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1课+文化与社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1课+文化与社会

‎●●‎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课前自我把脉 ‎1.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015·天津高考·10B]‎ ‎2.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015·江苏高考·‎18A]‎ ‎3.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2014·山东高考·‎32C]‎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2014·安徽高考·8④]‎ ‎5.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2013·江苏高考·21②]‎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2012·广东高考·31②]‎ ‎[提示]‎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2.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3.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4.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5.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并非起决定作用。‎ ‎6.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 考点一 文化的含义与特点、形式 知识精讲 ‎1.文化的含义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文化属于精神范畴,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图示: ‎ 特别提醒 第一,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没有阶级性。‎ ‎2.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3.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实质及其社会作用 ‎(1)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图示:‎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第一,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其本身不是物质力量。‎ 第二,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 知识拓展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如下图所示:‎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把纯自然现象误认为是文化现象 提醒 ‎ 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不是自然具有的,没有人参与的纯自然的现象或者活动不是文化。‎  [2015·山西四校联考]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蕨类植物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纯自然的东西,应该归入自然遗产,②④正确,①③排除。‎ 易错点二:错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提醒 ‎ 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山东煎饼源于泰山,非常薄,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制成,是平民之食——卷上大葱或其他蔬菜肉类,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蒲松龄特地为它创作《煎饼赋》,可见其对煎饼感情之深。《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山东煎饼后,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打着“舌尖上的中国”招牌卖煎饼。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物质产品可以附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①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②④均正确切题,故选D。‎ 固本随练 ‎1.世界各地的婚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泰国——与大树成亲,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黑色,科威特——格斗示爱,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说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有了民族、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不同民族、区域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 答案 D 解析 要认真阅读题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主要意思。上述材料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婚俗,反映了由于民族不同、地域有别,世界各地的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A、B两项观点错误;C项观点与材料无关。‎ ‎2.[2016·浙江六校模拟]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叉子的使用和改进过程,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应选①;叉子的使用,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表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故应选②;③④不符合题意,均不能入选。‎ ‎3.[2016·漳州模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下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及痛悼。这体现了(  )‎ A.民族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B.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文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答案 D 解析 人们通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这一物质载体可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表达对死难者的痛悼之情说明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符合题意;其余三选项均与题意不符。‎ ‎4.[2016·烟台模拟]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可见(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③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 ④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③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5.[2015·南昌期末]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独立自主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其影响之深,无与伦比。这主要表明(  )‎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影响深刻 C.先进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气质和风范成就毛泽东伟大形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材料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B正确。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先进的文化只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C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江苏卷·19‎ ‎2014·江苏卷·19‎ ‎2013·海南卷·16‎ ‎2012·安徽文综·8‎ ‎2013·天津卷·4‎ ‎……‎ 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现的频率较低,且以选择题形式为主 命题点 文化的特点 例1  [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A 解析 随着实践的发展,“火伴”被写作“伙伴”,A项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项不选。C、D两项与题意不符。‎ 例2  [2013·天津高考]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东方美人”的茶文化是在人们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也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B应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活动,A、D排除;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错误。‎ 随堂高考 ‎1.[2015·江苏高考]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歌舞《云南印象》源自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实践,体现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表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表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①与材料无关。‎ ‎2.[2013·海南高考]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产生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精神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精神文化是否接近生活的本质与其年代久远没有必然联系,①错误;四川珙县的悬棺岩画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对当地殡葬实践的反映,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也表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④正确;精神文化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③错误。故选C项。‎ ‎3.[2012·安徽高考]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项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故正确答案是B。‎ ‎4.[2012·北京高考]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将优秀城市雕塑定义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点。①中的“依赖”观点错误,不选;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必须与整个城市的环境相协调,②正确;城市雕塑可以体现城市的时代精神,更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但不能说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因此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项。‎ ‎5.[2011·福建高考]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必须既反映……又引领……,必须在……中获得艺术的伟大”,这说明优秀文化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符合题意;A优秀的文化要彰显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的潮流,但并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更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错误,文化源自于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D错误。