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 2018----2019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 ‎ 政 治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表情包”是虚拟聊天中常用的一种情感表达工具,其中所有的表情创造均来源于真实生活,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在那些生动的表情中微妙体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礼仪,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不仅是怎么动筷子、使刀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以上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由材料可知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教化 ②文化交流和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哈佛大学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 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 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 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5.‎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靠的不是群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表明:‎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②文化软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③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6.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三字经》里说 “昔孟母,择邻处。”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③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o ‎8.“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10.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和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1.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④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倡导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 ‎②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泉州,古称刺桐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若有一只船去基督教诸国,必有一百只船来这刺桐港。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的同时,也将其文化带到异国他乡。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祗的寺庙官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这说明了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④商业贸易、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 ‎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 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 ‎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 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志 ‎ B.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 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 D.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19.“秋分一过,中秋即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种文化的纽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 ④传统习俗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3.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24.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5.在政府网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主观性试题(共50分)‎ ‎26、法治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强调在吸收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走对路。法治文化建设,各方在行动。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高中新课标也把“政治与法治”设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8分)‎ ‎27、“把古诗文给唱出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绛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16分)‎ ‎28、‎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有专家认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是服务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 也有专家认为:“农业生产还是要以利用自然为前提,我们这片土地上雨热变化和大的季风变化的特点没有变,二十四节气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16分)‎ ‎ ‎ ‎2018----2019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 ‎ 政 治 试 题答案 ‎1D 2A 3D 4D 5D 6B 7D 8C 9A 10A 11D 12D 13B ‎ ‎14C 15C 16D 17C 18B19D 20B 21A 22A 23B 24C 25B ‎26.①文化影响人来源于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的良好氛围;(4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建设法治国家;(4分)③文化对人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5分)④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 ‎27.①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精神。(4分)‎ ‎②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人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4分)‎ ‎③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4分)‎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4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8①.通过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二十四节气。(4分)②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要加以利用,同时剔除与当时当地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分)③结合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科学,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④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在传承中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