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漯河五高2019-2020学年上期9月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世界哲学大会是国际哲学界的盛会。2018年8月13日至 8月20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说明 ‎ ‎①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②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③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④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说明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③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①错误。‎ ‎②:哲学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②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拨尖“计划2.0,其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下列就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指导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D.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指导,A错误。‎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正确。‎ 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其总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错误。‎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D错误。‎ 故选B。‎ ‎3.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存在即被感知”‎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 道亦不变”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符合题意。‎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人生病导致忧惧,忧惧后才有见鬼的感觉,这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 ‎④:“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万物由道产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这属于辩证法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学者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他有过一段重要论述:“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陆九渊)‎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 ‎④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和“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③符合题意。‎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④:“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 ‎5.“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下列名句所蕴含的哲学智慧能够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哲理形成哲学对子的是 A.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B.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 仁之于义,敬之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D.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题中材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内容。“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这与材料中的观点不能构成哲学对子,A不符合题意。‎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天是万物主宰,是世界本原,天的本质不变,道也不会变,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该观点与材料中体现的辩证法的观点能够形成哲学对子,B符合题意。‎ C:“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意思是:仁和义,敬与和,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内容,这与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C不符合题意。‎ D:“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意思是凡是有形态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一些大自然现象的表现,而这些现象,都可以解释为灵气驱动的使然,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该观点与材料中体现的辩证法的观点不能形成哲学对子,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下列关于科学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 ‎ ‎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 ‎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 ‎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①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①②项符合题意。‎ ‎③: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③与题意不符。‎ ‎④:不是原因,④排除。‎ 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精神精华,不同程度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之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了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真正的哲学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了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①④符合题意。‎ ‎②:真正的哲学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而不是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错误。‎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不能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8.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真正哲学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唯一的真正哲学,③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 ‎9.从漫画《各有所求》中矿工为了安全所作出的不同选择,我们能够体会出 ‎①离开哲学的指导实践就会失败 ‎ ‎②世界观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离开哲学的指导,实践不一定就会失败;‎ ‎②④符合题意,漫画《各有所求》中矿工为了安全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一种选择是学习《安全手册》,强化安全意识和措施,这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另一种选择是烧香乞求神灵保佑,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世界观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③不合题意,漫画不能表明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选:C。‎ ‎【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0.当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对“客观实在”理解正确的是 A. 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 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A:客观实在是从宇宙间一切客观着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A错误。‎ B:客观实在不仅仅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事物,也包括自然界的事物,B错误。‎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 D:“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理解,D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11.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工程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这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 ‎ ‎②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突破条件的限制,造福人类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主动创造性 ‎ ‎④创新能够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故①错误;客观物质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故③错误;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体现了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技术手段突破条件限制,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③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④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的“不动”体现的是相对静止,“俱东”体现的是绝对运动,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符合题意。‎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中的从少小到老大、鬓毛衰,属于绝对运动,乡音不改体现的是相对静止,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符合题意。‎ ‎③:“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体现了变化发展,但不涉及相对静止,③不符合题意。‎ ‎④:“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讲的是船和山之间互为参照物,若把行进中的船看作是不动的,看山好像是走过来相迎,表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13.习近平强调,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判断坚持了 ‎①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④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同时,题中的判断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①:题意不涉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①不符合题意。‎ ‎④:题意不涉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①排第二。‎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②排第一。‎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转移的,③排第四。‎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了运动是有规律的,④排第三,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本题选B。‎ ‎15.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材料中体现的哲理是承认运动,否认静止。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 B:承认运动,否认静止,B符合题意。‎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正确的运动观,但与题意无关,D排除。‎ 故本题选B。‎ 考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本题难度适中,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16.2019年6月17日,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6月22日,宜宾珙县发生54级地震,6月24日,云南楚雄发生4.7级地震,印尼班达海发生7.6级地震。一时间,谣言四起:有说不久将会有大地震发生的,有说是因为太阳黑子11年轮回一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是地壳的正常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壳都会有一些变动,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专家的观点告诉我们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地震是地壳的正常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壳都会有一些变动,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该观点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③符合题意。‎ ‎②:专家的观点没有介绍什么是运动,②不符合题意。‎ ‎④:专家的观点没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下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①错误。‎ ‎④:艺术来自于生活实践,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 ‎18.“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极具想象化,揭示了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符合题意。‎ ‎①:客观存在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反映形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①说法错误。‎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能否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是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 ‎(3)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19.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性 ‎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热词”属于意识,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①④符合题意。‎ ‎②: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③: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离不开物质,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0.“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这是大跃进时期人们编的顺口溜,下列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它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③它否认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④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这个顺口溜的内容夸大事实,并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正确;意识对物质并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这个顺口溜并没有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不选;这个顺口溜以主观想法代替客观事实,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21.对于留守老人来说,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可能不在经济方面,而在精神方面。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最希望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自己。精神上的慰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①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 ‎④人的意识有时可以完全替代物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精神上的慰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③错误。