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 ‎2.著名画家葛庆友认为,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是因为 ‎①正确的哲学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③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说明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②世界观决定着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这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升华,从中抽象出最普遍的本质 C.具体科学的研究总是局限在世界某一领域,不具有普遍性 D.哲学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涌现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下列正确描述了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是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④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A.③→④→② B.②→④→① C.③→④→① D.②→①→③‎ ‎6.正如预报所言,‎2019 年 8 月 10 日凌晨 1 时,台风“利奇马”如期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并以每小时 15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全省进入防风级应急响应状态。这说明 A. 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B. 存在可以脱离思维 C. 存在和思维不可分离 D. 思维可以先于存在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和“上帝创造世界”‎ B.“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天地为万物之本”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物是观念的集合”和“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8.2019年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与“稳中求进”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有 ‎ A.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中国科学院硏究人员提取了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成功突破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的世界难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克隆猴的成功源自科研人员对基因遗传规律认识的深化 ②猕猴的体细胞和卵细胞是科研人员克隆成功的物质基础 ③克隆猴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 ④猕猴胎儿的基因和克隆猴都是人类意识能动活动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③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④是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并达到了真理的最高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④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揭示了 ‎ A.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之中 B.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化的 C.事物的变化是永恒的,人无法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桃花依旧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13.四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 A.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B.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 C.启示我们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改变 ‎14.某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C.意识第一性 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15.超高的准确率一直是天气预报追求的目标。科学家指出,如今的天气预报因为有大量数据的支撑,未来半个月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但半个月也是目前天气预报的极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人的认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④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意识可以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真理具有自己适用的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总书记的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决定了人们对万里长城的认识 ‎②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对象主动创造性反映 ‎③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④人们对万里长城的深入认识,能够揭示中华文明的真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要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四海。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我国一些企业靠“山寨”和低价竞争,忽略产品品质,因此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这说明 ‎①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②意识对现实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意识总能推动和促进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1.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目前,科研人员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在无限实践发展中被推翻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物质 ④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创造“生命细胞”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一项新的科研成果表明,人脑现有的完整记忆其实是由很多记忆碎片整合而成的。这些记忆碎片分布在大脑的不同位置,而将这些记忆连接并组装起来的正是人脑的记忆中枢海马体。该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将对失忆患者恢复记忆的研究具有辅助作用。这表明 ‎①认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24.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5.正当人们为无人驾驶技术欢呼雀跃时,‎2018年3月18日晚上10点多,一辆Uber自动驾驶车辆在亚利桑那州与一名行人相撞,并致其死亡,号称最安全的沃尔沃未能救人一命。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追求真理的过程永无止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庄子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具体的实践水平等条件限制 ③开拓创新,突破认识对象的制约,真理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④勇于探索和实践,不囿于已有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 A.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否认了实践具有能动性 C.否认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D.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性 ‎28.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党员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高思想认识。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认识对其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B.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9.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从课堂走出来,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开展研学旅行的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了 ‎①认识的真理性会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②真理一定要与历史条件相适应 ‎③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④真理性认识会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0分) 材料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材料二: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10分)‎ ‎3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8年,我国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关于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社会主义原则是不能改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是不能变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要改的,要变的。是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妨碍百姓生活幸福的制度障碍。‎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我国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大,涉及面广,力度空前。配套措施要及时跟上,出台的政策要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绝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1)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9分)‎ ‎(2)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现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阐明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理由。(9分)‎ ‎33.(共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省从2021年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明确了高考科目设置为六科,除了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之外,其他三门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必修学科中自主选择,即“六选三”。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届考生,为适应高考改革,他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所谓“走班制”是指“六选三”的选择性必修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而学生则打破原来的传统固定班级,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组合到选择性必修学科班级上课。这种班级重组,有人测算竟有近20种不同的上课组合。有人担心教学管理将会混乱而采取批评态度,有人则赞赏这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走班制”,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对它的态度有差异,专家、学者、老师、学生褒贬不一,不尽相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有良好的开端,但是 “走班制”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同?(8分)‎ ‎(2)运用已学哲学知识(一、二单元),请你就如何推进“走班制”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高二政治考试试题答案 ‎1-5 DCBBC 6-10 ABCCC 11-15 BABBC ‎16-20 BCCAA 21-25 BDACD 26-30 BBACC ‎3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10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能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分)(答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结合材料阐述也可得分)‎ ‎32.(1)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9分)‎ ‎(1)答:①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中国的改革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3分)②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人民生活幸福的体制机制必须要改,要变的。(3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0年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 ‎(2)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现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阐明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理由。(9分)‎ 答: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情况下实施减税降费,有利于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3分)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减税降费过程中,需要跟上配套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实现稳增长、稳预期。(3分)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019年通过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3分)‎ ‎33.(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同?(8分)‎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走班制”的评价不尽相同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2分)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各地实行“走班制”的实践水平、条件是有差异的,而专家、学者等不同群体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也有差异,所以对“走班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3分)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走班制”‎ 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人们对其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出现不同认识也是正常的。(3分)‎ ‎(2)运用已学哲学知识(一、二单元),请你就如何推进“走班制”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方法论建议: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行“走班制”应结合社会、学校客观实际。②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推进“走班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制度。③要用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指导“走班制”。④推行“走班制”要把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回答任两条方法论即可得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