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考试时期:11月14日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普法深入发展的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下列说法与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④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的相关知识。全国法制宣传日的确立是人的主观活动,属于意识范畴,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属于物质范畴。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的哲学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均蕴含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道理,①③正确;“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形而上学的静止观,②不符合题意,排除;“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体现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的哲学道理,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对此,有人认为: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理在气先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之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应是唯物主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属于唯物主义,①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理在气先”认为“理”是世界本原,属唯心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天地之变,阴阳之花”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2)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哲学史上的斗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所以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郭沫若有一段名言:“诗人与哲学家的共同点是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是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某班同学对此观点展开讨论,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①诗歌与哲学都是为了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抽象规律 ‎②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为哲学家精密的推理奠定基础 ‎③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可以为哲学家精密的推理提供指导 ‎④纯粹直观的诗歌作品能反映诗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诗歌作为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探究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规律,不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①错误,排除;“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为哲学家精密的推理奠定基础”体现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正确;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可以为哲学家精密的推理提供指导”说法错误,③排除;纯粹直观的诗歌作品能反映诗人的世界观,即反映诗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④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4.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2018年5月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是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旧哲学中既有唯物主义派别又有唯心主义派别,①中的“旧哲学是唯心论”说法错误,排除;旧哲学中既有辩证法思想,也有形而上学思想,②中的“旧哲学是形而上学”说法错误,排除;一切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一般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律 ‎(3).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5.针对沿海地区围填海规模日益增大、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日趋受损的问题,国务院于2018年3月发布了《关于加強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要求沿海各地通过存量退围还海、退养还滩、退耕还湿等方式,逐步修复已经破坏的滨海湿地。材料告诉我们 ‎①掌握规律是提高征服自然能力的前提 ‎②发挥意识的作用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尊重规律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针对沿海地区围填海规模日益增大、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日趋受损的问题,国务院要求沿海各地通过存量退围还海、退养还滩、退耕还湿等方式,逐步修复已经破坏的滨海湿地。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是能够被人认识和利用的,我们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③④正确;自然界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中“征服”说法错误,排除;意识有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之分,只有发挥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6.近日,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将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将怎样演化。这表明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暗物质的本质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暗物质是存在的,宇宙的变化和发展也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这表明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正确;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并不是为了认识暗物质的本质,②不选;“悟空”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将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怎样演化,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指导,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进行了7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力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第8次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体现了 ‎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国务院根据政府职能的需要多次对国务院机构进行改革,这表明我们办事情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③④正确;材料未体现静止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①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8.获诺贝尔奖以来,屠呦呦团队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根据现有临床试验,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的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研究人员还证明了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这表明 A. 尊重客观规律,能把“不可能”转变成“可能”‎ B.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C.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D. 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不可能”是指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故该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C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屠呦呦团队根据现有临床试验证明了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故D选项入选。故选D。‎ ‎9.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一直是科学家希望突破的领域。近日,IBM团队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辩论者”可以在复杂话题上与人类进行论辩,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论点来帮助人类做出决策。该研究表明 ‎①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初步具备了能动性的人工智能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物化 ‎③人工智能进步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当今和未来改造世界活动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IBM团队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辩论者”可以在复杂话题上与人类进行论辩,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论点来帮助人类做出决策。这表明人工智能进步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正确;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物理装置,不具有能动性,②中“初步具备了能动性”说法错误,排除;实践主体是人,人工智能不是人,不能成为改造世界活动的主体,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思维和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10.“捂脸”表情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受主观因素影响,正确性往往因人而异 ‎③认识因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捂脸”表情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这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正确;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这表明认识因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正确;②中“正确性往往因人而异”说法错误,排除;意识具有能动性,不是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性,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1.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②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朱自清对“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陶渊明对“结庐在人境”的主观感受表明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②④正确;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人脑局限性对意识产生的影响,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12.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①“目标专注”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庞大的任务划分成部分 ‎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同伴激励必然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目标专注”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①正确;“任务拆分”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把握已有的条件完成相应任务,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中“创造了新的规律”说法错误,排除;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意味着“有同伴激励必然成功”,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3.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出幻想的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鳄鱼实验”中,鳄鱼的死表明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①③正确;动物心理虽然没有能动性,但其本能决定了动物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本能反应,②说法错误,排除;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14.2019年男篮世界杯在中国举办。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这一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②③正确;意识有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①说法错误,排除;艺术来自于实践,不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5.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这些贺词激荡光荣与梦想,充满信心与斗志,蕴含哲理,见证情怀。