‎ 考点二 文化与经济、政治 知识精讲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 互 影 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相 互 交 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国内: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特别提醒 (1)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图示为 ‎(2)区分文化生产力与文化霸权主义 ‎①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②文化霸权主义就是指否认别国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2.文化与综合国力 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形势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 续表 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用 ‎①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量的角度 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质的角度 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①‎ 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②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准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提醒 ‎ 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贬低文化的作用,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二是夸大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答案 A 解析 台湾果农将文化元素加入到产品中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因此,A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都片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是错误的。故选A。‎ 易错点二: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提醒 ‎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这种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文化的发展先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文化的作用。①‎ 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不是文化独特性。②说法错误,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并非同步。“致力于挖掘”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力塑文化品牌”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固本随练 ‎1.[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物质载体。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①错误;“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说明老物件是对当时岁月的反映,是当时岁月的具体物质载体,也是对当时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④正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错误。‎ ‎2.[2016·湛江模拟]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文化的汇通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条捷径。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D.文化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符合题目要求;A、C均与题目无关;D中“决定力量”的说法错误。‎ ‎3.[2015·山东菏泽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题中材料“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强调的是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故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4.[2016·北京丰台期末]古语云: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B.文化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C.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会更加完善 D.文化生产的发展壮大,文化领域会出现新兴的产业和部门 答案 C 解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A说法错误;B是讲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符合题意;D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5.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是因为(  )‎ A.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发展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文化总能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因此,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B项入选。A中“总是”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说法错误。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D项说法错误。‎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天津卷·10‎ ‎2015·四川卷·5‎ ‎2014·北京卷·25‎ ‎2014·浙江卷·41(2)‎ ‎2013·天津卷·4‎ ‎……‎ 本考点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命题点1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例1  [2015·天津高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 A 解析 通过文化创意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的一面,A正确;B错误,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促进经济发展,C与题意不符;古典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D说法错误。‎ 例2  [2014·北京高考]“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错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也有相对独立性,②错误,④正确;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启发而推出时令点心,说明③正确。应选D。‎ 例3  [2014·浙江高考]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模块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解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对应文化承载亲情乡情友情,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对应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等对应家乡美食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命题点2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例4  [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 B 解析 经济力、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舍去A项。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不同等导致国家间的政治分歧不能消除,故不选D项。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故排除C项。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联系、政治互信,体现了B项。‎ 随堂高考 ‎1.[2015·四川高考]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企业成功的原因在于其“企业精神”,说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故正确选项为D项。A项中的“决定作用”不正确;企业发展的目的是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相应的利润,B项不正确;C项强调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与题干材料中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不选。‎ ‎2.[2015·课标全国卷Ⅱ]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该纪录片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并引起韩国民众关注,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人民的关注,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该纪录片在韩国热播的作用。②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3.[2013·四川高考]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了科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②的说法错误,故排除;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的说法错误,人的实践活动决定人的价值取向,排除③;①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 ‎4.[2013·江苏高考]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表述错误,文化对经济是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④表述与题意无关;通过对韩国文化的喜欢带来人们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5.[2013·浙江高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答案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2013·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答案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2)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本题答题的关键点是“时代内涵”,应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予以分析。‎ ‎[学法指导·悟一悟]‎ 一|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标志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标志词。‎ 二|如何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内涵 侧重点 相互影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相互交融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考题示范]‎ ‎[2015·山东泰安一模]“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表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答案 B 解析 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故应选B项。A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C项错误,民族精神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项与题意无关。‎ ‎[答题术语·背一背]‎ 一|常见设问角度 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一个高频考点,各地高考命题年年都有考查。试题考查往往结合具体的文化现象或者各地文化建设的具体事例。在复习关于文化的作用时,要注意以下设问角度:‎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文化强国(省)的必要性。‎ ‎(3)请你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意义。‎ ‎(4)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原因。‎ 二|必背答题术语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