ ‎②特殊性离不开电普遍性。在这一经验指导下,联丰村开展了一系列扶志扶智主题活动,解决了村民文化素养有待提升、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脱贫。‎ ‎③联丰村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现了脱贫。‎ ‎【点评】(1)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哲理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因此本题解答起来不难,答案可采用“理论+方法论+材料”模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