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吉林省吉化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吉林省吉化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吉化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1.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选项对既定消费品W的需求变动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相关商品或相关因素的变动情况 W商品需求 ‎①‎ 替代品价格上涨 增加 ‎②‎ 生产W商品的某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增加 ‎③‎ 物流成本下降 减少 ‎④‎ 国家取消对W商品的消费补贴 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①正确,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错误,某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一定会导致W商品需求增加。③错误,物流成本下降,意味着W商品的价格可能下降,需求增加。④正确,国家取消对W商品的消费补贴意味着消费者购买W商品的成本上升,因此需求会减少。故选B。‎ ‎2.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假如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为r0,并允许商业银行的实际利率在r1和r2之间浮动(如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实际利率由r0向r2移动 ‎②MD增加 ‎③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④商业银行基础业务扩大 ‎⑤MS减少 ‎⑥企业扩大生产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银行利率变动的影响。考查考生解读图表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率下降,企业贷款成本下降,企业可能扩大生产,①→③→⑥的传导正确,B正确。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利率下降会导致存款业务减少,③→④的推导错误,A不选。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会导致货币需求(MD)增加,C的推导顺序错误。货币需求增加时,货币供给一般也会增加,D不选。‎ ‎3.2019年4月1日,某省下发《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拟大幅度压减化工生产企业数量。计划到2020年底,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000家。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方案的实施 ‎①旨在减少市场对化工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及投资需求 ‎②会导致化工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上涨 ‎③可能淘汰低端化工企业,优化化工产业布局 ‎④有利于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和化工企业的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供给与价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该省整治提升化工行业,推动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考虑其他因素,企业数量的减少意味着低端化工企业被淘汰,供给量下降,终端销售价格会上涨,也会促进化工产业优化布局,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做法的主旨是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①不选。④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C。‎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规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投资准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这一规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①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②优化投资环境,保障外资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③降低外商投资门槛,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④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是为了吸引外资,而不是对外投资,①不选。降低外商投资门槛的观点错误,③不选。②④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故选D。‎ ‎5.黑恶势力多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是直接受害者。2019年4月2日,中央扫黑除恶第11~21督导组全部开通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涉黑涉恶举报线索。这一做法 ‎①为人民群众行使基本民主权利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表明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③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④便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引导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行使监督权的意义、依法治国的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涉黑涉恶的人与事的举报,有利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民主,③符合题意。群众的举报线索是行使监督权的体现,依法受理举报线索,有利于打击黑恶势力,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也能引导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无关。故选D。‎ ‎6.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方能“民安”,国家安全,受益不觉,失之难存。维护国家安全,没有局外人、旁观者,需要公民与政府共同努力,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维护国家安全 ‎①是公民的政治义务,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②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放弃个人利益 ‎③要求公民提升防范意识,配合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 ‎④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政治义务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政治义务,公民要提升国家安全防范意识,配合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①③符合题意。我们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但并不要求放弃个人正当利益,②不选。材料没有涉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④不选。故选A。‎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我国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示,“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须要赢的比赛……这是我们一定会赢的竞赛”。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们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美国优先的政策 ‎②要提高我国在5G领域的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 ‎③要积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④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国际竞争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不涉及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优先的政策问题,①不符合材料意思。材料也不涉及我国的大国责任问题和外交政策问题,④不选。材料通过中美对以5G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布局,说明要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8.清明时天地回暖,万物洁齐,春风催促农事。为祈丰收,古人形成清明春祭之习,这一天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后来逐渐形成了扫墓祭祖的礼俗。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身的传承性 ‎②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 ‎③文化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④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特点、民族节日。①符合题意,清明习俗从祈丰收到扫墓祭祖的演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故入选;②符合题意,古人形成清明春祭之习,后来逐渐形成了扫墓祭祖的礼俗体现了民族节日的内容,故入选;③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也不涉及文化的包容性,故排除。故选A。‎ ‎9.2019年4月,南京城市规划中的过江通道设计方案由三塔悬索桥改为双塔悬索桥,“为江豚让路,不能让长江微笑天使消失”,南京过江通道礼让江豚,赢得一致叫好。礼让,缘于敬畏之心,也缘于爱护之情。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 ‎④正确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联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②中的“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②不选。“不能让长江微笑天使消失”与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没有因果关系,③不选。①从联系角度解读材料。④从意识的角度反映了材料。故选B。‎ ‎10.基因剪刀是指某些RNA通过碱基配对与底物RNA结合而催化底物RNA在特异位点断裂,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核酶或限制酶。