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 期中试卷 一、客观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的生产关系 A. 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B. 由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 C. 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 D. 由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A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错误,B正确。‎ CD:氏族议事会和道德观念不决定生产关系,C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用排误法,排除本身表述有错误的选项,ACD;剩下选项B,可选;回答题干验证B正确,入选。‎ ‎2.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是(  )‎ ‎①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②城市的出现和繁荣 ‎③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④文字的出现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②④符合题意。‎ ‎①: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①不合题意。‎ ‎③: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取得辉煌的成就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排除③。‎ 故本题选B。‎ ‎3.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六二九页),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 A. 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C.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D: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所有者是资本家。而雇佣工人之所以系在资本家手里,根子就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D正确。‎ 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D。‎ ‎4.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C. 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开始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直到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起来,A错误。‎ B: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进而取得胜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B正确。‎ C:项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的,C不正确。‎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不是由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确立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罗伯特·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在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前提是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B.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 进步的思想家善于理论总结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项表述都与题干中强调的重点不相符,故排除A、C、D三项。‎ B:由材料当中“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在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可见,马克思强调的是工人斗争的必然性,B符合题目的要求。‎ 故此题选B项。‎ ‎【点睛】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 ‎6.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 资本主义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 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答案】D ‎【解析】‎ ‎【详解】D:材料中体现的是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 。“新和谐公社”尝试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社会,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新社会制度的探索。故D项正确。‎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开始建立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因为“新和谐公社”的出现才表明资本主义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A说法错误。 ‎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并非欧文的“新和谐公社”,B说法错误。‎ C: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7.《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 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 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共产党宣言》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解决资本主义危机,排除A。‎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规律,所以它才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故选B。‎ C:《共产党宣言》指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找到了推动这一进程的阶级力量,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模式,排除C。‎ D: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建立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建立的,排除D。‎ 故本题选B。‎ ‎8.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 D.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答案】D ‎【解析】‎ ‎【详解】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存在于19世纪初期,由于当时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故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揭示其根本矛盾,D正确。‎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B错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A错误。‎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但这不是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在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 A. 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 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 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A: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相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A错误。‎ B: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B错误。‎ C: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C错误。‎ D: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D观点正确。‎ 故本题选D。‎ ‎10.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新中国过渡时期的是 A. “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 B. “大跃进”、“放卫星”、“人民公社好”‎ C. “总路线”、“合作社”、“一化三改造”‎ D. “大包干”、“试验田”、“联产承包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不是过渡时期的做法,A不合题意。‎ B:“大跃进”、“放卫星”、“人民公社好”也不是过渡时期的做法,B不合题意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C符合题意。‎ D:“大包干”、“试验田”、“联产承包好”不是过渡时期的做法,排除D。‎ 故本题选C。‎ ‎11.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 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这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符合题意。‎ B: 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不合题意。‎ C:材料不是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C不合题意。‎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错误。‎ 故本题选A。‎ ‎1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 党的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 D.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A错误。‎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B错误。‎ C: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这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C符合题意。‎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做出调整,不是发生质变,D错误。‎ 故本题选C。‎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 ‎①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①错误。‎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是新中国成立的积极意义,排除④。‎ 故本题选C。‎ ‎1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对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 ‎①直接推动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②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推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使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直接推动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①④符合题意。‎ ‎②: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这不是20世纪初期的影响,②不合题意。‎ ‎③:1949年推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③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正确革命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①错误。‎ ‎②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中国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②③选项正确。‎ ‎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6.‎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革命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A符合题意。‎ B:土地革命完成不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B不合题意。‎ C:“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C不合题意。‎ D:1949年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③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④符合题意。‎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②错误。‎ 故选B项。‎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 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正确。‎ BCD:这三项均是改革的具体内容,不是改革的目标,排除B、C、D。‎ 故本题选A。‎ ‎19.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A. 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B. 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C.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D. 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强调,1978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体现了英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说明了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故A正确。‎ B:中国改革开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该选项的说法错误,同时,也不是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目的,排除B。‎ C:材料强调的是要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两个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 D: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不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竞争,D错误。‎ 故本题选A。‎ ‎20.1985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的十个县的城关区;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集中安排工业、科研项目的重点卫星城镇。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  )‎ A. 设立上海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项均不是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排除A、C、D。‎ B:1984年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就包括上海。材料中,1985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集中安排工业、科研项目的重点卫星城镇,故可以推断出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设立,B正确。‎ 故本题选B。‎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 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B排除。‎ C: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的的重大决策。故C正确。‎ D:中共十三大之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排除D。‎ 故本题选C。‎ ‎2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适应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A正确。