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考点一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文化生活》的始终,从理论层面讲,主要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及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两个方面,复习时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主线(一)    全面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 ‎1.认识1个实质——文化的实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突破1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关系 表现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政治 ‎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 关系 表现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 ‎3.掌握1个重点——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作用 ‎①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形势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 ‎(4)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主线(二)  正确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 内容 启示 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1.(2018·全国卷Ⅰ)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2.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有机构成,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世界范围看,动漫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发展的文化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 ‎①文化决定经济社会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①错误;③中“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说法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3.“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①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②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力量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②③正确,故选C项。 ‎ ‎4.(2019届高三·漳州质检)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是(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故①④入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②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③说法错误。‎ 考点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包括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及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复习时应从宏观上掌握本部分知识,具体线索如下:‎ 线索(一) 全面理解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体现 前提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意义 对自身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对世界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措施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途径与手段 要充分利用商贸活动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要求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线索(二)  正确认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内容 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特点 ‎①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影响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态度 ‎①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线索(三) 全面把握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体现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克服倾向 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2018·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表述正确。故选D项。‎ ‎6.2017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符合题意。“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③符合题意。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未必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要欢迎和鼓励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④错误。故选B项。‎ ‎7.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①③正确;②中“全盘西化”、④中“全面继承”说法均错误,排除。故选B项。‎ ‎8.(2019届高三·黄陵质检)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的现象进一步印证了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故选C项。‎ ‎9.(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 ‎,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10.(2019届高三·雅安摸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符合题意;“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颠倒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材料未体现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项。 ‎ ‎(一)先研高考经典—知从何处来(考题源于何处,满分源于何处)‎ ‎[典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 ‎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 ‎ ‎ ‎ ‎ ‎ ‎[研透一题·胜做百题]‎ 一、研题目,看命题源于何处——————————————‎ ‎1.看设问方式之“精妙”‎ 本题要求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指向宽泛而导致考生无从下手;但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先进文化”“作用”,便可将知识指向明确为考查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由此,答题方向豁然开朗,这便是该设问的精妙之处。‎ ‎2.悟命题立意之“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题以“先进文化”为切口,考查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既迎合了乡村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又折射出中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时代背景,时代感强,立意深远。‎ 二、研答案,看满分源于何处——————————————‎ ‎ [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 ‎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①;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 ‎(2)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④。‎ ‎(一)学层次——答案呈现要做到清晰条理 本答案分两段,前一部分为理论依据,阐述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后一部分为问题分析,阐释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结构合理,答题点清晰。这就启示考生在作答类似题目时首先要点明所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或材料体现的 主旨,其次要将着重点放在问题分析和情景材料的解读上,不能“重理论,轻材料”。‎ ‎(二)析要点——既要全取显性信息,更要深挖隐含 ‎①‎ 该得分点来源于教材理论知识即文化的总体作用(实质)‎ ‎②‎ 该得分点来源于教材知识和对设问中“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的知识对接 ‎③‎ 该得分点来源于材料和认知水平,考生容易忽略 ‎④‎ 该得分点需概括材料主旨来答,但考生往往表述不到位 ‎(三)重细节——考场常见易失分点指正 ‎(1)第③个得分点属于过渡性语句,考生往往容易忽略而导致失分。因而在解答类似题目时,要注意逻辑上的承接和呼应,使答案要点流畅自然。‎ ‎(2)考生在答第④个得分点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材料分析,造成材料简单罗列,答案干瘪无物,这需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逻辑思维回答相关意义。‎ ‎(二)再拓命题思维—看到何处去(还可能怎么考、用什么考)‎ 一、经典变式,本则材料还可这样考————————————‎ 促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结合典例材料,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的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属于原因类题目。解答时一是要阐述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要紧密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并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②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有利于指导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见微知著,此类问题还可这样考——————————‎ ‎(一)推此及彼,小材料看命题大趋势 ‎(二)化大为小,长效热点下的命题新视角 视角一 建设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烟台市栖霞区西岗街道桦墅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并通过旅游进行传播,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总结该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解析] 本题为措施类题目,设问较为宽泛,但材料信息鲜明。