2019年4月6日,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载体,这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 ‎①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质的改变 ‎②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目的 ‎③科技的进步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④科技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不涉及“时机”的问题,①不选。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发展的曲折性问题,④不选。我国科研团队的研发成果对癌症治疗的应用前景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②符合题意。我国科研团队的研发成果是科技创新的体现,推动了科技进步,③符合题意。故选C。‎ ‎11.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象征着阴阳,筷头圆象征天(属阳),筷尾方象征地(属阴),整体表示天圆地方。筷子使用时一根动、一根不动,一动一静是传统文化中追求的阴阳和合。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人在实践中创造的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筷子的阴阳寓意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不选。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说法错误,不选。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不都是人在实践中创造的,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C说法错误。‎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不同部门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部分优秀制造商与低端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更是惊人,因而拉低了整个国家的装备程度,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路仍很长。‎ 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2017年7月1日起,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2019年4月1日起,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由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等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档税率不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增值税改革的驱动因素。‎ ‎【答案】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推动“营改增”,防止重复征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值税税率下降能降低制造业的税负,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整体装备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推动增值税改革,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降低增值税税率,能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税制改革为背景,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税收的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原因类经济生活主观题,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进行推断,难度较大。‎ 增值税改革是一种分配关系的调整,且增值税有利于防止重复征税。因此,可从生产决定分配的角度入手,推断出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推动“营改增”;“营改增”是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有利于降低制造业的税负,从而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税收政策作为一种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营改增”能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扭转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把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2019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各项决策部署。‎ 为了搞好本次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了100多位专家参与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用更加客观、中立的视角去评价法律实施情况。‎ 结合材料,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中共中央部署,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政治生活依据,并阐述邀请专家参与检查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意义。‎ ‎【答案】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接受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监督政府和监督法律实施情况的权力。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 意义:①有利于集中专家智慧,弥补人大机关专业性不足的缺陷,增强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高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②有利于排除部门利益的干扰,增强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际效能。‎ ‎【解析】本题以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为话题,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共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属于依据类主观题,第二小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有一定难度。‎ 首先来看第一小问。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中共中央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工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表现;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再看第二小问。邀请专家参与检查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估有利于评估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也有利于评估的公正性、权威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当年粮食产量为16392万吨,比1949年增长5074万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8%,年均增长10.9%,国民收入增长53%,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23%.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18倍,国民收入增长5.78倍。党的十九大提出改革进入新时代,要决战贫困,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史。70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复苏,“中国风”吹向世界,“以洋为尊”的文化自卑感逐渐消失。‎ ‎(1)7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着历史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观点。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人“以洋为尊”的自卑感消失的原因;‎ ‎(3)7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如果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了“走近红色热土,追寻历史印记”的红色之旅活动,请你为班级集体的微信公众号写两条宣传口号。‎ ‎【答案】(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等是国家尊重和运用经济规律的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党的十九大提出决战贫困的目标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这是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考生如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的。7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的变动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复苏是人民文化自信迸发的文化渊源。③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中国风”吹向世界使我们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中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任同感。‎ ‎(3)答案示例:①用心领悟红色传统,用手创造复兴伟业。②在历史的足迹中追寻初心,在未来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设置材料及问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材料通俗易懂,关键信息丰富。本题第一问为体现类主观题,第二问为原因类主观题,第三问为开放性试题,难度一般。‎ ‎(1)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完成、改革开放均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也体现了改革的相关知识;传统文化复苏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要决战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作答时知识和材料要有机结合。‎ ‎(2)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复苏以及“中国风”吹向世界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以洋为尊”的文化自卑感逐渐消失。因此,可调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作答,注意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走近红色热土,追寻历史印记”的红色之旅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