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福州三坊七巷兴起于晋代,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最为鼎盛,是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也是“闽都名人聚居地”,其中林则徐、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对中国政治与文化走向具有影响的人都在此生活过,具有特殊的人文价值和让人触景生情的时光接续,是让人深思的地方。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内涵的发掘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也是“闽都名人聚居地”,其中林则徐、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对中国政治与文化走向具有影响的人都在此生活过,具有特殊的人文价值和让人触景生情的时光接续,是让人深思的地方。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②说法错误,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 ④说法错误,“全方位展示”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最近在抖音快手上很火的一位大师--沈巍,因为其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而且谈吐不凡,喜欢与人交流,被过往的人拍下视频并走红于快手、抖音等平台,而且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流浪大师”。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文化传播在生活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文化传播与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关系; ②③符合题意,“被过往的人拍下视频并走红于快手、抖音等平台”表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说明文化传播在生活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 ‎④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传播的途径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变化,也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1)三条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传播的途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2019年清明节期间,福州市长乐区以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为立足点,开展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缅怀革命英烈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过现代文明清明节,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清明节等传统节日(  ) ①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 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不变的生活传统 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应紧随新时代的步伐移风易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说法错误,“不变的生活传统”说法错误; ④说法错误,古代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表现形式: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2019年是中葡建交40周年,两国将以此为契机互办“文化节”,加强中葡文化交流互鉴。作为葡萄牙“中国文化节”重要项目的“东风西韵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让中葡两国人民重温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记忆不断增进中葡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欣赏、信任和友谊,持续夯实中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材料表明(  ) ①文化交流互鉴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交流互鉴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③符合题意,中葡两国将以此为契机互办“文化节”,加强中葡文化交流互鉴。作为葡萄牙“中国文化节”重要项目的“东风西韵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让中葡两国人民重温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记忆不断增进中葡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欣赏、信任和友谊,持续夯实中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材料表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表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说法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应该是有选择地充分吸收对方优秀文化成果; ②④符合题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处理中法关系要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也要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③表述错误,错在“优越地位”,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故选:D。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流浪地球》上映,引发了国内外观影热潮。这部展示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中国式的文化表达、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中国式”科幻电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家快速崛起的现代化状态和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更多的孩子心中埋下了勇于想象、崇尚科学的种子。“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  ) ①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 ②取决于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 ③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④能够表达中国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的传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展示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说明“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 ②表述错误,“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受到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的影响,而不能说取决于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 ③表述错误,“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夸大了“中国式”科幻电影的作用; ④符合题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家快速崛起的现代化状态和中国文化的内涵”说明“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能够表达中国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的传播;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本题以《流浪地球》带来的影响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的认识,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江苏某大学生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用繁体字手写的上百页作业。对此,有网友点赞,认为这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也是丰富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有网友质疑,认为在简体字和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用繁体字手写作业是违背规律的“返祖”文化现象。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繁体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②应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摒弃繁体字的使用 ③应借助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推动汉字的传承与发展 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繁体字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②表述错误,繁体字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不能摒弃; ③符合题意,繁体字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应该借助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推动汉字的传承与发展; ④表述错误,繁体字是中华文化遗产,而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Z村原本是一个以磁州窑发源地、取土地闻名的古村落,但因自然条件艰苦,原住民纷纷搬离,成为空心村。当地从磁州窑文化、古镇村落文化人手,对新村和老村进行改造,发展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如今,空心村变成了文化村,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这表明(  ) ①古村落的保护性改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乡村传统文化是村落改造的重要动力 ③乡村文化能够在村落改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发展艺术旅游产业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当地从磁州窑文化、古镇村落文化人手,对新村和老村进行改造,发展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如今,空心村变成了文化村,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说明古村落的保护性改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能够在村落改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村落改造的重要动力。 ④错误,发展经济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 1. 中国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  ) ①文化传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外来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要注入时代精神传承创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文化传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传统文化要注入时代精神传承创新;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要求: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 古今整合是展示现代价值的最佳路径 B. 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最佳路径”说法过于绝对; B说法错误,中外整合是要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不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符合题意,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头。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 2.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用精当诗句传达“中国经验”,借巧妙古语阐释“中国思想”,生动传神地道出中国人的治国理政智慧、国际交往理念,也向世界彰显了文化自信。下列古语与我国治国理政智慧、国际交往理念一致的是(  ) 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一拒绝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 ②“夫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各国之间消除疑虑、互通有无 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要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体现了要树立创新意识,拒绝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 ②符合题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说明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③说法错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而不能体现各国之间消除疑虑、互通有无; ‎ ‎④说法错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要促进各国文明共同发展,而不是要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 故选:A。 本题考查:树立创新意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树立创新意识 ①辩证否定观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内容是: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古诗句中抽象概括出相应政治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句的准确解读。 ‎ 1.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  ) ①有利于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 ②能够让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模糊变得更清晰 ③真正地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 ④能推动新型和谐互补互信媒体关系的建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融媒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这有利于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能推动新型和谐互补互信媒体关系的建立; ②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模糊变得更清晰;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融媒体”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 故选:C。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传媒的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①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 ‎③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的选项。 ‎ 1. ‎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藏医药浴法,是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方法。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  ) 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的追求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并不会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不合题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的追求的是文学艺术; ③④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是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方法”表明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2. 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在这轻轻的一双筷子里窥得一二。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由此可见(  ) ①筷子全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丰富情感 ③筷子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筷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筷子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④符合题意,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在这轻轻的一双筷子里窥得一二。由此可见,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丰富情感,筷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2)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把发展和创新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③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要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②说法错误,继承是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自身表述错误的选项。 ‎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  ) ①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②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 ③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 ④发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正确,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②错误,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并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 ③正确,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 ④错误,“继承传统”说法错误,应该是继承优秀传统。 故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 ‎ 1. ‎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公祭仪式上,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是沉痛缅怀的历史,更是振聋发聩的警钟。这意味着(  ) ①要牢记历史,加强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 ④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是沉痛缅怀的历史,更是振聋发聩的警钟。这意味着要牢记历史,加强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不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人道主义; ④说法错误,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近日,广电总局提出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既对党离心离德,品质不高尚的演员坚决不用,低俗,媚俗,恶俗的节目演员坚决不用,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演员坚决不用,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另外总局明确要求,纹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和(颓废文化)坚决不用。之所以坚持上述标准是因为(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④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颓废、庸俗、非主流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是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 ③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眼力,而不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 ④观点错误,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对待庸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态度不是取缔。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这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 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错误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2. ‎《“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要求,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这是基于(  ) ①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要求,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这是基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④不合题意,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习近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之所以要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  ) ①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 ②理想信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④理想信念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故选: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排除错误的选项。 ‎ 1.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 ①心系国家和民族之命运是文艺创作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 ②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艺创作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符合题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表明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③符合题意,“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表明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2.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乡风文明建设,某省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截至2018年举办各类活动逾4万场次。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的积极意义是(  ) ①使儒家的典籍成为广大村民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②使该建设项目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改善乡村的社会风气 ④提升广大村民的道德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宪法和法律是广大村民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④符合题意,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的积极意义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改善乡村的社会风气,提升广大村民的道德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打破了,其他防线就难守得住。这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  ) ①坚持开放的态度,尊重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②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③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④坚持多元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不涉及尊重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这启示我们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④表述错误,材料主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事关文化建设的方向,不能多元化。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 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 本题考查学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 2. 博物馆是人类投向历史和现实的匆忙一眼,故宫博物馆通过探索互联网、出版物等新形式以更好服务社会,让600‎ 岁的故宫成为“网红”。这有利于(  ) ①否定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肯定其社会价值 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 ③促进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的分离,促进发展 ④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否定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说法错误。 ②④正确,让600岁的故宫成为“网红”。这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③错误,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不能分离。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②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2月18日,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充分肯定他们在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100个名字涵盖了我国农业、工商业、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各方面,见证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坚定前行,党的正确领导起到决定性作用。除此以外,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起到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他们的出现,给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国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说明表彰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活动,唱响新时代奋斗之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使人们更加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有利于振奋民众精神,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方方面面中去。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角度分析亦可)‎ ‎【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说明表彰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的意义,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是文化对人的影响。首先,要思考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有:文化对人的影响得来源、表现、特点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其次,审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对知识点进行取舍。材料中“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这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材料中“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起到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他们的出现,给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国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2月2日,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与亲朋好友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祝福。全家“福安”、一生“长乐”,迅速成为福建当地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大家互致祝福的高频词。网民认为该祝福语取自福建的两个地名,既接地气又充满情谊,“祝你全家‘福安’、一生‘长乐’,真是最具乡土气息的祝福。”民间家常话、新潮网络语乃至流行歌曲,都是习近平汲取语言营养的来源,这些“习语”“金句”与时下一些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韵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新词汇的形成需要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检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新词汇才能研磨得“信达雅”。 ②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要对中国经典进行新的挖掘利用,赋予旧词新意义,涌现一批有古典韵味的新词。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新词汇不排斥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分才能发展壮大,实现“信达雅”。 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不良文化,才能扬清激浊,摆脱低俗恶俗,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创新的知识。根据材料“民间家常话、新潮网络语乃至流行歌曲,都是习近平汲取语言营养的来源”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根据材料“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韵味”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还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不良文化。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中国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同时,与高铁有关的各类新闻也成为了媒体追踪的热点。过去一年,高铁列车上吸烟、霸座行为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此,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于2019年1月9日,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19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意见》中特别强调,要依法严惩“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旅客严重不文明行为,加强司乘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处置不文明行为的能力。民航、铁路部门要依法依规对严重扰乱运输秩序、危害运输安全的失信人分别采取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乘坐飞机、火车的惩戒措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硬件设施,更应重视国民素养等软件。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试从国家层面探讨如何减少“高铁霸座男”等事件的出现。‎ ‎【答案】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影响,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先进文化。 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③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与不良道德进行斗争。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现代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其他写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亦可)‎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试从国家层面探讨如何减少“高铁霸座男”等事件的出现。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根据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材料中反映的“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旅客严重不文明行为,主要是由于国民素养不高造成的,针对此类现象,从国家层面来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以上方面展开说明即可。 解答此种措施类试题,我们可采用定点法: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全球。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是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美食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盛大起航。本季节目以“寻找传家菜”为核心主旨,透过美食向观众呈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人情温暖和技艺传承。节目通过展示一道道传家菜的传奇故事、独门技艺,以及一个又一个沉浸于美食世界的传奇人生,让埋没于市井的美味珍馐,隐藏在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家常餐,在节目中大放异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①体现中国味道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②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 ③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特色,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使之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这一观点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限定为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从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域性、包容性特征角度进行分析。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