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从筷子文化的传承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①③符合题意。‎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属于矛盾的特殊性,“唯一的家人之爱”属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说法错误。‎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经历(体验)而非生活意趣,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是因为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而“一带一路”拓宽了文化交流的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①②符合题意。‎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而不是相互认同,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繁荣的依据,④不是依据。‎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央视在播出《朗读者》之后,还在广州、北京等地设立了朗读亭,它形似复古电话亭,是一个专门的流动录音棚,里面有简单的录音和隔音设备,面向全体市民开放,每一个愿意读书的人都可以进去朗读。由此可见 ‎①文学艺术重归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情感 ‎②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③朗读亭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为大众提升朗读技巧提供平台 ‎④朗读亭是电视节目的延伸和大众化,增强了大众的文化体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朗读者》播出后产生的影响说明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故选项②符合题意;朗读亭面向全体市民开放,每一个愿意读书的人都可以进去朗读,说明朗读亭构建朗读的空间,为大众提升朗读技巧提供平台,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③不符合设置朗读亭的目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重性。①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4.“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隐性传播”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巴西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①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③④: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体现了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也意味着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③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并未强调文化是来源于社会实践,②不符合题意。‎ ‎①: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①错误。‎ 故本题选B。‎ 考点: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6.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三十多年的乡愁,挥之不去,说明乡愁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说明乡愁增进了文化的归属感,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乡愁是对故乡思念的表现,不属于乡土文化的标志,故③错误。‎ ‎④:该选项夸大了乡愁的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 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写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了《大象的恋爱》,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 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同时以“大象”为题征文,受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波兰人分别写下了不同的诗篇。故本题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8.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符合题意,央视网使用《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创作,表明文化创新要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符合题意,“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表明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故选B。‎ ‎9.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融人外国主流”,表明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不合题意,题意不涉及保持文化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符合题意,“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表明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不合题意,题意不涉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故选A。‎ ‎10.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 ‎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仍然发挥着作用。③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基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②④选项入选。选D。‎ ‎1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宜昌的土家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今土家族人民通过创办民族节庆活动,使古老的民族文化找到了与现代元素的契合点。民族节庆活动 ‎①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②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说法错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本题选A。‎ ‎【点睛】深入理解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1)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1)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说明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变动性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13. 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中国文艺作品走出去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关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大闹天宫》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说明在文化的传播也发展中,科学技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故B项正确;A项也本题无关,排除;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与文学艺术无关,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 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 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 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 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国际地位的提升主要依靠综合国力; B不合题意,说法与中华文化有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构成因果关系; C符合题意,“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D 不合题意,说法与中华文化有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C。‎ ‎15.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错误,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正确,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④错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不包括汉字。 故选:B。‎ ‎1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弘扬长征精神 是基于 ‎①长征精神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长征精神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长征精神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题肢① 表述与题意无关。题肢③表述错误,排除。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上述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7.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 ‎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确的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的合理内容是,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②符合题意,“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说法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③不合题意,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观点中未涉及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未能正确地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旗精神的措施、途径。故选D。‎ ‎18. “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以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为代表的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他们表现出浓浓爱国情怀与他们的家庭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这说明 ‎①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作用 ‎②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③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④古代诗书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有影响但没有决定作用,①不选;材料表明家庭传统美德对科学家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②正确;“他们表现出浓浓爱国情怀与他们的家庭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说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古代诗书对人的发展未必都有积极作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特别提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不能说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也不能说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二者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不能说先培养思想道德修养后培养科学文化修养,也不能说先培养科学文化修养后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19.“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近年来全国多地建设家风馆,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门楣楹联、家规家训、村规乡约等优秀文化资源。设立家风馆,旨在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快复兴儒家传统文化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优良的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进步都有促进作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能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设立家风馆,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家风文化,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引导人们从家风建设做起,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辨别其中的有益成分,坚持文化自信,而不是抵御外来文化冲击;设立家风馆,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复兴儒家传统文化,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0.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它自古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神采奕奕的鸡在古代视为祝告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可信赖的“五福之禽”。所以人们不但在门上贴雄鸡图,以驱邪恶祈平安,而且也把农历新年的首日定为鸡日。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民俗文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 ‎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④传统民俗文化在人民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重视开发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树立文化自信的理由:从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角度看,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力量;从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角度看,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潮流看,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 ‎21. 在“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的问卷中,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看戏”“看电影”选项,结果选择“看电视”的人达85%,12%的人选择“看戏”,3%的人选择了“看电影”。这表明 ‎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②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③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影响人们文化活动的选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②④符合题意,在业余文化活动中,选择“看电视”的人达85%,12%的人选择“看戏”,3%的人选择了“看电影”,说明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也说明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影响人们文化活动的选择; ③不合题意,由人们的选择可看出,有些活动如读书看报没有人选择,因此由材料看不出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故选:B。‎ ‎22.“以道德做担保,用文明来贷款”。“道德信贷”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提升家庭诚信度的同时,拓展了群众致富渠道。“道德信贷”的开展( )‎ ‎①有利于杜绝诚信缺失现象,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 ‎③有利于引领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社会良好风尚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道德信贷”在提升家庭诚信度的同时,拓展了群众致富渠道。“道德信贷”的开展有利于引领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社会良好风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①:“道德信贷”有利于提升家庭诚信度,但不能杜绝诚信缺失现象,①说法错误。‎ ‎②:“道德信贷”的开展有利于引领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社会良好风尚,但不能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培育现代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3.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眼球文化”,只有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传播才变得有意义。此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遵循了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牢牢把握住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认为大众文化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④看到了发展文化必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文化主旋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材料中“只要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传播才变得有意义”并没有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②不选;材料强调大众文化要得到“大众关注”,这体现了大众文化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看到了发展文化必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名师点睛】奏响主旋律中的主旋律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4.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C. 它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 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说法错误,但与题意要求相符。‎ BC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它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B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力量和磅礴力量。‎ ‎③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材料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2分)‎ ‎25.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生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3分)‎ ‎(2)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3分)‎ ‎(3)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本题亦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解读以及对设问的分析理解中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确定答题的具体方向。本题设问中“中华饮食文化的意义”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本题材料中“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说明。‎ 考点: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 ‎26.前段时间某地区进行教材革新,为了给孩子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让古诗词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退役”了。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依据。‎ ‎【答案】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不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教师节主题展是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特定功能和和人的教化与培育上的重要角色、传统文化重要作用等方面,说明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依据。‎ 从材料可以看出,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文化创新的根基等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依据。‎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7.孔子说:“是何言也!君子通于进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精神。‎ ‎【答案】①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孔子的话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该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如果不能全部理解,至少要懂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继续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运用教材知识,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等方面加以说明。‎ ‎【详解】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精神。‎ 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这段话意思是说,君子实现了志向是达,志向不能实现是穷。而今我遭逢乱世却拥有仁义的理想,怎么是穷呢!所以我自己反省而不改变志向,在困难的时候而不丧失道德。冬天下雪之后,才能知道松柏的茂盛。体现了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可从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三精一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等方面,说明我们要继续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理由。‎ ‎【点睛】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 C. 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D.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8.近年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文明活动,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宜居城市和教育城市两大主题,不断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开展“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稿,全市掀起了一场共建美丽城市的热潮;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 形态的指导地位.“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 值体系.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利用科博会,促进了文化创新.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调动了群众广泛参与.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大了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解析】‎ 本题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的该市的具体的做法要进行充分解读,从其做法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故本题考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等角度依次展开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