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政治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50分) 1.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D. 文化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B 【解析】 A选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选项错误,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之分。D选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B选项入选。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2.2018年5月23日晚,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百年巨匠——鲁迅》精编版,通过现代影像手段解构文学巨匠鲁迅的艺术人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 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鲁迅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影响而不能决定着社会的发展,A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文化才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不管是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还是《2022相约北京》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文艺演出,都向世界展现了创新中国,同时也彰显了文化自信,惊艳全世界。这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要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这主要因为 ①一定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经济是基础,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同步发展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错误;一个大国的崛起,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正确;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要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这主要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并不是同步发展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4.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要夯实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说明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启示我们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④适合题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①错误;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③④适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①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2018年4月23日,恰逢第23个世界读书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书香飘万家”2018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在京举办。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生活中因为读了一本书,而使人的思想观念乃至前途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故事,比比皆是。据此回答小题。 6. 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具有持久影响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7. 阅读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②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陶冶 ③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④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6. D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界读书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书香飘万家”2018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在京举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题详解】 通过读书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甚至可以使人的思想观念乃至前途命运发生根本改变,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D选项入选。A、B、C三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7题详解】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生活中因为读了一本书,而使人的思想观念乃至前途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故事,比比皆是,故可以看出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陶冶。①②选项入选;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选A。 【点睛】“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侧重点 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等 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 要求 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8.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9.2018年4月14日,在经历沙尘影响生产的内蒙古,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美丽中国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都离不开植树物质活动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②适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错误;故选A。 10.2018年1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颁奖晚会成功举行,本届颁奖晚会以“即刻出发,让中国美起来”为主题,对大赛获奖作品和创作者给予表彰,盘点过去两年具有影响力的公益人物和公益事件,充分彰显电视公益广告引领精神风尚、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每一届“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典礼都以感人至深的内容,充分表达了公益广告发挥的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正风正气、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这说明,举办这一赛事 ①能以优秀文化作品的感染力激发人们热爱公益事业 ②折射出文化对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空前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每一届“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典礼都以感人至深的内容,充分表达了公益广告发挥的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正风正气、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这说明,举办这一赛事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以优秀文化作品的感染力激发人们热爱公益事业,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①④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文化对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错误;③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1.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自觉学习优秀文化,为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②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③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④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强调文化的作用,说明要自觉学习优秀文化,为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学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④错误,优秀文化是精神食粮,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B。 12.2018年3月2日,首届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市隆重开幕。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这说明 A.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C.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D. 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融合 【答案】A 【解析】 题干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为盛会的一大亮点,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故A符合题意;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故本题答案为A。 13.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人际交流。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告诉我们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故①③入选。选C。 点睛:易错点---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此观点错误。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新的传媒层出不穷。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4.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7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数字阅读不论在阅读内容的数字化,还是阅读载体的变化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展现一定的文化,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故①符合题意;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可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故④符合题意; ②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所以,数字化阅读日益受到各国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15.当地时间2018年3月12日,肯尼亚总统在位于首都内罗毕的总统府为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赴华留学生举行送行仪式,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在致辞中指出,赴华奖学金项目的启动是中肯政府间合作的最新成果。这一合作 ①是基于政府间交流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最直接手段 ②能推动中肯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③能增进中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④表明文化是政治的基础,也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交流的意义。赴华奖学金项目的启动是中肯政府间合作的最新成果,这一合作能推动中肯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也能增进中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政府间交流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不是手段,①错误;经济是的基础,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6.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故选D。 17.4月7日是2018年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也有落后的,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故③错误;传统文化中对我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是传统思想,故④错误;清明节历史久远,影响到今天,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故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从传统文化 作用 自身看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从个人角度看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8.