‎ ‎④: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区别的,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也不能代替物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手机可以带在手腕上,电脑可以折成巴掌大的小本、电视可以像画一样卷起来……随着投资近500亿元的京东方成都第六代AMOLED柔性化板生产线项目快速推进,这些“魔幻”场景将很快变为现实。从唯物论角度看,“魔幻场景”未来可期体现了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B.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思维理念决定发展成果 D.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属于认识论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C错误;随着京东方成都第六代AMOLED柔性化板生产线项目快速推进,这些“魔幻”场景将很快变为现实,这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D正确。故选D。‎ ‎23.2018年6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为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探索月球背面奥秘搭建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这表明 ‎①探索自然界奥秘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 ‎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④人类认识水平随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人类认识水平随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③④项符合题意;服务于实践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①项说法错误;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实践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人们的主观需要,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24.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纯意识性活动 ‎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①:题干中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话意思是人们在今天可以在实践中把过去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揭示了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①符合题意。‎ ‎②:“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这句话并未强调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②不符合题意。‎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性活动,但不是纯意识的活动,③错误。‎ ‎④:“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强调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直接现实性活动。‎ ‎25.“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题中,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并非强调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且“认识总是不同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④:材料体现的是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说法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6.有人在解读“为什么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这一原则时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远不超过六个人,即使一个在你看来绝无可能与你建立起关系的陌生人,你们之间的距离,也绝不超过六个人。所以,你说过的任何话,都有可能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这与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的意思是一样的。这表明 A. 每一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直接联系 B.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D.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每一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并非都是直接联系,A错误。‎ B:材料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与题意不符,排除B。‎ C: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C错误。‎ 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远不超过六个人,你说过的任何话,都有可能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7.旧硬盘、雪花膏瓶盖儿、自行车辐条、易拉罐、脸盆……当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日用品被“捆绑”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套用《大话西游》里那句经典台词——“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个结局”。谜底竟然是——棉花糖机!这证明 A. 规律是可以被打破的 B. 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联系在一起 C.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的状态 D. 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C:硬盘、雪花膏瓶盖儿……经过组合后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C正确。‎ A: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打破,A错误。‎ B:联系都是依据一定的条件而建立起来的,B错误。‎ D:“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D错误。‎ 故本题选C。‎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归纳总结】全面把握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联系的含义,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看到事物外部、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根据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横向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3)根据联系的客观性,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根据联系的条件性、多样性,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根据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既要看到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之间的动态联系;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8.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①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建立人生的新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善于把握有利于人生发展的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所述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②④符合题意。‎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说法错误,①错误。‎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9.“互联网+小龙虾”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微信下单、第三方物流跑腿送虾、某电商平台上线加热即食的小龙虾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吃货的关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敢于改造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 ‎ ‎②要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与时俱进 ‎③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 ‎④根据事物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肢①说法错误,排除;本质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无法创造,题肢②说法错误,排除;“互联网+小龙虾”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的新联系,是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的表现,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0.在动物世界中,“小个子”并不等于“弱者”。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能合力把一匹大斑马吃掉。有人将经济领域中分工协作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小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大幅度削减管理成本和内部消耗。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 B. 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C. 要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C: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中“‎ 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大幅度削减成本管理和内部消耗”启发我们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寻求功能的最大化,C正确且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1.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郑州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 绿色郑州工程 ”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郑州市空气质量的好转。‎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郑州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质量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作出启动“绿色郑州工程”的正确决策。‎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郑州市政府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启动“绿色郑州工程”,采取相关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郑州市政府在实施“绿色郑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从而使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解析】‎ ‎【分析】‎ 此题以郑州市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设问,明确考点“辩证唯物论”,然后调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 郑州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质量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作出启动“绿色郑州工程”的正确决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郑州市政府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启动“绿色郑州工程”,采取相关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这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郑州市政府在实施“绿色郑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从而使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这表明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结合材料一,用哲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答案】(1)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重大课题,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将作为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更新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预见和指明新时代目标和前进方向,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知识,试题比较基础。‎ ‎【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用哲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问题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熟记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针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考生可从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角度去分析;针对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考生可从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考生可从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角度去分析说明。‎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哲学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二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针对材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可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考生可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3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也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 ‎【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应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两岸都属于中国的组成部分,两岸关系是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结构构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两岸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发展,共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两岸要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因此,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两岸关系的论述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解答题。首先,明确答题方向使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具体即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应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两岸都应通过自身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3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念、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每点2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求索真理的历程就是认识论的有关知识。首先明确知识主要包括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认识的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然后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实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该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深化,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知识要点。第二步,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