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道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这是因为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世界观与哲学无联系 D. 一般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 【答案】B 【解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因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说法错误,哲学与世界观之间有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说法错误,一般的世界观对生活也起作用。所以本题选B。 2.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实际历史条件出发,来制定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哲学基木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B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思维和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B: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B正确。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A错误。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基本形态,C不符合题意。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属于唯心主义的一种基本形态,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哲学史上的斗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所以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②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与唯心主义相对立,①说法错误。 ③: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B. 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C.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交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 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动指南,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哲学,而不是真正的哲学,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D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不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本题选B。 6.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主动创造性 B. 主观能动性 C. 自觉选择性 D. 客观实在性 【答案】D 【解析】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A不合题意。 B:主观能动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B。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不合题意。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隐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物质是永恒存在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答案】A 【解析】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体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A符合题意。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体现物质是永恒存在的,B不合题意。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体现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8.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表明 A. 客观规律已经被人们全部发现 B. 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和创造规律 C. 客观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D.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发现所有的客观规律,而且这与题意也不符;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随意改变和创造规律,B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客观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9.随着时代的发展,热词不断涌现: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正确反映 C.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产生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每一热词背后都有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从意识的内容看,A强调的是从意识的产生看,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的反映;C说法正确,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材料没涉及到,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D。 10.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大力弘扬特区精神。这是因为 A. 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C. 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D.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答案】B 【解析】之所以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是因为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来改造客观事物;C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D说法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具有反作用。所以本题选B。 【点睛】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是一种 A. 直接现实性活动 B. 有目的无意识活动 C. 社会历史性活动 D. 有意识无目的活动 【答案】A 【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A符合题意;B、D说法错误,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材料强调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C强调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A。 【点睛】理解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条件性 B. 客观性 C. 具体性 D. 主观性 【答案】B 【解析】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符合题意。 AC: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不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排除AC。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主观性不是真理的属性,排除D。 故本题选B。 13.在生活中,感冒了多喝水,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建议。但国外有医学家研究得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表明 A. 任何真理都有适用条件和范围 B. 主观与客观是抽象的历史的统一 C. 人们的立场不同,真理就不同 D. 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是无条件的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感冒是否需要多喝水,视具体情况而定,说明任何真理都有适用条件和范围,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说法错误,人们的立场不同,认识会不同;D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所以本题选A。 14.“霸座”现象接连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究其因: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分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有观点认为,此问题折射的是霸座者法律意识薄弱;有观点认为,列车管理力度不足是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财“霸座”认识不同体现的哲理是 A. 认识是因人因事发生变化的 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C. 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C 【解析】不同的人对“霸座”有不同的认识,这说明了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制约,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的认识会受到立场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材料没涉及到这一点;材料强调的是认识的主体差异性,B体现的是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认识的主体差异性,D体现的是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C。 15.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正确。 BC:矛盾的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BC排除。 D:辩证否定的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选项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选项。 16.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传递中国将以开放胸怀与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态度决心和责任使命。这体现了 ①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 ②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③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 ④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征。①③:中国将以开放胸怀与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做法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与题意无关,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7.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主要是看这个事物 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②是否最新出现 ③是否发展最快 ④是否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主要是看这个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由此可见,①④适合题意;②③不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改革会使人受益……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B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不合题意。 B: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改革会使人受益……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段话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B符合题意。 C:本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排除C。 D:材料这段话没有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体现了 A. 要抓事物发展的主流 B.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C.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D.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体现了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C符合题意;主流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与主要矛盾是不同的,A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材料强调的是要抓住主要矛盾,D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C。 20.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泵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创新 A. 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帆风顺 B. 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自我调适 C.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推动着人类思维向前发展,使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是在曲折中前进;B说法错误,生产关系不会自我调适,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说法错误,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所以本题选C。 21.习近平主席在2019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年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进一步佐证了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相同 C. 人民群众创造了精神财富 D.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中国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贡献是不同的(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区别;有推动作用和阻碍作用的区别;还有大小的区别等等);材料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地位,C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精神方面的作用,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本题选A。 【点睛】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是基于 A. 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价值观无关 B. 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C. 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D. 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应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即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价值观有关,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C说法错误,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且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由于社会实践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有不同。所以本题选B。 23.“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优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厂泛的支持,已经成为全球极具活力和受欢迎的公共合作平台。这体现了 A. 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 C. 社会存在总是先于社会意识变化 D. 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体现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C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本题选A。 24.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A. 价值判断是人们做出价值选择的基础 B. 价值选择标准往往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 实现人生价值只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答案】C 【解析】漫画中“首先你必须是一棵如诗如歌的树”,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C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说法不全面,实现人生价值不仅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还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等。所以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北京8分钟”的表演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推向高潮。为了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以及中国的新面貌,“北京8分钟”总导演张艺谋,在演出方案的构思设计上不求全、求大而求精,不走以往“恢弘壮阔”、“千人擂鼓”等大场面人海战术,重点突出个性化、情感化和技术化,用情感来打动人,鼓励每个人都参与到冬季运动中来,参与到下一届北京冬奥会中来。 结合材料解读张艺谋导演设计“北京8分钟”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在设计方案摒弃了以往的人海战术,着重用现代科技去表现传统元素,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设计方案是围绕着展现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风貌这个目标设计和有计划的进行的;③意识不仅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演出方案强调用情感打动人,鼓舞人,鼓励人人参与,这有利于推动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解析】结合材料解读张艺谋导演设计“北京8分钟”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该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通过审题,该题涉及的核心知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解答该题的思维路径是:从材料中所述的张艺谋导演设计“北京8分钟”的相关信息入手,对接“意识的能动作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例如:“设计方案是围绕着展现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风貌这个目标设计和有计划的进行的”这说明发挥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仿照此例组织解答。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解读张艺谋导演设计“北京8分钟”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指向是解读张艺谋导演设计“北京8分钟”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解答建议、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更加注重质量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逐步迈入绿色与低碳经济社会。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逐步营造共建美丽中国的社会发展氛围,让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务的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要提高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要不断克服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努力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 【解析】本题以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设问指向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第一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次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第四次中国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改革,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这四次改革的哲学依据。 【答案】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四次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四次改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几次重大改革将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中国农村这几次重大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农村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改革、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设问要求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这四次改革的哲学依据。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应以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提取材料信息,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具体说来,首先应从三次“浪潮”的实施背景及其作用,考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学生要明确三次“浪潮”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最终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