材料中“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打造并传播‘乡村魂’特色文化品牌”,体现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文化建设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通过村民参与乡村文化的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村民在文化建设中,既重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并传播“乡村魂”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正能量。‎ 视角二 读书读好书,好书要创作 ‎[材料]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 ‎[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宽泛,但核心点在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属于原因类题目。依据材料信息可从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地位、这样做的意义等方面分析。‎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③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视角三 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引领新时代创作风向 ‎[材料] 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正在释放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近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格局宏大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在“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上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这些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采用最时尚的舞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领整个创作风向从“娱乐喧哗”走向“人文静美”,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解析] 本题设问范围宽泛,但材料信息明确,重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正在释放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故应生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采用最时尚的舞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做到了文化创新和科技的应用;“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领创作风向”,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答案]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弘扬时代主旋律。②面向观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体现时代精神。④运用现代科技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多维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 ‎(1)概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 角度 影响 作用对象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不同性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表现 传统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思想道德建设  ‎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4.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理论依据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具体要求 ‎①博采众长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要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而不可采取排斥和抵制的态度;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时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独立性,又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保持民族特色,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 ‎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答题角度 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反对错误倾向+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专题跟踪检测] ‎ 一、选择题 ‎1.如今,随着“旅居”海外的中国大熊猫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从熊猫电站到熊猫债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始以熊猫命名。同时,以熊猫为原型开发的影视、设计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得到全世界“熊猫迷”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情况下纯粹“自然”的东西也能称为文化 ‎②熊猫成为文化符号源于它的稀有性 ‎③“熊猫迷”印证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熊猫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同时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②错误。故选D项。‎ ‎2.(2019届高三·兰州质检)“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 的旅游目的地。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汇集于极具荆楚韵味的古市集和老街巷,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统老式作坊、古市集和老街巷承载着莫愁文化,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正确;通过旅游,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说明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没有涉及到文化的产生问题,①与材料无关;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④错误。‎ ‎3.(2018·南通模拟)近来,博物馆成了“网红”。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御膳房”等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御膳房”等冰箱贴;苏州博物馆每年季节性售卖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播的手段,③④不符合题意。‎ ‎4.新常态下,杭州市围绕“创新驱动、智慧发展、全域推进”的发展方向,用特色文化创意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标新立异的设计服务业、融合传统工艺和当代美学的艺术品业等正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这一事实说明(  )‎ ‎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健康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故不选④‎ ‎;杭州用特色文化创意品牌延伸产业链条,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选②③;题中未说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选①。‎ ‎5.(2019届高三·银川摸底)“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这一励志寄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正确;口语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不选;这一励志寄语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无数的人,这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④不选。故选B项。‎ ‎6.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培育人 ‎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 ‎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 ‎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培育人,①符合题意;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②错误;本题强调文化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7.湖南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省17个乡镇103个村获批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政府要求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因为(  )‎ ‎①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能够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②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和民族情感 ‎③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助于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因为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文化遗产,能够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说法错误。‎ ‎8.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 ‎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①正确;“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说法错误,②不选;文化交流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③正确;材料启示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项。‎ ‎9.(2019届高三·潍坊调研)著名文化学者梁漱溟先生说:“如果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要创造一种新文化,那么这种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乡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③乡村文化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 ‎④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如果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要创造一种新文化,那么这种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 ‎。