“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这一标识创作体现了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没有先后之分,考生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2)怎样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9.2018年春节,一种叫“中国红”的剪纸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这些灯笼透出浓浓的“年味”,看上去很喜庆,很多市民买回家,挂在窗前,图个喜庆。材料表明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劳动人民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对传统文化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①正确;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人们创造了文化由享用着文化,③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继承和发扬,对糟粕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④说法错误。该题选A。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点评: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春节剪纸挂灯笼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传统习俗,对中国人们的影响很深。 20.2018年6月21日,广西玉林市一年一度的“狗肉节”拉开序幕,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狗被端上餐桌。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民族精神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结晶,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批判的继承,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历史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答题效率,但前提是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21.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深切关怀,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基于 ①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基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故②④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①表述错误,排除;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 22.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A.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C.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D.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B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D选项表述的是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C选项入选。 23.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封建文化发展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也成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这表明 A. 文化传递、选择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B. 思想运动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C. 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 教育在文化传递、创造中发挥了更大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也成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表明了思想运动促进了文化发展,B符合题意;A、D材料未体现,排除;C说法不准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2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获得学生奥斯卡国际动画片金奖的短片《低头人生》用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低头一族的生活展现出来,冷幽默中透露着对低头族的担忧。这主要表明 A. 文化创作的灵感源自社会实践 B. 世界文化在交流中趋同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B选项“趋同”的表述错误,排除。C选项强调文化多样性,与题意不符。D选项表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动画短片《低头人生》用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低头一族的生活展现出来,冷幽默中透露着对低头族的担忧,这说明了文化创作的灵感源自社会实践,A选项入选。 25.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2018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爱国爱乡的台湾籍党代表卢丽安、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黄大年、一生只为一清渠的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守卫祖国海疆的轰6K“超大胆”机长刘锐……他们的故事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上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让祖国变得繁荣富强。 材料二: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高二某班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意义。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和高二某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进社区活动的班会设置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塑造人生”角度,问题指向是分析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2)本题请考生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属于限制性的开放型试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围绕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这一主题,拟定两个具体“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要注意主题与理论依据匹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睛】本题第二问是限制性的开放型试题,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7.2018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完成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8分钟表演。“北京8分钟”的主题: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8分钟演出中,演员“熊猫”与目前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冰屏”共同在地幕上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同时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国桥梁、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未来空间站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以前有什么”“中国现在有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还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凡在闭幕式开始前参与活动,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冬奥闭幕式现场。 冬奥会“北京8分钟”引起强烈反响,巴西FSB新闻社的记者说:“这8分钟是关于中国的文化的历史课。”韩国志愿者金艺琳表示:八分钟立意很出彩,“简单但富含高科技”。英国人史蒂芬·兰特尔则表示:“中国选对了‘代言人’,熊猫可爱又富有亲和力,是很好的和平友谊使者。” 结合材料,说明“北京8分钟”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答案】①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北京8分钟”利用冬奥会这个平台,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北京8分钟”挖掘和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利于中国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8分钟”利用高科技产品“冰屏”在地幕上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面的同时,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也得以展示给全世界,很好地促进发中国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创新。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 【解析】 本题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设问是“说明‘北京8分钟’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其次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冬奥有我”等关键信息,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与端宁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易,信息不灵,团国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心理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重温那渐行渐选的传统文化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2)生活需要仪式感。某小区准备在中秋夜举行文化活动,请你提两个活动建议。(字数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①中秋佳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中秋佳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中秋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秋文化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①举行中秋赏月会,邀请社区居民参加; ②举行中秋诗会,邀请文化名人现场作诗、题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秋节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其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作答时可以围绕这三点展开,即中秋佳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的地位与意义;中秋节作为文化遗产的地位与意义的角度以及传统文化的地位与意义的角度展开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为该小区的文化夜活动提两个活动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举行中秋赏月会,邀请社区居民参加或者举行中秋诗会,邀请文化名人现场作诗、题词等。 【点睛】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抛弃。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取其精华”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去其糟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5日,2017年度中国好故事发布典礼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中国故事基地枫泾举行,现场发布了4篇2017年度中国好故事。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识,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 (3)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2)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讲中国故事时,要展现中国文化的特征,留住中国文化本身的味道。 ③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国故事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 (3)建议一:制作动漫作品或微电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外宣传。 建议二:通过参加中外文化社团活动或文化沙龙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解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可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说明其文化意义。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识,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 可从世界文化的构成、文化是民族的理由、文化又是世界的理由等方面,分析讲中国故事时,要展现中国文化的特征,留住中国文化本身的味道。讲中国故事时,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 (3)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 传播中国文化是青年的使命,提建议时一定要考虑方式和手段,可围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这一主题,通过现代传媒、参加中外文化社团活动或文化沙龙活动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