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上)期中政治试卷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上)期中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上)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4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与炎帝的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据此完成1~2题。‎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这是阪泉之战的背景,从社会发展形态看,这一背景大约是处于(  )‎ A.旧石器时代 B.原始社会末期 ‎ C.新石器时代 D.农耕文明时代 ‎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与炎帝的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据此完成1~2题。‎ 黄帝领导下的部落联盟里,人们劳动的特点是(  )‎ A.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 B.以部落为单位进行共同劳动 ‎ C.私人所有代替共同所有 ‎ 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劳动 ‎3.(2分)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剥削替代了平等,专政替代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 ‎①私有制使奴隶主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推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和分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  )‎ ‎①从阶级关系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以解决 ‎③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分)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该实验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公社成员的生产只为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导致公社产品品种少、数量少,分配非常艰难,还有很多人竞争轻松的脑力工作,逃避重体力工作等。“新和谐公社”实验及其破产(  )‎ ‎①表明劳动者素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②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积累的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分)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后,海涅立即写诗表示声援,“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的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该诗反映的背景事件(  )‎ ‎①是工人阶级寻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阶级斗争 ‎②标示着工人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据此完成7~8题。‎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所谓的“天才人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此可见,唯物史观(  )‎ ‎①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否定“天才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据此完成7~8题。‎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分)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在当今时代,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  )‎ ‎①能明确无产阶级的建党原则和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 ‎②是基于《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③能坚定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④是基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能促进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分)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事件是(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11.(2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  )‎ ‎①农村包围城市 ‎②通过三大改造建设社会主义 ‎③武装夺取政权 ‎④建立国家资本主义以巩固政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分)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有一个被称为过渡时期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不包括(  )‎ ‎①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深刻的社变革在生产关系上体现为(  )‎ A.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 ‎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5.(2分)2019年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在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时指出,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苏联的援助和对苏联工业体系的承袭 ‎②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人民的努力 ‎③“一五”期间建立的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如《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等;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获得了重大成果,如大庆油田、卫星上天等。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提供了理论准备 ‎②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③提供了组织保障 ‎④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分)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要搞好,首先是企业要搞好。标志着我国搞好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事件是(  )‎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 B.邓小平南方谈话 ‎ C.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 ‎ D.我国加入WTO ‎19.改革永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据此完成19~20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经济体制基础。我国的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是从党的(  )‎ A.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B.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 C.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D.十三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20.改革永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据此完成19~20题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B.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C.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 D.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据此完成21~22题。‎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③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④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理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据此完成21~22题。‎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毛泽东思想 ‎23.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据此完成23~24题。‎ 邓小平对现代化的设计主要体现在(  )‎ ‎①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单的基本框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据此完成23~24题。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主要有(  )‎ ‎①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②提出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 ‎③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累治党的新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能取得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不包括(  )‎ A.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政治统治 ‎ C.党领导人民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D.党领导人民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6.(2分)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人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8.“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据此回答28~29题。‎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政治判断,即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我国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②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全部完成 ‎③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④我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据此回答28~29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告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过时、“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将在世界上空高高飘扬。下列观点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①我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中国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也必将走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与人民的幸福线都是(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31.(2分)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  )‎ ‎①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②一以贯之实现从“站起来”到“赶上时代”的伟大跨越 ‎③一以贯之反对和取缔各种非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 ‎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据此完成32~33题。‎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的本质是(  )‎ A.建立中国主导的世界发展新秩序 ‎ B.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 ‎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D.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复兴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据此完成32~33题。‎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是基于(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其深厚源泉在于人民 ‎②中国梦要依靠人民实现,其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③同一个世界同﹣个梦想,中国梦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梦 ‎④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优越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2分)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对国家而言,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  )‎ ‎①是中华民族强起来、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 ‎②是国家发展从跟随潮流到主导世界发展的机遇 ‎③是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④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负时代的机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2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下列对公有制为主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天安门讲话指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 ‎3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12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以《纲要》为导引,进一步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观点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现了今天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谈谈你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知识,简要说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承担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上)期中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4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与炎帝的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据此完成1~2题。‎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这是阪泉之战的背景,从社会发展形态看,这一背景大约是处于(  )‎ A.旧石器时代 B.原始社会末期 ‎ C.新石器时代 D.农耕文明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 ‎1、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因素最低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解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体现的是旧石器时代的内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与炎帝的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据此完成1~2题。‎ 黄帝领导下的部落联盟里,人们劳动的特点是(  )‎ A.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 B.以部落为单位进行共同劳动 ‎ C.私人所有代替共同所有 ‎ 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劳动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氏族制度 ‎1、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因素最低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2、氏族制度:‎ ‎①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 ‎②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氏族成员人人平等,一切按传统的习惯行事,重要事件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氏族的最高的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男女参加,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解答】A正确,黄帝领导下的部落联盟里属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BD错误,原始社会时期,以氏族为单位进行共同劳动;‎ C错误,原始社会时期,私有制尚没有产生;‎ 故选:A。‎ ‎【点评】本题属基础题,考查氏族制度、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考查获取和提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3.(2分)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剥削替代了平等,专政替代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 ‎①私有制使奴隶主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推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和分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①‎ 随着金属工其的出现,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这才有了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 ‎②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个体劳动逐渐代替共同劳动,从而引起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氏族成员的贫富分化和加剧,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解答】①②正确,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因为私有制使奴隶主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错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4.