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创新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运动是绝对的 ‎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相关知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①说法错误,排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强调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把梦想变为现实,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②正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强调实践第一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强调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推动事物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1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该诗所营造的意境 ‎①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 ‎②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③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④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构思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①正确;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②正确;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并不是物化场景,③错误;这首唐诗的意境是诗人对现实采莲生活的艺术加工,不是诗人凭借自己主观想象和构思的产物,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17.2018年7月22日,青岛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产量。“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的阶段性成功 ‎①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的事物 ‎③认识源于人类实践经验 ‎④证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 “海水稻”实验的成功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④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①说法错误,排除;认识源于实践,而非经验,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8.2018年2月2日,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卫星成功发射能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支撑构建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由此可见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发展 ‎④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能帮助我们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支撑构建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这表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发展,③正确;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这表明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④正确;只能经得住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①说法错误,排除;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②中“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9.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B.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C. 认识、利用规律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 D.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由于没有得到验证,因此未获得诺贝尔奖。这说明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真理的特点和规律的相关知识,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20.英国和巴西的有些科学家对现在流行的“无糖饮料更有利健康”这个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饮用者会下意识地认为无糖饮料是低热量饮品,最终可能会让他们放开胃口吃更多其他食物,从而使他们体重上升以及患上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增大。材料表明 A. 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 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社会历史性 C. 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主体差异性的相关知识。英国和巴西的有些科学家对现在流行的“无糖饮料更有利健康”这个说法提出质疑并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这表明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A项正确;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B项说法错误,排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性,能够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项说法错误,排除;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但不意味着人们获得的所有正确认识只存在于一定时期,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1.“移动学习(M-learning)”曾一直被认为是技术概念。如何让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变成了现实。基于这一科学理念,移动终端的软件开发技术将“移动学习”推进到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科学理念在促进信息研发的过程中起着先导性作用 ‎②技术概念的科学性决定技术发明和创造活动的进程 ‎③科学发展的过程是认识和实践不断实现统一的过程 ‎④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理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移动学习(M-learning)”曾一直被认为是技术概念,但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变成了现实。基于这一科学理念,移动终端的软件开发技术将“移动学习”推进到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这表明科学理念在促进信息研发的过程中起着先导性作用,科学发展的过程是认识和实践不断实现统一的过程,①③说法正确;实践的水平决定技术发明和创造活动的进程,②说法错误,排除;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实践,受科学理念的影响,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2.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鹏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法调整的哲学依据有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适应实践的需要,真理在不断超越和推翻自身中向前发展 ‎③处现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的相关知识。新个税法的调整不仅提高了起征点,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鹏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这表明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调整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④正确;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不是一个推翻自身的过程,②说法错误,排除;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3.所有物体,不论其自身重力如何,在外部引力场中下坠时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欧洲科学家通过分析“中子星—白矮星—白矮星”三星系统验证了等效原理,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关键预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持,这表明 ‎①广义相对论有自己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过往经验阻碍人们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③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④广义相对论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欧洲科学家通过分析“中子星—白矮星—白矮星”三星系统验证了等效原理,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关键预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持,这表明广义相对论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③④正确;材料未体现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的内容,①与材料无关,排除;经验对人们获取新的认识的作用不都是阻碍作用,也有积极作用,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4.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上升性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某地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是一个上升性的发展过程,是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②④正确;认识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①说法错误,排除;③中的“循环运动”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回应时代呼声而形成的新思想,必然会成为反映该时代本质特征的理论飞跃;从一个时代向新时代跃升之际而形成的新思想,则会成为划时代的理论飞跃。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结合“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相关知识,谈谈材料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 ‎【答案】①哲学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可转化为物质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用新理论引领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相关知识,谈谈材料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哲学反作用于时代 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等12集短片,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节目一播出,反响巨大,好评如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成功之处加以分析。‎ ‎【答案】①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为了阐释与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制成短片。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该短片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指引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短片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背景材料,考查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成功之处加以分析。”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在1982年现行宪法施行后,我国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对宪法作了四次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宪法。‎ 材料二:我国1979年确立排污收费制度,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征收标准不统一、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等问题。为此,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税法》,对纳税人、计税依据、税收减免、征收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环境保护费从此变成了环境保护税。‎ ‎(1)结合材料一,试阐述我国修改宪法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分析环保“费”改“税”的正确性。‎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宪法修改顺应时代进步做到了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修改宪法可以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宪法修改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环保“费”改“税”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环保“费”改“税”产生于社会的需要,解决排污收费制度执行中存在着征收标准不统一、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等问题。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点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环保“费”改“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宪法修改和“费”改“税”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 ‎)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试阐述我国修改宪法的辩证唯物论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材料范围为材料一,知识范围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分别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分析环保‘费’改‘税’的正确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材料范围为材料二,知识范围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准确判断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1956年 ‎(党的八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改革开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答案】‎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决定了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虽然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反复,但是总体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我党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为背景材料,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认识分别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实践水平和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是推翻)‎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