表明乡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②符合题意;乡村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③错误;中国的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④错误。故选A项。‎ ‎10.(2018·青岛模拟)和诗以歌,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带领观众在咏唱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即便往事越千年,情感依然相通,哲理依然鲜活,意境依然隽永。该节目的热播反映出(  )‎ ‎①和诗以歌,咏唱经典,是传承经典诗词的最佳形式 ‎②咏唱经典可以唤醒民族文化基因,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 ‎③为经典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经典诗词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引起热议,反映出咏唱经典可以唤醒民族文化基因,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经典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②③符合题意;传承经典诗词的形式非常多,和诗以歌,咏唱经典,是传承经典诗词的形式之一而非最佳形式,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项。‎ ‎11.为把老字号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以“老字号新时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暨老字号品牌发展高峰论坛”于‎2018年8月31日在济南举办。当前要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加快发展,是因为(  )‎ ‎①老字号商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③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独立性 ‎④老字号品牌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当前要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加快发展,是因为老字号商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老字号品牌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在“基础性”上;③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故选B项。‎ ‎12.(2019届高三·常德质检)《战狼2》超56亿元票房的成功,意味着电影人探索到了把主旋律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战狼2》 所塑造的“超级英雄”,成为当下中国式“超级英雄”的符号,体现了代表正义和国家使命的“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自我认知,让爱国精神和爱国情结、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在全国人民心中荡漾开来。这表明(  )‎ ‎①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价值取决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和人民的认可 ②满足变革着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是新时代文艺创造的落脚点 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靠舆论导向的力量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④只有不断实现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主旋律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战狼2》所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满足变革着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是新时代文艺创造的落脚点,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战狼2》的成功,意味着电影人探索到了把主旋律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表明只有不断实现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主旋律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在“取决于”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说法错误。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下称“海丝博览会”)在厚街开幕,来自国内及境外的56个国家和地区的1 682家企业参展,共安排3 556个展位。海丝博览会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展会依托了广东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商机。归根结底,是因为海丝博览会是一个难得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平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在崛起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针对大周边地区而实行的一项中期战略,旨在和平地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由近及远地构筑涵盖大周边的区域性政治安全经济网络,其中经济是领域重心,小周边是区域重心。‎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1)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举办海丝博览会的依据。‎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如何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3)请你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拟写两条公益广告词。‎ 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举办海丝博览会的依据。知识限定比较明确,回答时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角度,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第(2)问,知识限定为矛盾观,要求分析如何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以从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的地位与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具有开放性,答案符合公益广告词的特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举办海丝博览会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促进经济发展。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举办海丝博览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海丝博览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要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兼顾各方利益和合理关切。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二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住主要矛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要坚持经济是领域重心、小周边是区域重心的战略思路。‎ ‎(3)示例:①国情不同,而文脉相连;语言不同,但文化相通。②不同的文化,共同的梦想。③文化相通者,万里相惜;志同道合者,虽远尤近。‎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月30日‎,为了纪念老舍《茶馆》发表60周年、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国内首部四川话版《茶馆》在京首演。‎ 四川话版《茶馆》一开演,就收获了观众的掌声。60年前的1957年,老舍的《茶馆》用简练的语言、简练的动作描写,把一个跨度50年、3个时代的故事留在了中国话剧舞台上。从人物、台词上看,四川话版《茶馆》极大地还原了老舍的剧本。‎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老舍创作《茶馆》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四川话版《茶馆》的剧组查阅了许多成都茶文化的文献资料,对《茶馆》的演出处理,是在继承中寻找探索,没有沿袭老一套,这让剧本的内容更加生动,在四川话版《茶馆》中,有四川各地方言,演员原汁原味的表演丰富充实着茶馆里的市井气息,除方言外,一些川剧特色和四川元素也体现在该剧的表演和舞台布景之中。‎ 四川话版《茶馆》借助先进的舞台技术和高超的表演艺术取得了成功,为中国戏剧人传承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舞台艺术精品。‎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四川话版《茶馆》的成功对我国文艺创作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四川话版《茶馆》取得成功的哲学依据。‎ ‎(3)某校拟举办“中国戏剧进校园”活动,请你为“传承中国戏剧经典”拟订两条宣传标语。‎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分析“四川话版《茶馆》的成功对我国文艺创作的启示”。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文化交流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要求分析四川话版《茶馆》取得成功的哲学依据。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其次结合设问要求,从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等角度思考。最后,把材料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所写宣传标语符合设问要求即可。‎ 答案:(1)①文艺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品。②文艺创作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为其注入时代精神,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③文艺创作要注重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推动文艺作品创新。④文艺创作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传播,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2)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四川话版《茶馆》融入了四川各地方言、川剧特色、四川元素,最终取得成功。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在对《茶馆》的演出处理中没有沿袭老一套,而是不断创新,融入新内容让剧本更加生动。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四川话版《茶馆》演出的成功是结合时代要求,在继承中创新探索的结果。‎ ‎(3)示例:①传承中华文化,品味戏剧风采。②汇聚中华文化精华,让戏剧融入生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