(2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  )‎ ‎①从阶级关系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以解决 ‎③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必然激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解答】①③正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从阶级关系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④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不是绝对过剩;‎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体现了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 ‎5.(2分)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该实验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公社成员的生产只为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导致公社产品品种少、数量少,分配非常艰难,还有很多人竞争轻松的脑力工作,逃避重体力工作等。“新和谐公社”实验及其破产(  )‎ ‎①表明劳动者素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②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积累的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①未能真正懂得和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历史唯心主义和理性支配世界的思想。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看作是理性、正义的抽象原则。把社会主义可以取代资本主义归之于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②不能正确地说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他们非常同情无产者的悲惨遭遇,但是看不到、也不相信无产阶级是创造新社会的基本力量。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身上,幻想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 ‎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鼓吹阶级调和、阶级合作、幻想劝说达官巨富的施舍,并慷慨解囊来资助他们的试验。通过和平的方式,逐步改良资本主义使理想社会得以实现。‎ ‎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要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形态,这种想法无疑只能是虚构;而且把未来社会描写成十全十美,并在细节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设计,这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反映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新和谐公社”实验及其破产说明劳动者素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旨在说明“新和谐公社”,并没有说明积累的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故选:A。‎ ‎【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6.(2分)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后,海涅立即写诗表示声援,“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的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该诗反映的背景事件(  )‎ ‎①是工人阶级寻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阶级斗争 ‎②标示着工人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说明工人运动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奠定了阶级基础,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的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说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寻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阶级斗争,标示着工人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故选:A。‎ ‎【点评】此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据此完成7~8题。‎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所谓的“天才人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此可见,唯物史观(  )‎ ‎①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否定“天才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 ‎1、必然性 ‎(1)经济条件: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在欧洲各国的确立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条件 ‎①自然社会科学方面 ‎3大发现:第一,能量守恒与转化;第二,细胞学说;第三,生物进化学说。‎ ‎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 ‎3大来源:第一,德国古典哲学;第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三,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理论基石 ‎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②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错误,唯物史观肯定了“天才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④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8.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据此完成7~8题。‎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含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1)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得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生活状况:‎ 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4、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解答】①③正确,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④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9.(2分)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在当今时代,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  )‎ ‎①能明确无产阶级的建党原则和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 ‎②是基于《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③能坚定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④是基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能促进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在当今时代,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能明确无产阶级的建党原则和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能坚定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④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促进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飞跃的是“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故选:A。‎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10.(2分)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事件是(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 ‎2、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影响、带动、支持和帮助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很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巴黎公社的意义: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革命首创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公社的战士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起来反抗压迫。‎ ‎【解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事件是巴黎公社的成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11.(2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中国人民在民族压迫下的痛苦以及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是鸦片战争以来最重要的事实。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的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因此,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负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也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就是说,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立起来,而且站的牢固,为了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境遇,使人民过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记很关键,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12.(2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  )‎ ‎①农村包围城市 ‎②通过三大改造建设社会主义 ‎③武装夺取政权 ‎④建立国家资本主义以巩固政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②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不符合题意,我国通过三大改造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④不符合题意,建立国家资本主义以巩固政权属于苏联建设时期内容;‎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3.(2分)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有一个被称为过渡时期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不包括(  )‎ ‎①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答】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说法不属于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选项;‎ ‎①符合题意,“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属于“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不属于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③不符合题意,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符合题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 ‎14.(2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深刻的社变革在生产关系上体现为(  )‎ A.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 ‎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1)成就:‎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颁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 ‎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特点: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4.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重点强调: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答】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体现在生产关系上是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 BC不符合题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 D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史实。‎ ‎15.(2分)2019年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在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时指出,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苏联的援助和对苏联工业体系的承袭 ‎②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人民的努力 ‎③“一五”期间建立的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整个“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新中国接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设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对苏联工业体系的承袭;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人民的努力;‎ ‎③④不合题意,这两项不是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16.(2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如《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等;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获得了重大成果,如大庆油田、卫星上天等。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提供了理论准备 ‎②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③提供了组织保障 ‎④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1949年至1956年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②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这一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的主体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思考,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 ‎⑤中共八大认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答】①符合题意,《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 ‎②③不符合题意,材料的做法并不能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也不提供提供了组织保障;‎ ‎④符合题意,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获得了重大成果,如大庆油田、卫星上天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7.(2分)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故选:C。‎ ‎【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18.(2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要搞好,首先是企业要搞好。标志着我国搞好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事件是(  )‎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 B.邓小平南方谈话 ‎ C.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 ‎ D.我国加入WTO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起步阶段 ‎(1)对内改革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对外改革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我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 3、新阶段 ‎(1)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改革的重点: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3)新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4、全面深化阶段 ‎(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解答】A符合题,根据教材知识点可知,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BC不合题意,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D不合题意,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 ‎19.改革永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据此完成19~20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经济体制基础。我国的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是从党的(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A.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B.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 C.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D.十三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起步阶段 ‎(1)对内改革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 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对外改革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我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 3、新阶段 ‎(1)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改革的重点: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3)新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4、全面深化阶段 ‎(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解答】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 ‎20.