‎ B:大跃进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不存在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发展过程,排除B。‎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C错误。‎ D: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不能说明“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的原因,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D错误。‎ 故本题选A。‎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红色文化 C.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改革中创造的,A是不科学的。‎ B:红色文化只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创造的,B是不全面的。‎ C: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当代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C不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当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科学认识 A. 发展道路问题 B.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 发展战略问题 D. 发展阶段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的是发展道路问题,A项不合题意。‎ B:“什么是社会主义”, 核心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项符合题意。‎ CD:这两项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具体问题,不是核心问题,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2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持久的物质力量 ‎ ‎②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 ‎④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文化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排除①。‎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排除②。‎ ‎③④:“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 ‎.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6.下列初级阶段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基本国情——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矛盾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D. 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根本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教材知识,因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传导正确。‎ B:根据主要矛盾,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错误。‎ C: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确定了根本任务,C错误。‎ D:确定根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D错误。‎ 故本题选A。‎ ‎27.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A. 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 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D.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说法错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B说法正确。‎ C: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C说法错误。‎ D:我国将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8.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 ‎①中国人民谋幸福 ‎ ‎②为世界人民谋和平 ‎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④为中华民族谋未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①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两项都不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正确阐释,②④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9.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  )‎ A. 建党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 B. 2020年到2035年的奋斗目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 D.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AB:这两项表述均不正确,排除A、B。‎ C: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正确。‎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D错误。‎ 故本题选C。‎ ‎30.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②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③是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必然要求 ‎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对本战略的认识程度,需要考生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即可作答。‎ ‎【详解】①: 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农民富裕,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因此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①正确。‎ ‎②:乡村振兴有利于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因此②正确。‎ ‎③: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或者是同等富裕,因此③错误。‎ ‎④: 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村的振兴将大大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因此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1.聚焦新时代中国巨大发展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走红网络,观者无不为中国人民的创造伟力所折服。观看《中国一分钟》有利于(  )‎ ‎①坚持改革开放,昂首迈进新时代 ‎②增强民族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的中心任务 ‎③激发国人的创造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 ‎④调动人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聚焦新时代中国巨大发展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走红网络,观赏者被视频里中国人民的创造伟力所折服,观看该影片有利于调动人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有利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昂首迈进新时代,①④选项正确。‎ ‎②: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②错误。‎ ‎③:“物质基础”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故本题选B。‎ ‎32.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山东省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围绕“学习十九大,启航新时代”制作主题板报,符合板报内容的是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九大内容的理解,题目设置为制作主题板报,实质内容是考查学生对十九大的具体内容是否有清晰的理解,需要学生们关注时事热点,认真研读党的方针政策。‎ ‎【详解】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①错误。‎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因此②正确。‎ ‎③: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因此③正确。‎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3.“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中宣部主管,于‎2019年1月1日上线。它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学习网络,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学习强国”‎ ‎①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 ‎②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 ‎③是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的唯一途径 ‎④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学习强国”平台的开设和内容考查学生对这一平台的理解,需要学生观察生活,根据已知的生活经验和课本内容作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①: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学习平台,进一步筑牢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是一个创新的探索,①正确。‎ ‎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要是为了学习新思想,并在实践活动中用好用活,因此②错误。‎ ‎③:“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宣传新思想、新要求等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因此③错误。‎ ‎④: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因此④正确。‎ 故本题选A。‎ ‎【点睛】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全面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建好用好学习平台,必须突出思想性、新闻性、综合性、服务性。要坚持鲜明主题、突出重点,全面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丰富的信息库。‎ ‎3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下列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稳定党的执政根基 ‎④能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材料中从严治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党的反腐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③④符合题意。‎ ‎①: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①观点错误。‎ ‎②: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表明了党中央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党中央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目的在于廉洁党风,保证党能够始终拥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严治党,坚定地维护中国人民利益。‎ ‎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为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历史课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8个明确”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14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14个坚持”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是什么”,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①④两项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主观题(共30分)‎ ‎36.材料: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诗句的意思是一个怀抱婴孩、手提破筐的农妇,正在捡拾别人遗落的麦穗。询问她的家境,原来是家里的田地都为交赋税给抵押光了,家里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来充饥,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悲伤。‎ ‎(1)诗歌反映的是哪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其特点是什么?‎ ‎(2)农民受苦受难的根源是什么?‎ ‎(3)农民受地主剥削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1)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其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根源,是地主阶级削农民的基础。‎ ‎(3)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怀抱婴孩、手提破筐的农妇捡拾别人遗落的麦穗来养家糊口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的表述,该农妇家里的田地都为交赋税给抵押光了,家里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来充饥,故可以推断出其反映的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其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该题目属于简答题目,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回顾与运用能力。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民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根源,也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3)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在封建制社会,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考生还需要说明除了以上方式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40年的不断探索,40年的努力奋斗,40年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①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四个面貌”、“三个飞跃”、重要法宝、关键一招的角度谈意义。‎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38.从党的十九大到ニ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当前党和国家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革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根据材料的表述,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根据所学相关知识,着重考虑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多个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即可。‎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