改革永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据此完成19~20题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B.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C.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 D.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解答】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AB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至今,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D符合题意,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据此完成21~22题。‎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③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④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理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②不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④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理论。‎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据此完成21~22题。‎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毛泽东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解答】本题属于逆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科学理论体系的。‎ ABC不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逆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科学理论体系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3.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据此完成23~24题。‎ 邓小平对现代化的设计主要体现在(  )‎ ‎①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单的基本框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②邓小平理论首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主题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邓小平对现代化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错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④错误,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24.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据此完成23~24题。‎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主要有(  )‎ ‎①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②提出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 ‎③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累治党的新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②邓小平理论首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主题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答】①不合题意,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②③符合题意,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主要有,提出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不合题意,三个代表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累治党的新经验。‎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5.(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能取得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不包括(  )‎ A.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政治统治 ‎ C.党领导人民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D.党领导人民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正是在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上,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解答】该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根本原因不包括的,因此:‎ ABD不合题意,这三项都是我国能取得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 C不合题意,由材料中“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信息得知,“站起来”主要指政治上、“富起来”、“强起来”主要指经济上,因此,该项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C。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点评】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抓住关键字眼“不包括”,对应选项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26.(2分)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人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解答】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错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③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人精神力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于”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是“原因或意义”。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27.(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正是在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上,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解答】ABD不合题意,这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C正确,依据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故选:C。‎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8.“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据此回答28~29题。‎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政治判断,即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我国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②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全部完成 ‎③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④我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答】①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②错误,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据此回答28~29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告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过时、“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将在世界上空高高飘扬。下列观点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①我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中国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中国进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故选:A。‎ ‎【点评】此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30.(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也必将走向“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美好明天。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与人民的幸福线都是(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解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31.(2分)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  )‎ ‎①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②一以贯之实现从“站起来”到“赶上时代”的伟大跨越 ‎③一以贯之反对和取缔各种非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 ‎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 ‎①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②一以贯之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③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错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一以贯之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③错误,“反对和取缔各种非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据此完成32~33题。‎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的本质是(  )‎ A.建立中国主导的世界发展新秩序 ‎ B.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 ‎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D.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复兴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梦的内容与实现 ‎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②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实现中国梦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解答】A错误,中国并不主导世界发展新秩序;‎ 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据此完成32~33题。‎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是基于(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其深厚源泉在于人民 ‎②中国梦要依靠人民实现,其根本归宿在于人民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③同一个世界同﹣个梦想,中国梦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梦 ‎④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优越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梦的内容与实现 ‎1.中国梦的内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2.中国梦的意义: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3.中国梦的实现:一是坚持走中国道路,即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三是坚持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 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 ‎【解答】①②正确,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是因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其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要依靠人民实现,其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③错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并不能说明中国梦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梦;‎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中国梦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优越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34.(2分)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对国家而言,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  )‎ ‎①是中华民族强起来、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 ‎②是国家发展从跟随潮流到主导世界发展的机遇 ‎③是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④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负时代的机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 ‎【解答】①③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对国家而言,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是指中华民族强起来、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②错误,“主导世界发展”说法错误;‎ ‎④错误,“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负时代的机遇”的主体是中华儿女,不是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无关的选项。‎ ‎35.(2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下列对公有制为主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公有制经济 ‎①‎ 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解答】①错误,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③正确,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④错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天安门讲话指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 ‎【分析】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结合材料“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解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相关考点分析。‎ ‎3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12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以《纲要》为导引,进一步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观点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现了今天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谈谈你对“八个明确”‎ 和“十四个坚持”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知识,简要说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承担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 ‎【分析】(1)本题题目类型认识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认识。通读材料中的“《纲要》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及课本知识可知“八个明确”的地位及原创性特征;“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的内容,是中国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2)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承担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材料中强调“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根据教材内容可知,应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发扬斗争精神,高斗争本领;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强四个“自信”;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解答】(1)‎ ‎①“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②“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2)‎ ‎①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②要充分认识到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③‎ 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④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点评】(1)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在在教材中表述明确,但解题时不能全盘照搬,还应该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知识在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直接根据课本内容写出相关答案即可,考查的是考生审题、识记知识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